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净化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893405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空气净化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具备对吸入的空气进行净化并将其吹出的功能的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0002]作为现有技术,例如公知有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空气净化器。现有技术的空气净化器具备:对空气中含有的污染物质的浓度进行检测的单元;以及对空气的吹出风量进行控制的单元。而且,该空气净化器一边使室内的空气循环一边监视污染物质的浓度,由此捕捉污染产生源并变更风扇强度(吹出风量),从而缩短室内的净化所需的时间。
[0003]作为其它现有技术,例如还公知有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空气净化器。该空气净化器对存在于室内的人进行检测,并对空气的吹出方向进行控制以使得风不与人接触。由此,在其它现有技术中,从空气净化器吹出的风不会给人带来不悦感。
[0004]专利文献I:日本特许第2854615号公报
[0005]专利文献2:日本特公昭61 — 38778号公报
[0006]在上述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现有技术中,采用如下控制:通过变更风扇强度来控制吹出风量,并选择性地将空气向污染产生源的方向吹出,由此将污染物质除去。然而,在该控制中,存在如下问题:在室内循环的气流的风量上升,该气流与室内的人接触而给人带来不悦感。
[0007]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现有技术中,由于对空气的吹出方向进行控制以使得风不与室内的人接触,所以不会带来不悦感,但是存在如下问题:由于以避开人的方式将空气吹出,从而与此相应地导致室内的净化所需的时间变长。

【发明内容】

[0008]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会给室内的人带来不悦感、且能够缩短室内的净化所需的时间的空气净化器。
[0009]本发明所涉及的空气净化器具备:外壳,其具有空气的吸入口以及吹出口;送风装置,其从吸入口将空气吸入至外壳的内部并将该空气从吹出口吹出;净化装置,其对在外壳的内部流动的空气进行净化;导风装置,其能够对利用送风装置而在外壳的内部产生的气流的流路面积进行变更;以及控制装置,其对送风装置以及导风装置进行控制。
[0010]根据本发明,不会给室内的人带来吹拂感,能够提高尘埃的除去效率。因此,能够维持用户的舒适性、且能够缩短室内的净化所需的时间。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空气净化器的立体图。
[0012]图2是示出沿图1中的箭头所示A—A线剖切后的空气净化器的纵剖视图。
[0013]图3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中将空气净化器的风量保持为恒定的状态下的风速与尘埃的除去效率之间的关系的实验数据。
[0014]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空气净化器的纵剖视图。
[0015]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空气净化器的立体图。
[0016]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空气净化器的纵剖视图。
[0017]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空气净化器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本说明书所使用的各图中,对通用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将重复的说明省略。
[0019]实施方式1.
[0020]图1至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空气净化器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沿着图1中的箭头所示A—A线剖切后的空气净化器的纵剖视图。如这些图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净化器I具备外壳2、吸入口 3、吹出口 4、送风装置5、净化装置7、导风装置8以及控制装置12等。此外,空气净化器I例如设置于室内的接近任意壁面的位置,该空气净化器I以外壳2的后表面部朝向该壁面、且外壳2的前表面部朝向室内空间的状态而运转。
[0021]外壳2例如形成为四边形的箱状,在其内部收纳有送风装置5、净化装置7以及控制装置12等。在外壳2的前表面部设置有用于将室内的空气吸入至外壳2内的吸入口 3,在外壳2的上表面部设置有用于将吸入至外壳2内的空气吹出的吹出口 4。吹出口 4例如形成为细长的四边形状的开口部,该吹出口 4从外壳2的前方观察时沿左右方向延伸。因此,呈长方形的吹出口 4的开口端的两条长边在外壳2的前后方向上相互对置。
[0022]送风装置5是从吸入口3向外壳2内吸入空气并将该空气从吹出口 4吹出的装置,例如由电风扇等构成。送风装置5的吹出侧经由风路6而与吹出口4连接。风路6由近似筒状的管道等构成,该风路6是将从送风装置5吹出的空气导入至吹出口 4、且防止该空气泄漏至外壳2内的部件。此外,在外壳2的内部,除了风路6以外,还可以设置对利用送风装置5而产生的气流进行整流的整流构造。
[0023]净化装置7是对利用送风装置5而吸入至外壳2内的空气进行净化的装置,该净化装置7配置于送风装置5的吸入侧与吸入口3之间。吸入至外壳2内的空气从净化装置7通过而被净化,然后被从吹出口4吹出。此处,“净化”意味着将例如由空气中浮游的尘埃、烟、病毒、细菌、霉菌、过敏原、臭气分子等构成的污染物质除去,更具体而言,意味着捕集、灭活上述污染物质、并对上述污染物质进行吸附及分解的动作。作为净化装置7,例如使用对空气进行过滤的过滤器、通过使电极间产生高电场或者活性氧而将污染物质除去的电压施加装置、以及将该电压施加装置与过滤器组合而成的机构等。
[0024]导风装置8是对利用送风装置5而在外壳2的内部产生的气流的流路面积进行变更的装置,具体而言,该导风装置8对吹出口4的开口面积进行变更。导风装置8具备I组(两个)活动体8A、8B以及驱动部8C、8D。活动体8A、8B由在外壳2的左右方向例如具有与吹出口 4相同的尺寸的长方形的平板等形成,这些活动体8A、8B遍及吹出口 4的全长而延伸。而且,活动体8A、8B的作为一方的长边侧的基端侧在与吹出口 4的开口端对应的位置以能够摆动的方式安装于外壳2。另外,活动体8A、8B的作为另一方的长边侧的前端侧向将吹出口 4的开口覆盖的位置、即将气流的流路遮挡的位置突出。[0025 ]活动体8A、8B中的一方的活动体8A安装于吹出口 4的前侧的开口端,另一方的活动体8B安装于吹出口 4的后侧的开口端。即,I组活动体8A、8B配置成隔着从吹出口 4吹出的气流的流路而在外壳2的前后方向上相互对置。另一方面,驱动部8C、8D是用于使活动体8A、8B摆动的机构,并具备未图示的马达等。
[0026]而且,导风装置8利用驱动部8C、8D使活动体8A、8B的至少一方摆动,由此能够与活动体8A、8B的摆动位置相应地对气流的流路面积进行变更。在该情况下,活动体8A、8B的前端侧构成为以相互接近及分离的方式摆动,从而对形成于该前端侧之间的流路的面积进行变更。另外,导风装置8使活动体8A、8B非对称地摆动,从而能够使从吹出口 4吹出的空气的吹出方向在前方与上方之间沿上下方向摇摆(swing)。此外,在以下说明中,将相对于上下方向的空气的吹出方向表述为“吹出角度”。
[0027]根据上述导风装置8,通过使I组活动体8A、8B接近及分离、且使它们非对称地摆动,能够对从吹出口 4吹出的气流的流路面积以及吹出角度进行变更。因此,能够利用I组活动体8A、8B而以简单的结构实现能够对流路面积以及吹出角度进行变更的机构。
[0028]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净化器I的控制系统进行说明。空气净化器I具备:传感器系统,其包括污染物质检测装置10以及外部检测装置11;以及控制装置12。污染物质检测装置10是对吸入至外壳2内的空气中的污染物质的量进行检测的装置,例如在外壳2内配置于净化装置7的上游侧。另外,例如由对灰尘传感器、气体传感器、风速传感器等进行组合而成的复合型传感器构成污染物质检测装置10。
[0029]此处,灰尘传感器由半导体元件、光学元件等构成,其对空气中的尘埃的浓度进行检测。气体传感器由半导体元件等构成,其对臭气分子、VOC等有害气体进行检测。风速传感器由超声波元件等构成,其将风速的变动转换为电流值。而且,上述传感器的检测结果从污染物质检测装置10输出至控制装置12。此外,上述各传感器的组合不过是一个例子而已,本发明并不限定于由上述各传感器组合而成的污染物质检测装置10。
[0030]外部检测装置11是对空气净化器I的设置环境进行检测的装置,其例如设置于外壳2的前表面部。另外,由对障碍物传感器、活动体传感器、热像仪、湿度传感器等进行组合而成的复合型传感器构成外部检测装置U,该外部检测装置11具备能够使对象物的检测方向变化的活动机构(未图示)。此处,障碍物传感器由光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图像识别传感器等构成,其对室内有无障碍物、距壁面的距离(即室内的面积)等进行检测。活动体传感器由光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构成,其通过对照度、温度等的变化进行检测而掌握人以及动物等的动作。
[0031]热像仪能够基于温度而识别出人以及动物、和作为无生命体的障碍物。另外,湿度传感器的输出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