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副车架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74909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一种副车架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的改进,特别是涉及一种副车架及车辆。
【背景技术】
[0002]模态是评价结构件NVH(英文全称:Noise、Vibrat1n、Harshness,中文全称: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性能中一项重要指标。在前副车架设计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模态问题,设计副车架的模态频率需要避开发动机的各阶频率段,以避免模态耦合产生较大的振动直接传递到车身,造成舒适性的降低。
[0003]设计人员采取结构优化方案提高副车架模态。图4是现有技术中的副车架结构示意图。现有的副车架采用局部加强结构,具体是在副车架上板(图中未绘出)及副车架下板2的中部设置连接板3并焊接固定,来实现副车架的局部加强,从而加强刚度,以提高模态。
[0004]但是该结构只是局部进行了加强,对整体的提升不够明显,效果并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副车架,其进行了整体加强,刚度好,能够有效提高模态。
[0006]本实用新型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并使得所述车辆能够提升NVH性能,增加车辆舒适度。
[0007]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副车架,包括固定在一起的副车架上板和副车架下板,还包括固定在所述副车架上板和所述副车架下板之间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沿所述副车架的长度方向设置。
[0008]优选地,所述连接板的两端沿所述副车架的长度方向延伸,并贯穿所述副车架上板与所述副车架下板。
[0009]进一步,所述副车架与车身左前安装点及右前安装点相连并在对应的安装点处设置羊角管,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延伸至对应的羊角管处并于该处焊接形成横向整体加强结构。
[0010]更进一步,所述连接板竖直设置,其上部与所述副车架上板固定在一起,下部固定在所述副车架下板处。
[0011]优选地,所述副车架下板底部开有长孔,所述连接板的上部与所述副车架上板固定,下部紧贴所述副车架下板的长孔并通过塞缝焊接实现与所述副车架下板的固定。
[0012]特别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副车架。
[0013]本实用新型的副车架通过在副车架上板及副车架下板间设置连接板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加强板只是副车架中间局部区域加强结构,本实用新型加强用的连接板拉长加大,使得整个副车架上板及副车架下板结合较完整,整体扭转和弯曲刚度提升较大,因此模态得到大幅提升。进而使得带有所述副车架的车辆的舒适性也得到了大幅提升,且对车身重量的增加也不多,不会对车辆其他性能造成影响。
[0014]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0015]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0016]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副车架的立体图;
[0017]图2是图1去掉副车架上板的副车架另一面的立体图;
[0018]图3是图1所示副车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现有技术中的去掉副车架上板的副车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实施例1
[0021]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副车架的主视图。图2是图1所示副车架的顶视图。图3是图1所示副车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还可以参见图2或图3,本实施例以图1为主加以说明,副车架一般性地可包括固定在一起的副车架上板I和副车架下板2,还包括固定在所述副车架上板I和副车架下板2之间的连接板5(参见图2),所述连接板5(参见图2)沿所述副车架结构的长度方向设置。
[0022]本实施例中,固定连接优选为焊接。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铆接或螺栓连接等其他固定连接方式。
[0023]本实施例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加强板只是副车架中间局部区域加强结构,本方案加强用的连接板5拉长加大,使得整个副车架上板I与副车架下板2结合较完整,整体扭转和弯曲刚度提升较大,因此模态得到大幅提升。
[0024]为了最大程度地通过连接提高副车架强度,所述连接板5的两端可沿副车架长度方向延伸,并贯穿所述副车架上板I与所述副车架下板2。这样通过在副车架上板I与副车架下板2之间设置贯穿式连接板5,从整体上将副车架上板I与副车架下板2最大程度地增强,以提升模态。
[0025]进一步,如图2所示,所述副车架与车身左前及右前安装点相连并在对应的安装点处设有羊角管4,所述连接板5的两端延伸至对应的羊角管4处并于该处焊接形成横向整体加强结构。
[0026]具体说来,所述连接板5竖直设置,其上部与所述副车架上板I焊接在一起,下部焊接固定在所述副车架下板2处。更具体地,所述副车架下板2底部开有长孔,所述连接板5的上部与所述副车架上板I焊接固定,下部紧贴所述副车架下板2的长孔并通过塞缝焊接实现与副车架下板2的固定。这样的连接方式所形成的整体结构,整体性强,以提升整体的刚度,进一步达到提升模态的作用。
[0027]实施例2
[0028]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所述副车架。本实施例中所述副车架与实施例1中所述副车架结构完全相同,针对副车架结构部分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0029]由于所述车辆包括所述副车架,因此通过采用上述副车架结构,大幅提升车辆的NVH性能,进而使得车辆的舒适性得到了大幅提升。此外,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副车架对车身重量的增加也不多,不会对车辆其他性能造成影响。
[0030]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主权项】
1.一种副车架,包括固定在一起的副车架上板和副车架下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在所述副车架上板和所述副车架下板之间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沿所述副车架的长度方向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的两端沿所述副车架的长度方向延伸,并贯穿所述副车架上板与所述副车架下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车架与车身左前安装点及右前安装点相连并在对应的安装点处设置羊角管,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延伸至对应的羊角管处并于该处焊接形成横向整体加强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竖直设置,其上部与所述副车架上板固定在一起,下部固定在所述副车架下板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车架下板底部开有长孔,所述连接板的上部与所述副车架上板固定,下部紧贴所述副车架下板的长孔并通过塞缝焊接实现与所述副车架下板的固定。6.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副车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副车架及车辆,涉及车辆领域。所述副车架包括副车架上板和副车架下板以及固定在所述副车架上板和副车架下板之间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沿所述副车架结构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车辆包括所述副车架。本实用新型的副车架通过在副车架上板及副车架下板间设置连接板相较于现有技术中连接板只是副车架中间局部区域加强结构,本实用新型加强用的连接板拉长加大,使得整个副车架上板及副车架下板结合较完整,整体扭转和弯曲刚度提升较大,因此模态得到大幅提升。进而使得带有所述副车架的车辆的舒适性也得到了大幅提升,且对车身重量的增加也不多,不会对车辆其他性能造成影响。
【IPC分类】B62D21/00
【公开号】CN205186281
【申请号】CN201520950554
【发明人】叶鹏, 胡思明, 宁强富, 刘巍
【申请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4月27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2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