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炸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74582阅读:409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气炸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装置,特别是一种空气炸锅。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空气炸锅包括机座和锅体,机座中设置热风风扇,热风风扇下方是平面螺旋的电热管,电热管通过拉簧与机座固定连接,长时间工作,拉簧易因工作环境过热而老化,从而使电热管的位置发生变化,导致空气炸锅产生使用故障,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空气炸锅,避免电热管与其它部件发生碰撞。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空气炸锅,包括机座和锅体,机座设有腔体,机座在腔体的一侧设有开口,锅体通过开口推入腔体中或从腔体中抽出,机座中设有电机、隔热罩、热风风扇和电热管,电机位于隔热罩上方,电机的输出轴伸入隔热罩的内腔中,隔热罩位于腔体上方,隔热罩的内腔与腔体连通,隔热罩的内腔壁上设有第一环形台阶和第二环形台阶,第一环形台阶位于第二环形台阶的上方,电热管定位在第一环形台阶上,风扇位于隔热罩的内腔中并位于第一环形台阶的上方,热风风扇固定在电机的输出轴上并向腔体中吹风。
[0005]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环形台阶的宽度为5?20_,第二环形台阶的高度为2?10_。
[0006]进一步的,所述隔热罩设有将电热管与腔体隔开的防护板,防护板固定在第二环形台阶上。
[0007]进一步的,所述防护板上设有多个通风孔。
[0008]进一步的,所述隔热罩中位于第一环形台阶上方的内腔壁上设有扰流筋。
[0009]进一步的,所述扰流筋沿电机的轴向延伸。
[0010]进一步的,所述电热管的端部通过定位件与隔热罩固定连接,电热管上设有至少两个固定件,固定件固定连接在第一环形台阶上,固定件在第一环形台阶的周向上间隔分布。
[0011]进一步的,所述电热管绕置成平面螺旋结构,电热管的两端均与定位件固定连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热风风扇的所在位置高于电热管的所在位置至少5_。
[0013]进一步的,所述锅体包括炸锅和炸篮,炸篮定位在炸锅中,炸锅的一侧设有将开口关闭的面板,炸锅的底面上设有支撑凸台,炸篮的底面定位在支撑凸台上,支撑凸台位于炸锅底面的边缘并远离面板,支撑凸台或炸篮的底面上设有缓冲垫,炸篮的底面通过缓冲垫压在支撑凸台上。
[00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第一环形台阶与隔热罩的内腔中位于第一环形台阶的上方的部分存在高度差,可以保证热风风扇与电热管的最佳空间距离,在产品运输过程中,完全避免了电热管向上运动与热风风扇发生碰撞的可能性;另外,可以控制第一环形台阶的高度尺寸,使安装在第二环形台阶上的零部件与电热管存在一定的高度差,不会发生碰撞;确保电热管的可靠性,提高产品使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剖视图;
[0017]图2为图1所不实施例的主视图;
[0018]图3为图1中I处放大图;
[0019]图4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隔热罩、电热管和防护板的示意图;
[0020]图5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隔热罩的示意图(由下向上看);
[0021]图6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电热管的安装示意图(由下向上看);
[0022]图7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锅体的示意图(略去炸篮并由上向下看)。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炸锅,包括机座I和锅体,机座I设有腔体100,机座I在腔体100的一侧设有开口 101,锅体包括炸锅2和炸篮3,炸篮3定位在炸锅2中,炸锅2的一侧设有将开口 101关闭的面板21,炸篮3上设置有把手31,把手31位于面板21的外侧,把手31上设置有按钮32,把手31内设置有活动卡钩33,面板21与炸锅2之间设置有与活动卡钩33配合的卡扣台阶22,活动卡钩33通过按压按钮32来驱动与卡扣台阶22分离,从而将炸篮3从炸锅2中取出,活动卡钩33通过复位弹簧34来保持与卡扣台阶22的配合。炸锅2和炸篮3装配成一体后,通过开口 101推入腔体100中或从腔体100中抽出。机座I中设有电机4、隔热罩5、热风风扇6和电热管7,电机4位于隔热罩5上方,电机4的输出轴伸入隔热罩5的内腔中,隔热罩5位于腔体100上方,隔热罩5的内腔500与腔体100连通,在隔热罩5的上方,电机4的输出轴上还设置了散热风扇42,机座I的前侧设有操作旋钮11,操作旋钮11位于开口 101的上方,操作旋钮11的数量根据产品功能变化而改变,一般设置两个即可,一个用于调节加热温度,一个用于调节加热时间。机座I上设有散热口和进风口,外部的空气从进风口进入机座,在散热风扇42的驱动下,从散热口流出,将机座I内部的热量带走,防止机座I过热。
[0024]可以结合图1、图3和图4看,隔热罩5的内腔壁上设有第一环形台阶51和第二环形台阶52,第一环形台阶51位于第二环形台阶52的上方,电热管7定位在第一环形台阶51上,热风风扇6位于隔热罩5的内腔500中并位于第一环形台阶51的上方,热风风扇6固定在电机4的输出轴上并向腔体100中吹风,隔热罩5设有将电热管7与腔体100隔开的防护板8,防护板8固定在第二环形台阶52上。
[0025]为了便于理解,在图1至图3中,左右方向称为横向,上下方向称为纵向。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环形台阶51具有横向的第一平面511和纵向的第一环面512,同样的第二环形台阶52具有横向的第二平面521和纵向的第二环面522,第一环面512和第二环面522都具有一定的锥度,以圆锥面为佳,利于热风流动,不会在两个台阶的位置形成涡流。第一环面512的锥度要比第二环面522的锥度小,这样第一环形台阶51具有导风作用,使热风风扇6产生的热风不易扩散,提高加热效率,而第二环形台阶52已经是隔热罩的底部,用来安装固定防护板8或其它如滤网板等产品升级安装的部件。
[0026]第一环形台阶51与隔热罩5的内腔500中位于第一环形台阶51的上方的部分存在高度差,可以保证热风风扇6与电热管7的最佳空间距离,在产品运输过程中,完全避免了电热管7向上运动与热风风扇6发生碰撞的可能性。在本实施例中,热风风扇6的所在位置与电热管7的所在位置存在高度差△ Hl,热风风扇6的所在位置高于电热管7的所在位置至少5臟,即Δ Hl 2 5臟,例如Δ Hl取5臟、6臟、7臟、8臟、9臟或10臟等等,当然这个高度差Δ Hl也不是越大越好,高度差增加会导致隔热罩5的高度增加,会导致机座I内部空间更加紧张,不利于结构布置,甚至可能导致产品的整体高度增加,所以在目前的产品设计中,A Hl—般不超过20mm。当然未来产品发展趋势会发生变化,也有可能需要Δ Hl超过20mm。
[0027]另外,电热管7定位在第一环形台阶51上,可以控制第一环形台阶51的高度范围,使第一环形台阶51与第二环形台阶52存在一定的高度差,就可以确保安装在第二环形台阶52上的零部件与电热管7存在一定的高度差,不会发生碰撞,具体到本实施例中,防护板8与电热管7存在一定的高度差,电热管7不会与防护板8碰撞。
[0028]第二环形台阶52的宽度W为5?20mm,第二环形台阶52的高度H为2?10mm。如图3所示,第二环形台阶52的宽度W是第二平面521的宽度,即第二平面521的内圈边缘到外圈边缘的径向距离,第二环形台阶52的高度H是第二环面522的高度,即第二环面522的顶端到底端的竖直距离。第二环形台阶52的宽度W过小,不全球防护板8安装固定,第二环形台阶52的宽度W过大,导致隔热罩5底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