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口腔扩撑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056546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口腔扩撑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口腔扩撑器。
【背景技术】
[0002]目前,临床上在给病人进行口腔内修复手术时,大多是由医务人员用手术拉钩牵开病人口部,这样操作十分麻烦、费时费力,给医务人员增加了工作难度。
[0003]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口腔扩撑器。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口腔扩撑器,所述口腔扩撑器包括扩撑钩、位于所述扩撑钩左右两侧的框体、位于所述框体下方的第一拉伸装置、位于所述第一拉伸装置内部的第二拉伸装置及连接所述第一拉伸装置与所述第二拉伸装置之间的第一弹簧,所述框体包括第一框体、位于所述第一框体下方的第二框体、设置于所述第二框体上的连接杆及位于所述连接杆上方的定位杆,所述第一框体包括第一水平部、位于所述第一水平部一侧的第一竖直部及位于所述第一竖直部一侧的第二水平部,所述第一拉伸装置包括第一拉伸框体、位于所述第一拉伸框体内部的第一竖直杆及位于所述第一竖直杆上方的第一水平杆,所述第一拉伸框体包括第三水平部、位于所述第三水平部一侧的第三竖直部及位于所述第三竖直部一侧的第四水平部,所述第二拉伸装置包括第二拉伸框体、贯穿所述第二拉伸框体的连接轴、位于所述连接轴下方的横杆、位于所述连接轴上方的移动块、位于所述移动块左右两侧的滚轮及位于所述移动块下方的第三弹簧,所述移动块呈等腰梯形,所述移动块的侧面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滚轮呈圆柱体,所述滚轮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中且与所述移动块轴转连接,所述滚轮与所述第二框体的侧面接触。
[0007]所述第一水平部的一端与所述扩撑钩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水平部的下方设有第二竖直部及设置于所述第二竖直部上的第二弹簧。
[0008]所述第二竖直部呈长方体,所述第二竖直部竖直放置,所述第二竖直部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水平部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呈水平状,所述第二弹簧的端部与第二竖直部的侧面固定连接。
[0009]所述连接杆呈长方体,所述连接杆水平放置,所述连接杆的端部与第二框体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杆水平放置,所述定位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框体的侧面固定连接。
[0010]所述第三水平部呈长方体,所述第三水平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框体的侧面固定连接。
[0011]所述第一竖直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竖直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一竖直杆的下表面与所述第四水平部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直杆上设有贯穿其左右表面的第一通孔。
[0012]所述第二拉伸框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框体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拉伸框体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轴的侧面固定连接。
[0013]所述连接轴呈圆柱体,所述连接轴贯穿所述连接杆的上下表面且与所述连接杆滑动连接,所述连接轴的上表面与所述移动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的下表面与所述横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00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0015]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有效的将病人的口腔撑开,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口腔扩撑器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口腔扩撑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口腔扩撑器包括扩撑钩1、位于所述扩撑钩I左右两侧的框体2、位于所述框体2下方的第一拉伸装置3、位于所述第一拉伸装置3内部的第二拉伸装置4及连接所述第一拉伸装置3与所述第二拉伸装置4之间的第一弹簧5。
[0019]如图1所示,所述扩撑钩I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扩撑钩I呈长方体,所述扩撑钩I竖直放置。
[0020]如图1所示,所述框体2包括第一框体21、位于所述第一框体21下方的第二框体22、设置于所述第二框体22上的连接杆23及位于所述连接杆23上方的定位杆24。所述第一框体21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框体21呈侧放的凹字型,所述第一框体21包括第一水平部、位于所述第一水平部一侧的第一竖直部及位于所述第一竖直部一侧的第二水平部,所述第一水平部、第一竖直部及第二水平部一体成型。所述第一水平部的一端与所述扩撑钩I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水平部的下方设有第二竖直部211及设置于所述第二竖直部211上的第二弹簧212,所述第二竖直部211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二竖直部211呈长方体,所述第二竖直部211竖直放置,所述第二竖直部211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水平部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212呈水平状,所述第二弹簧212的两端分别与位于左右两侧的第二竖直部21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水平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框体22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框体22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二框体22呈倾斜状,位于左右两侧的第二框体22相对放置。所述连接杆23呈长方体,所述连接杆23水平放置,所述连接杆23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位于左右两侧的第二框体22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杆24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定位杆24水平放置,所述定位杆24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框体22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杆24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框体22的上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内。
[0021]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拉伸装置3包括第一拉伸框体31、位于所述第一拉伸框体31内部的第一竖直杆32及位于所述第一竖直杆32上方的第一水平杆33。所述第一拉伸框体31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拉伸框体31呈侧放的凹字型,所述第一拉伸框体31包括第三水平部311、位于所述第三水平部311 —侧的第三竖直部312及位于所述第三竖直部312 —侧的第四水平部313,所述第三水平部311、第三竖直部312及第四水平部313 —体成型。所述第三水平部311呈长方体,所述第三水平部31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框体22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竖直部312部呈长方体,所述第三竖直部312竖直放置。所述第四水平部313呈长方体,所述第四水平部313水平放置。所述第一竖直杆32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一竖直杆32呈长方体,所述第一竖直杆32竖直放置,所述第一竖直杆32的下表面与所述第四水平部31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直杆32上设有贯穿其左右表面的第一通孔321,所述第一通孔321呈长方体状。所述第一水平杆33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水平杆33呈水平状,所述第一水平杆33的一端与所述第四竖直部312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水平杆33的另一端顶靠在第二拉伸装置4上,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