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和空调装置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9916363阅读:来源:国知局
部22a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折返部”。
[0131]层叠型集管51与上风侧换热部21连接,在内部形成有分配合流流路51a。在换热部2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分配合流流路51a成为使从制冷剂配管(未图示)流入的制冷剂向上风侧换热部21的多个上风侧传热管22分配并流出的分配流路。在换热部2作为冷凝器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分配合流流路51a成为使从上风侧换热部21的多个上风侧传热管22流入的制冷剂合流并向制冷剂配管(未图示)流出的合流流路。
[0132]筒型集管61与上风侧换热部21连接,在内部形成有分配合流流路61a。在换热部2作为冷凝器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分配合流流路61a成为使从制冷剂配管(未图示)流入的制冷剂向上风侧换热部21的多个上风侧传热管22分配并流出的分配流路。在换热部2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分配合流流路61a使从上风侧换热部21的多个上风侧传热管22流入的制冷剂合流并向制冷剂配管(未图示)流出的合流流路。
[0133]S卩,在换热部2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的情况下,换热器I分别地具有:形成有分配流路(分配合流流路51a)而不形成有合流流路(分配合流流路61a)的层叠型集管51、以及形成有合流流路(分配合流流路61a)而不形成有分配流路(分配合流流路51a)的筒型集管61。在该情况下,层叠型集管51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集管”,筒型集管61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集管”。
[0134]另外,在换热部2作为冷凝器发挥作用的情况下,换热器I分别地具有:形成有分配流路(分配合流流路61a)而不形成有合流流路(分配合流流路51a)的筒型集管61、以及形成有合流流路(分配合流流路51a)而不形成有分配流路(分配合流流路61a)的层叠型集管51。在该情况下,筒型集管61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集管”,层叠型集管51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集管”。
[0135](换热部和分配合流部的连接)
[0136]以下,说明实施方式2的换热器的换热部和分配合流部的连接。
[0137]图14和图15是说明实施方式2的换热器的换热部和分配合流部的连接的图。此外,图15是图14中的B—B线处的剖视图。
[0138]如图14和图15所示,在上风侧传热管22的一方的端部22b和另一方的端部22c的每个接合有上风侧连结部件41。与上风侧传热管22的一方的端部22b接合的上风侧连结部件41与层叠型集管51的连接配管57连接。与上风侧传热管22的另一方的端部22c接合的上风侧连结部件41与筒型集管61的连接配管64连接。
[0139]图16是说明实施方式2的换热器的变形例的换热部和分配合流部的连接的图。此夕卜,图16是图14中的相当于B—B线的线处的剖视图。
[0140]如图16所示,也可以是:上风侧传热管22的另一方的端部22c与该上风侧传热管22的相邻的段的上风侧传热管22的一方的端部22b由上风侧段搭接管44连接。上风侧段搭接管44的内侧的流路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折返部”。
[0141]<换热器和空调装置的动作>
[0142]以下,说明实施方式2的换热器和应用了该换热器的空调装置的动作。
[0143](制热运转时的换热器和空调装置的动作)
[0144]图17是表示应用了实施方式2的换热器的空调装置的结构的图。此外,图17表示空调装置91进行制热运转的情况。
[0145]以下,利用图17说明制热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向。
[0146]在室外换热器94中,制冷剂流入层叠型集管51的分配合流流路51a而被分配,并流入上风侧换热部21的上风侧传热管22的一方的端部22b。流入上风侧传热管22的一方的端部22b的制冷剂通过折返部22a,到达上风侧传热管22的另一方的端部22c,流入筒型集管61的分配合流流路61a而被合流。
[0147](制冷运转时的换热器和空调装置的动作)
[0148]图18是表示应用了实施方式2的换热器的空调装置的结构的图。此外,图18表示空调装置91进行制冷运转的情况。[0149 ]以下,利用图18说明制冷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向。
[0150]在室外换热器94中,制冷剂流入筒型集管61的分配合流流路61a而被分配,并流入上风侧换热部21的上风侧传热管22的另一方的端部22c。流入上风侧传热管22的另一方的端部22c的制冷剂通过折返部22a,到达上风侧传热管22的一方的端部22b,流入层叠型集管51的分配合流流路51a而被合流。
[0151]<换热器的作用>
[0152]以下,说明实施方式2的换热器的作用。
[0153]在实施方式2的换热器I中,也与实施方式I的换热器I同样地,即,制冷剂温度与图11和图12同样地变化。即,在实施方式2的换热器I中,也起到与实施方式I的换热器I相同的作用。
[0154]实施方式3.
[0155]下面说明实施方式3的换热器。
[0156]此外,适当简略或省略与实施方式I和实施方式2重复或类似的说明。另外,以下说明换热器I的换热部2像实施方式I的换热器I那样由两列构成的情况,但也可以像实施方式2的换热器I那样由一列构成。
[0157]<换热器的结构>
[0158]以下说明实施方式3的换热器的结构。
[0159](换热器的概要结构)
[0160]以下说明实施方式3的换热器的概要结构。
[0161]图19是实施方式3的换热器的立体图。
[0162]如图19所示,换热部2具有配设于重力方向的上侧的上风上段侧换热部21A和下风上段侧换热部31A、以及配设于重力方向的下侧的上风下段侧换热部21B和下风下段侧换热部31B。上风上段侧换热部21A和下风上段侧换热部31A以及上风下段侧换热部21B和下风下段侧换热部31B也可以例如在与重力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并排设置。
[0163]上侧层叠型集管51A与上风上段侧换热部21A连接,在内部形成有分配合流流路51Aa。下侧层叠型集管51B与上风下段侧换热部21B连接,在内部形成有分配合流流路51Ba。上侧层叠型集管51A和下侧层叠型集管51B与在流路的一部分配设有毛细管的分配器71连接。在换热部2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分配器71将从制冷剂配管流入的制冷剂向上侧层叠型集管51A和下侧层叠型集管51B分配。在换热部2作为冷凝器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分配器71使从上侧层叠型集管51A和下侧层叠型集管51B流入的制冷剂向制冷剂配管合流并流出。换热部2也可以进一步细致地分割,分配器71也可以将制冷剂向三个以上的流路分配。
[0164]S卩,在换热部2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的情况下,换热器I分别地具有:形成有分配流路(分配合流流路51Aa、分配合流流路51Ba)而不形成有合流流路(分配合流流路61a)的上侧层叠型集管51A和下侧层叠型集管51B、以及形成有合流流路(分配合流流路61a)而不形成有分配流路(分配合流流路51Aa、分配合流流路51Ba)的筒型集管61。在该情况下,上侧层叠型集管51A和下侧层叠型集管51B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集管”,筒型集管61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集管”。
[0165]另外,在换热部2作为冷凝器发挥作用的情况下,换热器I分别地具有:形成有分配流路(分配合流流路61a)而不形成有合流流路(分配合流流路51Aa、分配合流流路51Ba)的筒型集管61、以及形成有合流流路(分配合流流路51Aa、分配合流流路51Ba)而不形成有分配流路(分配合流流路61a)的上侧层叠型集管51A和下侧层叠型集管51B。在该情况下,筒型集管61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集管”,上侧层叠型集管51A和下侧层叠型集管51B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集管”。
[0166]<换热器和空调装置的动作>
[0167]以下,说明实施方式3的换热器和应用了该换热器的空调装置的动作。
[0168](制热运转时的换热器和空调装置的动作)
[0169]图20是表示应用了实施方式3的换热器的空调装置的结构的图。此外,图20表示空调装置91进行制热运转的情况。
[0170]以下,利用图20说明制热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向。
[0171]在室外换热器94中,制冷剂由分配器71分配,流入上侧层叠型集管51A和下侧层叠型集管51B的分配合流流路51Aa和分配合流流路51Ba,并进一步被分配,流入上风上段侧换热部21A和上风下段侧换热部21B。通过上风上段侧换热部21A和上风下段侧换热部21B的制冷剂通过下风上段侧换热部31A和下风下段侧换热部31B,流入筒型集管61的分配合流流路61 a而被合流。
[0172](制冷运转时的换热器和空调装置的动作)
[0173]图21是表示应用了实施方式3的换热器的空调装置的结构的图。此外,图21表示空调装置91进行制冷运转的情况。
[0174]以下,利用图21说明制冷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向。
[0175]在室外换热器94中,制冷剂流入筒型集管61的分配合流流路61a而被分配,并流入下风上段侧换热部31A和下风下段侧换热部31B。通过下风上段侧换热部31A和下风下段侧换热部31B的制冷剂通过上风上段侧换热部21A和上风下段侧换热部21B,流入上侧层叠型集管51A和下侧层叠型集管51B分配合流流路51Aa和分配合流流路51Ba而被合流,并由分配器71进一步合流。
[0176]<换热器的作用>
[0177]以下说明实施方式3的换热器的作用。
[0178]在实施方式3的换热器I中,与实施方式I的换热器I同样地,S卩,制冷剂温度与图11和图12同样地变化。即,在实施方式3的换热器I中也起到与实施方式I的换热器I相同的作用。
[0179]另外,在换热器I中,具有上侧层叠型集管51A和下侧层叠型集管51B,它们与分配器71连接。分配器71虽然能够均匀地分配制冷剂,但表面积小。因此,在仅用分配器71构成分配合流部3的情况下,在换热器I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时,不能加热通过分配合流部3的制冷剂,另外,在换热器I作为冷凝器发挥作用时,不能冷却通过分配合流部3的制冷剂。另外,在如实施方式I的换热器I那样用一个层叠型集管51构成分配合流部3的情况下,不能将换热部2分割地制造,制造变得困难,另外制造设备大型化。与此相比,在如换热器I那样具有上侧层叠型集管51A和下侧层叠型集管51B并且它们与分配器71连接的情况下,确保了表面积,提高了换热效率,并且在换热器I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的情况下,能够均匀地分配制冷剂,此外,抑制了制造变困难的情况,另外抑制了制造设备的大型化。另外,能够通过块数的增加应对换热器I的大型化,使部件通用化。
[0180]另外,在换热器I中,筒型集管61为一个。因此,削减了部件费用、组装工时等。此夕卜,在换热器I作为冷凝器发挥作用的情况下,筒型集管61分配气体状态的制冷剂。因此,SP使筒型集管61被分割,这些筒型集管不与分配器连接,也能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