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886487阅读:来源:国知局
[003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100能够通过控制电路3灵活控制所述第一光源21和所述第二光源22各自的亮暗状态(也即通电或者断电状态),并且所述第一光源21的光线自所述第一入光区114进入所述导光板1、被所述第一反射面13反射后从所述出光面12射出(定义此时的出光区域为第一出光区121),所述第二光源22的光线自所述第二入光区115进入所述导光板I后从所述出光面12射出(定义此时的出光区域为第二出光区122),因此所述导光板I的出光面12可以实现分区出光,所述导光板I可以选择由所述第一出光区121和/或所述第二出光区122进行出光。由于所述导光板I可以实现分区出光,因此所述背光模组100可以依据具体的需求选择不同的出光模式,所述背光模组100能够选择部分出光模式或者全部出光模式,使得所述背光模组100的应用更为灵活并且能够降低能耗,进而增加了所述背光模组100的使用寿命。
[0035]同时,由于所述第一入光区114与所述第一反射面13之间形成第一锐角α,所述第一光源21正对所述第一入光区114设置,使得进入所述导光板I的第一光源的光线大量地被所述第一反射面13反射,甚者所述第一反射面13的整个平面均在反射所述第一光源21的光线,因此所述第一出光区121具有足够的亮度,能够避免产生导光板出光面周边区域亮度不足的问题。故而,当所述背光模组100在进行分区显示时,每一种出光模式均具有足够的亮度。
[0036]应当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理想地限定出所述第一出光区121与所述第二出光区122区域关系。然而,在更多情况下,由于光线发散的特性,所述第一出光区121与所述第二出光区122通常存在部分重叠区域,且所述重叠区域的大小与所述第一光源21、所述第二光源22的发光角度、位置关系以及所述导光板I内的反射面(不仅包括所述第一反射面13,还包括所述导光板I内的其他反射面)的结构等多种因素相关,可以进行灵活调节。在本发明实施中,尽可能地减小所述重叠区域的面积,以进一步节约所述背光模组100在进行分区显示时的能耗,且可提高所述背光模组100的出光亮度和均匀度。当然,在本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由于所述第二光源22的光线自所述第二入光区115进入,自所述第二出光区122射出,所述第二出光区122位于所述出光面12的中部,因此所述第二出光区122通常具有较亮且均匀的光线。
[0037]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焊盘31和第二焊盘32。所述第一光源21电性连接第一焊盘31,所述第二光源22电性连接第二焊盘32。由于所述第一焊盘31与所述第二焊盘32相互独立,因此可以分别实现分别通电或者同时通电等多种电连接状态,因此所述背光模组可以控制所述第一光源21和所述第二光源22各自的状态。
[0038]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至图3,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光源21为具有出射面210的任意光源类型,例如面光源或者通过外壳形状限定出出射面210的发光二极管。为了增加所述第一光源21的光线进入所述第一入光区114的比例,设置所述出射面210平行于所述第一入光区114,提高了所述第一入光区114对所述第一光源21发出的光线的接收能力,进而提高所述第一出光区121的亮度。甚者,令所述出射面210贴合所述第一入光区114设置,使得所述第一光源21的光线直接进入所述第一入光区114。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所述第一锐角α满足:20° < a < 60°。
[0039]进一步地,作为另一种可选实施例,所述第一锐角α小于等于θ/2,θ为所述第一光源21的发光角度Θ。优选的,所述发光角度Θ满足:45° <α< 180°。
[004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入光区114上设置有聚光结构,用以促使光线射向所述第一反射面16,也即使背离所述第一反射面13的光线转向朝着所述第一反射面13,以进一步提高所述第一出光区121的亮度。可选的,所述聚光结构可以设置成棱形结构、半圆形结构或者梯形结构等。
[0041]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3,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所述导光板I的所述第一反射面13上覆盖有反射膜131,用以提高射入所述第一反射面13的光线的利用率。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覆盖反射片。
[0042]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4,作为另一种可选实施例,所述导光板I的所述第一反射面13上覆盖有反射网点132,用以提高射入所述第一反射面13的光线的利用率。
[0043]请参阅图1,可选的,所述第二光源22包括并联的多个第二子光源220,并且所述多个第二子光源220与所述第二入光区115的间距相等。所述多个第二子光源220间隔排列。
[0044]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请参阅图1和图2,所述第一光源21包括并联的多个第一子光源(图中未示出),所述多个第一子光源与所述第一入光区114的间距相等。当所述多个第一子光源具有出射面时,所述多个第一子光源的出光面共面且平行于所述第一入光区114,甚者贴合所述第一入光区114设置。此时,所述第一光源21的光线全部直接进入所述导光板I,使得第一出光区121面积较大、光线较强。
[0045]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和图2,可选的,所述背光模组100的所述导光板I包括还第二反射面14,所述第二反射面14与所述第一反射面13相对设置且分别连接于所述入光面11的相对的两侧(同时,也分别连接于所述出光面12的相对的两侧)。所述入光面11还包括第三入光区116,所述第三入光区116位于所述第二入光区115与所述第二反射面14之间,所述第三入光区116与所述第二反射面14之间形成第二锐角。所述灯条2还包括第三光源23,所述第三光源23正对所述第三入光区116设置,以使所述第三光源23的光线进入所述导光板I,并经过所述第二反射面14反射后从所述出光面12射出。所述控制电路3电性连接所述第三光源23,用以控制所述第三光源23的状态。
[004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100的所述第三光源23的光线自所述第三入光区116进入所述导光板I,被所述第二反射面14反射后从所述出光面12射出,定义此时的出光区域为第三出光区123,也即所述背光模组100具有三个出光区(第一出光区121、第二出光区122以及第三出光区123)。由于所述控制电路23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光源21、所述第二光源22以及所述第三光源23,用以控制上述三者各自的状态,因此所述背光模组100具有更多样的显示模式,能够同时满足多功能和低能耗的需求。
[0047]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光源23与其他部件的电连接关系可以有多种,例如:所述第三光源23可以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光源21,从而使所述第三出光区123与所述第一出光区121保持相同的暗亮状态;或者,所述控制电路3包括第三焊盘(图中未视出),所述第三焊盘独立于所述第一焊盘31与所述第二焊盘32,所述第三光源23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三焊盘,使得所述第三光源23的暗亮状态可以不同于所述第一光源21以及第二光源22,所述第三出光区123的状态得以独立于所述第一出光区121以及所述第二出光区122。此时,所述导光板I的所述第一出光区121、第二出光区122以及所述第三出光区123可以独立显示或者混合显示,所述背光模组100具有更多样的显示模式。当然,所述第三光源23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