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线盘及厨房烹饪电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127043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磁线盘及厨房烹饪电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家电,特别是一种电磁线盘及厨房烹饪电器。
【背景技术】
[0002]常规疏绕电磁线盘,从电磁线盘正上方向下看盘架,线槽隔筋通常只设置在磁条槽位的正上方,盘架的其余位置不设置线槽隔筋,这种盘架结构,由于非磁条槽位的地方没有线槽隔筋,对电磁线盘散热具有好处,在绕线后,由于线圈处于绷紧状态,在没有线槽隔筋的地方,无法保持线圈处于稳定的形状,即线圈在这些地方可能被拉直,不仅影响外观,更是影响加热效率。还有另外一种疏绕电磁线盘,除了跳线口等必须要开的缺口外,每圈绕线都对应有两个环状的线槽隔筋,这种盘架外形美观大方,而且能够保证线圈处于圆环状,但是由于每圈的线槽隔筋几乎将整圈线圈包围起来,对线圈的散热产生不利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电磁线盘,保持线圈固定稳定,并提高散热效果。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磁线盘,包括盘架和线圈,盘架设有多个线槽隔筋、多圈线槽和多个磁条槽位,在盘架的径向上,线圈具有多圈绕线并且绕置于线槽内,所述多圈绕线中包括第一绕线20a,第一绕线的一部分向上或向下裸露在线槽之外。
[0005]优选的,所述第一绕线具有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处于周向相邻的磁条槽位之间,第一部分向下裸露在线槽之外。
[0006]优选的,线槽隔筋包括设于磁条槽位上的槽位隔筋及连接于周向相邻磁条槽位上的槽位隔筋之间的连接隔筋,所述多个线槽隔筋的连接隔筋中包括径向相邻的第一连接隔筋与第二连接隔筋,所述第一绕线部分收容于第一连接隔筋与第二连接隔筋之间的线槽,第一连接隔筋底面和/或第二连接隔筋底面高于第一部分底部所在的水平面。
[0007]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隔筋位于第一连接隔筋外侧,所述第二连接隔筋底面高于或平齐于第一连接隔筋的底面。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部分向下超出第一连接隔筋和/或第二连接隔筋的高度值不大于形成第一绕线的线束竖向尺寸的一半;或者,所述第一部分向下超出第一连接隔筋和/或第二连接隔筋的高度值大于形成第一绕线的线束竖向尺寸的一半且小于形成第一绕线的线束竖向尺寸;或者,所述第一部分向下超出第一连接隔筋和/或第二连接隔筋的高度值大于等于形成第一绕线的线束竖向尺寸。
[0009]优选的,所述线槽包括位于第一连接隔筋两侧的磁条槽位上的两个第一段线槽及位于第一连接隔筋与第二连接隔筋之间的第二段线槽,第一段线槽与第二段线槽处于同一圈,第一连接隔筋底面和/或第二连接隔筋底面高于第一段线槽的底面。
[0010]优选的,所述线槽隔筋还设有形变缺口,形变缺口的宽度为0.相邻的两个线槽隔筋的形变缺口在径向上相互错开或者各线槽隔筋的形变缺口按径向排列。
[0011]优选的,所述线槽隔筋呈开口环形并且在开口处形成跳线口,各线槽隔筋的顶面相平齐。
[0012]优选的,任意一个连接隔筋底面不低于其外侧的任意一个连接隔筋底面,所述线圈中最内圈的层数大于最外圈的层数,相邻的两圈绕线中,在内一圈的层数不小于在外一圈的层数。
[00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绕线的一部分向上或向下裸露在该圈绕线所在的线槽之外,冷却风可以更充分、直接与绕线接触,带走大部分热量,因此能够提高散热效果,而且绕线仍然被约束在线槽内,固定的稳定性也能够得到保证。
[001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厨房烹饪电器,包括加热装置,加热装置采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电磁线盘。
[00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电磁线盘的散热效果好,厨房烹饪电器内部的温升低,能够避免厨房烹饪电器的电子元件处于高温环境中,削弱塑料材料的老化进程,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磁线盘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拆分示意图(从上向下看);
[00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拆分示意图(从下向上看);
[0020]图4为实施例一在相邻两个磁条槽位之间的位置的剖视图;
[0021]图5为实施例一在磁条槽位处的局部剖视图;
[0022]图6为图3中A处放大图;
[0023]图7为图4中B处放大图;
[0024]图8为第一部分超出线槽的第二种情况示意图;
[0025]图9为所有绕线都具有第一部分的示意图。
[0026]图10为带有形变缺口的盘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到的内、外描述,都是以盘架I的径向为参照,靠近盘架I中心即为内,远离盘架I中心即为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线盘E,如图1至图9所示,包括盘架I和线圈2,盘架I设有多个线槽隔筋11和多个磁条槽位12,盘架I的外圈、中圈及内圈分别设置有外圈加强体13、中圈加强体14和内圈加强体15,绕置线圈2的线槽100多数由两个在盘架I的径向上相邻的线槽隔筋11围成,位于外圈加强体13内侧的第一个线槽10a是由外圈加强体13与靠近外圈加强体13的线槽隔筋11围成,位于中圈加强体14外侧的第一个线槽10b是由中圈加强体14与位于中圈加强体14外侧并靠近中圈加强体14的线槽隔筋11围成,位于中圈加强体14内侧的第一个线槽10c是由中圈加强体14与位于中圈加强体14内侧并靠近中圈加强体14的线槽隔筋11围成,位于内圈加强体15外侧的第一个线槽10d是由内圈加强体15与靠近内圈加强体15的线槽隔筋11围成。线槽隔筋11呈开口环形并且在开口处形成跳线口 112,跳线口 112沿直线排列组成跳线槽,跳线口112用于线圈2从一圈线槽100绕到相邻的另一圈线槽100。
[0028]磁条槽位12 —般是沿盘架I径向设置的,这里设置了 8个,数量并不限定,可以增减,在外圈加强体13、中圈加强体14和内圈加强体15上都设置了与磁条槽位12连通的安装槽16,安装槽16上下贯穿盘架1,磁条3包括水平部31和竖直部32,水平部31装在磁条槽位12内,竖直部32则装在安装槽16内,因此增加磁条3的稳定性。
[0029]首先说明一下,在本实用新型中,所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前缀仅用于描述的目的,是在于对相同或相近的功能结构进行区分,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不同功能结构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区别或者隐含指明所描述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但是仅采用“第一”时,并非一定包含相对应的“第二”特征。
[0030]还有,线圈2是整个盘架I上所有线束总和,绕线200是单独绕成一圈的线束,一圈绕线200可以是单层的线束也可以是多层的线束,在盘架I的径向上,线圈2具有多圈绕线200并且绕置于线槽100内,绕线200在图1中的具体圈数是11圈,在实际应用中,绕线200的圈数是根据需求来定的。为了便于线圈2散热,从理论角度来说,线圈2中第一绕线20a的一部分向上或向下裸露在线槽100之外,即沿着水平方向,从外向内或者从内向外,至少有一个方向上该部分不被其所属的第一绕线20a所在的线槽100的线槽隔筋11挡住,裸露出线槽100的这部分的散热效果就可以得到提高,但是考虑到线圈2固定的可靠性,不可能将完整一圈绕线200都竖向裸露出线槽100 ;第一绕线20a的数量可以是多圈或一圈;线圈2还可有第二绕线20b31,其上下两面完全容纳于线槽范围之内,没有向上及向下裸露在线槽100之外;第一绕线20a、第二绕线20b31分别绕制于对应的线槽100内。下面结合附图展示的最优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0031]实施例一:
[0032]如图1-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线圈2中有八圈第一绕线20a的底部具有第一部分201,其中两圈第一绕线20a包含两层线束,六圈第一绕线20a包含三层线束,第一部分201向下裸露在第一部分201所对应的线槽100之外,即沿着水平方向,从外向内或者从内向夕卜,至少有一个方向上第一部分201不被该第一部分201对应的线槽100的线槽隔筋11挡住,这一部分即第一部分201。从结构角度来讲,线槽隔筋11包括设于磁条槽位12上的槽位隔筋110及连接于周向相邻磁条槽位12上的槽位隔筋110之间的连接隔筋111,任意一个连接隔筋111底面不低于其外侧的任意一个连接隔筋111底面;该些线槽隔筋11的连接隔筋111中包括径向相邻第一连接隔筋Illa与第二连接隔筋111b,对应八圈第一绕线20a的其中每一对连接隔筋111皆可定义为第一连接隔筋11 Ia与第二连接隔筋11 lb,第一连接隔筋11 Ia与第二连接隔筋11 Ib仅仅是便于描述而命名;第一连接隔筋11 Ia与第二连接隔筋Illb之间形成第一绕线20a所对应的线槽100的一段,要让第一部分201超出线槽100,则第一连接隔筋Illa和第二连接隔筋Illb中至少有一个的底面高于第一部分201的底部所在的水平面。由于磁条槽位12要安装磁条3,在磁条槽位12上方的线槽100的底部具有底面,如图5所示,一般是由线槽100在磁条3上方的底面支撑绕线200,位于磁条3上方的绕线200不可能从线槽100的底部超出线槽100,所以第一部分201要位于相邻两个磁条槽位12之间。相比现有技术而言,只要其中两个相邻的磁条槽位12之间具有上述结构,都是可以增加散热效果的,当然在本实施例中,是所有两个相邻的磁条槽位12之间都是具有上述结构,增加散热效果的程度最大;第二连接隔筋Illb位于第一连接隔筋Illa外侧,第二连接隔筋Illb底面高于或平齐于第一连接隔筋Illa的底面。
[0033]第一连接隔筋Illa和第二连接隔筋Illb周向两侧的两个第一段线槽10e与位于第一连接隔筋Illa和第二连接隔筋Illb之间的第二段线槽10f处于同一圈(即属于同一线槽100),从图5中可以看到,在磁条3正上方,绕线200是被线槽100完全约束住的,而同一圈绕线200中的同一层线束一般是沿着同一个水平面绕置的,可以结合图6来理解,位于两个相邻的磁条槽位12之间的第一连接隔筋Illa和第二连接隔筋Illb中至少有一个的底面高于周向上的两个第一段线槽10e的底面,否则无法让第一部分201超出线槽100,在图6中,所有位于两个相邻的磁条槽位12之间的第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