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油自循环密封件及轴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85853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基础油自循环密封件及轴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础油自循环密封件及采用该基础油自循环密封件的轴承。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利用毛细管效应实现基础油自循环的密封件以及采用该密封件的轴承。
【背景技术】
[0002]在工业领域中,在诸如电梯马达等的设备中使用的轴承通常采用如下的密封件,例如采用公开号为CN 104755776A、名称为“用于滚动轴承的密封元件”的发明专利公开的用于滚动轴承的密封元件,该密封元件包括具有承载圈的中心的密封圈,其中,在密封圈上构造有第一弹性密封接片,用于构造出相对内轴承圈区段的动态密封装置,并且构造有第二弹性密封接片,用于构造出相对外轴承圈区段的静态密封装置,不仅第一弹性密封接片而且第二弹性密封接片都直接从密封圈延伸出去。
[0003]但是,由于诸如电梯马达等的设备可能需要在预定的期限内处于非工作的静止状态(例如建筑物中的电梯将在建筑物完全完成之后才会进行工作),因此这些设备的轴承随之可能长时间处于非工作的静止状态。在长时间处于非工作的静止状态之后,用于轴承的油脂中的基础油和增稠剂彼此分离,从而基础油会从轴承与密封件的交界处渗出/漏出。这样可能导致皮带打滑等的多种故障的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0004]基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在基础油与增稠剂分离之后基础油从轴承与密封件的交界处渗出/漏出的基础油自循环密封件及包括该基础油自循环密封件的轴承。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础油自循环密封件,所述基础油自循环密封件用于轴承的内圈与外圈之间的密封且具有圆环形状,所述基础油自循环密封件的轴承轴向内侧表面设置有基础油自循环系统,该基础油自循环系统包括:多个排油部,所述多个排油部靠近所述基础油自循环密封件的径向外边缘设置并沿着所述基础油自循环密封件的周向分布;以及位于所述多个排油部径向内侧的多个毛细管槽,所述多个毛细管槽分别与所述多个排油部连通并且所述多个毛细管槽彼此连通。
[0006]这样,在所述轴承处于静止状态时,该基础油自循环系统利用多个毛细管槽的毛细管效应以及排油部反复实现基础油在该轴承轴向内侧表面沿竖直方向向上流动之后滴落的过程。
[0007]优选地,所述多个毛细管槽包括:多个径向毛细管槽,所述多个径向毛细管槽分别在所述基础油自循环密封件的轴承轴向内侧表面沿轴承径向延伸;以及周向毛细管槽,所述周向毛细管槽在所述多个径向毛细管槽的轴承径向内侧且在所述内圈的轴承径向外侧沿轴承周向延伸,并且所述周向毛细管槽与所述多个径向毛细管槽中的每一个径向毛细管槽的轴承径向内侧端部均连通,并且所述多个排油部与所述多个径向毛细管槽的轴承径向外侧端部分别连通。
[0008]更优选地,所述多个径向毛细管槽沿着轴承周向均匀分布。
[0009]更优选地,所述周向毛细管槽为与所述内圈同心设置的圆环状毛细管槽。
[0010]进一步,优选地,为了实现毛细管效应,所述径向毛细管槽和所述周向毛细管槽的宽度为2mm以下。
[0011]更优选地,为了实现聚集于排油部的油滴能够从排油部滴落的功能,所述排油部的在轴承径向上的尺寸和在轴承周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径向毛细管槽的宽度并大于所述周向毛细管槽的宽度。
[0012]进一步,优选地,为了防止在轴承的外圈与密封件交界处积存过多的基础油之后基础油自循环系统仍然不能起作用的情况发生,所述排油部距所述外圈的轴承径向内侧表面的距离不大于所述轴承的半径的1/10。
[0013]进一步,更优选地,所述排油部具有直径为4mm以上的圆形形状。
[0014]优选地,所述基础油自循环密封件包括密封座、密封骨架和密封唇部,所述密封骨架为圆环板状,所述密封座形成于所述密封骨架的轴承径向上的一端缘且用于与所述轴承的内圈或外圈固定,所述密封唇部形成于所述密封骨架的轴承径向上的另一端缘且用于与所述轴承的外圈或内圈接触,所述基础油自循环系统形成于所述密封骨架的轴承轴向内侧表面。
[0015]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以上技术方案中任意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基础油自循环密封件的轴承。
[0016]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具体说明,否则本实用新型中的“轴向”、“径向”、“周向”分别是指本实用新型的密封件所安装的轴承的轴向、径向、周向。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础油自循环密封件,在基础油与增稠剂分离之后,该基础油自循环密封件利用毛细管效应使基础油与增稠剂再混合从而防止基础油从轴承与密封件的交界处渗出/漏出,并且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包括该基础油自循环密封件的轴承。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基础油自循环密封件安装于轴承之后的主视不意图;
[0019]图2是图1中的基础油自循环密封件安装于轴承之后的侧视剖视示意图;以及
[0020]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基础油自循环密封件安装于轴承之后的主视不意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
[0022]I外圈 2内圈 3周向毛细管槽 4径向毛细管槽
[0023]5排油部 6密封座 7密封骨架8基础油自循环系统
[0024]9密封唇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6](第一实施方式)
[0027]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础油自循环密封件安装于轴承的内圈2与外圈I之间、用于内圈2和外圈I之间的密封并且具有圆环形状。在该密封件的轴承轴向内侧表面设置有实现基础油自循环的基础油自循环系统8(参见图2),该基础油自循环系统8包括彼此连通的多个毛细管槽。
[0028]在本实施方式中,组成基础油自循环系统8的毛细管槽包括:多个径向毛细管槽4(在本实施方式中数量为16个),该多个径向毛细管槽4分别在密封件的轴承轴向内侧表面沿轴承径向延伸并且沿着轴承周向均匀分布;以及一个周向毛细管槽3,该周向毛细管槽3在多个径向毛细管槽4的轴承径向内侧且在内圈2的轴承径向外侧沿轴承周向连续地延伸,该周向毛细管槽3与多个径向毛细管槽4中的每一个径向毛细管槽4的轴承径向内侧端部均连通,这样通过周向毛细管槽3使得多个径向毛细管槽4均连通。该基础油自循环系统8还包括多个排油部5(在本实施方式中数量为16个),排油部5的数量与径向毛细管槽4的数量相等,多个排油部5中的一个排油部5与多个径向毛细管槽4中的一个径向毛细管槽4的轴承径向外侧端部分别连通。
[0029]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径向毛细管槽4为沿轴承径向延伸的直线状毛细管槽;而周向毛细管槽3为与内圈2和外圈I同心设置的圆环状毛细管槽,该周向毛细管槽3设置在内圈2与外圈I之间的靠内圈2侧的位置处。为了实现毛细管效应,径向毛细管槽4和周向毛细管槽3的槽宽可以相同且可以均为2_以下。
[0030]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实现聚集于排油部5的油滴能够从排油部5滴落的功能,排油部5具有直径为4mm以上的圆形形状。另外,为了防止在轴承的外圈I与密封件交界处积存过多的基础油之后基础油自循环系统8仍然不能起作用的情况发生,具有圆形形状的排油部5的轴承径向最外端距外圈I的轴承径向内侧表面的距离为轴承的半径的I/10以下。
[0031]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按照密封件的结构划分,密封件包括密封座6、密封骨架7和密封唇部9。密封骨架7为大致圆环板状,密封座6形成于密封骨架7的轴承径向上的外端缘且与轴承外圈I固定,密封唇部9形成于密封骨架7的轴承径向上的内端缘且与轴承的内圈2密封接触。在本实施方式中,密封座6和密封唇部9由橡胶制成,密封骨架7由金属制成。可以在密封骨架7的承轴轴向内侧表面上形成上述各毛细管槽和排油部以构成基础油自循环系统8。为了便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