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915373阅读:410来源:国知局
拉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拉链用拉头,尤其涉及能够在不进行拉头的滑动操作时使拉攀自动地倒伏并保持拉攀的倒伏状态的拉头。
【背景技术】
[0002]以往,拉链安装在衣物类或箱包类等物品的开口部上,通过使安装在该拉链上的拉头沿着链牙列滑动而能够使左右的链牙列啮合或分离来开闭开口部。拉链用的拉头通常具有拉头主体、和能够相对于拉头主体旋转地被保持的拉攀,在拉头主体的上下翼板之间形成有引导左右的链牙列的大致Y字状的链牙引导路。
[0003]另外,作为一个这样的拉头,公知一种具有停止机构的拉头,在使拉头停止在拉链的链牙列上的任意位置时,使停止爪部突出到拉头主体的链牙引导路内并将该停止爪部嵌入链牙列的拉链链牙之间而使其与链牙列卡合,由此能够在链牙列的停止位置上保持拉头。
[0004]例如在日本特开2009-61184号公报(专利文献I)中公开一种带停止机构的拉头,其在拉攀的旋转轴部(安装轴部)上一体地形成有两个停止爪部。
[0005]在该专利文献I的拉头中,当为了操作拉头而通过手指将拉攀立起时,由于形成在拉攀的旋转轴部上的两个停止爪部从拉头主体的链牙引导路拔出,所以能够使拉头沿着链牙列顺畅地滑动。
[0006]另一方面,当在拉头的操作结束后而从拉攀放开手指时,拉攀由于自重而以向拉头主体的后口侧倒伏的方式旋转,由此,拉攀的停止爪部与链牙列抵接。在该状态下,例如左右的拉链牙链带受到横向拉力而使拉头向链牙列的分离方向强制地移动,由此设在拉攀上的两个停止爪部嵌入至各链牙列的拉链链牙之间,而使各停止爪部与链牙列卡定。由此,能够使拉头的强制移动停止而保持(锁定)拉头的停止状态。
[0007]另外,例如在日本特开2007-111351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一种在罩部件上设有停止爪部的带停止机构的拉头,其中在该罩部件与拉头主体的上翼板之间保持拉攀的旋转轴部。
[0008]在该专利文献2的拉头中,在罩部件上配置有能够弹性变形的弹性片部。另外,该罩部件以在其与拉头主体的上翼板之间夹持拉攀的旋转轴部的方式能够摆动地安装在立设于上翼板的前后的安装柱上。在具有这样的罩部件的专利文献2的拉头中,当为了操作拉头而通过手指拉拽拉攀时,由于罩部件抵抗弹性片部的弹压力而被提升,所以使配置在该罩部件上的停止爪部从拉头主体的链牙引导路拔出。由此,能够使拉头沿着链牙列顺畅地滑动。
[0009]另一方面,在拉头的操作结束后从拉攀放开手指时,罩部件的弹性片部弹性恢复而使罩部件返回(下降)到原来的位置,并且使配置在该罩部件上的停止爪部进入至拉头主体的链牙引导路内而卡定在链牙列的拉链链牙之间。由此,能够保持(锁定)拉头的停止状
??τ O
[0010]另外,在拉头中也公知一种具有如下功能的拉头:其能够在拉头的操作结束后使拉攀以相对于拉头主体倒伏的方式自动地旋转并保持拉攀的倒伏状态。这样的拉头的例子在日本特开平3-295502号公报(专利文献3)和国际公开第2012/042620号小册子(专利文献4)等中有所公开。
[0011 ]例如,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拉头具有:拉头主体;经由轴部旋转自如地轴支承在拉头主体上的拉攀;在一端部具有爪部的停止爪体;与停止爪体一体地或分体地设置、且弹压停止爪体的第I弹簧部件;和将拉攀弹压成倒伏状态的第2弹簧部件(铰链弹簧)。
[0012]专利文献3的拉头主体具有上下翼板、和将上下翼板的前端部之间连结的引导柱,在上下翼板之间形成有大致Y字状的链牙引导路。在上翼板上形成有用于安装拉攀的拉攀安装部,在该拉攀安装部上安装有穿插于拉攀的穿插孔中的轴部。在拉攀的一端部上配置有与停止爪体抵接的凸轮部。
[0013]停止爪体能够摆动地安装在拉头主体上。另外,停止爪体从第I弹簧部件受到弹压力而使爪部突出到拉头主体的链牙引导路内,并通过该停止爪体所受到的弹压力而将拉攀经由凸轮部朝向倒伏状态弹压。另一方面,在操作拉攀时,停止爪体通过该拉攀的凸轮部来抵抗第I弹簧部件的弹压力而被提升,由此,能够使爪部从链牙引导路拔出。
[0014]而且,在专利文献3的拉头中,与第I弹簧部件为不同部件的第2弹簧部件以将拉攀朝向倒伏状态弹压的方式配置在拉攀或拉头主体上。在这样的专利文献3的拉头中,例如在拉头相对于链牙列停止时因停止爪体的爪部与拉链链牙发生干涉而无法充分地进入至链牙引导路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第2弹簧部件弹压拉攀而以倒伏状态保持。由此,由于能够防止在不操作拉攀时拉攀自由地摆动,所以能够使拉攀难以钩挂于其他物品,另外,也可防止因拉攀的摇晃而导致产品的外观变差。
[0015]另外,在专利文献4中记载有与上述那样的专利文献3的拉头相比简化了结构而变得小型化及轻量化的拉头。在此,一边参照图17及图18—边具体地说明专利文献4的拉头。
[0016]专利文献4的拉头100具有:拉头主体110、能够旋转地保持在拉头主体110上的拉攀120、具有停止爪部131的弹簧部件130、和固定在拉头主体110上的罩体140。
[0017]拉头主体110具有上下翼板111、112、和将上下翼板111、112的前端部之间连结的引导柱113。在上翼板111的上表面的前端部和后端部上立设有用于安装罩体140的前安装柱Illa和后安装柱111b。在前安装柱Illa与后安装柱Illb之间设有供配置在拉攀120的一端的安装轴部121插入的插入部111c。在该插入部Illc中插入有拉攀120的安装轴部121的状态下,通过将罩体140固定在前安装柱11 Ia及后安装柱11 Ib上而将拉攀120的安装轴部121保持在上翼板111与罩体140之间。
[0018]另外,在上翼板111的前安装柱Illa与后安装柱Illb之间配置有一对纵壁部llld。在被后安装柱Illb和一对纵壁部Illd包围的部分上形成有能够供弹簧部件130的停止爪部131穿插的爪孔lllf。
[0019]拉攀120具有:平板状的抓持部122、从抓持部122延伸的左右一对的腿部123、和横架在一对腿部123的前端部之间的安装轴部121,被抓持部122、一对腿部123及安装轴部121包围而形成有大致矩形状的拉攀开口部124。
[0020]在安装轴部121的拉头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上配置有具有朝向拉攀开口部124突出的形态的凸轮部125。另外,在腿部123与安装轴部121的连结部分上配置有朝向拉攀开口部124延伸且与罩体140抵接的左右的抵接部126。
[0021]弹簧部件130具有:跨着拉攀120的凸轮部125的主体部132、从主体部132的后端垂直设置的停止爪部131、和从主体部132的后方侧的弯曲部向上方分支而延伸的弹性片部133。
[0022 ] 罩体140具有:大致长方形状的顶部141、从顶部141的侧缘部垂直设置的左右的侧壁部142、和从顶部141的前后端部垂直设置的前壁部143及后壁部144。在顶部141的背面(内表面)上形成有收纳弹簧部件130的弹性片部133的收纳槽部145。
[0023]在该罩体140的左右侧壁部142上形成有从下端缘朝向顶部141开口的罩开口部146,在该罩开口部146内收纳有拉攀120的安装轴部121。在该情况下,左右的侧壁部142的朝向罩开口部146的周面中的配置在前方侧的前表面部分构成为供拉攀120的抵接部126抵接来限制拉攀120的旋转范围的限制部147。
[0024]在组装具有上述那样的部件的专利文献4的拉头100的情况下,在拉头主体110的上翼板111的上表面上,以将拉攀120的安装轴部121插入到前后安装柱111a、Illb之间的方式载置拉攀120。而且,在载置着拉攀120的上翼板111上配置弹簧部件130。此时,弹簧部件130以其主体部132跨着拉攀120的凸轮部125并且与凸轮部125接触的方式配置。
[0025]接着,将罩体140安装至拉头主体110上。此时,将罩体140覆盖在上翼板111的规定位置上后,将罩体140的左右的侧壁部142的一部分朝向内侧挤压而使其塑性变形,由此将罩体140固定在拉头主体110的前后安装柱llla、lllb上。通过像这样将罩体140固定在拉头主体110上,而将拉攀120安装成以安装轴部121为中心而在如下范围内旋转自如,其中,该范围是从倒伏于拉头主体110的后口侧的状态、到与罩体140的限制部147抵接而立起的状态为止的范围。
[0026]若为这样的专利文献4的拉头100,则例如与专利文献3的拉头相比能够使拉头结构简化并且能够比较容易地进行拉头100的组装作业。另外,能够使弹簧部件130的弹压力作用于拉攀120的凸轮部125,由此,例如在拉攀120倒伏于拉头主体110的后口侧的状态下,弹簧部件130的停止爪部131进入至链牙引导路内并与链牙列卡合,从而能够保持使拉头100相对于链牙列停止的状态。
[0027]另外,在操作拉攀120而使其从倒伏状态立起时,由于拉攀120的凸轮部125抵抗弹簧部件130的弹性片部133的弹压力而将弹簧部件130向上方提升,所以弹簧部件130的停止爪部131从链牙引导路退出。因此,能够使拉头100沿着链牙列顺畅地滑动。
[0028]而且,在专利文献4的拉头100中,由于能够通过弹簧部件130来弹压拉攀120的凸轮部125,所以能够使拉攀120以向后口侧倒伏的方式旋转。因此,例如在拉头100的操作结束后将手指从拉攀120的抓持部12放开时,能够通过弹簧部件130的弹压力而使拉攀120自动地向后口侧旋转并倒伏,由此,能够使弹簧部件130的停止爪部131进入链牙引导路而使停止机构自动地动作。
[0029]现有技术文献
[0030]专利文献
[0031]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61184号公报
[0032]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111351号公报
[0033]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3-295502号公报
[0034]专利文献4:国际公开第2012/042620号小册子

【发明内容】

[0035]在专利文献I和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拉头中,由于在不操作拉头时拉攀会相对于拉头主体自由地摆动而摇晃,所以存在外观变差、或觉得拉攀碍事的情况。另外,若拉攀摇晃,则存在拉攀钩挂于其他物品的情况,也可以想到有可能会损坏安装有拉链的物品、或拉攀所钩挂的其他物品。
[0036]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拉头中,通过在拉头的操作结束后从拉攀放开手指,而能够通过第I弹簧部件和第2弹簧部件的弹压力来使拉攀倒伏并保持该拉攀的倒伏状态。因此,能够防止如专利文献I和专利文献2的拉头那样、拉攀摇晃的情况。
[0037]但是,在该专利文献3的拉头中,需要第I弹簧部件和第2弹簧部件这两个弹性部件。因此,拉头的零部件数量增多,而招致了拉头的成本增大。
[0038]另外,在专利文献3的拉头中,例如在对第I弹簧部件和第2弹簧部件使用了螺旋状的弹性部件的情况下,即使在通过手指握持拉攀而使其以相对于拉头主体的后口侧上表面越过90°的方式旋转,只要从拉攀放开手指,就能够使第I弹簧部件和第2弹簧部件的弹压力作用于拉攀而使拉攀倒伏至拉头主体的后口侧。但是,若像这样对第I弹簧部件和第2弹簧部件使用螺旋状的弹性部件,则会进一步使拉头的成本增大,另外拉头的组装作业也会变得复杂。
[0039]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3中,对第I弹簧部件和第2弹簧部件不使用螺旋状的弹性部件而是使用板簧状的弹性部件或使板簧弯曲成规定形状的弹性部件(以下将这些弹性部件简略记述为板簧状的弹性部件),将其构成的拉头也作为一个实施例来记载。
[0040]通过将这样的板簧状的弹性部件用于第I弹簧部件及第2弹簧部件,与使用螺旋状的弹性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谋求拉头的组装作业的简便化。但是,在使用了这样的板簧状的弹性部件的拉头中,通过第I弹簧部件及第2弹簧部件的弹压力而能够使拉攀向规定的方向(例如向拉头主体的后口侧倒伏的方向)倒伏的拉攀的倾斜角度被限制在狭小的范围内。
[0041]因此,例如当拉攀倾斜至超过了该范围的角度时,则存在拉攀的倾斜状态被第I弹簧部件和第2弹簧部件的弹压力保持、或使拉攀向与规定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例如向拉头主体的肩口侧倒伏的方向)倒伏的情况,其结果为,存在觉得拉攀碍事的情况、或钩挂于其他物品的可能。
[0042]在专利文献4记载的拉头100中,拉攀120能够旋转的角度的范围被罩体140的限制部147预先限制,通过在该角度范围内将手指从拉攀120放开,而拉攀120的凸轮部125受到基于弹簧部件130产生的弹压力从而使拉攀120向规定的方向(向拉头主体的后口侧倒伏的方向)倒伏。
[0043]由于这样的专利文献4的拉头100没有使用螺旋状的弹性部件,另外拉头100的组装作业也简便,所以能够比较廉价地提供拉头100。
[0044]但是,在专利文献4的拉头100中,由于在罩体140上设有限制部147,而导致拉攀120能够旋转的角度的范围比较小,因此有可能难以进行拉头100的滑动操作。因此,期望增大能够使拉攀120倒伏的倾斜角度的范围而改善拉头100的操作性。
[0045]另外,在专利文献4的拉头100中,若拉攀120相对于上翼板111的后口侧上表面的倾斜角度增大,则存在拉攀120的凸
当前第1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