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及侧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892882阅读:482来源:国知局
换热器及侧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换热器,以及在换热器中使用的侧板。
【背景技术】
[0002]蒸发压缩系统通常用于制冷和/或空气调节和/或加热等等。在典型的蒸发压缩系统中,制冷剂(有时候被称为工作流体)循环地通过连续的热力学循环以便将热能从温度和/或湿度控制的环境传递到不受控制的周边环境,以及将热能从不受控制的周边环境传递到温度和/或湿度控制的环境。虽然这类蒸发压缩系统的实施方式能够变化,但是通常来说它们包括用作蒸发器的至少一个换热器和用作冷凝器的至少另一个换热器。
[0003]在一些这类系统中使用的一类特别有用的换热器是平行流(PF)类型的换热器。这类换热器的特征是具有多个平行设置的通道(特别是微通道),用于引导制冷剂从进口歧管到出口歧管通过传热区。
[0004]某种程度上为了提高蒸发压缩系统的性能,提出了用于冷凝器和蒸发器这两者的具有多排管的平行流换热器。这类换热器构造可能引起每一排内产生不同的热梯度,并且可能导致与更传统的单排换热器中发现的那些问题大不相同的热应力问题。

【发明内容】

[0005]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在换热器中使用的侧板。换热器具有宽度尺寸,并且包括第一排和第二排平行设置的管。每根管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第一和第二集管设置在宽度尺寸的一个公共端部处以分别容纳第一排和第二排中的管的端部。侧板包括第一主体部分,第一主体部分连结到第一集管并从第一集管延伸,第一主体部分限定第一外周围。侧板还包括第二主体部分,第二主体部分连结到第二集管并从第二集管延伸,第二主体部分限定第二外周围。第二外周围与第一外周围分隔开,从而第一主体部分和第二主体部分中的每一个被允许在宽度尺寸方向上相对于另一个更多。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主体部分和第二主体部分之间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点连接处。当第一主体部分和第二主体部分中的一个在宽度尺寸方向上相对于另一个移动时每个点连接处剪切断裂。在一些实施例中,侧板的第一主体部分和第二主体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平坦的底部和连结到平坦的底部的弯曲凸缘。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侧板包括第三主体部分,第三主体部分设置成远离第一和第二集管并且限定第三外周围。第三外周围与第一和第二外周围分隔开,从而第一和第二主体部分中的每个被允许在宽度尺寸的方向上相对于第三主体部分移动。在一些这类实施例中,第三主体部分被设置成离第一和第二集管一不小于宽度尺寸的十分之一的距离。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主体部分直接布置在第一排管的上方并且第二主体部分直接布置在第二排管的上方。
[0008]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用于在换热器中使用的侧板包括大体上平坦的底部部分,大体上平坦的底部部分具有在相对的第一和第二短侧面之间的长尺寸,以及在相对的第一和第二长侧面之间的短尺寸。一个或多个第一细长槽口在短尺寸中的近似中心位置处延伸通过大体上平坦的底部部分,并且被定向成与长尺寸对齐。槽口在长尺寸方向上从第一短侧面延伸到第一终止位置,第一终止位置被定位成离第一短侧一长尺寸的分数。一个或多个第二细长槽口延伸通过大体上平坦的底部部分并且大致定向为于长尺寸成一角度。第二细长槽口从近似第一终止位置延伸到第二终止位置。第二终止位置与第一长侧面重合并且定位成比第一终止位置离第一短侧面更远。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断裂点位于近似第一终止位置处并且将第二细长槽口与第一细长槽口分开。在一些实施例中,侧板包括弯曲凸缘,弯曲凸缘在第一长侧面连结到大体上平坦的底部部分,并且一个或多个第三细长槽口在近似第二终止位置处延伸通过弯曲凸缘。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侧板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三细长槽口,第三细长槽口延伸通过大体上平坦的底部部分并且大致定向为于长尺寸成一角度。第三细长槽口从近似第一终止位置延伸到第三终止位置,第三终止位置与第二长侧面重合并且定位成比第一终止位置离第一短侧面更远。
[0011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换热器包括第一和第二管状集管,第一和第二管状集管邻近彼此地设置在换热器的一个端部处;第一管,连结至第一管状集管并且从第一管状集管在换热器的芯体宽度方向上延伸;以及第二管,连结至第二管状集管并且从第二管状集管在芯体宽度方向上延伸。第一管是第一排管中的一根管,并且第二管是第二排管中的一根管。第二管的平整外表面设置成与第一管的平整外表面共面。换热器还包括盘回翅片,盘回翅片具有通过交替波峰和波谷连结的多个侧沿。波谷连结到第一和第二管的平整外表面。侧板具有平坦的底部部分,平坦的底部部分连结到盘回翅片的波峰。第一槽口延伸通过平坦的底部部分并且布置在第一和第二管之间,并且第二槽口延伸通过平坦的底部部分并且布置在第一管的上方。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侧板包括第三槽口,第三槽口延伸通过平坦的底部部分并且布置在第二管的上方。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槽口与第一槽口被断裂点分开。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管流体连接到第二管以至少部分地限定从第一集管到第二集管的流体流动路径。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立体图;
[0014]图2是示出图1的换热器的部分细节的局部立体图;
[0015]图3类似于图2,但是为了清楚起见移除了某些部件;
[0016]图4A-C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侧板的平面视图;
[0017]图5A-D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侧板的平面视图;
[0018]图6是包括图1的换热器的蒸发压缩系统的示意图;
[0019]图7是示出图6的系统的热力学循环的温度对熵的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在详细讲解本发明的任何实施例之前,应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应用并不限于下面的描述中所阐述的或所附附图中示出的结构细节和部件安排。本发明能够有其它实施例并且能够用多种方式实践或实现。还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措词和术语是处于描述目的而不应该视为限制。文中使用的“包括”、“包含”或“具有”及其变体意在囊括此后列出的条目及其等同物以及额外的条目。除非另有指定或限定,术语“安装”、“连接”、“支撑”和“联结”及其变体是广义使用的并且囊括直接和间接安装、连接、支撑和联结。此外,“连接”和“联结”不限于物理或机械连接或联结。
[0021]下文中本发明将被描述成制冷剂换热器,例如、蒸发器、冷凝器或能够在可逆系统中作为冷凝器和蒸发器的换热器。然而,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也适用于其它类型的换热器,包括但不限于散热器、增压空气冷却器、油冷却器等等。
[0022]参照图1-3,换热器I具有平行流微通道结构。这类结构提供制冷剂和空气流之间的有效传热。制冷剂行进通过所谓的微通道,同时空气流在盘回翅片4的表面上方通过,其中微通道延伸通过扁平的管3的内部,盘回翅片4设置在扁平的管3之间并且结合到扁平的管3,使得空气流在管3的上方在大致垂直于通过管3的制冷剂流的方向上行进。翅片4和扁平的管3的交替安排限定换热器I的芯体2。
[0023]盘回翅片4大致为蜿蜒设计,并且由通过交替的波峰和波谷连结的侧沿限定。侧沿提供大量的表面区域以促进到达或来自穿过翅片表面上方的空气流的对流热交换。翅片4的波峰连结到盘回翅片4的一侧上的管3的平整表面,而波谷连结到翅片4的相对侧上的管3的平整表面。虽然附图示出的盘回翅片4是平滑的翅片,没有诸如突起、狭缝、百叶窗等等的传热增强特征,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这类已知的增强特征可以设置在翅片4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