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体3d编织复合体以及设有该复合体的双层储油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60463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一种软体3d编织复合体以及设有该复合体的双层储油罐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软体3D编织复合体以及设有该复合体的双层储油罐,尤其涉及一种运用单层储油罐黏合软体3D编织复合体制备的可实时监测是否有油品泄漏的双层储油罐。
【【背景技术】】
[0002]在现有的技术中,国内的加油站中几乎都在使用单层罐,将单层罐埋在地下,经过多年时间的使用后,单层金属罐会慢慢被氧化腐蚀,会出现油品渗漏等情况,这样不但浪费了燃油资源,也会对油罐附近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严重污染地下水,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原有的单层储油罐进行改造,使其成为具有双层结构的储油罐,并且有必要对储油罐进行实时监测,确保及时对存在泄漏的储油罐进行修复。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软体3D编织复合体,所述软体3D编织复合体包括:3D编织层、耐油层、阻隔层和粘合层,所述3D编织层设置有贯穿层面的间隙。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为:所述耐油层为热塑性弹性体,所述热塑性弹性体材料为耐油的聚酯弹性体或耐油聚醚型热塑性聚氨酯或导静电的热塑性弹性体材料。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为:所述阻隔层为防油品渗漏的聚氨酯,所述聚氨酯为热塑性聚氨酯。
[0004]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粘合层为热塑性弹性体材料,所述粘合层为TPC聚酯弹性体或聚氨酯弹性体材料。
[0005]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为:所述3D编织层的材料为工业涤纶丝或玻璃纤维。
[000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运用软体3D编织复合体改造而成的双层储油罐,所述双层储油罐由所述双层储油罐包括罐体和软体3D编织复合体,所述软体3D编织复合体设置在所述罐体内。
[0007]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为:所述软体3D编织复合体与所述罐体通过胶层粘结。
[0008]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为:所述胶层中设有网格布,所述网格布浸没在胶层中。
[0009]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为:所述胶层包括陶瓷环氧胶层和聚合型增韧环氧胶层,所述网格布浸没在聚合型增韧环氧胶层中。
[00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设置有贯穿层面间隙的3D编织层来做成储油包、储油囊,不但具有导电和阻隔油气的穿透的性能,还具有一个空间间隙层,可以方便仪器来侦测3D编织层内部油气的挥发与滲漏,完美的解决了一般复合体不能实现自我检测的重大缺陷;将原有的单层罐与3D编织复合体相结合制备双层储油罐,不但使该双层储油罐具有优秀的储备性能,也可以对双层储油罐是否存在油品泄漏进行实时监测。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软体3D编织复合体以及设有该复合体的双层储油罐的双层储油罐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实用新型软体3D编织复合体以及设有该复合体的双层储油罐的3D编织复合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实用新型软体3D编织复合体以及设有该复合体的双层储油罐的胶层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1至附图3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001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提供了一种软体3D编织复合体200,所述软体3D编织复合体200包括:3D编织层201、耐油层202、阻隔层203和粘合层204,所述3D编织层201设置有贯穿层面的间隙205。
[0016]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阻隔层203设置在耐油层202和粘合层204之间,所述3D编织层201设置在粘合层204的外侧,所述3D编织层201为所述软体3D编织复合体200的最外层,在本技术方案中该材料用于制作储油包、储油囊,所以最内侧的材料为耐油层202,防止在运输过程中因为油气晃动产生静电产生爆炸等意外,阻隔层203主要作用是防止所储备的油气外泄产生危险或损失,粘合层204主要起到粘合阻隔层203和3D编织层201的作用,3D编织层201起到保护储油包、储油囊空间结构、隔热以及放置检测仪器等作用,在以往的技术中,复合体不能进行自我检测,本方案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0017]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耐油层202为热塑性弹性体,所述热塑性弹性体材料为耐油的聚酯弹性体或耐油聚醚型热塑性聚氨酯或导静电的热塑性弹性体材料。选用热塑性弹性薄膜主要是为了保证储油包、储油囊使用时更加的方便,减少油体晃动与容器产生的摩擦,减小危险,该热塑性弹性薄膜是用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静电消散聚氨酯弹性体、锂盐和高导电碳黑反应生成。
[0018]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阻隔层203为防油品渗漏的聚氨酯,所述聚氨酯为热塑性聚氨酯,首选芳香族二异氰酸酯与小分子二醇反应得到的热塑性聚氨酯。
[0019]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粘合层204为热塑性弹性体材料,所述粘合层首选TPC聚酯弹性体或聚氨酯弹性体材料,粘合层204在起到粘合阻隔层203和3D编织层201的同时,因为粘合层204选用的材料为热塑性弹性体材料,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增加材料韧性的作用。
[0020]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3D编织层201是采用3D编织法制成的编织层,所述所述3D编织层201材料为工业涤纶丝或玻璃纤维,因为三维编织机可以在一个编织过程实现多层编织,且层与层之间的纤维相互交错互锁,上表层和下表层是分开中间隔空的编织技术,彻底解决了制件的层间分层问题。
[0021]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还提供了软体3D编织复合体200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在三层共挤的流延设备上共设置有三台挤出机,每台挤出机都有一个独立的喂料装置,在三个喂料装置内分别存放有用于制做导静电耐油层202的原料、用于制做阻隔层203的阻隔型聚氨酯和用于制做粘合层的热塑性弹性体原料。同时把已经准备好的3D编织层201放卷在流延上准备好。根据加工需要最好对放卷的3D编织层201在遇到熔胶前经过烘烤处理。三层共挤设备上三台挤出机同时挤出导静电耐油层202、阻隔层203和粘合层204的熔胶到设置好的三合一的模腔内汇合,让三股熔融胶体有序地分层次地合为一体,在三合一胶体熔融状态下流到已经放卷好的3D编织层201上,再经过辊轮的挤压、冷却形成了四合一的软体3D编织复合体200。
[002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运用软体3D编织复合体200改造而成的双层储油罐5,所述双层储油罐包括罐体I和软体3D编织复合体200,所述软体3D编织复合体200设置在所述罐体I内。
[0023]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软体3D编织复合体200与所述罐体I通过胶层300粘结,目的是在罐体I和3D编织复合体200之间形成坚固的胶层300,将3D编织复合体200牢固的黏合在罐体I上。
[0024]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层300中设有网格布303,所述网格布303浸没在胶层300中,目的是加强胶层300的硬度,保证罐体I内部环境的稳定。
[0025]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待改造的罐体101内表面晾干后将所述陶瓷环氧胶102涂敷在所述待改造的罐体101内表面,12-24小时后在所述陶瓷环氧胶102上涂敷聚合型增韧环氧胶103,在所述聚合型增韧环氧胶103上铺设网格布104,在所述网格布104上再涂敷所述聚合型增韧环氧胶103,使所述网格布104完全浸入所述聚合型增韧环氧胶103内,按照所述方法操作,可以在油罐内壁形成一层坚固的胶层。
[0026]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陶瓷环氧胶102和聚合型增韧环氧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