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湿器及其出雾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87929阅读:499来源:国知局
加湿器及其出雾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加湿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加湿器及其出雾机构。
【背景技术】
[0002]对目前的加湿器而言,由于出雾孔喷出的雾气大部分位于加湿器的上方,当雾气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后,会自由落体掉落到加湿器的顶部,运行时间长了,加湿器的顶部就会积留较多的雾气,进而出现积水现象。当积水严重时,水珠覆盖整个加湿器进而向加湿器的内部渗透,这样会导致加湿器内部的控制器潮湿甚至短路,会使加湿器出现安全事故,不便于用户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的加湿器的出雾孔喷出的雾气会落在加湿器的顶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使得出雾孔喷出的雾气远离加湿器的顶部的出雾机构,同时还提供了一种含有上述出雾机构的加湿器。上述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4]—种出雾机构,包括具有空腔的出雾盖;
[0005 ]所述出雾盖上设置有出雾孔及进雾孔,所述出雾孔与所述进雾孔连通;
[0006]且,所述出雾孔的轴线相对于所述出雾盖的中轴线倾斜设置。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雾孔的轴线与所述出雾盖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为15。?75。ο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雾孔在所述出雾盖的外表面向内延伸并向靠近所述出雾盖的中轴线方向倾斜。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雾孔在所述出雾盖的外表面向内延伸并向远离所述出雾盖的中轴线方向倾斜。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雾孔凸出于所述出雾盖的内壁设置,且,所述出雾孔的一端位于所述出雾盖的表面上,所述出雾孔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空腔中并悬空设置。。
[0011 ]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雾孔的深度为Imm?5mm。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雾机构还包括出雾管,所述出雾管的一端与加湿器的雾化装置连通,所述出雾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出雾盖的进雾孔连通。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雾盖上还设置有定位件,所述定位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出雾盖上,所述定位件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空腔中并悬空设置;
[0014]所述定位件能够将所述出雾盖固定于所述出雾管上,所述定位件远离所述出雾盖的一端与所述出雾管的内部相接触。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件悬空的一端上设置有钩部;
[0016]所述出雾管的内壁上设置有凹槽,所述钩部安装于所述凹槽中。
[0017]还涉及一种加湿器,包括加湿器本体、雾化装置、水箱及如上述任一技术特征所述的出雾机构;
[0018]所述雾化装置与所述水箱均安装于所述加湿器本体中;
[0019]所述出雾机构安装于所述加湿器本体上,且,所述出雾机构与所述雾化装置连通。
[002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21]本实用新型的加湿器及其出雾机构,结构设计简单合理,在出雾盖上设置倾斜的出雾孔,这样能够保证出雾孔喷出的雾气也是倾斜的,进而使得出雾孔喷出的雾气不会落在加湿器的顶部,使得加湿器的顶部不易出现积水现象,进而能够防止积水深入到加湿器的内部,杜绝电气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出雾孔喷出的倾斜的雾气还能够增加加湿器的加湿范围,便于用户使用。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加湿器的俯视图;
[0023]图2为图1所示的加湿器的主视剖视图;
[0024]图3为图1所示的加湿器中出雾机构的出雾盖的俯视图;
[°°25]图4为图3所示的出雾盖的后视图;
[0026]图5为图3所示的出雾盖的主视剖视图;
[0027]其中:
[0028]100-加湿器;
[0029]110-出雾机构;
[0030]111-出雾盖;1111-出雾孔;1112-进雾孔;1113-定位件;
[0031]112-出雾管;
[0032]120-加湿器本体;
[0033]130-雾化装置;
[0034]140-水箱。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加湿器及其出雾机构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36]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出雾机构110,包括具有空腔的出雾盖111。
[0037]在本实用新型中,出雾盖111上设置有出雾孔1111及进雾孔1112,出雾孔1111与进雾孔1112相对设置,出雾孔1111与进雾孔1112连通。出雾孔1111用于将雾气排出加湿器100,以用于加湿室内的空气。出雾孔1111的中空的孔为出雾通道,加湿器100中的雾化装置130产生的雾气通过出雾孔1111的出雾通道输出。进雾孔1112用于将雾化装置130产生的雾气输入到出雾盖111的空腔中。进雾孔1112与出雾孔1111通过空腔连通,空腔能够存储雾气,雾气通过进雾孔1112进入到出雾盖111中,并存储于空腔中,再由出雾孔1111经出雾通道输出。
[0038]参见图2至图5,进一步地,出雾孔1111的轴线相对于出雾盖111的中轴线倾斜设置。也就是说,出雾孔1111是倾斜设置的,这样能够保证出雾孔1111喷出的雾气也是倾斜的,进而能够防止出雾孔1111喷出的雾气落在加湿器100的顶部,防止加湿器100的顶部出现积水现象,保障加湿器100安全运行。同时,出雾孔1111倾斜喷出的雾气还可以增加加湿器100的加湿范围,更便于用户使用。
[0039]目前,由于出雾孔喷出的雾气大部分在加湿器的上方,当雾气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后,会自由落体掉落到加湿器的顶部,运行时间长了,加湿器的顶部就会积留较多的雾气,进而出现积水现象。当积水严重时,水珠覆盖整个加湿器进而向加湿器的内部渗透,这样会导致加湿器内部的控制器潮湿甚至短路,会使加湿器出现安全事故。参见图2和图5,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出雾盖111上的出雾孔1111采用倾斜设置的方式,以克服加湿器100的顶部易出现积水现象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出雾机构110在出雾盖111上设置倾斜的出雾孔1111,这样能够保证出雾孔1111喷出的雾气也是倾斜的,进而使得出雾孔1111喷出的雾气不会落在加湿器100的顶部,使得加湿器100的顶部不易出现积水现象,进而能够防止积水深入到加湿器100的内部,杜绝电气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出雾孔1111喷出的倾斜的雾气还能够增加加湿器100的加湿范围,便于用户使用。
[0040]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出雾孔1111的轴线与出雾盖111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为15°?75°。也就是说,出雾孔1111倾斜的角度在15°?75°范围内时,出雾孔1111喷出的雾气较为合理,这样能够保证雾气不会落在加湿器100的顶部,使得加湿器100的顶部不易出现积水现象,进而能够防止积水深入到加湿器100的内部,杜绝电气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出雾孔1111倾斜的角度在15°?75°范围内时,还能够保证雾气的加湿范围。
[0041]进一步地,出雾孔1111在出雾盖111的外表面向内延伸并向靠近出雾盖111的中轴线方向倾斜,此时,喷出的雾气朝向加湿器100的中轴线。当然,出雾孔1111也可以在出雾盖111的外表面向内延伸并向远离出雾盖111的中轴线方向倾斜,此时,喷出的雾气远离加湿器100的中轴线。也就是说,出雾孔1111可以向靠近中轴线的方向倾斜,也可以向远离中轴线的方向倾斜,在保证加湿器100的雾气不会落在加湿器100的顶部的同时,还能够保证出雾孔1111喷出雾气的范围,便于用户使用。
[0042]在本实施例中,出雾孔1111在出雾盖111的外表面向内延伸并向靠近出雾盖111的中轴线方向倾斜,这样,当出雾孔1111喷出雾气时,倾斜的雾气回向加湿器100的周围飘去,进一步防止雾气落在加湿器100的顶部,防止加湿器100的顶部出现积水现象。再近一步地,出雾孔1111的数量可以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出雾孔1111设置于出雾盖111上,这样能够使得出雾孔1111喷出更多的雾气,保证加湿器100的加湿效果。
[0043]参见图4和图5,另外,在出雾盖内部的出雾气流的方向较多,使得出雾盖内部的出雾孔处易出现雾气气流混乱的现象,进而导致出雾盖内部喷出的雾气回旋混乱。加湿器内具有水箱,当出雾盖的出雾孔处的雾气回旋时,回旋混乱的雾气气流会碰撞在水箱顶盖上面,雾气粘在水箱顶盖上面,运行时间长了,水箱顶盖就会出现积水现象,影响用户的使用。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出雾机构110通过使出雾孔1111的凸出于出雾盖111的内壁设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