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电式道路能量收集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337693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电式道路能量收集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新型能源和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压电式道路能量收集
目.0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剧增,随着传统能源逐渐枯竭,人们对新的、可持续的、清洁的能源投入越来越多的关注。现有道路的许多路口都安置了减速带,主要用来消耗汽车动能从而起到控制车速的作用。如果设计一种装置能够收集汽车通过该装置时消耗的部分能量,并将其转化为电能,从而可以提供一种新的电能来源。
[0003]目前,全国汽车保有量有1.6亿辆,若在道路主要位置铺设相应能量收集装置,发电量相当可观。专利文献CN201410561156.7和专利文献CN01420293522.0分别公开了一种收集道路能量的装置,但是,需要对汽车或道路进行一部分改造,实施较为困难,不利于大范围的普及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压电式道路能量收集装置,利用一套机械装置合理转变汽车碾压力,并通过压电元件将其转换成电能,实施容易,便于大范围推广,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压电式道路能量收集装置,包括右顶部支承壳、压电元件、回复弹簧、底部支承、左顶部支承壳、中顶部支承壳和内部振动发生器,所述右顶部支承壳、中顶部支承壳、左顶部支承壳和底部支承相连形成弧形减速带外壳,所述底部支承开有槽,所述底部支承的槽内有一排横向设置的回复弹簧,所述底部支承上方有压电元件和内部振动发生器,所述内部振动发生器由左内部支承块、右内部支承块、左扭矩发生连杆、中扭矩发生连杆、逆变轮、右扭矩发生连杆、质量块和垫块组成,所述压电元件在左内部支承块和右内部支承块之间,所述压电元件通过刚性连接与左内部支承块和右内部支承块下部相连,所述压电元件上方有垫块,每个垫块上方有一个逆变轮,所述逆变轮一端的转轴上有质量块,所述逆变轮另一端与中扭矩发生连杆中部相连,所述中扭矩发生连杆两端分别与左扭矩发生连杆的一端和右扭矩发生连杆的一端相连,所述左扭矩发生连杆与左内部支承块上端相连,所述右扭矩发生连杆与右内部支承块上端相连。
[0005]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质量块外缠绕平行于左内部支承块、右内部支承块的导线,所述压电元件上加装永磁体,以上设计后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利用质量块旋转发电。
[0006]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弧形减速带外壳前端和后端均有一对支承杆分别为左斜侧面支承杆和右斜侧面支承杆,所述左顶部支承壳下端与右斜侧面支承杆下端相连,所述左顶部支承壳上端与中顶部支承壳和右顶部支承壳相连处的转轴相连,所述右顶部支承壳下端与左斜侧面支承杆下端相连,所述右顶部支承壳上端与中顶部支承壳和左顶部支承壳相连处的转轴相连,所述的左斜侧面支承杆中间开槽,所述右斜侧面支承杆穿过左斜侧面支承杆所开槽,以上设计保证了整体变形的可控。
[0007]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回复弹簧下平面高于底部支承下平面,以上设计可便于回复弹簧发生形变。
[0008]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内部支承块和右内部支承块的上表面为弧形表面,为了防止车辆过重导致左顶部支承壳、中顶部支承壳、右顶部支承壳下行量过大,压溃内部发电系统,设计有左内部支承块和右内部支承块,左内部支承块、右内部支承块其上表面加工成圆弧则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积,避免左顶部支承壳、中顶部支承壳、右顶部支承壳形变。
[0009]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右顶部支承壳、压电元件、回复弹簧、底部支承、左顶部支承壳、左斜侧面支承杆、中顶部支承壳、右斜侧面支承杆、右内部支承块、左内部支承块、左扭矩发生连杆、中扭矩发生连杆、逆变轮、右扭矩发生连杆、质量块,在公路道路上可方便的安装使用,装置适应性强。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内部振动发生器及压电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单个振动发生器结构示意图;
[0013]具体部件如下:
[0014]1、右顶部支承壳;2、压电元件;
[0015]3、回复弹簧;4、底部支承;
[0016]5、左顶部支承壳;6、左斜侧面支承杆;
[0017]7、中顶部支承壳;8、右斜侧面支承杆;
[0018]9、内部振动发生器;91、左内部支承块;
[0019]92、右内部支承块;93、左扭矩发生连杆;
[0020]94、中扭矩发生连杆;95、逆变轮;
[0021]96、右扭矩发生连杆;97、质量块;
[0022]98、垫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实用新型做详细的说明:
[0024]结合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压电式道路能量收集装置,包括右顶部支承壳
1、压电元件2、回复弹簧3、底部支承4、左顶部支承壳5、左斜侧面支承杆6、中顶部支承壳7、右斜侧面支承杆8、内部振动发生器9,下面分别介绍。
[0025]本实用新型左顶部支承壳5、中顶部支承壳7、右顶部支承壳I和底部支承4之间通过连接轴铰接,连接轴末端用螺母固定。底部支承4左右两边由若干回复弹簧3连接,回复弹簧3可焊接或通过勾爪与底部支承4相连。左内部支承块91、右内部支承块92焊接固定于底部支承4上,并控制其整体位置对中。左扭矩发生连杆93、中扭矩发生连杆94、右扭矩发生连杆96之间用短轴穿过铰接,短轴两端用螺母、挡圈或插销等固定,左扭矩发生连杆93、右扭矩发生连杆96分别挂套在左内部支承块91、右内部支承块92的轴上,左扭矩发生连杆93通过花键与逆变轮95的输出轴连接。逆变轮9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