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电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75057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折叠电动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车,尤其是一种折叠电动车。
【背景技术】
[0002]电动自行车,是指以蓄电池作为辅助能源在普通自行车的基础上,安装了电机、控制器、蓄电池、转把闸把等操纵部件和显示仪表系统的机电一体化的个人交通工具。
[0003]随着电动车小型化、便携式的发展趋势,折叠电动车应运而生,同时,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越来越多的手机用户在驾驶电动车时,需要将手机拿在手中进行操作,然而由于电动车上缺少充足的手机放置区域,因此一手要扶车骑行,另一手要操作手机,控制极其不便,一不小心就容易出现安全事故,也容易使手机摔落损坏;
[0004]同时,由于电动车在静止状态下启动时,需要克服的阻力较大,因此需要较大的输出动力,这对电池的损耗较大。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折叠电动车。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种折叠电动车,包括折叠车架以及设置在所述折叠车架上的前轮、后轮、座垫、刹车系统及电动驱动系统,所述折叠车架包括中承座以及枢轴连接在所述中承座X轴方向两侧的前车架和后车架,所述中承座上设置驱动轮以及安装有脚踏的曲柄,所述驱动轮通过链条连接链轮,所述链轮通过链条连接所述后轮,所述曲柄上设置有助力传感器,所述助力传感器连接电动驱动系统;所述前车架包括车轮架以及枢轴连接在所述前轮架和中承座上的变形架,所述前轮架的车头上设置有手机架。
[0008]优选的,所述的一种折叠电动车,其中:所述刹车系统包括刹车手把,所述刹车手把通过刹车线连接碟刹刹车机构。
[0009]优选的,所述的一种折叠电动车,其中:所述电动驱动系统包括电连接的
[0010]电池,设置在所述后车架上,并且位于所述后轮和中承座之间;
[0011 ]电机,集成在所述前轮或后轮上,用于驱动所述前轮或后轮转动;
[0012]调速手柄,设置在所述车头上,用于调整所述电机的转速;
[0013]控制器,设置在所述前车架或后车架上,用于控制整个电动驱动系统运行。
[0014]优选的,所述的一种折叠电动车,其中:所述手机架包括车头卡座及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车头卡座上的手机固定槽,所述手机固定槽包括顶盖以及设置在其内部的自拍杆式固定支架。
[0015]优选的,所述的一种折叠电动车,其中:所述手机固定槽内设置有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连接到所述电池。
[0016]优选的,所述的一种折叠电动车,其中:所述充电接口是microUSB接口、miniUSB接口、Lightning接口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7]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点主要体现在:
[0018]本实用新型设计精巧,结构简单,在折叠电动车的基础上设置手机架,为手机提供了有效的放置空间,从而避免用户手持手机,有效的降低了手机松脱摔落的可能性,并且用户也可以随时用手进行手机操作,操作更加便利,不用操作时即可双手骑行,从而保证了驾驶的安全性;更进一步,当用户踩脚踏驱动时,助力传感器能够根据脚蹬的力量调整驱动速度,从而能够在起步阶段降低对电池的损耗。
[0019]由于设置手机架中设置有充电接头,因此能够通过电动车的电池对手机进行充电,从而能够增加手机的续航能力。
[0020]由于采用多种充电接口和自拍杆式固定架,能够根据不同的手机型号进行调整,因此适用性更强,使用范围广泛。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折叠电动车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折叠电动车的剖视图;
[0023]图3本实用新型的折叠电动车展开状态的立体图;
[0024]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折叠电动车折叠状态立体图;
[0025]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折叠电动车折叠状态示意图;
[0026]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手机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仅是应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典型范例,凡采取等同替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0028]本实用新型揭示的一种折叠电动车,包括折叠车架以及设置在所述折叠车架上的前轮90、后轮30、座垫100、刹车系统及电动驱动系统。
[0029]具体的,如附图2、附图3所示,所述折叠车架包括中承座I以及分别枢轴连接在所述中承座X轴方向两侧的变形架6和后车架4,所述中承座I上设置有驱动轮8、驱动所述驱动轮8转动的曲柄9,所述曲柄9上安装有脚踏10;所述驱动轮8通过链条连接链轮20,所述链轮20通过链条连接安装在所述后轮架4上的后轮30。
[0030]进一步,如附图2所示,所述中承座I沿X轴方向的第一侧11枢轴连接有后车架4。
[0031]所述中承座I包括立柱14,所述立柱14的形状没有具体的限制,优选是圆柱体或长方体。
[0032]所述立柱14的第一侧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后车架4连接的后车架连接部15,所述后车架连接部15包括组合成收容槽的底面151和枢轴连接面152,所述底面151与所述立柱14垂直且略向下倾斜且其朝向后车架4的一端设置有挡边,所述枢轴连接面152分别垂直设置于所述底面151沿Y轴方向的两侧,所述枢轴连接面152延伸到所述底面151外,并且其延伸出的部分上设置有第一枢轴点153;所述后车架4与所述中承座I在所述第一枢轴点153处连接,所述链轮20设置在所述第一枢轴点153处。
[0033]如附图2所示,所述后车架4包括电池座47及后平叉41,所述电池座47与后平叉41的共同端均通过第三枢轴点43连接所述中承座I,且它们末端通过锁定杆410及减震弹簧411形成的缓震机构间隙连接,所述锁定杆410为伸缩杆。
[0034]所述后平叉41及电池座47均包括枢轴连接部42,所述枢轴连接部42上设置有与所述中承座I连接的第三枢轴点43,所述第三枢轴点43与所述第一枢轴点153对应,并通过一枢轴实现所述枢轴连接部42与所述后车架连接部15的连接。
[0035]所述电池座47的枢轴连接部42上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三枢轴点43前方的底面凸台46,所述底面凸台46的顶面略微向下倾斜;进一步,所述枢轴连接部42上还设置有包括枢轴点44的凸起部45。
[0036]所述后平叉41的后轮连接部设置有凹槽412,所述电池座47与所述后轮连接部对应的一端区域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凹槽412匹配的凸台471,并且所述凸台471的尺寸小于所述凹槽412开口尺寸,所述凹槽412的底部及所述凸台471的顶面开设有匹配的安装孔,所述锁定杆410的底端固定在所述凹槽412内,它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凸台471上,所述锁定杆410的两端分别贯穿一所述安装孔,并通过螺栓固定,且常态下,它们配合使所述后平叉41与所述电池座47形成指定的夹角。
[0037]如附图2-附图3所示,折叠车架在展开状态下,所述电池座47的枢轴连接部42的前端区域(第三枢轴点43前方靠接所述立柱14的区域)收容于所述后车架连接部15的收容槽中,并且所述凸起部45位于所述枢轴连接面152的上方;而所述后平叉41的枢轴连接部的末端位于所述收容槽外。
[0038]如附图2、附图3所示,所述中承座I上还可伸缩的插接有座垫支管2,所述座垫支管2上枢轴连接一可跟随所述座垫支管2的伸缩运动联动的限位杆3,所述限位杆3的末端可活动的抵靠在所述后车架4上。
[0039]具体的,所述立柱14包括轴向通孔,所述通孔优选为圆柱形,且所述通孔的上下开口处均设置有圆形橡胶或塑料卡接件。
[0040]所述立柱14上的通孔中插接有座垫支管2,所述座垫支管2可在所述通孔内上下移动;所述座垫支管2上端区域还设置有套设在所述座垫支管2外壁上的锁止件21,所述锁止件21上枢轴连接所述限位杆3,并且所述限位杆3位于所述中承座I的第一侧11。
[0041]展开状态下,所述限位杆3的末端向下延伸并抵靠在所述后车架4的底面凸台46上,从而限制所述座垫支管2从所述通孔内向下的移动,同时,其压住所述底面凸台46,使所述后车架4锁定在所述收容槽内,而无法沿所述第一枢轴点153及第三枢轴点43转动。
[0042]同时,在所述后车架4的底面151上靠近所述立柱14的一侧还设置有用于所述限位杆3轴向伸缩的第二通孔;折叠时,通过拨动所述限位杆3的下端,使所述限位杆3的下端从所述底面凸台46上移开并进入所述第二通孔中,此时所述座垫支管2即可沿所述中承座中的通孔向下移动,带动所述限位杆3向下移动,同时,所述后车架4被释放能够沿所述第一枢轴点153和第三枢轴点43转动,此时即能够实现所述后车架4的折叠。
[0043]如附图1-附图3所示,所述中承座I沿X轴方向的第二侧13还连接有前车架6,所述前车架6包括车轮架70以及枢轴连接在所述前轮架70和中承座I上的变形架。
[0044]具体的,如附图2所示,所述立柱14的第二侧设置有用于与变形架连接的变形架连接部16;所述变形架连接部16近似月牙形,所述变形架连接部16沿X轴方向的一侧或两侧壁上设置有所述限位孔12,所述变形架连接部16沿Y轴方向两侧壁上设置有两个具有高度差的第二枢轴点161以及中轴孔162,所述驱动轮8及曲柄9设置在所述中轴孔162处,且所述限位孔12位于两个所述第二枢轴点161之间。
[0045]如附图2-附图3所示,所述变形架包括带有指定弧度的上连接杆61和下连接杆62,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上连接杆61和下连接杆62也可以是平直或其他可行的形状。
[0046]所述上连接杆61和下连接杆62的一端分别枢轴连接到所述变形架连接部16的一个第二枢轴点161上,它们的另一端分别枢轴连接到一固定件7上,从而形成一个近似平行四边形的结构;所述上连接杆61枢轴连接中连接杆63的第三端631,所述中连接杆63的第四端632枢轴连接所述下连接杆62,并且所述上连接杆61与中连接杆63的第一枢轴连接点64到所述变形架连接部16距离小于所述下连接杆62与中连接杆63的第二枢轴连接点65到所述变形架连接部16的距离。
[0047]如附图4所示,所述前轮架70包括前叉701,所述前叉701可转动的插接在车头立管702的底面开口中,所述车头立管702的顶面开口中可转动且可伸缩地插接有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