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381129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转向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向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平衡车的转向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自动平衡车由于其体积小,并且只依靠身体重心的变化便能控制车子的前进或后退,以及使用的方便性使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但是,由于现有的自动平衡车没有供人手控制的转向控制装置,对于腰部或下身残疾等行动不便的人来说,由于身体重心不能随意地改变,因而难以操控自动平衡车。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供人手操作,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转向装置。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向装置包括座体、轴件、连杆机构及转向电位器,所述座体与所述轴件枢接,所述转向电位器固定于所述座体的一端,所述连杆机构连接于所述轴件与所述转向电位器的调节轴之间;所述座体及所述轴件的其中一者转动使所述连杆机构带动所述调节轴转动,进而使所述转向电位器产生转向信号。
[0005]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转向电位器设置于座体上,再使所述座体与所述轴件可转动地连接,并且利用连杆机构使所述轴件与所述转向电位器的调节轴连接,通过使所述座体与所述轴件相对转动,从而可以使所述连杆机构产生动作,进而驱动所述调节轴转动,而所述调节轴动即可产生转向信号,以提供给平衡车的控制系统,使控制系统驱动平衡车的两车轮以不同的转速转动,实现转向,整个转向装置结构十分简单,稳定,并且由于通过转向电位器产生的信号驱动转向,因此,转向轻松,使用十分方便。
[0006]较佳地,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轴件的枢接部枢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枢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调节轴固定。
[0007]较佳地,所述轴件与所述座体之间设有复位件,所述复位件使相对转动后的所述座体及所述轴件回复到初始状态。设置所述复位件可以使所述座体与所述轴件自动复位,从而在转向后实现自动回正,使用方便。
[0008]具体地,所述复位件的数量为二,分别为第一拉簧及第二拉簧;所述第一拉簧及第二拉簧呈夹角设置,且所述第一拉簧及第二拉簧的两端与所述轴件及所述座体连接。
[0009]更具体地,所述轴件具有第一销柱,所述座体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二销柱,所述第一拉簧及第二拉簧分别设置连接于所述第一销柱及第二销柱。所述第一销柱及所述第二销柱可使所述第一拉簧及第二拉簧安装更容易。
[0010]较佳地,所述转向装置还包括手柄,所述手柄与所述座体连接,并控制所述座体的转动。
[0011 ]具体地,所述转向装置还包括定位销,所述手柄枢接于所述座体,所述手柄具有若干凹部,所述定位销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座体且具有与所述凹部对应的凸部,所述凸部选择性地与所述凹部配合。通过将所述手柄与所述座体枢接,使所述手柄实现相对所述座体折叠,并通过在所述手柄上设置凹部,在所述定位销上设置凸部,当所述手柄打开且所述凸部与所述凹部配合时,从而达到固定所述手柄的目的。
[0012]具体地,所述手柄包括握持部及转动部,所述转动部呈圆柱形,所述凹部开设于所述转动部的下端边缘,所述凸部形成于所述定位销的突台的边缘。
[0013]更具体地,所述转动部的边缘设有弧形开口,所述定位销位于所述弧形开口内。所述定位销可以通过所述弧形开口限制所述转动部的转动角度,以限制所述手柄收折或展开的角度。
[0014]具体地,所述转向装置还包括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设置于所述座体与所述定位销之间,以使所述凸部插入所述凹部。设置所述复位弹簧可以保证所述手柄与所述定位销的相对固定,从而避免所述手柄意外收折。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转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实用新型转向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0017]图3是本实用新型转向装置的收折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的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0019]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转向装置100包括座体1、轴件2、连杆机构3、转向电位器4、复位件5、手柄6、定位销7及复位弹簧8。所述座体I与所述轴件2枢接,所述转向电位器4固定于所述座体I的一端,所述连杆机构3连接于所述轴件2与所述转向电位器4的调节轴41之间;所述座体I及所述轴件2的其中一者转动使所述连杆机构3带动所述调节轴41转动,进而使所述转向电位器4产生转向信号。
[0020]请参阅图2,所述连杆机构3包括第一连杆31及第二连杆32,所述第一连杆31的一端与所述轴件2的枢接部21枢接,所述第一连杆3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32的一端枢接,所述第二连杆32的另一端与所述调节轴41固定。
[0021]再请参阅图1及图2,所述复位件5设置于所述轴件2与所述座体I之间,所述复位件5使相对转动后的所述座体I及所述轴件2回复到初始状态。所述复位件5的数量为二,分别为第一拉簧51及第二拉簧52 ;所述轴件2具有第一销柱22,所述座体I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二销柱11,所述第一拉簧5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销柱22及其中一第二销柱11,所述第二拉簧5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销柱22及另一所述第二销柱11,从而使所述第一拉簧51及第二拉簧52呈夹角设置。通过设置所述第一拉簧51及第二拉簧52可以使所述座体I与所述轴件2自动复位,从而在转向后实现自动回正,使用方便。而设置所述第一销柱22及所述第二销柱11可使所述第一拉簧51及第二拉簧52安装更容易。
[0022]再如图2及图3所示,所述手柄6枢接于所述座体I的一端,使所述手柄6及所述转向电位器4分别位于所述轴件2的前后两侧;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具有两个所述手柄6,分别对称地设置于所述定位销7的两侧。所述手柄6包括握持部61及转动部62,所述握持部61供人手握持,所述转动部62呈圆柱形;所述手柄6具有两凹部63,所述凹部63开设于所述转动部62的下端边缘,其中一个凹部63在展开时使用,另一个凹部63在折叠时使用;所述定位销7穿过所述座体I并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座体I,且所述定位销7具有与所述凹部63对应的凸部71,所述凸部7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