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涡轮增压进气系统塑料管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386068阅读:来源:国知局
050]2D吹塑会产生较大的飞边且合模缝隙大,复杂的产品形状也不能完成吹塑;3D吹塑飞边小、合模缝隙小、空间形状选择灵活。
[0051 ] 所述注塑,分为橡胶注塑和塑料注塑:
[0052]橡胶注塑:橡胶注塑成型是一种将胶料直接从机筒注入模型硫化的生产方法。
[0053]塑料注塑:将熔融的塑料利用压力注进塑料制品模具中,冷却成型得到想要的各种塑料件。
[0054]注塑成型是通过注塑机和模具实现的。
[0055]由于在本实施例的生产中,生产的塑料管软段与硬段相结合,所以选用吹塑,根据不同吹塑工艺的优缺点,选择3D吹塑。
[0056]实施例四
[0057]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涡轮增压进气系统塑料管,所述涡轮增压进气系统塑料管具有第一段管1、第二段管2和第三段管3,所述第二段管2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段管I和第三段管3,所述第一段管I和所述第三段管3为软段,所述第二段管2为硬段,所述第一段管I远离所述第二段管2的一端连接空滤器,所述第三段管3远离所述第二段管2的一端连接涡轮增压管;还包括第一过渡段4和第二过渡段5,所述第一过渡段4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段管I和第二段管2,所述第二过渡段5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段管2和第三段管3,所述第一段管
1、第一过渡段4、第二段管2、第二过渡段5和第三段管3选用柔性材料和塑性材料结合一次挤出吹塑成型,所述软段的柔性材料层的层厚占所述软段层厚的80%以上。
[0058]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涡轮增压进气系统塑料管的软段包括柔性材料层和塑性材料层,只有当柔性材料层的厚度达到一定的比例,才能既保留软段的软度来帮助与空滤器或涡轮增压管连接,又能够一体成型,最后软段的柔性材料层的层厚占所述软段层厚的80%以上时,能够满足上述要求。
[0059]在本实施例中,在软段设置有塑性材料的加入能够防止软段管路在工作时负压吸瘪,增加了管路的实用性。
[0060]实施例五
[006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涡轮增压进气系统塑料管,所述涡轮增压进气系统塑料管具有第一段管1、第二段管2和第三段管3,所述第二段管2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段管I和第三段管3,所述第一段管I和所述第三段管3为软段,所述第二段管2为硬段,所述第一段管I远离所述第二段管2的一端连接空滤器,所述第三段管3远离所述第二段管2的一端连接涡轮增压管;还包括第一过渡段4和第二过渡段5,所述第一过渡段4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段管I和第二段管2,所述第二过渡段5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段管2和第三段管3,所述第一段管1、第一过渡段4、第二段管2、第二过渡段5和第三段管3选用柔性材料和塑性材料结合一次挤出吹塑成型,述第二段管为硬段,所述硬段的塑性材料层的层厚占所述硬段层厚的80%以上。
[0062]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涡轮增压进气系统塑料管在工作时,为了防止负压吸瘪,就需要在主管路即整个管路的中部设置塑性材料段,为了既满足防止负压吸瘪,又满足一体成型,所以在硬段设置塑性材料层的厚度要增大,达到80%以上即可满足要求。
[006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硬段还包括有一定量的柔性材料,能够起到振动降噪的效果。
[0064]实施例六
[006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涡轮增压进气系统塑料管,所述涡轮增压进气系统塑料管具有第一段管1、第二段管2和第三段管3,所述第二段管2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段管I和第三段管3,所述第一段管I和所述第三段管3为软段,所述第二段管2为硬段,所述第一段管I远离所述第二段管2的一端连接空滤器,所述第三段管3远离所述第二段管2的一端连接涡轮增压管;还包括第一过渡段4和第二过渡段5,所述第一过渡段4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段管I和第二段管2,所述第二过渡段5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段管2和第三段管3,所述第一段管1、第一过渡段4、第二段管2、第二过渡段5和第三段管3选用柔性材料和塑性材料结合一次挤出吹塑成型,述第一过渡段和第二过渡段塑性材料层和柔性材料层的层厚占比均为50%。
[0066]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过渡段设置于软段和硬段之间,在这里需要衔接并且兼具两段的力学性能,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过渡段的柔性材料的层厚占40%至60%之间均可,作为优选,柔性材料和塑性材料的层厚各占50%。
[0067]实施例七
[0068]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涡轮增压进气系统塑料管,所述涡轮增压进气系统塑料管具有第一段管1、第二段管2和第三段管3,所述第二段管2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段管I和第三段管3,所述第一段管I和所述第三段管3为软段,所述第二段管2为硬段,所述第一段管I远离所述第二段管2的一端连接空滤器,所述第三段管3远离所述第二段管2的一端连接涡轮增压管;还包括第一过渡段4和第二过渡段5,所述第一过渡段4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段管I和第二段管2,所述第二过渡段5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段管2和第三段管3,所述第一段管1、第一过渡段4、第二段管2、第二过渡段5和第三段管3选用柔性材料和塑性材料结合一次挤出吹塑成型,涡轮增压进气系统的温度小于120摄氏度时,柔性材料和塑性材料分别选取PP和TPE;当涡轮增压进气系统的温度小于150摄氏度时,柔性材料和塑性材料分别选取软质TEEE和硬质TEEE;涡轮增压进气系统的温度小于160摄氏度时,柔性材料和塑性材料分别选取软质PA6和硬质PA6。
[0069]在本实施例中,涡轮增压进气系统的温度小于120摄氏度时,可选择的材料有很多,主要考虑成本的情况下,选择PP和TPE。
[0070]在本实施例中,由于EPDM具有优异的耐老化特性,耐天候、耐臭氧、耐日光、耐热、耐水、耐水蒸气、耐紫外线、耐辐射等老化性能,因此所述TPE选用PP+EPDM基材的。
[0071]在本实施例中,在温度处于小于150摄氏度时,能够符合150摄氏度进行吹塑的材料很多,根据成本考虑,选择TEEE。
[0072]尼龙6作为日常化工领域常用到的材料,在本实施例中,在温度小于160摄氏度时,选用既满足温度需求又满足成本需求的材料来进行生产。
[0073]尽管已用具体实施例来说明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然而应意识到,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作出许多其它的更改和修改。因此,这意味着在所附权利要求中包括属于本实用新型范围内的所有这些变化和修改。
【主权项】
1.一种涡轮增压进气系统塑料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涡轮增压进气系统塑料管具有第一段管、第二段管和第三段管,所述第二段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段管和第三段管,所述第一段管和所述第三段管为软段,所述第二段管为硬段,所述第一段管远离所述第二段管的一端连接空滤器,所述第三段管远离所述第二段管的一端连接涡轮增压管; 所述涡轮增压进气系统塑料管一体成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涡轮增压进气系统塑料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过渡段和第二过渡段,所述第一过渡段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段管和第二段管,所述第二过渡段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段管和第三段管, 所述第一段管、第一过渡段、第二段管、第二过渡段和第三段管一体成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涡轮增压进气系统塑料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管、第一过渡段、第二段管、第二过渡段和第三段管选用柔性材料和塑性材料结合一次挤出吹塑成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涡轮增压进气系统塑料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软段的柔性材料层的层厚占所述软段的层厚的80%以上。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涡轮增压进气系统塑料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段管为硬段,所述硬段的塑性材料层的层厚占所述硬段的层厚的80%以上。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涡轮增压进气系统塑料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渡段和第二过渡段塑性材料层和柔性材料层的层厚占比均为50%。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涡轮增压进气系统塑料管,其特征在于,当涡轮增压进气系统管路的温度小于120摄氏度时,柔性材料和塑性材料分别选取PP和TPE。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涡轮增压进气系统塑料管,其特征在于,当涡轮增压进气系统管路的温度大于120摄氏度且小于150摄氏度时,柔性材料和塑性材料分别选取软质TEEE和硬质TEEE。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涡轮增压进气系统塑料管,其特征在于,当涡轮增压进气系统管路的温度大于150摄氏度且小于160摄氏度时,柔性材料和塑性材料分别选取软质PA6和硬质PA6。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涡轮增压进气系统塑料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段管为波纹管,用于防止负压吸瘪。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涡轮增压进气系统塑料管,所述涡轮增压进气系统塑料管具有第一段管、第二段管和第三段管,所述第二段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段管和第三段管,所述第一段管和所述第三段管为软段,所述第二段管为硬段,所述第一段管远离所述第二段管的一端连接空滤器,所述第三段管远离所述第二段管的一端连接涡轮增压管;所述涡轮增压进气系统塑料管一体成型;通过采取整体的涡轮增压进气塑料管一体成型,避免了多工序制造,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IPC分类】F02M35/104, F02B37/00
【公开号】CN205297795
【申请号】
【发明人】张洪起, 王娟, 张宝新, 高贤华, 薛俊芳, 张洪亮, 何梦远
【申请人】天津鹏翎胶管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6月8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1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