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人乒乓球训练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270870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单人乒乓球训练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说明】
[0001]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体育器材。
[0002]【背景技术】在乒乓球教学和平时训练的过程中,主要是采用个人徒手练习,或者是通过教练员的配合,进行乒乓球的训练。它的不足之处:练习者的进步速度较慢,浪费人力。
[0003]【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提高练习者的进步速度,且节约人力的单人乒乓球训练装置。
[0004]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基座、连杆、弹簧座A、胶皮套、转动件、螺母、转动杆A、转动杆B、插销、练习球、弹簧座B和弹簧。
[0005]其中,基座的一侧壁上固定连接两个相互平行的调节板,在调节板的中部分别设有通孔,螺杆从上至下依次穿过两个调节板,在螺杆的下端螺纹连接螺母。基座的上部固定连接连杆,连杆的下部设有弹簧座A。最好在基座的上部设有胶皮套,胶皮套套接在连杆下端的外部。在连杆上插接一个转动件,转动件为上下开口的圆柱形壳体。连杆的上部通过螺母,与连杆相啮合。在转动件的外壁上固定连接转动杆A,转动杆A的外壁上设有若干组位置相对应的通孔,最好转动杆A外壁上的相邻通孔之间的距离相等。转动杆B的外壁上设有若干组位置相对应的通孔,最好转动杆B外壁上的相邻通孔之间的距离相等。转动杆B的外径与转动杆A的内径相同。转动杆A的自由端与转动杆B的一端通过插销活动连接。在转动杆B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练习球。在转动杆A的下部设有弹簧座B,弹簧座B与上述弹簧座A之间通过弹簧相连。
[0006]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两个调节板分别置于乒乓球桌的内侧边缘的上部和下部,通过螺杆和螺母加以固定。根据每个练习者的实际身高及臂长,可把转动杆B套接在转动杆A的内部,对准转动杆A和转动杆B的通孔,通过插销相连。训练球置于练习者的前部,练习者使用球拍对训练球的击打。由于连杆和转动杆A之间通过弹簧相连,故转动杆A和转动杆B可迅速归位,不会影响练习者的下一次击球。
[0007]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可提高练习者的进步速度,且节约人力。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简图。
[0009]【具体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示意简图中,基座I的上部固定连接连杆2,连杆的下部设有弹簧座A3。在基座的上部设有胶皮套4,胶皮套套接在连杆下端的外部。在连杆上插接一个转动件5,转动件为上下开口的圆柱形壳体。连杆的上部通过螺母6,与连杆相啮合。在转动件的外壁上固定连接转动杆A7,转动杆A的外壁上设有位置相对应的通孔,转动杆A外壁上的相邻通孔之间的距离相等。转动杆B8的外壁上设有位置相对应的通孔,转动杆B外壁上的相邻通孔之间的距离相等。转动杆B的外径与转动杆A的内径相同。转动杆A的自由端与转动杆B的一端通过插销9活动连接。在转动杆B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练习球10。在转动杆A的下部设有弹簧座Bll,弹簧座B与上述弹簧座A之间通过弹簧12相连。
【主权项】
1.一种单人乒乓球训练装置,主要包括有基座、连杆、弹簧座A、胶皮套、转动件、螺母、转动杆A、转动杆B、插销、练习球、弹簧座B和弹簧,其特征在于:基座的一侧壁上固定连接两个相互平行的调节板,在调节板的中部分别设有通孔,螺杆从上至下依次穿过两个调节板,在螺杆的下端螺纹连接螺母,基座的上部固定连接连杆,连杆的下部设有弹簧座A,在连杆上插接一个转动件,转动件为上下开口的圆柱形壳体,连杆的上部通过螺母,与连杆相啮合,在转动件的外壁上固定连接转动杆A,转动杆A的外壁上设有位置相对应的通孔,转动杆B的外壁上设有位置相对应的通孔,转动杆B的外径与转动杆A的内径相同,转动杆A的自由端与转动杆B的一端通过插销活动连接。在转动杆B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练习球,在转动杆A的下部设有弹簧座B,弹簧座B与上述弹簧座A之间通过弹簧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人乒乓球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基座的上部设有胶皮套,胶皮套套接在连杆下端的外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单人乒乓球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转动杆A外壁上的相邻通孔之间的距离相等。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单人乒乓球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转动杆B外壁上的相邻通孔之间的距离相等。
【专利摘要】一种单人乒乓球训练装置,基座的一侧壁上连接调节板,在调节板的中部分别设有通孔,螺杆穿过两个调节板,在螺杆的下端螺纹连接螺母。基座的上部连接连杆,连杆的下部设弹簧座A。在基座的上部设有胶皮套。在连杆上插接转动件。连杆的上部通过螺母,与连杆相啮合。在转动件的外壁上固定连接转动杆A,转动杆A的外壁上设通孔。转动杆B的外壁上设通孔。转动杆B的外径与转动杆A的内径相同。转动杆A的自由端与转动杆B的一端通过插销活动连接。在转动杆B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练习球。在转动杆A的下部设有弹簧座B,弹簧座B与上述弹簧座A之间通过弹簧相连。本实用新型可提高练习者的进步速度,且节约人力。
【IPC分类】A63B69/00
【公开号】CN205182137
【申请号】CN201520867933
【发明人】于佳鑫
【申请人】于佳鑫
【公开日】2016年4月27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