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压力锅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896086阅读:来源:国知局
一视角的另一旋手摆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7是图1所示电压力锅的上盖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2]图8是图4拆除锅盖后的所示电压力锅的上盖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3]图9是图3中锅盖与转盘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34]其中,图1至图9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0035]I内盖,11容纳孔,12第一曲面,13第二曲面,14峰线,2转盘,3锅盖,4锁扣,51锁舌,52锁合槽,53导向槽,54导向筋,6弹性件,7枢轴,8拔叉,9旋手,10驱动臂。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7]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38]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的电压力锅。
[0039]如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压力锅,包括:锅体;内锅,安装在所述锅体内;内盖1,位于所述锅体的上方,并与所述锅体可转动地相连接、以实现所述内盖I在所述锅体上打开或闭合,其中,所述内盖I的中部具有安装孔;具有环形侧壁和底壁的转盘2,安装在所述安装孔内、并可绕所述安装孔的轴线转动,且所述转盘2的下端与锅盖3相配合、以实现所述锅盖3随所述转盘2 —起转动;所述锅盖3,位于所述内盖I的下方、并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内盖I上;和旋手组件,位于所述内盖I的上方、并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内盖I上,且处于所述安装孔的一旁;其中:所述旋手组件和所述转盘2具有相配合的旋转驱动结构、来实现所述旋手组件驱动所述转盘2转动,所述旋手组件的下部具有配合部,所述转盘2的侧壁上对应设置有配合口,所述配合部的外端伸入所述配合口内、并通过其两侧壁与所述配合口的两侧壁相配合,来推动所述转盘2转动。
[0040]本发明提供的电压力锅,结构简单、便于组装,更好地提升了电压力锅的生产效率;而且,旋手组件位于锅盖3的中部并偏心设置,用户仅需要使旋手组件转动较小的角度即可完成开、合锅盖3的动作,其操作性更显著,且不存在驱动死角,其使用性能更好。其中,所述拔叉通过所述配合部的侧壁与所述配合口的侧壁相配合、来推动所述转盘转动。具体而言,所述配合部的两侧分别具有与所述配合口的两侧壁配合的驱动面,使得在开盖过程中配合部的一侧与配合口的一侧壁配合以驱动转盘转动,在合盖过程中配合部的另一侧与配合口的另一侧壁配合以驱动转盘反向转动。采用配合部侧壁与配合口配合的驱动方式,使得转盘与旋手之间的驱动结构简单,采用联动滑块的侧壁作为驱动,因为联动滑块具有一定的宽度,强度较高且耐磨损,使得驱动结构更加可靠;转盘上设置配合口作为驱动结构,配合口的两侧壁作为驱动面,耐磨损强度高,使得传动更加可靠;而且该驱动结构充分利用了旋手与转盘之间的距离,旋手仅需转动较小角度即可实现锅盖的开、合盖。
[0041]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转盘的转动角度为25°?45°,所述旋手组件的转动角度为30°?90° ;优选地,所述旋手组件的转动角度为30°?60°。相比现有技术中旋手转动100°以上才能实现开合盖,旋手仅需转动较小角度即可实现锅盖的开、合盖。
[0042]其中,所述锅盖3上还设置有密封圈。
[0043]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电压力锅还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0044]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电压力锅还包括:锁扣4,所述内盖I上还设置有容纳孔11,所述容纳孔11位于所述旋手组件的一旁,所述锁扣4安装在所述容纳孔11内,且其下端支撑在所述锅盖3上;其中: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锁扣4的上端与所述转盘2具有可相配合的锁合结构,来实现卸除所述锅盖3时锁合所述旋手组件(即:限制旋手组件的转动,使其不再具备可转动的功能)、安装所述锅盖3后解锁所述旋手组件(即:解除对旋手组件的限制,使其具备可转动的功能)。
[0045]这样,在拆除锅盖3而拿取旋手组件时,可稳定的把持住内盖,其操作性更好,更方便于用户操作;同时,还可避免发生未安装锅盖3而进行盒盖烹饪的问题(即:在未安装锅盖3的情况下用户不能进行合盖操作,旋手组件不能转动),有效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
[0046]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锁合结构包括锁舌51和锁合槽52,所述锁舌51和所述锁合槽52中的一个位于所述锁扣4上、另一个位于所述旋手组件上。
[0047]可以是: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锁舌51位于所述锁扣4上、所述锁合槽52位于所述旋手组件上;其中:所述锁合槽52为开口朝向所述锁扣4、且上方贯通的凹槽,所述锁舌51可下移至所述凹槽内、也可上移至所述凹槽的上方。
[0048]其中,所述容纳孔11为开口朝下、孔壁向上凸出所述内盖I的上表面的盲孔结构,所述容纳孔11的朝向所述旋手组件侧的侧壁上具有纵向设置的导向槽53、所述锁扣4的侧壁上具有导向筋54,所述导向筋54位于所述导向槽53内,且所述锁扣4通过所述导向筋54的伸出所述导向槽53外的一端、来实现与所述旋手组件相锁合,即:锁舌51位于所述导向筋伸出所述导向槽53外侧的一端上。
[0049]还可以是:所述锁舌51位于所述旋手组件上、所述锁合槽52位于所述锁扣4上;其中:所述锁合槽52为开口朝下、且朝向所述旋手组件侧贯通的凹槽,所述锁合槽52可下移而容纳所述锁舌51、也可上移至所述锁舌51上方(此方案图中未示出)。
[0050]其中,所述容纳孔11为开口朝下、孔壁向上凸出所述内盖I的上表面的盲孔结构,所述容纳孔11的朝向所述旋手组件侧的侧壁上具有纵向设置的导向槽53、所述锁扣4的侧壁上具有导向筋54,所述导向筋54位于所述导向槽53内,且所述锁扣4通过所述导向筋54的伸出所述导向槽53外的一端、来实现与所述旋手组件相锁合,即:缩合槽53位于所述导向筋伸出所述导向槽53外侧的一端上。
[0051]以上两种方案均可实现本申请的目的,其宗旨均未脱离本发明的设计思想,在此不再赘述,但应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0052]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电压力锅还包括:弹性件6,位于所述容纳孔11内、并支撑于所述锁扣4的上端面与所述容纳孔11的底壁之间。
[0053]通过弹性件对锁扣4的上端进行压紧,以在锅盖3拆除后推动锁扣4向下移动,使锁舌51与锁合槽52快速配合。
[0054]当然,也可以是锁扣4在重力作用下下移来实现锁舌51与锁合槽52快速配合,也可实现本申请的目的,其宗旨未脱离本发明的设计思想,应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0055]优选地,所述弹性件6为螺旋弹簧。
[0056]再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6、图9所示,所述电压力锅还包括:枢轴7,其下端与所述锅盖3相连接、上端与所述转盘2相连接;且所述转盘2和所述锅盖3中的一个上具有插舌、另一个上具有第一插槽,所述插舌插装于所述第一插槽内、来定位所述转盘2和所述锅盖3,以实现所述转盘2和所述锅盖3 —起同步转动。
[0057]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6所示,所述旋手组件包括:拔叉8,位于所述内盖I的上方、并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内盖I上,且与所述转盘2相配合;和旋手9,位于所述拔叉8的上方、并安装在所述拔叉8 (安装在拔叉8的拔叉本体上)上,用于驱动所述拔叉8转动。
[0058]较好地,如图1至图6所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