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速度的道路规划方法

文档序号:9889300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基于速度的道路规划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交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速度的道路规划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道路交通的发展,直接制约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提高。我国 近年来道路交通的发展迅猛,交通这一主题直接成为了社会热点话题,随着交通需求的不 断扩大,合理规划交通网络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的交通规划方法主要分为以下两种:四 阶段法和容量法。四阶段法运用交通生成,交通分布,交通方式划分,交通流分配等四个步 骤对规划区域内各道路流量进行目标年的规划。容量法是利用道路瓶颈的最大容量的限制 来控制路网流量分配,更适合应用于桥梁隧道处,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以上两种方 法都是从供求平衡的角度进行规划,但是只能按照分配的交通流量规划某一路段的等级和 形式,当某一路段不能满足交通流量需求时就会成为潜在的瓶颈路段,从而影响更大区域 甚至整个路网的运行效率,使得出行时间大大增加。现有的这两种方法都不能保证整个区 域内的运行时间的稳定,因此,亟需一种新的基于速度的道路规划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0003]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速度的道路规划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可以依据 规划速度、交通流量、经济因素、地理因素等确定规划区域内满足要求的道路走向的等级和 形式,以实现"X小时圈"等的目标,使区域连接更加紧密,提高运行效率。
[0004]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速度的道路规划方法,包括
[0005] a采集规划区域内的路网数据;
[0006] c.根据所述路网数据获取控制节点重要度,并确定各级控制节点的路网规模;
[0007] d.获取路网的运营速度,并确定路网的设计速度;
[0008] e.根据设计速度和路网参数进行交通规划。
[0009] 进一步,所述控制节点重要度根据如下公式获取:
[0010]
[0011] 其中,Ii为苐i个节点的节点重要度,Wi为第j个指标的权重,eij为第i个节点第j个 指标的得分。
[0012] 进一步,所述步骤c中具体包括根据国土系数法和连通度法综合确定各级节点的 路网规模;
[0013] 所述国土系数法通过如下公式表示:
[0014]
[0015]其中,L为道路长度,P为人口数,A为国土面积,1(为£ (GDP),K为人均GDP的函数; [0016] 所述连通度法通过如下公式表示:
[0017]
[0018] 其中,L为总里程,C为连通度,Η为相邻两节点间的平均空间直线距离,A为规划区 域面积,N为规划区域内应连通的节点数,ξ为非直线性系数。
[0019] 进一步,所述步骤e具体包括:结合路网功能、设计速度、交通量和经济因素等确定 道路等级,并根据设计速度和路网参数综合选择道路等级和断面形式,所述路网参数包括 道路属性、交通量和地形因素。
[0020] 进一步,步骤d中道路的设计速度与运营速度的关系为
[0021]
[0022]进一步,所述步骤c之前还包括
[0023] b.根据待规划区域的路网交通现状和经济需求制定各级节点的规划目标。
[0024] 进一步,所述各级节点包括省级节点、地市级节点、县级节点、乡镇级节点和村级 节点,根据不同评价指标分别对各级节点进行重要度计算。
[0025]进一步,所述评价指标分别为:
[0026] 省级节点:根据国家发展战略、人口总量、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和节点面积;
[0027] 地市级节点:区域发展战略、人口总量、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和节点面积等;
[0028] 县级级节点:区域发展战略、人口总量、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和节点面积等;
[0029] 乡镇级节点:人口总量、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和节点面积;
[0030] 村级节点:人口总量,节点面积。
[0031]进一步,所述步骤a具体包括:
[0032] 采集规划区域内的路网各控制节点交通数据,若某级节点无法采集,根据上级节 点与本级节点的关系获取。
[0033] 进一步,利用灰色关联度法获取上级节点与本级节点关系,所述灰色关联度法包 括通过比较待测数列与参考数列的关联系数和相关度,获得与目标相关性排序。
[0034]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在规划区域内设定的时间目标,通过重要度计算确定 各级控制节点的路网规模,并获取路网的运营速度,结合路网功能、设计速度、交通量和经 济因素等确定路线的等级,并依据地理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确定走向,节约出行时间,提高 出行效率,增强出行体验,使区域联系更加紧密,在高效的运输环境下促进经济发展,提高 社会生活水平。
【附图说明】
[003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0036]图1是本发明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图1是本发明的原理示意图。
[0038]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基于速度的道路规划方法,包括
[0039] a采集规划区域内的路网数据;
[0040] b.根据待规划区域的路网交通现状和经济需求制定各级节点的规划目标;
[0041] c.根据所述路网数据获取控制节点重要度,并确定各级控制节点的路网规模; [0042] d.获取路网的运营速度,并确定路网的设计速度;
[0043] e.根据设计速度和路网参数进行交通规划。
[0044] 本实施例通过对道路的等级和形式进行规划,使得设计的道路能够保证整个区域 内的运行时间的稳定,保证了整个路网的运行效率,使得出行时间大大降低,路网数据包括 区域面积、经济发展水平、政策、人口、交通运输现状、地理环境、节点距离等资料,本实施例 中依据行政区划将规划区域内的小区简化为节点,节点分为省级,地市级,县级,乡镇级和 村级等五个等级,采集各级节点分别需要的数据,制定规划年的目标,再通过综合利用评价 指标对各个节点进行重要度计算,进而确定各级控制节点的路网规模,确定路网的运营速 度,通过结合最低运营速度,确定路网的设计速度,然后结合路网功能、设计速度、交通量和 经济因素等确定路线的等级,并依据地理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确定走向。
[0045]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节点重要度根据如下公式获取:
[0046]
[0047] 其中,Ii为第i个节点的节点重要度,wi为第j个指标的权重,eij为第i个节点第j个 指标的得分。
[0048] 通过上式可以获取在同等级内各个节点的重要度。
[0049]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c中具体包括根据国土系数法和连通度法综合确定各级节点 的路网规模;
[0050] 所述国土系数法通过如下公式表示:
[0051]
[0052] 其中,L为道路长度,P为人口数,A为国土面积,K为f (GDP)为人均?的函数;
[0053] 所述连通度法通过如下公式表示:
[0054]
[0055] 其中,L为总里程,C为连通度,Η为相邻两节点间的平均空间直线距离,Α为规划区 域面积,N为规划区域内应连通的节点数,ξ为非直线性系数。
[0056] 在本实施例中,当C值接近1.0时,路网布局为树状,各节点之间多为两路连接;C值 为2.0时,路网为方格网状,节点多为四路连接;当C值大于3.0时,路网布局为三角网状,节 点为六路连接。实际规划中与选取的节点关系很大,一般来说,C值最好在2.0-3.0之间,一 般干线公路平均连通度的目标值为2.0-2.5。
[0057]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e具体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