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碗机冷凝干燥系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374664阅读:来源:国知局
洗涤腔的顶部设置,可使得由吹风装置2吹入洗涤腔内的干燥冷空气可与洗涤腔内的湿热空气充分对流接触,从而可利于加速湿热空气中水分的冷凝,进而利于提高洗碗机的干燥效率。而将冷凝入口 311靠近洗涤腔的底部设置,可利于防止由吹风装置2吹入洗涤腔内的干燥冷空气直接从冷凝装置3排出,充分保证了由吹风装置2吹入洗涤腔内的干燥冷空气的干燥效果。
[0028]具体地,一并参照图2和图4所示,吹风装置2包括安装壳21和风机22,安装壳21具有上述吹风口 211和上述吸风口 212,风机22安装于吸风口 212处或者安装于吹风口 211与吸风口 212之间。风机22运行时,可从吸风口 212将外界空气吸入安装壳21内并从吹风口 211排入洗涤腔内。
[0029]优选地,一并参照图1和图2所示,上述的洗碗机冷凝干燥系统还包括呼吸器4,呼吸器4具有与洗涤腔连通的内通气口41和与外界空气连通的外通气口,且内通气口41靠近洗涤腔的底部设置。在干燥过程中,洗涤腔内的湿热空气可从内通气口 41进入呼吸器4内向外排出,从而利于进一步加快洗涤腔内湿热空气的排出,进而利于进一步提高洗碗机的干燥效率。
[0030]优选地,一并参照图1和图2所示,内胆I具有两块相对设置的侧板11,吹风装置2与呼吸器4安装于同一侧板11上,冷凝装置3安装于另一侧板11上。在干燥过程中,吹风装置2将外界空气吹入洗涤腔内,从而会导致洗涤腔内的气压增大,从而使得洗涤腔内的湿热空气可进入气压相对较低的呼吸器4和冷凝装置3;而呼吸器4由于位置原因和结构原因导致进入其内的湿热空气相对较少,这样,使得洗涤腔内的大部分湿热空气会在气压推动进入冷减装置3内。
[0031]优选地,一并参照图2、图5和图6所示,冷凝装置3包括壳体31和设于壳体31内的上述冷凝组件32,壳体31具有上述冷凝入口 311、上述透气口 312和连通冷凝入口 311与透气口 312的冷凝腔313,冷凝组件32包括至少一块用于将冷凝腔313分隔形成至少两个冷凝分腔的分隔板321和分设于各冷凝分腔内的冷凝部件322。分隔板321的设置,一方面可通过与经过其的湿热空气进行接触热交换而起到一定的冷凝作用,另一方面可改变空气在冷凝腔313内的流动轨迹,从而延长了由洗涤腔内进入冷凝腔313内的湿热空气在冷凝腔313内流动途径的路径长度,进而利于在有限的空间内形成最大的冷凝效果。冷凝部件322的设置,一方面可进一步加大冷凝组件32与湿热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利于进一步提高湿热空气在冷凝腔313内的冷凝效果;另一方面也可起到改变空气在冷凝腔313内流动轨迹的作用,从而进一步延长了由洗涤腔内进入冷凝腔313内的湿热空气在冷凝腔313内流动途径的路径长度。具体地,洗涤腔内的湿热空气从冷凝入口 311进入冷凝腔313内后,依次经过各冷凝分腔且沿途不断与分隔板321和冷凝部件322接触冷凝后,最终从透气口 312向外排出。其中,透气口 312的排气作用,可利于保持整个冷凝装置3内的气压不会过高,从而利于保证洗涤腔内的湿热空气可持续流入冷凝装置3进行冷凝。
[0032]优选地,一并参照图5和图6所示,分隔板321设有两块,两块分隔板321将冷凝腔313分隔形成底部与冷凝入口 311连通的第一冷凝分腔3131、顶部与第一冷凝分腔3131顶部连通的第二冷凝分腔3132和底部与第二冷凝分腔3132底部连通的第三冷凝分腔3133,透气口 312与第三冷凝分腔3133的顶部连通。洗涤腔内的湿热空气从冷凝入口 311进入冷凝腔313内后,会先经过第一冷凝分腔3131进行冷凝,然后经过第二冷凝分腔3132进行冷凝,再经过第三冷凝分腔3133进行冷凝,最后从透气口 312向外排出,其流动轨迹较长,冷凝效果佳。当然了,具体应用中,分隔板321的数量不限于两块。
[0033]具体地,一并参照图5和图6所不,壳体31具有相对且平行设置的第一内侧壁316和第二内侧壁317,作为优选地,各分隔板321都与第一内侧壁316和第二内侧壁317平行设置。
[0034]优选地,一并参照图5和图6所示,壳体31上还设有连通外界空气与第三冷凝分腔3133底部的空气对流口 314。空气对流口 314的设置,利于保证冷凝腔313内的温度较低,且当从洗涤腔进入冷凝腔313内的湿热空气经过空气对流口 314时,会与部分冷空气接触,从而可使湿热空气进一步冷凝析出冷凝水。
[0035]具体地,一并参照图2、图5和图6所示,冷凝腔313内还设有用于将各冷凝分腔内的冷凝水导流向冷凝入口 311的冷凝水回流通道315,这样,使得冷凝腔313内冷凝形成的冷凝水可自动流回内胆I内;且由于冷凝水的温度较低,故,冷凝水流入内胆I内壁可以降低内胆I的温度,从而利于促进洗碗机干燥效率的提升。
[0036]优选地,一并参照图5和图6所示,冷凝部件322包括设于第一冷凝分腔3131内的第一冷凝构件3221、设于第二冷凝分腔3132内的第二冷凝构件3222和设于第三冷凝分腔3133内的第三冷凝构件3223。第一冷凝构件3221、第二冷凝构件3222和第三冷凝构件3223的设置,可利于增加湿热空气与冷凝组件32的接触面积,从而利于提高冷凝装置3的冷凝效果。
[0037]优选地,第一冷凝分腔3131的最大横截面积为400土 1mm2,第二冷凝分腔3132的最大横截面积为300±10mm2,第三冷凝分腔3133的最大横截面积为150±10mm2。第一冷凝分腔3131的横截面积、第二冷凝分腔3132的横截面积、第三冷凝分腔3133的横截面积具体指采用垂直壳体31第一内侧壁316和第二内侧壁317的水平面截断壳体31所得到的第一冷凝分腔3131的断截面面积、第二冷凝分腔3132的断截面面积、第三冷凝分腔3133的断截面面积。由于湿热空气在冷凝装置3内流动时会不断冷凝,故,湿热空气中所含的水蒸气逐渐减少,这样,各冷凝分腔的横截面积也需要依次减小以增加接触面积来增强冷凝效果。
[0038]优选地,一并参照图5和图6所示,第一冷凝构件3221包括若干块设于第一冷凝分腔3131内的L形弯折板32211;且/或,第二冷凝构件3222包括若干块设于第二冷凝分腔3132内的斜平板32221;且/或,第三冷凝构件3223包括若干个设于第三冷凝分腔3133内的柱体32231儿形弯折板32211、斜平板32221和柱体32231都可采用焊接方式进行焊接固定于冷凝腔313内。虽然柱体32231作为冷凝部件322其冷凝效果相对较好,但是,由于柱体32231在焊接过程中需要焊接的点比较多,操作难度较大,故,此处仅在最后截面面积最小的第三冷凝分腔3133内使用柱体32231作为冷凝元件,而在第一冷凝分腔3131和第二冷凝分腔3132中都使用较为容易焊接的板件作为冷凝元件,这样,利于降低冷凝装置3的制造难度和制造成本。
[0039]优选地,一并参照图5和图6所示,各L形弯折板32211分成两列固定于第一冷凝分腔3131内,其中一列L形弯折板32211焊接于壳体31的第一内侧壁316上且该列各L形弯折板32211形成的L形弯折槽朝上设置;另外一列L形弯折板32211焊接于与第一内侧壁316相邻的分隔板321上且该列各L形弯折板32211形成的L形弯折槽朝下设置,同时使两列L形弯折板32211在竖直方向上交替设置,这样,利于在第一冷凝分腔3131有限的空间内设置更多地L形弯折板32211。
[0040]优选地,一并参照图5和图6所示,各斜平板32221分成两列固定于第二冷凝分腔3132内,其中一列斜平板3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