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矩行星轮传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36896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变矩行星轮传动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0001]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行星轮传动系统,具体是一种改变转矩没有行星架提高传动效率的行星轮传动系统。
[0002]【背景技术】:目前,公知的行星轮系传动只是用作变速、转向、分路、力的合成与分解等,行星轮不作为主导传动构件;行星轮由行星架支持,增添了传动构件,加大了原材料制造成本和动力传动成本;无法实现角速、线速的速差;不能改变传动转矩,节省输入力,提高传动效率。
[0003]【实用新型内容】:为了改变技术现状,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行星轮没有行星架直接安装在动轴太阳轮上,加大行星轮半径,提高传动效率的多级行星轮系传动系统。主要目的:根据行星轮特性,特别是轮上各点运动轨迹摆线、旋轮线、复杂的空间曲线等特性和力学原理,在输入力方向选择时间上瞬时、空间上相对恒定的力输入点,采用行星轮作为主导传动构件传动转矩,加大行星轮半径,增加动轴太阳轮主动转臂,在输入、输出角速相等、线速不等前提下,加大主动转矩,节省输入力,提高传动效率;行星轮没有行星架直接安装在太阳轮上,太阳轮替代行星架,节省原材料、加工、传动成本。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由变量行星轮2、输入动轴太阳轮1、定轴太阳轮5组成的输入行星轮系和由定量行星轮3、输出动轴太阳4组成的输出行星轮系,两个轮系共同构成的行星轮传动系统,两个轮系安装在一个重合的几何中心轴6上,变量行星轮2没有行星架直接安装在动轴太阳轮I上并与定轴太阳轮5、定量行星轮3同时内、外啮合,定量行星轮3也没有行星架直接安装在输出动轴太阳轮4上与变量行星轮2外啮合,输入动轴太阳轮I和输出动轴太阳轮4分别为原始输入轮和终端输出轮。
[0005]变量行星轮2与定量行星轮3的外啮合点7是受力点,受力点7在变量行星轮2的主动力方向选择且到定轴太阳轮5啮合点10的直线距离小于变量行星轮2的半径;变量行星轮2的变量内涵是半径大小的变化,同时定轴太阳轮5半径、输出动轴太阳轮4半径随之改变,输出动轴太阳轮4半径改变时其线速度改变,加大了输入转矩;
[0006]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形式新颖独特,结构简单合理且具有不可替代性,性能稳定可靠,过载能力强大,使用寿命较长,节省了材料、加工、传动成本。试验证明: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生产的变速器、传动箱、太阳轴等,节省输入力,提高了传动效率,可广泛应用各类动力机器的机械传动中,能更好满足节能减排、改善环境的需求,实现了实用新型创新目的。
[0007]【附图说明】: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0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0009]图2是图1的左视图。
[0010]图3本实用新型的受力示意图。
[0011]图1-3中,1.输入动轴太阳轮,2.变量行星轮,3.定量行星轮,4.输出动轴太阳轮,5.定轴太阳轮(齿圈),6.重合的几何中心轴,7.受力点,8.行星轮2的安装点,9.行星轮3的安装点。10.变量行星轮2与定轴太阳轮(齿圈)5的啮合点。
[0012]【具体实施方式】: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变量行星轮2、输入动轴太阳轮1、定轴太阳轮(齿圈)5为输入轮系,定量行星轮3和输出动轴太阳轮4为输出轮系。变量行星轮2没有行星架直接安装在动轴太阳轮I上同时与定轴太阳轮5、定量行星轮3内、外啮合。定量行星轮3也没有行星架直接安装在输出动轴太阳轮4上并与变量行星轮2外啮合。输入动轴太阳轮I为初始输入轮(轴)与动力机对接,输出动轮太阳轮4为终端输出轮(轴)与工作机对接,输入动轮太阳轮I驱动变量行星2,利用变量行星轮2公转特性驱动定量行星轮3和输出动轴太阳轮4转动。变量行星轮2是双联行星轮以保证一个与定轴太阳轮5内啮合,另一个与定量行星轮3的外啮合。与定量行星轮3外啮合的变量行星轮和定量行星轮3可以是轮轴,两轴滚动摩擦。两个行星轮啮合点7称为受力点,受力点7要在变量行星轮2主动力方向选择,受力点7、啮合点10直线距离要小于变量行星轮2的半径。
[0013]图2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变量行星轮2、定量行星轮3的啮合左视时重叠,图中没能显示。变量行星轮2和定量行星轮3都没有行星架分别直接安装在输入动轴太阳轮I和输出动轴太阳轮4上,节省了材料、加工和传动成本。
[0014]图3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加大变量行星轮2半径,输入动轴太阳轮I半径不改变,也就是圆心到变量行星轮2圆心的距离没有改变,但定轴太阳轮5和输出动轴太阳轮4半径就要随之加大,输出动轴太阳轮4半径加大时其线速度自然加大,因此,在不改变输入动轴太阳轮I的大小和转速情况下,加大了输出动轴太阳轮4的半径、线速以及扭矩,提高了传动效率。变量行星轮2半径改变要根据系统的工作空间决定,比如;机器人、钟表等微传动相对要小些;火车、船舶、工程机械等相对要大些。
[0015]为了转动平稳和降低齿损,变量行星轮2、定量行星轮3可以是几个均匀分布在输入动轴太阳轮I和输出动轴太阳轮4上,由于传动结构相同,本说明书附图中没有标出。
【主权项】
1.变矩行星轮传动系统,包括变量行星轮(2)、输入动轴太阳轮(I)、定轴太阳轮(5)构成的输入行星轮系和定量行星轮(3)、输出动轴太阳轮(4)的输出行星轮系构成的多行星轮传动系统,其特征是:两个轮系安装在一个重合的几何中心轴(6)上,变量行星轮(2)没有行星架直接安装在动轴太阳轮(I)上并同时与定轴太阳轮(5)、定量行星轮(3)内、外啮合,定量行星轮(3)也没有行星架直接安装在输出动轴太阳轮(4)上与变量行星轮(2)外啮合,输入动轴太阳轮⑴和输出动轴太阳轮⑷为原始输入轮和终端输出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矩行星轮传动系统,其特征是:变量行星轮(2)与定量行星轮⑶外啮合点是受力点,受力点(7)在变量行星轮(2)的主动力方向选择且到定轴太阳轮(5)啮合点(10)的直线距离小于变量行星轮(2)的半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矩行星轮传动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变量行星轮(2)的变量内涵是半径大小的变化,变量行星轮(2)半径改变时,定轴太阳轮(5)半径、输出动轴太阳轮(4)半径随之改变,输出动轴太阳轮(4)半径改变时其线速度改变,从而实现转矩的改变。
【专利摘要】变矩行星轮传动系统,包括太阳轮替代行星架的输入行星轮系和输出行星轮系,输入轮系的变量行星轮,一方面与定轴太阳轮内啮合,另一方面与输出轮系中的定量行星轮外啮合;采用行星轮作为主导执行构件并传动转矩,改变行星轮半径,调整输入、输出线速比,加大输入扭矩,提高了传动效率,节省了输入力。这种变矩行星轮传动系统,形式独到新颖、结构简单合理且具有不可替代性;节省了材料、加工和传动成本;传动性能稳定可靠、节能减排效果明显。可广泛应用于各类机器的机械传动中,包括汽车、火车、重工机械、航空、船泊、电机、军工、风力发电、机器人、农机等。
【IPC分类】F16H1-32
【公开号】CN204344826
【申请号】CN201420743339
【发明人】张秘来
【申请人】张秘来
【公开日】2015年5月20日
【申请日】2014年11月2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