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串联、并联的可充电电池能量回馈式检测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124530阅读:来源:国知局
电源工作,主要适用于三相晶闸管移相触发和三相功率晶体管脉宽调制电路。
[0026]管脚功能如下:
[0027](I)同步电压输入端:引脚l(Vc)、引脚2(Vb)及引脚IS(Va)为三相同步输入电压连接端。应用中,分别接经输入滤波后的同步电压,同步电压的峰值应不超过TC787的工作电源电压VDD。
[0028](2)脉冲输出端:在半控单脉冲工作模式下,引脚8(C)、引脚10(B)、引脚12(A)分别为与三相同步电压正半周对应的同相触发脉冲输出端,而引脚7(-B)、引脚9(-A)、引脚11(-C)分别为与三相同步电压负半周对应的反相触发脉冲输出端。当TC787被设置为全控双窄脉冲工作方式时,引脚8为与三相同步电压中C相正半周及B相负半周对应的两个脉冲输出端;引脚12为与三相同步电压中A相正半周及C相负半周对应的两个脉冲输出端;引脚11为与三相同步电压中C相负半周及B相正半周对应的两个脉冲输出端;引脚9为与三相同步电压中A相同步电压负半周及C相电压正半周对应的两个脉冲输出端;引脚7为与三相同步电压中B相电压负半周及A相电压正半周对应的两个脉冲输出端;引脚10为与三相同步电压中B相正半周及A相负半周对应的两个脉冲输出端。应用中,均接脉冲功率放大环节的输入或脉冲变压器所驱动开关管的控制极。
[0029](3)控制端:①引脚4(Vr):移相控制电压输入端。该端输入电压的高低,直接决定着TC787输出脉冲的移相范围,应用中接给定环节输出,其电压幅值最大为TC787的工作电源电压VDD。②引脚5(Pi):输出脉冲禁止端。该端用来进行故障状态下封锁TC787的输出,高电平有效,应用中,接保护电路的输出。③引脚6(Pc):TC787工作方式设置端。当该端接高电平时,TC787输出双脉冲列;而当该端接低电平时,输出单脉冲列。④引脚13 (Cx):该端连接的电容Cx的容量决定着TC787或输出脉冲的宽度,电容的容量越大,则脉冲宽度越宽。⑤引脚14(Cb)、引脚15(Cc)、引脚16(Ca):对应三相同步电压的锯齿波电容连接端。该端连接的电容值大小决定了移相锯齿波的斜率和幅值,应用中分别通过一个相同容量的电容接地。
[0030](4)电源端:TC787/可单电源工作,亦可双电源工作。单电源工作时引脚3 (VSS)接地,而引脚17(VDD)允许施加的电压为8?18V。双电源工作时,引脚3 (VSS)接负电源,其允许施加的电压幅值为-4?-9V,引脚17 (VDD)接正电源,允许施加的电压为+4?+9V。[0031 ] 继电器控制器采用ULN2803,是高电压大电流八路达林顿晶体管芯片,该芯片中的八路NPN达林顿晶体管是低逻辑电平数字电路和大电流高电压需求器件,如继电器、打印机和其它类似负载间接口的理想器件,此芯片输入输出电压可达50V,集电极电流500mA。
[0032]详细工作流程如下:
[0033]1.监控主机设置对电池的充、放电电流,电压数值。
[0034]2.数据经由RS485通讯模块传送至单片机的第10脚(RXD)、11脚(TXD)。被单片机接收后进行处理。
[0035]3.单片机按所设定的充、放电电流,电压值送至D/A转换模块,实施控制进行充、放电。其中,D/A转换模块使用的芯片是一个具有三线制串行接口、最高20MHz时钟电路的12位数字模拟转换器DAC7611,其第2脚(CS)为芯片选择信号,低电平有效,第3脚(CLK)为同步串行时钟输入,第4脚(SDI)为串行数据输入,在串行时钟的上升沿数据被移入DAC7611内部的串行移位寄存器。第5脚(LD)为装载控制信号。控制移入的数据装载到DAC7611内部的DAC寄存器,触发数模转换。低电平有效。第8脚(Vout)为电压输出。电压范围在O到4.095V。
[0036]4.经过D/A转换模块过的模拟量被送入串并联控制模块。
[0037]5.串并联控制模块中电压采集芯片采用低噪声、高精度运算放大器0P07。0P07是一种低噪声,非斩波稳零的双极性运算放大器。由于具有非常低的输入失调电压,在很多应用场合不需要额外的调零措施。同时具有输入偏置电流低和开环增益高的特点,这种低失调、高开环增益的特性使得特别适用于高增益的测量设备和放大传感器的微弱信号等方面。宽的输入电压范围(最少±13V)与高达IlOdB (0P07A)的共模抑制比和高输入阻抗的结合,在同相电路阻态中提供了很高的精度,即使在很高的闭环增益下,也能保持极好的线性和增益精度。电流传感器为高精密度锰镍铜合金箔采样电阻器,模拟量电压输出。
[0038]6.采集到的数值通过A/D转换模块送入到单片机对串并联控制模块电路进行有效控制。多路选择开关为⑶4051。⑶4051相当于一个单刀八掷开关,开关接通哪一通道,由输入的3位地址码ABC来决定。“INH”是禁止端,当“INH”=1时,各通道均不接通。此夕卜,CD4051还设有另外一个电源端VEE,以作为电平位移时使用,从而使得通常在单组电源供电条件下工作的CMOS电路所提供的数字信号能直接控制这种多路开关。
[0039]7.A/D转换模块将采集到的电流、电压数值的模拟量转换成数字量的芯片为ADS1110。此芯片为带有I2C总线、带有差分输入和高达16位的分辨率的连续自校准的串行A / D转换器,能对电流、电压做更精确的检测。
[0040]8.单片机读取到A/D转换模块的电流、电压数据后,再经由RS485通讯模块输送到监控主机。
[0041 ] 9.监控主机对所有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并显示结果。
[0042] 10.监控主机通过所有数据进行实时判断流程是否符合结束条件,如达到则立即发出结束命令,使本次工作结束。
【主权项】
1.一种可串联、并联的可充电电池能量回馈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监控主机、单片机、PffM整流/逆变电路、串并联控制模块,监控主机通过RS485通讯模块与单片机连接,串并联控制模块分别通过D/A转换模块、串并联控制器与单片机连接,串并联控制模块采集到的电流电压信号经由A/D转换模块传送至单片机,串并联控制模块还通过PffM整流/逆变电路与电网连接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串联、并联的可充电电池能量回馈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串并联控制模块包括:串并联接收器、可控硅控制模组、继电器控制器、继电器、可控硅,串并联接收器分别与多个可控硅控制模组、多个继电器控制器连接,每个可控硅控制模组与两个或两个以上可控硅连接,相邻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之间连接有可控硅;每个继电器控制器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继电器连接,相邻电池的正极之间、负极之间分别连接有继电器的两个常开触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串联、并联的可充电电池能量回馈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控硅控制模组与七个可控硅连接,每个继电器控制器与七个继电器连接;所述的串并联接收器采用型号AT89S52的8位微控制器,可控硅控制模组采用8个TC787可控硅控制芯片组合而成,继电器控制器采用型号为ULN2803的达林顿管驱动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串联、并联的可充电电池能量回馈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A/D转换模块采用型号ADS1110的A/D转换芯片;D/A转换模块采用12位型号为DAC7611的数字模拟转换器,串并联控制模块中电压采集芯片采用低噪声、高精度运算放大器0P07,电流传感器为高精密度锰镍铜合金箔采样电阻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串联、并联的可充电电池能量回馈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监控主机为工业电子计算机。
【专利摘要】一种可串联、并联的可充电电池能量回馈式检测装置,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可串联、并联的能量回馈式可充电电池电压,电流的检测电路。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监控主机、单片机、PWM整流/逆变电路、串并联控制模块,监控主机通过RS485通讯模块与单片机连接,串并联控制模块分别通过D/A转换模块、串并联控制器与单片机连接,串并联控制模块采集到的电流电压信号经由A/D转换模块传送至单片机,串并联控制模块还通过、PWM整流/逆变电路与电网连接在一起。该装置的作用是使可充电电池检测电路系统简单化,提高系统稳定性差、消除对可充电电池充放电的冲击电流,并由上位机及单片机对系统进行操控。
【IPC分类】G01R31/36, H02J7/10
【公开号】CN204789948
【申请号】CN201520471579
【发明人】高房, 刘亚军, 夏旭东, 孙先富
【申请人】枣庄金万通电子产品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1月18日
【申请日】2015年7月3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