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器用高亮镜头组、瞄准器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8666243阅读:来源:国知局
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半球面微透点211呈阵列排布。
[0049]本实施例中所述半球面微透点211利用半球面起到聚光作用;本实用新型采用第二微透层210的设计,利用该第二微透层210对射出透光棱镜204的所有散射光线和漫反射光线(其中包括通过物镜组件3进入透光棱镜204的散射光线以及通过补光装置外部射入透光棱镜204并经过瞄准分划板201反射后的漫反射光线)的方向进行二次调整,将途径某一半球面微透点211的散射光线和漫反射光线汇聚,再次增加瞄准分划板201的亮度和清晰度,提高了产品质量。采用半球面微透点211的设计,可利用凸透镜聚光原理,使进入半球面微透点211的多条呈不同走向的光线汇聚,有效提高透光棱镜204光出射面的亮度;多个所述半球面微透点211呈阵列排布,以此形成第二微透层210 ;多个所述半球面微透点211形成的阵列的图案可以是矩形、圆形或椭圆形等,其具体图案与所述光出射面形状相适应。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的所述透光棱镜204与所述第二微透层210也是一体成型制造而成。
[0050]参见图4、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微透层210上多个所述半球面微透点211的阵列密度大于所述第一微透层208上多个所述球面微透点209的阵列密度。也就是说相邻两所述半球面微透点211间距小于相邻两所述球面微透点209的间距;采用这样的设计是为了保证第二微透层210对光线二次调整的效果,可充分的将经一次调整后遗漏的部分散射光线和漫反射光线进行再次调整,可进一步提高光出射面207的亮度和清晰度;理论上说,不论是所述第一微透层208上多个所述球面微透点209还是第二微透层210上多个所述半球面微透点211,两者的阵列密度均是越大越好,但是受限于现有工艺手段的局限性,本实施例中所述球面微透点209高度在0.003mm — 0.4mm之间选取;各所述球面微透点209间距在0.02mm 一 0.3mm之间选取;所述半球面微透点211高度在0.003mm 一 0.2mm之间选取;各所述半球面微透点211间距在0.0lmm 一 0.1mm之间选取。
[0051]本实施例中所述发光模块203是贴敷于所述光入射面205上的LED灯条,用于对所述瞄准分划板201进行补光照明;具体地说,所述LED灯条在所述光入射面205上所处的位置应对应投影到所述瞄准分划板201上分划线中心处;也就是说,使该LED灯条发光面所发出的补充光线可以射到所述瞄准分划板201上分划线中心处。
[005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补光装置中可以包括一个LED灯条,当然也可以包括多个LED灯条,可根据实际需要自由选取;本实施例中采用一个LED灯条的设计举例说明;通过在所述光入射面205上设置LED灯条的设计,可通过LED灯条发光通过透光棱镜204对瞄准分划板201上的分划线中心处进行外来光源的补光照明,从而使瞄准分划板201不论处于何种外界光线条件下都可清晰显示,同时该种LED灯条只需与所述透光棱镜204的光入射面205对应设置即可,其安装通过粘贴的形式即可实现;省去了现有的补光装置中通光光纤的设置,使结构得到简化,从而可大大简化瞄准器整体的结构,且安装更加简单,成本更低,操作的可控性更好。
[0053]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目镜组件I包括沿目侧到物侧方向依次设置的双凸正透镜101和第一胶合正透镜102 ;所述第一胶合正透镜102的外凸面与所述双凸正透镜101对应设置。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的所述第一胶合正透镜102 —侧为正圆弧的外凸面,另一侧为负圆弧的内凹面;所述双凸正透镜101为两侧均为正圆弧的外凸面。
[0054]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物镜组件3包括沿目侧到物侧方向依次设置的平凸正透镜301和第二胶合正透镜302 ;所述第二胶合正透镜302的平面一侧与所述平凸正透镜301的外凸面对应设置。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的第二胶合正透镜302 —侧为平面,另一侧为正圆弧的外凸面;所述平凸正透镜301 —侧为正圆弧的外凸面,另一侧为平面。
[0055]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光传感模块202和所述发光模块203四周围设遮光片212,该遮光片212将所述光入射面205上除所述光传感模块202和所述发光模块203外的所有位置全部覆盖。本实用新型采用遮光片212的设计,是为了杜绝除所述光传感模块202和所述发光模块203之外的其他外部光源(例如从瞄准器外壳缝隙进入的光线等)对瞄准分划板201产生干扰光,以此确保补光装置的补光效果。
[005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采用上述中所述瞄准器用高亮镜头组制成的瞄准器,上述中所述瞄准器用高亮镜头组的所有技术特征也属于瞄准器所拥有的技术特征;因此,此处不再重复赘述。
[005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瞄准器用高亮镜头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目侧到物侧方向依次设置的目镜组件、带有瞄准分划板的棱镜倒像组件和物镜组件;所述棱镜倒像组件连接有补光装置;所述补光装置包括:光传感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发光模块;所述光传感模块与所述数据处理模块连接,所述数据处理模块与所述发光模块连接; 所述光传感模块为光电式传感器,所述数据处理模块为MCU单片机; 所述棱镜倒像组件包括透光棱镜,该透光棱镜具有一光入射面、一光反射面和一光出射面;所述光入射面上对应安装有所述光传感模块和所述发光模块,所述光反射面与瞄准分划板对应安装,所述光出射面与所述目镜组件对应设置;所述透光棱镜内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微透层,所述第一微透层包括多个中空的球面微透点;所述第一微透层与所述光出射面平行设置;多个所述球面微透点呈阵列排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瞄准器用高亮镜头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模块包括多个LED灯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瞄准器用高亮镜头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棱镜内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微透层,用于对透光棱镜内的光线进行方向调整,增加瞄准分划板的亮度和清晰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瞄准器用高亮镜头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出射面还设置有第二微透层;该第二微透层包括多个半球面微透点,用于对射出光出射面的光线进行二次方向调整,再次增加瞄准分划板的亮度和清晰度;各所述半球面微透点向外凸出所述光出射面;多个所述半球面微透点呈阵列排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瞄准器用高亮镜头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微透层上多个所述半球面微透点的阵列密度大于所述第一微透层上多个所述球面微透点的阵列密度。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所述瞄准器用高亮镜头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模块是贴敷于所述光入射面上的LED灯条,用于对所述瞄准分划板进行补光照明。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所述瞄准器用高亮镜头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目镜组件包括沿目侧到物侧方向依次设置的双凸正透镜和第一胶合正透镜;所述第一胶合正透镜的外凸面与所述双凸正透镜对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所述瞄准器用高亮镜头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物镜组件包括沿目侧到物侧方向依次设置的平凸正透镜和第二胶合正透镜;所述第二胶合正透镜的平面一侧与所述平凸正透镜的外凸面对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瞄准器用高亮镜头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传感模块和所述发光模块四周围设遮光片,该遮光片将所述光入射面上除所述光传感模块和所述发光模块外的所有位置全部覆盖。
10.一种瞄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所述瞄准器用高亮镜头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枪械瞄准器镜头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瞄准器用高亮镜头组、瞄准器;所述瞄准器用高亮镜头组,包括沿目侧到物侧方向依次设置的目镜组件、带有瞄准分划板的棱镜倒像组件和物镜组件;所述棱镜倒像组件连接有补光装置;所述补光装置包括:光传感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发光模块;所述光传感模块与所述数据处理模块连接,所述数据处理模块与所述发光模块连接;可使所述瞄准分划板的亮度趋于稳定,有效保证了瞄准分划板的亮度稳定性,使瞄准器可根据外部光线条件自动适应调节瞄准分划板的亮度,进一步确保了瞄准器的精准度。
【IPC分类】G02B23-12, F41G1-34, G02B23-02
【公开号】CN204374510
【申请号】CN201520103472
【发明人】李貌, 李丹阳
【申请人】贵州景浩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6月3日
【申请日】2015年2月12日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