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剂存放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381860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试剂存放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化仪器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试剂存放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市场上目前有多种试剂存放装置,例如:冰箱、水浴锅、恒温金属浴等,但是上述仪器仅能单独使用,与其他装置的联用性能较差,不利于自动化。现有技术还有一种试剂存放装置,包括试剂台和制冷装置,所述试剂台用于盛放试剂瓶,所述制冷装置与试剂台连接,用于对试剂台进行制冷。因为试剂台和试剂瓶均暴露在空气中,当制冷装置对试剂台进行制冷时,在试剂台和试剂瓶和空气接触的表面,空气中的水蒸气极易形成冷凝水。又因为冷凝水的存在,制冷装置为了维持试剂台的温度,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从而增加了使用成本;此外,冷凝水还易导致制冷装置控温不准确;当试剂存放装置长时间使用时,试剂台和试剂瓶表面可能产生大量的冷凝水,而这可能对试剂存放装置的安全使用造成影响,甚至缩短试剂存放装置的使用寿命。
[0003]因此需要一种新的试剂存放装置,能够有效的排出冷凝水,降低能耗和试剂存放装置的使用成本。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试剂存放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试剂存放装置不能够有效的排出冷凝水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实用新型目的,一种试剂存放装置,其改进之处在于:包括基座、托盘以及温控装置;
[0006]所述基座上具有多个用于放置容器的放置位,所述多个用于放置容器的放置位的底部均具有第一通孔;
[0007]所述托盘具有一容腔,所述基座安放于托盘的容腔内,所述容腔的底面上设置有与多个第一通孔相对应的导流槽,所述容腔的底面上还设有与所述导流槽相连通的导流口,所述导流口用于排出导流槽中收集的冷凝水;
[0008]所述温控装置设置于所述托盘下方,温控装置包括制冷片,所述制冷片紧贴于所述托盘的下表面。
[0009]其中,所述放置位为设置在基座上的盲孔,所述第一通孔设置于所述的盲孔的底面上。
[0010]其中,所述第一通孔为倒置的圆台形的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上端与所述放置位的底部重合,第一通孔的下端位于所述基座的下表面。
[0011]进一步的,所述每一个放置位的内壁上设置有一凸台,所述容器放入基座的放置位后,容器的底部搁置在所述的凸台上。
[0012]其中,所述导流槽为设置在容腔底面上的凹槽,所述凹槽与水平面具有夹角a,所述导流口设置于凹槽的相对位置较低的一端上。
[0013]进一步的,所述导流口上连接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用于排出流入导流口的冷凝水。
[0014]进一步的,所述导流管上设置有抽取装置,所述抽取装置用于抽取导流管中的冷凝水。
[0015]其中,所述试剂存放装置还包括隔热盖,所述隔热盖的下表面贴合在所述基座的上表面,所述隔热盖和托盘将所述基座封闭在所述的容腔内;所述隔热盖上还具有与所述基座上的放置位相对应的第三通孔。
[0016]其中,所述温控装置还包括隔热块和散热片,所述隔热块固定在托盘下表面,所述隔热块上具有多个第二通孔,所述制冷片嵌入所述的第二通孔内,所述散热片固定于所述隔热块的下表面。
[0017]其中,所述试剂存放装置还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控制组件,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制冷片均电性连接至所述控制组件上,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的容腔内,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基座的温度;所述控制组件用于根据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调节所述制冷片的温度。
[0018]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的试剂存放装置有效的实现的冷凝水的排出,避免了冷凝水在基座内汇集,对基座产生影响,同时也避免了经常性清洗基座的麻烦;由于能够有效的排出冷凝水,温控装置在维持试剂的温度时,无需消耗更多的能量,降低能耗的同时节省了试剂存放的成本,温控装置对于试剂的控制更为准确。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试剂存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实用新型个不例中基座的结构不意图。
[0021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个不例中基座的结构不意图。
[0022]图4、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示例中托盘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示例中试剂存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示例中试剂存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6]本实用新型提出第一实施例,一种试剂存放装置,如图1所示,所述的试剂存放装置包括基座10、托盘20以及温控装置;所述基座10上具有多个用于放置容器40的放置位101,所述放置位101底部具有第一通孔102,在本示例中,所述放置位101为设置在基座10上的盲孔,所述第一通孔102设置于所述的盲孔的底面上,所述盲孔与第一通孔102构成了台阶孔。所述托盘20具有一容腔201,所述基座10安放于托盘20的容腔201内,所述容腔201的底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通孔102相对应的多个导流槽202,所述容腔201的底面上还设有与所述导流槽202相连通的导流口(图1中未显示),所述导流口用于排出导流槽202中收集的冷凝水;所述温控装置设置于所述托盘20下方,温控装置包括制冷片301,所述制冷片301紧贴于所述托盘20的下表面。
[0027]本实用新型的试剂存放装置通过上述的结构,当所述放置位101放入容器40后,通过制冷片301的作用,对容器40进行温度的调节,一般的,需要对容器40内的试剂进行降温,温控装置的制冷片301的上表面为制冷面,当制冷片301的上表面紧贴在托盘20的下表面后,通过托盘20的传递作用,使基座10的温度降低,从而对放置位101内的容器40实现制冷。由于容器40的外表面和放置位101的内壁均与空气接触,空气中的水蒸气容易形成冷凝水,此时冷凝水在沿着放置位101的内壁或容器40外壁向下流动至第一通孔102内,通过第一通孔102排出至导流槽202中,导流口连通在导流槽202上,通过导流口向外排出冷凝水。第一通孔1 2的直径小于所述放置位1I的直径,第一通孔1 2的直径范围是1.5mm-2.5mm,在本示例中,第一通孔102的直径为2_。现有技术中,冷凝水在基座10的放置位101内汇集后,若基座1未及时的清洗,在基座1的放置位1I内容易滋生较多的细菌,对试剂的存放造成影响;并且,由于试剂存放装置一般需要配合其他部件进行使用,例如试剂存放装置作为核酸提取仪中的一个模块,放入核酸提取仪内,与核酸提取仪中的其他模块配合实现核酸提取,此时若基座10内的冷凝水在放置位101内汇集,冷凝水挥发后,容易对核酸提取仪内的其他模块造成影响,不利于核酸的提取。本实用新型的试剂存放装置通过上述的结构,有效的实现的冷凝水的排出,避免了冷凝水在基座10内汇集,对基座10或其他模块产生影响,同时也避免了经常性清洗基座10的麻烦。另外,由于能够有效的排出冷凝水,温控装置在维持试剂的温度时,无需消耗更多的能量,降低能耗的同时节省了试剂存放的成本,温控装置对于试剂的控制更为准确。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指的容器40包括各种用于盛放试剂的试管、试剂瓶、EP管等,基座10上容器40的放置位101根据容器的类型进行调整,下文中均以试管作为较佳的示例进行说明。
[0028]对于所述的基座10,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了另一示例,与图1所述示例不同的是,在本示例中,所述第一通孔102为倒置的圆台形的通孔,第一通孔102的上端与放置位101的底部重合,第一通孔102的下端位于基座10的下表面,通过这种结构,当所述试管401的外表面以及放置位101的内壁上产生冷凝水后,能够从放置位101的内壁很顺利的流至第一通孔102内,并从第一通孔102的下端流出,避免对冷凝水的流动造成阻碍,便于冷凝水的排出。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为了避免试管401的底端与所述第一通孔102的内壁紧密贴合,造成冷凝水无法流动至第一通孔102下端的情况,在所述每一个放置位101的内壁上设置有一凸台103,所述试管401放入基座10的放置位101后,搁置在所述的凸台103上,使得试管401的底部与第一通孔102的内壁具有较大的间隙,放置位101的内壁上的冷凝水则通过间隙流入第一通孔102中,从第一通孔102的下端排出,流入所述的导流槽202内,从而便于冷凝水的排出。
[0029]对于所述的托盘20,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示例,如图4、图5所示,其中图4为所述托盘20的俯视图,图5为所述托盘20的横截面示意图。在本示例中,所述托盘20呈长方体结构,但本方案并不对托盘20的外形进行限制,托盘20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例如可以设计为圆形的托盘。如图4所示,所述导流槽202为设置在容腔底面上的凹槽,所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