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取件喷雾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78093阅读:399来源:国知局
立式取件喷雾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铸件的取件喷雾机构,尤其涉及一种减少占地空间的立式取件喷雾机构。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生产制造行业的蓬勃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及物质支撑,从而加速了生产制造行业的发展步伐。
[0003]而在压铸行业中,离不开压铸机的使用。且众所周知,压铸机就是在压力作用下把熔融金属液压射到成型模具中冷却成型,开模后得到固体的金属的压铸件之一系列工业铸造机械,其最初用于压铸铅字。但是,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不断进步,尤其是汽车、摩托车以及家用电器等工业的蓬勃发展,使得压铸技术已获得极其迅速的发展,从而使得压铸机得到广泛的普及。
[0004]其中,在压铸机的工作过程中,需要操作人员借助抓取工具将压铸机中的成型模具里的压铸件取出,然后,操作人员还需借助喷雾装置对取出压铸件的成型模具进行喷雾处理,从而为成型模具下一次压铸成型压铸件做好准备。但是,由于压铸件的取出及成型模具的喷雾处理都是由操作人员的手工去完成,一方面降低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会危及到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这是由于所取出的压铸件的温度都是很高,操作人员在这样高温的环境下作业是十分危险。
[0005]因此,急需要一种占地空间小、生产成本低并集抓取及喷雾于一体的立式取件喷雾机构来克服上述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占地空间小、生产成本低并集抓取及喷雾于一体的立式取件喷雾机构。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立式取件喷雾机构,设于一滑臂上,包括第一立臂、第二立臂、抓取装置、喷雾装置、第一驱动器及第二驱动器。所述第一立臂沿所述滑臂的上下方向滑设于所述滑臂上,所述第二立臂沿所述滑臂的上下方向滑设于所述滑臂上,且所述第二立臂与所述第一立臂相并排。所述抓取装置安装在所述第一立臂及第二立臂中一者处,所述喷雾装置的喷头安装在所述第一立臂及第二立臂中另一者处。所述第一驱动器安装在所述滑臂上,且所述第一驱动器驱使所述第一立臂相对所述第二立臂做上下方向的移动;所述第二驱动器安装在所述滑臂上,且所述第二驱动器驱使所述第二立臂相对所述第一立臂做上下方向移动。
[0008]较佳地,所述第一立臂位于所述滑臂的一侧处,所述第二立臂位于所述滑臂相对的另一侧处,且所述第一立臂与所述第二立臂相互平行。
[0009]较佳地,所述第一驱动器为一电机,该电机的输出轴沿所述滑臂的前后方向布置并安装有一驱动齿轮,一受驱齿条沿所述滑臂的上下方向布置并安装在所述第一立臂上,所述受驱齿条与所述驱动齿轮相啮合。
[0010]较佳地,所述第二驱动器为一电机,该电机的输出轴沿所述滑臂的前后方向布置并安装有一主动齿轮,一从动齿条沿所述滑臂的上下方向布置并安装在所述第二立臂上,所述从动齿条与所述主动齿轮相啮合。
[0011]较佳地,所述抓取装置包含抓取气缸、枢转轴、枢转座、连杆及抓取组件,所述抓取气缸包含缸体及在所述缸体内做伸缩滑动的活塞杆,所述缸体固定在所述第一立臂上,所述活塞杆朝下布置并沿所述滑臂的上下方向滑动,所述枢转轴沿所述滑臂的左右方向布置并枢接于所述第一立臂上,且所述枢转轴沿所述滑臂的上下方向与所述活塞杆相错开;所述枢转座通过所述枢转轴枢接于所述第一立臂上,且所述枢转座包含邻近所述活塞杆的受驱端及远离所述活塞杆的枢摆端;所述连杆位于所述活塞杆及所述受驱端之间,所述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活塞杆枢接,所述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受驱端枢接,所述抓取组件组装于所述枢摆端上。
[0012]较佳地,所述抓取组件包含安装在所述枢摆端上的气动手指及至少两个沿所述气动手指周向布置的夹爪,所述夹爪位于所述气动手指的前方,所述气动手指驱使所述夹爪夹紧或释放压铸件。
[0013]较佳地,所述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活塞杆之间穿置有第一安装轴,所述第一安装轴与所述枢转轴相平行,且所述第一安装轴沿所述滑臂的上下方向与所述枢转轴错开。
[0014]较佳地,所述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受驱端之间穿置有第二安装轴,所述第二安装轴与所述枢转轴平行并位于所述枢转轴的下方。
[0015]较佳地,所述喷头沿所述滑臂的左右方向排成行。
[0016]较佳地,所述滑臂沿其左右方向及前后方向滑动。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抓取装置安装在滑设于滑臂上的第一立臂及第二立臂中一者处,喷雾装置安装在滑设于滑臂上的第一立臂及第二立臂中另一者处,且第一立臂及第二立臂沿滑臂的上下方向滑设于滑臂上,从而由滑臂带动第一立臂及第二立臂一起滑动,为压铸件的抓取及压铸成型模具的喷雾做准备;又由于第一驱动器安装在滑臂上并驱使第一立臂相对第二立臂做上下方向的移动,以及第二驱动器安装在滑臂上并驱使第二立臂相对第一立臂做上下方向移动,故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立式取件喷雾机构在抓取装置从压铸成型模具中取出压铸件后,由喷雾装置对压铸成型模具进行喷雾工作,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立式取件喷雾机构集压铸件的取出及压铸成型模具的喷雾于一体,因而提高本实用新型的立式取件喷雾机构的工作效率,并降低生产成本;同时,由于抓取装置安装在沿滑臂上下方向布置的第一立臂及第二立臂中一者处,喷雾装置安装在沿滑臂上下方向布置的第一立臂及第二立臂中另一者处,故降低本实用新型的立式取件喷雾机构的占地空间,从而节省生产成本;更重要的是,又由于第一驱动器安装在滑臂上并驱使第一立臂相对第二立臂做上下方向的移动,以及第二驱动器安装在滑臂上并驱使第二立臂相对第一立臂做上下方向移动,故使得第一立臂及第二立臂之间的移动相对独立,从而使得抓取装置与喷雾装置之间的移动也相对独立,从而便于抓取装置所取出的压铸件输送至后续工序(如冲压模具)处,从而更好地匹配后续工序(如冲压模具)的要求。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式取件喷雾机构组装于滑臂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图1所示的立式取件喷雾机构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式取件喷雾机构中的抓取装置组装于第一立臂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 ]图4是图3所示的抓取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图3所示的抓取装置的另一角度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0024]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的立式取件喷雾机构100设于一滑臂200上,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滑臂200呈水平布置,且滑臂200沿其左右方向(即箭头B所指方向)及前后方向(箭头A所指方向)滑动,以使得滑臂200能带动立式取件喷雾机构100沿滑臂200的左右方向及前后方向滑动,以匹配压铸件的取出及压铸成型模具的喷雾所需的运动要求,但不以此为限。
[0025]而本实用新型的立式取件喷雾机构100包括第一立臂10、第二立臂20、抓取装置30、喷雾装置40、第一驱动器50及第二驱动器60。第一立臂10沿滑臂200的上下方向(即箭头C所指方向)滑设于滑臂200上,使得第一立臂10能相对滑臂200做上下方向的滑动,第二立臂20沿滑臂200的上下方向(即箭头C所指方向)滑设于滑臂200上,也使第二立臂20能相对滑臂200做上下方向的滑动;且第二立臂20与第一立臂10相并排,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立臂10位于滑臂200的左侧处,第二立臂20位于滑臂200的右侧处,且第一立臂10与第二立臂20相互平行,以减少第一立臂10及第二立臂20对滑臂200所需的空间要求;当然,在本其实施例中,第一立臂10可位于滑臂200的右侧处,第二立臂20位于滑臂200的左侧处,故不以上述的举例为限。
[0026]抓取装置30安装在第一立臂10处,喷雾装置40的喷头41安装在第二立臂20处,该喷头41较优是沿滑臂200的左右方向排成行,以更好地匹配压铸成型模具的喷雾要求;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抓取装置30可安装在第二立臂20处,喷雾装置40的喷头41可安装在第一立臂10处,故不以此举例为限;较优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抓取装置30是安装在第一立臂10的下端处,喷雾装置40的喷头41安装在第二立臂20的下端处,有效地将第一立臂10及第二立臂20的空间利用起来。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5所示,抓取装置30包含抓取气缸31、枢转轴32、枢转座33、连杆34及抓取组件35。抓取气缸31包含缸体311及在缸体311内做伸缩滑动的活塞杆312;缸体311固定在第一立臂10上,使缸体311与第一立臂10固在一起,此时的活塞杆312朝下布置,且活塞杆312还沿滑臂200的上下方向滑动;枢转轴32沿滑臂200的左右方向(即箭头B所指方向)布置,且枢转轴32枢接于第一立臂10上,同时,枢转轴32沿滑臂200的上下方向与活塞杆312相错开;枢转座33通过枢转轴32枢接于第一立臂10上,使得枢转座33绕枢转轴32相对第一立臂10枢转,从而使枢转座33枢转至第一立臂10的正前方位置或第一立臂10的正下方位置;且枢转座33包含邻近活塞杆312的受驱端331及远离活塞杆312的枢摆端332;连杆34位于活塞杆312及受驱端331之间;连杆34的第一端与活塞杆312枢接,连杆34的第二端与受驱端331枢接,以使活塞杆312通过连杆34带动枢转座33绕枢转轴32枢转;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连杆34的第一端与活塞杆312之间穿置有第一安装轴36,第一安装轴36与枢转轴32相平行,且第一安装轴36沿滑臂200的上下方向与枢转轴32错开,较优的是,第一安装轴36位于枢转轴32的上方;而连杆34的第二端与受驱端331之间穿置有第二安装轴37,第二安装轴37与枢转轴32平行并位于枢转轴32的下方,以使得活塞杆312更可靠地带动连杆34运动,但不以上述的举例为限。
[0027]如图3至图5所示,抓取组件35组装于枢摆端332上,故在活塞杆312通过连杆34带动受驱端331绕枢转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