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并网变换器、光伏供电系统和电器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10283580阅读:来源:国知局
成本和损耗,开关损耗小,转换效率高,与传统三电平拓扑结构相比,具有器件数量少,器件损耗均匀等特点。
[004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光伏供电系统。
[0044]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光伏供电系统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光伏供电系统包括:光伏并网变换器50和智能功率模块60。
[0045]光伏并网变换器5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伏并网变换器。智能功率模块60,设置在光伏并网变换器50与电器之间,并联在升压斩波器的第一输出端与升压斩波器的第二输出端,用于将从光伏并网变换器50引出的直流电转换为三相交流电。
[0046]优选地,智能功率模块60包括:第一开关管组,包括串联的第六开关管和第七开关管,在第六开关管和第七开关管之间引出输出电流的第一相节点;第二开关管组,与第一开关管组并联,包括串联的第八开关管和第九开关管,在第八开关管和第九开关管之间引出输出电流的第二相节点;以及第三开关管组,与第一开关管组并联,包括串联的第十开关管和第十一开关管,在第十开关管和第十一开关管之间引出输出电流的第三相节点。
[0047]优选地,该光伏供电系统还包括:滤波电容,滤波电容与智能功率模块60并联。滤波电容用于稳定供电系统的供电电压。
[0048]该实施例提供的光伏供电系统,通过光伏并网变换器5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伏并网变换器50。智能功率模块60,设置在光伏并网变换器50与电器之间,并联在升压斩波器的第一输出端与升压斩波器的第二输出端,用于将从光伏并网变换器50引出的直流电转换为三相交流电,解决了相关技术的光伏供电系统中光伏并网变换器50转换效率较低的问题。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伏并网变换器50提高了光伏供电系统的转换效率。
[0049]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光伏供电系统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光伏供电系统包括:变换电路30、带旁路的升压斩波电路40和智能功率模块(IPM)60。
[0050]变换电路30和带旁路的升压斩波电路40与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光伏并网变换器中的连接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滤波电容C4正极与电容Cl正极相连接,滤波电容C4负极与电容C2负极相连接。智能功率模块60的电路连接方式如下:
[0051]开关管Sal集电极与滤波电容C4发射极相连接,开关管Sa2集电极与开关管Sal发射极相连接,并引出第一相节点。开关管Sbl集电极与滤波电容C4发射极相连接,开关管Sb2集电极与开关管Sbl发射极相连接,并引出第二相节点。开关管Scl集电极与滤波电容C4发射极相连接,开关管Sc2集电极与开关管Scl发射极相连接,并引出第三相节点。用电设备,例如,永磁同步电机(PMSM),压缩机(Compressor),可以通过连接第一、二、三相节点接收光伏供电系统供电。
[0052]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实用新型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005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光伏并网变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升压斩波器,与光伏阵列相连接,用于对所述光伏阵列的输出电压进行升压变换; 旁路开关,与所述升压斩波器并联,用于在所述光伏阵列的输出电压超出预设电压阈值时旁路所述升压斩波器;以及 变换电路,与所述升压斩波器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对所述升压斩波器输出的电流进行直流交流转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并网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并网变换器还包括: 电压滞环比较跟踪器,设置在所述升压斩波器和所述光伏阵列之间,用于稳定所述升压斩波器的输入电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并网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升压斩波器的输入端和所述旁路开关的输入端连接至第一电路节点,所述电压滞环比较跟踪器设置在所述第一电路节点和所述光伏阵列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并网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并网变换器采用电压外环、电流内环的双闭环控制结构,所述光伏并网变换器还包括: 无差拍控制器,设置在所述电流内环中。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并网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升压斩波器包括: 电感,所述电感的第一端作为所述升压斩波器的第一输入端; 二极管,所述二极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感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二极管的第二端为所述升压斩波器的第一输出端; 第一开关管,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所述二极管的第一端相连接; 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二极管的第二端相连接,作为所述升压斩波器的第二输入端;以及 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接地,并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相连接,作为所述升压斩波器的第二输出端。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伏并网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旁路开关并联在所述电感的第一端与所述二极管的第二端。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伏并网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换电路包括: 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相连接,作为所述变换电路的第一端; 第三开关管,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相连接,作为所述变换电路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开关管与所述第三开关管同向; 第四开关管,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相连接;以及第五开关管,所述第五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第五开关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相连接,作为所述变换电路的第三端,所述第四开关管与所述第五开关管反向。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并网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并网变换器还包括: 最大功率点跟踪器,设置在所述升压斩波器和所述光伏阵列之间,用于跟踪所述光伏阵列的最大输出功率。9.一种光伏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光伏并网变换器;以及 智能功率模块,设置在所述光伏并网变换器与电器之间,并联在所述升压斩波器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升压斩波器的第二输出端,用于将从所述光伏并网变换器引出的直流电转换为三相交流电。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伏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功率模块包括: 第一开关管组,包括串联的第六开关管和第七开关管,在所述第六开关管和所述第七开关管之间引出输出电流的第一相节点; 第二开关管组,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组并联,包括串联的第八开关管和第九开关管,在所述第八开关管和所述第九开关管之间引出输出电流的第二相节点;以及 第三开关管组,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组并联,包括串联的第十开关管和第十一开关管,在所述第十开关管和所述第十一开关管之间引出输出电流的第三相节点。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伏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供电系统还包括: 滤波电容,所述滤波电容与所述智能功率模块并联。12.—种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光伏供电系统。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器为空调。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伏并网变换器、光伏供电系统和电器。该光伏并网变换器包括:升压斩波器,与光伏阵列相连接,用于对光伏阵列的输出电压进行升压变换;旁路开关,与升压斩波器并联,用于在光伏阵列的输出电压超出预设电压阈值时旁路升压斩波器;以及变换电路,与升压斩波器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对升压斩波器输出的电流进行直流交流转换。通过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光伏并网变换器转换效率较低的问题。
【IPC分类】H02M7/48, H02J3/38
【公开号】CN205195587
【申请号】CN201521036686
【发明人】宋泽琳, 刘岩, 钱强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4月27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11日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