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压力元件的牵伸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916141阅读:505来源:国知局
带有压力元件的牵伸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按照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加工至少一个纤维结合物的牵伸机构。
【背景技术】
[0002]大多数这类牵伸机构具有被驱动的且位置固定地支撑的进料下辊和被驱动的且位置固定地支撑的出料下辊。为进料下辊分配可移动的且负载的进料上辊,从而使得进入的纤维结合物夹持在进料上辊和进料下辊之间。纤维结合物像进料侧上辊一样也通过摩擦连接由进料下辊带动。同样也为出料侧下辊分配可移动的且负载的出料上辊,从而使得出去的纤维结合物也夹持在出料上辊和出料下辊之间。在此纤维结合物和出料上辊也通过摩擦连接由出料下辊带动。以下列方式实现纤维结合物的拉伸,即利用比进料下辊显著更高的周向速度使出料下辊旋转,从而使得纤维组合物的纤维在拉伸区中沿输送方向被相互拉开。
[0003]为了实现纤维结合物的均匀拉伸并且避免纤维结合物的错误拉伸,(如例如在DE102005056534 Al中)在牵伸机构的拉伸区中布置纤维导引装置。在DE 102005056534 Al所示出的纤维导引装置在此包括上带和下带,其中纤维组合物在上带和下带之间进行导引。下带在牵伸机构的底侧处围绕进料下辊和位置固定的桥形件环绕运行,并且经由摩擦连接通过进料下辊来驱动。在牵伸机构的顶侧处,上带围绕进料下辊和位置固定的偏转元件环绕运行,并且通过摩擦连接与下带连接。偏转元件构造成保持架形式,并且刚性地布置在拉伸区中。
[0004]在牵伸机构的顶侧处,在偏转元件和上带之间布置有刚性板形式的压力元件。在此,压力元件利用其自身重量抵靠在上带的内表面上,并且通过纤维导引装置的局部区域将上带压靠到围绕桥形件环绕运行的下带上。在两个带之间导引的纤维结合物由此在理想情况下通过纤维导引装置的局部区域承受施加到下带处的均匀的压紧力。为了增强压紧力,通过紧固在偏转元件处的螺旋弹簧为压力元件加载附加的弹簧力。
[0005]在实践中已表明,经由压力元件抵靠在上带上的纤维导引装置的局部区域,待拉伸的纤维结合物未承受施加到下带处的均匀的压紧力。代替地,压紧力则集中到一个或者多个压紧位置或者夹持位置上,所述压紧位置或者夹持位置在拉伸期间在纤维导引装置的该局部区域中产生。在所述压紧位置或者夹持位置处,纤维结合物由于压力元件的压紧力夹持在上带和下带之间。此外已表明,压紧位置或者夹持位置在拉伸期间发生位移,从而使得在纤维导引装置内不会产生固定限定的夹持位置。
[0006]可以由此看出不均匀的压紧力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纤维结合物在其长度上直径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在其长度上来看具有交替的厚处和薄处。根据弹簧的类型,纤维结合物因而夹持在厚处或者夹持在薄处。在使用对纤维结合物的直径变化反应较不强烈的、较硬的弹簧时,纤维结合物承受在厚处的整个压紧力。其结果是,在厚处的纤维结合物夹持在两个带之间,而纤维结合物的较薄部分未夹持。如果纤维结合物携带着厚处在拉伸期间向前移动,则因此夹持位置沿着纤维导引装置发生位移。相反,在使用对纤维结合物的直径变化反应较强烈的、较软的弹簧时,压力元件通过纤维结合物中的厚处短暂地被抬升,并且沿纤维结合物的较薄部分方向发生倾斜。因此,夹持位置沿纤维结合物的薄处的方向位移。基于在纤维结合物中交替出现的厚处和薄处,因而压力元件在拉伸期间承受持续的倾斜运动。这意味着,即便对于较软的弹簧,也并没有对纤维导引装置内的夹持位置进行限定。因而借助所描述的纤维导引装置并不能充分地控制纤维结合物在纤维导引装置中的夹持。这对纤维结合物的拉伸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0007]因此,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改进纤维导引装置,使得在纤维导引装置中可控地夹持待拉伸的纤维结合物,也就是说,所述纤维导引装置应该具有一固定限定的夹持位置,在所述夹持位置处,纤维结合物承受均匀的压紧力。

【发明内容】

[0008]在本发明范围内,纤维结合物可理解为由单个纤维构成的、细长的形成物,所述纤维的长度显著小于所述形成物的长度。纤维结合物尤其可以是在梳棉机、精梳机或者牵伸机上生产的、基本上无捻度的纤维结合物,所述纤维结合物在装配了牵伸机构的翼锭纺纱机上加工成设有保护捻的粗纱。纤维结合物也可以是设有保护捻的粗纱,所述粗纱在装配了牵伸机构的纺纱机、例如环锭纺纱机上加工成完全加捻纱线。
[0009]在此,根据本发明的牵伸机构不仅适用于纺纱制备机、例如翼锭纺纱机、牵伸机,也适用于纺纱机、例如环锭纺纱机,尤其是当这些设备具有许多在其中分别生产粗纱或者纱线的工作位置时。在此也可以考虑为在一个工作位置处的牵伸机构进给共同被拉伸的多个纤维结合物。
[0010]此外,拉伸区可理解为两个相邻辊对的夹持线之间的区域,在其中拉伸纤维结合物。在此,下辊为位置固定地支撑的辊并且上辊为可移动地支撑的且压靠到下辊上的辊。典型地,上辊布置在配属于其的下辊上方。然而也可以考虑这样的牵伸机构,其中纤维结合物基本上竖直地延伸,其中在该情况下辊对的上辊和下辊能够并列布置。纤维导引带是环状的结构,围绕偏转元件环绕运行,使得其沿运转方向来看,至少在拉伸区的实质部分范围中抵靠在纤维结合物处并且以对应于纤维结合物的方式运动。
[0011]根据本发明以下列方式解决发明任务,即所述压力元件具有处于弹簧力之下的压力臂(16),所述压力臂利用第一端部安装在所述偏转元件处并且利用第二自由端部在所述弹簧力的作用下通过在所述纤维导引带的宽度上进行延伸的接触表面线性地抵靠在所述纤维导引带的所述内表面上。由此使得能够实现近似线性的(夹持线)并且因此明确限定的夹持位置,通过所述夹持位置确保了拉伸场中恒定的拉伸关系且待形成的纱线始终不变的质量。
[0012]尤其是能够由此实现上述内容,即当沿所述纤维结合物的输送方向来看,所述压力臂的所述接触表面具有I至4mm之间的长度时。优选地,该长度可以是I至3_之间。有利的是,压力元件构造成弹性弹簧元件。在此,弹簧元件具有压力臂,该弹簧元件通过所述压力臂将近似线性的压力施加到纤维导引带的内表面上。
[0013]在运行位置中,压力臂的第二自由端部通过纤维导引元件从其静止位置中发生偏移。基于弹性弹簧元件的或者处于弹簧力之下的压力臂的弹簧特性,在此其第二自由端部承受沿其静止位置方向的回复力。由此,利用压紧力将纤维导引带压靠到纤维导引元件上。
[0014]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所述待拉伸的纤维结合物通过例如弹性弹簧元件形式的压力元件或者其处于弹簧力之下的压力臂在纤维导引装置中的精确限定的位置处夹持在纤维导引带和纤维导引元件之间。此外,通过所述弹性的、设有压力臂的弹簧元件(压力元件)确保了纤维结合物在夹持位置处承受抵靠纤维导引元件的始终不变的压紧力。在此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横向于纤维结合物的输送方向定向的压紧力是通过所使用的弹簧元件的压力臂的弹性弹簧作用自身产生的。其结果是,能够将带有直径不规则性的纤维结合物在纤维导引装置中精确地进行导引,这对纤维结合物的均匀拉伸产生有利影响。试验已表明,当偏转元件紧固地固定在拉伸区中时,弹性弹簧元件的压力臂或者弹性弹簧元件的压紧力是最大的,在拉伸区中的纤维导引带围绕所述偏转元件张紧并且环绕运行。由此实现了弹簧元件的压力臂的第二自由端部利用整个回复力抵靠在纤维导引带处。
[0015]通过将压力元件设计成弹性弹簧元件的实施例,简化了牵伸机构的结构,这是由于不同于现有技术在使用所提出的弹簧元件时,不需要使用用于产生压紧力的附加的弹簧。弹性弹簧元件优选由金属和塑料或者由金属和塑料的组合组成。在此,黄铜作为金属证明是有利的,并且特氟龙作为塑料证明是特别有利的,这是由于这类材料的出众之处在于不仅具有良好的弹簧特性并且具有良好的滑动特性。
[0016]在此证明这是有利的,出于简便性将所述弹簧元件构造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