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及其气缸盖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386030阅读:来源:国知局
生铸造坯缝,优化了铸造工艺;而且,上水套I和下水套2通过机加工形成的窜水孔6进行连通,不会影响冷却液的流动;更为重要的是,上水套I和下水套2之间形成完整结构的隔板5,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提高气缸盖9的整体强度和刚度,以提升气缸盖9的使用强度和耐久性,还可以辅助提升气缸盖9抗冷热冲击的能力。
[0036]此时,可以在隔板5的中部铸造形成上述安装孔4。如图2所示,隔板5构成上水套I和下水套2之间的实体部,将两者与燃烧室有效隔离,在隔板5的中部铸造形成所述安装孔4时,可以通过隔板5将整个火花塞3包围,从而实现燃烧室与水套的有效隔离,彻底杜绝冷却液渗入燃烧室内。而且,隔板5在上水套I和下水套2铸造成型时形成,其使用可靠性较高,抗冷热冲击的能力较强。安装孔4开设在隔板5的中部时,一方面,可以通过上水套I和下水套2进行充分冷却,另一方面,燃烧室爆发时产生的冲击可以均匀传递给隔板5,通过隔板5进行缓冲。
[0037]所述隔板5的中部是指,以隔板5的垂向中心线为参照,向外延伸一定距离形成的中间区域,并非确切地指隔板5的正中间。
[0038]本实用新型的气缸盖9还可以包括进气门和排气门,则可以设置两个窜水孔6,一个窜水孔6处于靠近进气门的一侧,或者说与进气门对应的一侧,另一个窜水孔6处于靠近排气门的一侧,或者说与排气门相对应的一侧。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4中并没有示出进气门和排气门的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参照现有技术设置进气门和排气门。
[0039]窜水孔6通常设置在隔板5附件,以隔板5为类似圆筒状的结构为例,则窜水孔6可以分别在隔板5的外周。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窜水孔6的个数以及位置,不限于上述两个的具体形式,当设置为多个时,可以均匀地分布在隔板5的周围,也可以根据需要对窜水孔6的位置进行不规则的设置。
[0040]在上述基础上,安装孔4可以由上至下贯穿整个气缸盖9,如图2所示。此时,安装孔4连接气缸盖9的顶板91和底板92,当燃烧室爆发时,产生的冲击力可以沿安装孔4由气缸盖9的底板92传递至顶板91,以便通过整个气缸盖9对冲击力进行承载,从而提高气缸盖9的抗冲击能力。同理,当热负荷过大时,也可以通过安装孔4传递至整个气缸盖9,提高气缸盖9的热负荷承载能力。
[0041]本文所述的上下是以气缸盖9与燃烧室的相对位置进行定义的,气缸盖9靠近燃烧室的方向为下,远离燃烧室的方向为上。
[0042]请进一步参考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的气缸盖9还可以包括加强筋7,气缸盖9上设有气门导管8,气门导管8处于隔板5的一侧,则加强筋7可以设置在气门导管8至安装孔4的连接线上。具体而言,气门导管8可以包括进气门导管81和排气门导管82,分别与进气门和排气门对应设置,则进气门导管81至安装孔4的连接线上可以设置一个加强筋7,排气门导管82至安装孔4之间的连接线上也可以设置一个加强筋7。通常情况下,进气门导管81和排气门导管82可以对称分布在安装孔4的两侧,此时,进气门导管81、安装孔4与排气门导管82三者可以处于同一条直线上,如图3所示;与此同时,两个加强筋7也可以关于安装孔4对称设置。
[0043]加强筋7的结构形式多样,可以呈凸耳状朝向安装孔4突出设置,并在气缸盖9的上下方向延伸,如图3和图4所示;加强筋7也可以设置为其他形状,如方形条状结构,或者其他不规则的形状,只要能够起到对气缸盖9的加强作用即可,具体可以根据气缸盖9的结构形式进行设置。
[0044]加强筋7的设置位置也不限于气门导管8与安装孔4的连接线,也可以处于连接线附近,或者大体在连接线上分布。当加强筋7设置在气门导管8与安装孔4的连接线上时,是指处于气门导管8与安装孔4之间的连接线段上,并非该连接线的延长线上。
[0045]在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加强筋7可以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加强筋7的上端可以与气缸盖9的顶板91连接为一体,下端可以延伸至隔板5,并与隔板5连接为一体。此时,气缸盖9的顶板91加强筋7、隔板5和气缸盖9的底板92由上至下依次连接为整体式结构,将整个气缸盖9在上下方向上连接为一体,起到纵向(即上下方向)加强作用;同时,上水套I和下水套2将气缸盖9划分为上下两部分,由于上水套I和下水套2均在与上下方向垂直的平面(此处称为横截面)延伸,能够起到气缸盖9的横向加强作用,因此,气缸盖9在横向和纵向上具有较高的结构完整性,强度和刚度得到了显著提升。
[0046]而且,在气门导管8与安装孔4的连接线上设置加强筋7时,不会妨碍上水套I和下水套2的结构设置,使得上水套I和下水套2具有足够的冷却面积,在起到加强作用的同时兼顾了冷却可靠性。
[0047]再者,加强筋7也可以在上水套I和下水套2铸造过程中一起铸造成型,进一步提高气缸盖9的结构可靠性。可见,本实用新型的气缸盖9,通过隔板5、加强筋7以及安装孔4的相互配合,有效提高了气缸盖9的强度和刚度,能够减小气缸盖9使用过程中的变形,提高气缸盖9的可靠性。
[004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包括用于密封燃烧室的气缸盖9,所述气缸盖9为上述任一项的气缸盖9,可以为天然气发动机,或者其他热负荷较大的发动机。
[0049]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的种类多样,各种发动机保护的部件较多,本文仅对其气缸盖9进行了说明,尤其是气缸盖9上与上水套I和下水套2相关的结构,至于气缸盖9的其他结构以及发动机的其他部分,此处不再一一说明,不详之处烦请参考现有技术。
[0050]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发动机及其气缸盖9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发动机的气缸盖,包括铸造成型的上水套(I)和下水套(2),所述上水套(I)和所述下水套(2)相互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安装火花塞(3)的安装孔(4),所述安装孔(4)与所述上水套(I)和所述下水套(2)—起铸造成型,并贯穿所述上水套(I)和所述下水套⑵。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水套(I)和所述下水套(2)采用相对独立的水套芯铸造成型,以便在两者之间形成隔板(5);所述上水套(I)与所述下水套(2)通过机加工形成的窜水孔(6)相互连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缸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4)铸造成型在所述隔板(5)的中部。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缸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气门和排气门,所述窜水孔(6)设置为至少两个,其中一个处于所述进气门的一侧,另一个处于所述排气门的一侧。5.如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气缸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4)由上至下贯穿所述气缸盖(9)。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缸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强筋(7)和气门导管(8),所述加强筋(7)设置在所述气门导管(8)与所述安装孔(4)的连接线上。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缸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7)与所述隔板(5)以及所述气缸盖(9)的顶板(91)连接为一体。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缸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门导管(8)包括进气门导管(81)和排气门导管(82),进气门导管(81)至所述安装孔(4)之间、以及所述排气门导管(82)至所述安装孔(4)之间均设有一个所述加强筋(7),且两所述加强筋(7)关于所述安装孔(4)对称设置。9.一种发动机,包括用于密封燃烧室的气缸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盖为上述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气缸盖(9)。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及其气缸盖,能够提高对燃烧室的密封可靠性,从而避免冷却液渗入燃烧室内,尤其适用于热负荷较大的发动机。本实用新型的气缸盖包括铸造成型的上水套和下水套,所述上水套和所述下水套相互连通,还包括用于安装火花塞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所述上水套和所述下水套一起铸造成型,并贯穿所述上水套和所述下水套。本实用新型的气缸盖,用于安装火花塞的安装孔直接铸造而成,与现有技术中通过螺栓连接在气缸盖上相比,不会因受到冷热冲击产生变形而与气缸盖之间出现连接间隙,即使受到较大强度的冷热冲击,也不会影响到与燃烧室的密封可靠性,彻底杜绝了采用火花塞衬套的冷却液渗漏问题。
【IPC分类】F02F1/40, F02F1/24
【公开号】CN205297757
【申请号】
【发明人】吕祥, 张伟刚, 吕顺, 闫利利, 陈利
【申请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6月8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7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