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维针织间隔织物复合管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80017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一种三维针织间隔织物复合管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三维针织间隔织物复合管道。
【背景技术】
[0002]从国内来看,目前国内的管道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接生产混凝土管道,另一种是直接生产特种材料管道,如塑料管道、特种钢管等。
[0003]从国外上看,国外在前面这些管道使用基础上,已经出现了在工厂生产有内部用树脂,外层包裹织物增强混凝土 (TRC)的管道设计。
[0004]上述管道技术:
[0005]从国内来看,现有管道仅仅用到了混凝土管承压特性和特种管道材料传输特性,未能综合将混凝土承压优势和特种管道材料的传输介质优势相结合。
[0006]从国外来看,虽然结合了两者之间的优点,但是在工厂中直接生产,尺寸都需要预先确定,未能充分利用其它生产厂商的现有管道。而且对于局部使用状况恶劣情况下的管道只能进行替换强化,无法对现有管道进行加固施工。
[0007]因此来看,现有技术中管道技术不够完善,有待改进的地方较多。
【实用新型内容】
[0008]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三维针织间隔织物复合管道,旨在解决上述问题。
[0009]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0010]一种三维针织间隔织物复合管道,包括管体,该管体的外侧壁设有织物层,管体外侧的两端对称设有两个压装件;所述压装件为环形结构,压装件的截面为L形,所述压装件与管体的侧壁之间存在间隙并形成容置空间,所述织物层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容置空间内。
[0011]进一步地,所述织物层由外向内分别为带网孔织物布层、纤维丝层及密实织物布层。
[0012]进一步地,所述织物层与管体之间设有防水薄膜层。
[0013]进一步地,所述织物层的厚度为10mm-12mm,织物层的克重为900-1200克/平方米。
[0014]进一步地,所述压装件包括相连的固定件及压紧件,所述固定件及压紧件均为环形,所述固定件与管体连接,所述压紧件连接于固定件的外侧。
[0015]进一步地,所述压紧件的宽度大于所述固定件的宽度,所述压紧件及固定件的外侧端面平齐。
[0016]进一步地,所述压紧件通过环形间隔设置的多个螺栓与所述固定件可拆卸连接。
[0017]进一步地,所述压紧件上设有开口,该开口的宽度为至少5mm。
[0018]进一步地,所述压紧件上间隔设有多个通孔,所述固定件上间隔设有多个螺纹孔;所述通孔为条形孔,通孔的长度方向与压紧件的延伸方向一致。
[0019]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与管体焊接或者螺接。
[002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三维针织间隔织物复合管道,结构合理,强度更高,抗冲击、抗腐蚀性、抗冻性更强;结构稳固,使用寿命更长。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2]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三维针织间隔织物复合管道的主视图;
[0023]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三维针织间隔织物复合管道中管体与压装件连接的剖视图;
[0024]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三维针织间隔织物复合管道的剖视图;
[0025]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三维针织间隔织物复合管道中压装件的主视图。
[0026]图中标记分别为:
[0027]管体101;织物层102;压装件103;容置空间104;带网孔织物布层105;纤维丝层106 ;密实织物布层107 ;防水薄膜层108;固定件109;压紧件110;螺栓111;开口 112;通孔113。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30]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1]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32]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3]请参阅图1-图4
[0034I本实施方式提供的三维针织间隔织物复合管道,包括管体101,该管体101的外侧壁设有织物层102,管体101外侧的两端对称设有两个压装件103;压装件103为环形结构,压装件103的截面为L形,压装件103与管体101的侧壁之间存在间隙并形成容置空间104,织物层102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个容置空间104内。
[0035]这种三维针织间隔织物复合管道是一种高强度高性能管道,以下简称为管道。
[0036]管体101是管道的基础结构,织物层102铺设在管体101外侧壁。
[0037]压装件103设置在管体101的两端,用于压装织物层102,使织物层102能够牢固地被固定在管体101上,使用过程中也不会出现毛边等现象。如图2及图3所示,织物层102的两端位于压装件103与管体101之间形成的环形容置空间104内,使得织物层102能够稳定地与管体101连接。
[0038]这种管道结构设计巧妙,管道强度更高。在织物层102内浇灌混凝土后具有更高的强度。
[0039]可选地,织物层102由外向内分别为带网孔织物布层105、纤维丝层106及密实织物布层107。这三种层状结构组成的织物层102较为常见,取材方便。
[0040]可选地,织物层102与管体1I之间设有防水薄膜层108。防水薄膜层108的设置方便织物层102的铺设,使得织物层102铺设后更稳定。在防水薄膜层108的外部可涂抹胶水。[0041 ] 可选地,织物层102的厚度为10mm-12mm,织物层102的克重为900-1020克/平方米。优选厚度为10mm,克重为1050克/平方米。
[0042]可选地,压装件103包括相连的固定件109及压紧件110,固定件109及压紧件110均为环形,固定件109与管体101连接,压紧件110连接于固定件109的外侧。这种结构的压装件103方便加工及装配,在安装压装件103时,先将固定件109固定在管体101上,再将压紧件110与固定件109连接,使压紧件110的底端将织物层102压在管体101上。
[0043]可选地,压紧件110的宽度大于固定件109的宽度,压紧件110及固定件109的外侧端面平齐。这种结构的压装件103结构匀称,安装在管体101上之后,管道在使用时更加稳定。
[0044]可选地,压紧件110通过环形间隔设置的多个螺栓111与固定件109可拆卸连接。通过螺栓111连接的压紧件110及固定件109方便拆装。
[0045]压紧件110及固定件109均可采用金属制成,而织物层102具有一定的弹性,安装时,为使压紧件110能够更好地将织物层102压紧在管道上,压紧件110上设有开口 112,该开口 112的宽度为至少5mm。这种结构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