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琥胶肥酸铜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的杀菌组合物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894712阅读:来源:国知局
1实施例1~12各组分及重量份
[0044] 实施例13~24水分散粒剂
[0045] 将玻胶肥酸铜、活性成分B、分散剂、湿润剂、崩解剂、填料等一起经气流粉碎得到 需要的粒径,再加入粘结剂(可加可不加)等其它助剂,得到制粒用料。将料品定量送进流 化床制粒干燥机内经过制粒及干燥后,即可制得本发明所述的水分散粒剂产品,具体见表 2。
[0046] 表2实施例13~24各组分及重量份
[0047]
[0049] 实施例25~36悬浮剂
[0050] 将分散剂、湿润剂、消泡剂、增稠剂(可加可不加)、抗冻剂(可加可不加),经过高 速剪切混合均匀,加入玻胶肥酸铜、活性成分B,在球磨机中球磨2~3小时,使微粒粒径全 部在5 U m W下,余量用去离子水补足,即可制得本发明所述的悬浮剂产品,具体见表3。
[0051] 表3实施例25~36各组分及重量份
[0052]
[0054] 实施例37~42悬乳剂
[0055] 将分散剂、消泡剂、增稠剂(可加可不加)、抗冻剂(可加可不加)经过高速剪切混 合均匀,加入活性成分B,在球磨机中球磨2~3小时,使微粒粒径全部在5 U m W下,制得活 性成分B悬浮剂,然后将玻胶肥酸铜、溶剂、乳化剂及各种助剂用高速揽拌器直接乳化到悬 浮剂中,余量用去离子水补足,制得本发明所述的悬乳剂产品,具体见表4。
[0056] 表4实施例37~42各组分及重量份
[0057]
[0059] 实施例43~51水乳剂
[0060] 将玻胶肥酸铜、活性成分B、溶剂、乳化剂加在一起,使溶解成均匀油相;将去离子 水、抗冻剂(可加可不加)、增稠剂(可加可不加)、消泡剂混合在一起,成均一水相。在高 速揽拌下,将水相加入油相,余量用去离子水补足;即可制得本发明所述的水乳剂产品,具 体见表5。
[0061] 表5实施例43~51各组分及重量份

[0064] 将表1~5中離菌胺、巧離菌胺、巧氧菌醋互换,可制得新制剂。
[0065] 实施例52~54微乳剂
[0066] 将玻胶肥酸铜、活性成分B、溶剂、乳化剂、抗冻剂(可加可不加)、消泡剂充分混合 成均匀透明的油相,在揽拌下慢慢加入去离子水,形成油包水型乳状液,再经揽拌加热,使 之迅速转相成水包油型,冷至室温使之达到平衡,经过滤,余量用去离子水补足;即可制得 本发明所述的微乳剂产品,具体见表6。
[0067] 表6实施例52~54各组分及重量份
[0070] 实施例55、56微囊悬浮剂
[0071] 将玻胶肥酸铜、活性成分B、高分子囊壁材料、溶剂混合,使溶解成均匀油相,在剪 切条件下,将油相加入到含有乳化剂、抑调节剂、分散剂的水相溶液中,余量用去离子水补 足,两种材料在油水界面发生反应,形成高分子囊壁,制成本发明组合物分散良好的微囊悬 浮剂产品。具体见表7。
[0072] 表7实施例55、56各组分及重量份
[0074] 实施例57、58微囊悬浮-悬浮剂
[0075] 将玻胶肥酸铜、高分子囊壁材料、溶剂混合,使溶解成均匀油相,将油相在剪切条 件下加入到含有乳化剂、抑调节剂的水相溶液中,制成分散良好的微囊悬浮剂。将分散剂、 湿润剂、消泡剂、增稠剂(可加可不加)经过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加入活性成分B,在球磨机 中球磨2~3小时,使微粒粒径全部在5 U m W下,制得悬浮剂,然后将悬浮剂加入到微胶囊 悬浮剂的水相溶液中,去离子水补足余量,制成本发明组合物分散良好的微囊悬浮-悬浮 剂产品,具体见表8。
[0076] 表8实施例57、58各组分及重量份
[0077]
[0078] 本发明实施例是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先通过室内 毒力测定,明确两种药剂按一定比例复配后的增效比值(SR), SR <0.5为枯抗作用, 0. 5《SR《1. 5为相加作用,SR > 1. 5为增效作用,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田间试验。
[0079] 试验方法;经预试确定各药剂有效抑制浓度范围后,药剂按有效成分含量分别设 5个剂量处理,设清水对照。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进行,采用菌丝生长 速率法测定药剂对作物病菌的毒力。7化后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计算各处理净生长 量、菌丝生长抑制率。
[0080] 净生长量(mm)=测量菌落直径一5
[0082] 将菌丝生长抑制率换算成机率值(y),药液浓度(U g/mL)转换成对数值(X),W 最小二乘法求得毒力回归方程(y = a+bx),并由此计算出每种药剂的ECs。值。同时根据 Wadl巧法计算两药剂不同配比联合增效比值(SR) ,SR < 0. 5为枯抗作用,0. 5《SR《1. 5 为相加作用,SR > 1. 5为增效作用。计算公式如下:
[0083]
[0084]
[0085] 其中;a、b分别为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在组合中所占的比例;
[008引 A为玻胶肥酸铜;
[0087] B选自離菌胺、巧離菌胺、巧氧菌醋中之一种。
[008引应用实施例二:
[0089] 供试病害;黄瓜霜霉病
[0090] 试验药剂均由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提供。
[0091]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玻胶肥酸铜与離菌胺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 效抑制浓度范围。
[0092] 毒力测定结果
[0093] 表9玻胶肥酸铜与離菌胺复配对黄瓜霜霉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0096] 由表9可知,玻胶肥酸铜与離菌胺配比在1 ; 60~80 ; 1时对黄瓜霜霉病的增 效比值SR均大于1.5,说明两者在1 ; 60~80 ; 1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当玻胶 肥酸铜与離菌胺的配比在1 ; 10~20 ; 1时,增效作用更为突出,增效比值均在2. 30 W 上。经申请人试验发现玻胶肥酸铜与離菌胺的优选配比为20 ; 1、15 ; 1、10 ; 1、9:1、8:1、7:1、 6 ;1、5 ;1、4 ;1、3 ;1、2 ;1、1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尤其是当玻胶 肥酸铜与離菌胺重量比为4 ;1时增效比值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0097] 应用实施例H
[0098] 供试病害;水稻稻癌病
[0099] 试验药剂均由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提供。
[0100]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玻胶肥酸铜与巧離菌胺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 有效抑制浓度范围。
[0101] 表10玻胶肥酸铜与巧離菌胺复配对水稻稻癌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0104] 由表10可知,玻胶肥酸铜与巧離菌胺配比在1 ; 60~80 ; 1时对水稻稻癌病的 增效比值SR均大于1.5,说明两者在1 ; 60~80 ; 1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当玻 胶肥酸铜与巧離菌胺的配比在1 ; 10~20 ; 1时,增效作用更为突出,增效比值均在2. 25 W上。经申请人试验发现玻胶肥酸铜与巧離菌胺的优选配比为20 ;1、15 ;1、10 ;1、9:1、8:1、 7:1、6 ;1、5 ;1、4 ;1、3 ;1、2 ;1、1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尤其是当 玻胶肥酸铜与巧離菌胺重量比为4 ;1时增效比值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0105] 应用实施例四:
[0106] 供试病害;小麦镑病;试验药剂均由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提供;试验设计;经过 预备试验确定玻胶肥酸铜与巧氧菌醋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抑制浓度范围。
[0107] 毒力测定结果
[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