一种材料抗弯性质的测量方法及其测试仪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885768阅读:来源:国知局
0039] iv、材料抵抗弯折作用量能力的测量方法
[0040]弯折变形不仅与作用力有关,与弯折作用量的大小也有关。作用量A与力F之间的 关系式为A = Ft. t表示弯折变形时间。当力仅能使杆状物体产生极其微小的弯折变形时,人 们察觉不到弯折变形。随着作用时间延长、作用量的增大,弯折变形才会显现出来。所以,在 工程实践中还有必要测定作用量与弯折变形之间的关系。弯折变形量与作用量之间的关系 式为
[0041]
[0042] 式中,m表示作用物体的质量;A表示作用量,A = Ft,F表示力;t表示作用时间。缓慢 弯折变形的发展状态是在弯折作用持续进行、弯折作用量不断积累过程中完成的。因此,研 究作用量与弯折变形之间关系的过程就是研究缓慢弯折变形的过程。其测量方法与步骤: 通过实验测定在一定力的作用下材料产生极限变形量的时间,根据公式A = Ft,通过测量记 录控制弯折作用的力F和其作用时间t,计算确定产生极限弯折变形所需要的最大作用量 Amax值,该值就是材料抵抗弯折作用量的能力度量指标。
[0043] -种材料抗弯性质的测量方法所使用的测试仪器,包括在底座上由支撑杆支撑有 待测物体,在待测物体中部挂有加载砣;在支撑杆上设有自动计时器。
[004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基于弯折作用、弯折变形、杆状材料性质 之间关系的新理论,解决目前度量抗弯性质的参数选择不科学、抗弯理论与测试方法不完 善问题,确立了弯折性质研究新理论和弯折性质测量新方法,并给出了测量弯折性质测量 装置,为更科学选择抗弯材料奠定了良好基础。具体来说,本发明解决了传统方法与仪器测 试中没有解决的问题有三个:①、材料抵抗作用量的极限值的测量问题;②材料虚度和实度 及其变化规律的测量问题;③仪器方便制造与使用问题。该发明的仪器就像杆秤一样方便 制造和方便实用。同时,该发明也同时解决了传统理论与测试中已经解决的材料抗弯强度 测试问题。
【附图说明】
[0045] 图1为弯折实验中作用状态示意图;
[0046] 图2为弯折变形结构示意图;
[0047]图3为弯折变形状态示意图;
[0048]图4弯折突变点的变形示意图;
[0049] 图5测试仪器结构示意图。
[0050] 在图5中,1、底座;2、支撑杆;3、加载砣;4、自动计时器;5、杆状物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51]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 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0052] -种材料抗弯性质的测量方法,作用力F作用在杆状物体一端的C点上;A点只受约 束作用,其约束力即阻力为Ri;B点也只是接受一种被动的约束阻力,其值为R 2;在B点与C点 之间,杆状物上任意点P接受的不平衡弯折作用驱动力通过传递获得,其值为F、根据作用 学研究理论,可知P点在弯折作用控制下遵守如下两个基本方程:
[0053] ①不平衡运动方程
[0054] ?
?
[0055] 式中,F、表示P点接受的虚作用力,E'表示P点在弯折变形中表现出来的虚度,BP 可弯折程度,F'表示P点接受的弯折作用驱动力,f表示杆状物体自身产生的抵抗弯曲变形 的一种阻力,π/表示P点处杆状物体的受作用和位移质量,a'表示π/的位移加速度,F、使π/ 产生位移动量;
[0056]②克抗作用方程
[0057]
[0058]式中,FS表示Ρ点接受的实作用力,f表示Ρ点在弯折变形中表现出来的实度,ΒΡ 不可弯折程度,Κ τ用于克服抗弯阻力,与f抗衡;
[0059] 当作用力很小时,杆状物体不发生弯曲变形;稍大些时只产生可恢复的弯曲变形; 当作用力大到一定程度时,材料产生不可恢复的永久变形即塑性变形;再大将会产生破裂 或断裂变形;在测试中一般要逐渐加载到破裂或断裂变形为止。
[0060] 弯折作用条件下脆性杆状材料的虚度和实度的测量方法如下:
[0061] ①根据不平衡运动方程式得出任意受作用点P的可运动程度,即P点的虚度为
[0062]
[0063] ②根据作用学公式得出任意受作用点P的不可动程度或抗弯程度,即P点的实度为
[0064]
[0065] 式中,Θ表示P点的变角,t表示作用时间,a'表示P点的实际位移加速度,a表示P点 仅在作用力K控制下自由运动、不接受任何阻力条件下的运动加速度。
[0066]材料抗弯强度的测量方法如下:
[0067] 单位横截面的抗弯能力为
.式中,S表示杆状物体的横截断面面 积。
[0068] 弯折变形中杆状材料弯折材料性质差别的研究方法如下:
[0069]杆状物体上各处虚度的变化量
[0070]
[0071] 其中,C =常数,脆性材料选择C = 90°,可弯性很大的材料选择C = 360°,可弯性一 般的材料选择C= 180° ; 01表示杆状材料弯曲曲线上相邻点的切线之间的夹角,即弯曲切线 增量角。
[0072]材料抵抗弯折作用量能力的测量方法如下:
[0073] 弯折变形不仅与作用力有关,与弯折作用量的大小也有关,则弯折变形量与作用 量之间的关系式为
[0074]
[0075] 式中,m表示作用物体的质量;A表示作用量;E表示杆状物体的可弯性质,称可弯程 度,又称虚度;dt表示积分元,即对时间t的积分。
[0076] -种材料抗弯性质的测量方法所使用的测试仪器,包括在底座1上由支撑杆2支撑 有待测试的杆状物体5,在杆状物体5中部挂有加载砣3;在支撑杆2上设有自动计时器4。 [0077]杆状物体的变形在现场由人工测量,加载力等于加载砣的质量与重力加速度之 积,即F=mg。
[0078]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 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 一种材料抗弯性质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作用力F作用在杆状物体一端的C点上; A点只受约束作用,其约束力即阻力为化;B点也只是接受一种被动的约束阻力,其值为R2;在 B点与C点之间,杆状物上任意点P接受的不平衡弯折作用驱动力通过传递获得,其值为; 根据作用学研究理论,可知P点在弯折作用控制下遵守如下两个基本方程: ① 不平衡运动方程式中,F表示P点接受的虚作用力,表示P点在弯折变形中表现出来的虚度,即可弯折 程度,表示P点接受的弯折作用驱动力,f表示杆状物体自身产生的抵抗弯曲变形的一种 阻力,n/表示P点处杆状物体的受作用和位移质量,a/表示心的位移加速度,F使心产生位 移动量; ② 克抗作用方程式中,T表示P点接受的实作用力,表示P点在弯折变形中表现出来的实度,即不可弯 折程度,T用于克服抗弯阻力,与巧亢衡; 当作用力很小时,杆状物体不发生弯曲变形;稍大些时只产生可恢复的弯曲变形;当作 用力大到一定程度时,材料产生不可恢复的永久变形即塑性变形;再大将会产生破裂或断 裂变形;在测试中一般要逐渐加载到破裂或断裂变形为止。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材料抗弯性质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弯折作用条件下 脆性杆状材料的虚度和实度的测量方法如下: ① 根据不平衡运动方程式得出任意受作用点P的可运动程度,即P点的虚度为② 根据作用学公式得出任意受作用点P的不可动程度或抗弯程度,即P点的实度为式中,0表示P点的变角,t表示作用时间,表示P点的实际位移加速度,a表示P点仅在 作用力护控制下自由运动、不接受任何阻力条件下的运动加速度。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材料抗弯性质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材料抗弯强度的 测量方法如下: 单位横截面的抗弯能力为式中,S表示杆状物体的横截断面面积。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材料抗弯性质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弯折变形中杆状 材料弯折材料性质差别的研究方法如下: 杆状物体上各处虚度的变化量其中,C =常数,脆性材料选择C = 90%可弯性很大的材料选择C = 360%可弯性一般的 材料选择C=18〇%0i表示杆状材料弯曲曲线上相邻点的切线之间的夹角,即弯曲切线增量 角。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材料抗弯性质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材料抵抗弯折作 用量能力的测量方法如下: 弯折变形不仅与作用力有关,与弯折作用量的大小也有关,则弯折变形量与作用量之 间的关系式为式中,m表示作用物体的质量;A表示作用量;E表示杆状物体的可弯性质,称可弯程度, 又称虚度;dt表示积分元,即对时间t的积分。6. -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材料抗弯性质的测量方法所使用的测试仪器,其特征 在于:包括在底座(1)上由支撑杆(2)支撑有待测试的杆状物体(5),在杆状物体(5)中部挂 有加载巧(3);在支撑杆(2)上设有自动计时器(4)。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材料抗弯性质的测量方法及其测试仪器,其属于理论力学、应用力学与实验力学研究领域。它基于作用学研究理论而研究,得出杆状物上任意P点在弯折作用控制下遵守如下两个基本方程:①不平衡运动方程<maths num="0001"></maths>和②克抗作用方程<maths num="0002"></maths>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基于弯折作用、弯折变形、杆状材料性质之间关系的新理论,解决目前度量抗弯性质的参数选择不科学、抗弯理论与测试方法不完善问题,确立了弯折性质研究新理论和弯折性质测量新方法,并给出了测量弯折性质测量装置,为更科学选择抗弯材料奠定了良好基础。
【IPC分类】G01N3/20, G01N3/02
【公开号】CN105651622
【申请号】
【发明人】侯秀芳, 王昌益, 于向涛, 方敏, 辛成瑶
【申请人】河南理工大学
【公开日】2016年6月8日
【申请日】2016年3月1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