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发光塑料光纤耦合结构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389721阅读:来源:国知局
16。
[005引侧发光塑料光纤出光端面816接入反射镜817。
[0059] 所述L邸忍片与聚光杯小口径紧密接触;所述聚光杯小口径尺寸为Lm)忍片边长的 2倍。所述聚光杯通过全内反射将光线反射将光线禪合进导光光纤中;导光光纤进光端面 尺寸与聚光杯大口径相匹配,所述导光光纤出光端面的面积总和与侧发光塑料光纤进光端 面的面积相匹配;所述导光光纤的数值孔径大小由导光光纤包层折射率和导光光纤纤忍折 射率所决定;所述侧发光塑料光纤的数值孔径大小由侧发光塑料光纤包层折射率和侧发光 塑料光纤纤忍折射率所决定;所述导光光纤的数值孔径与侧发光塑料光纤的数值孔径相 等;所述侧发光塑料光纤出光端面与反射镜锻膜面紧密贴合,未衰减完的光线通过反射W 增加侧发光塑料亮度并增加均匀性。
[0060] 实施例9:
[0061]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包括一组W上的Lm)忍片901,每组Lm)忍片分别由R、G、B^种 颜色构成;或者单一红色的LH)忍片,或者单一绿色的LH)忍片,或者单一蓝色的LH)忍片;
[0062] -个L邸忍片、一个聚光杯W及一个导光光纤对应组成一个发光单元,一个发光单 元对应的一个导光光纤单元为一根导光光纤或者多根导光光纤组成的一束导光光纤,本实 施例中导光光纤单元W -根导光光纤为例。
[0063] 每个L邸忍片对应一个聚光杯902,包括一个圆形小口径903,大口径904,聚光杯最 大接受角905为ΘΚ及聚光杯长度906为L,聚光杯为空屯、结构,聚光杯内表面锻有反射膜 918。
[0064] 每个聚光杯大口径后接有一根或多根导光光纤907,包括导光光纤包层908,导光 光纤纤忍909,导光光纤进光端面910和导光光纤出光端面911。
[0065] 导光光纤出射端面接入侧发光塑料光纤912。包括侧发光塑料光纤纤忍913,侧发 光塑料光纤包层914,侧发光塑料光纤进光端面915W及侧发光塑料光纤出光端面916。
[0066] 侧发光塑料光纤出光端面接入反射镜917。
[0067] 所述L邸忍片与聚光杯小口径紧密接触;所述聚光杯小口径尺寸为Lm)忍片边长的 ^Γ2倍。所述聚光杯通过内表面反射膜将光线反射将光线禪合进导光光纤中;导光光纤进光 端面尺寸与聚光杯大口径相匹配,所述导光光纤出光端面的面积总和与侧发光塑料光纤进 光端面的面积相匹配;所述导光光纤的数值孔径大小由导光光纤包层折射率和导光光纤纤 忍折射率所决定;所述侧发光塑料光纤的数值孔径大小由侧发光塑料光纤包层折射率和侧 发光塑料光纤纤忍折射率所决定;所述导光光纤的数值孔径与侧发光塑料光纤的数值孔径 相等;所述侧发光塑料光纤出光端面与反射镜锻膜面紧密贴合,未衰减完的光线通过反射 W增加侧发光塑料亮度并增加均匀性。
[006引实施例10:
[0069]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包括一组W上的L邸忍片,每组L邸忍片分别由R、G、BS种颜 色构成;或者单一红色的LH)忍片,或者单一绿色的LH)忍片,或者单一蓝色的LH)忍片;
[0070] -个L邸忍片、一个聚光杯W及一个导光光纤对应组成一个发光单元,一个发光单 元对应的一个导光光纤单元为一根导光光纤或者多根导光光纤组成的一束导光光纤,本实 施例中导光光纤单元W -根导光光纤为例。
[0071] 每个Lm)忍片对应一个聚光杯1002,包括一个方形小口径1003,大口径1004,聚光 杯最大接受角1005为ΘΚ及聚光杯长度1006为L,聚光杯为实屯、体结构。
[0072] 每个聚光杯大口径后接有一根或多根导光光纤1007,包括导光光纤包层1008,导 光光纤纤忍1009,导光光纤进光端面1010和导光光纤出光端面1011。
[0073] 导光光纤出射端面接入侧发光塑料光纤1012。包括侧发光塑料光纤纤忍1013,侧 发光塑料光纤包层1014,侧发光塑料光纤进光端面1015 W及侧发光塑料光纤出光端面 1016。
[0074] 侧发光塑料光纤出光端面接入反射镜1017。
[0075] 所述L邸忍片与聚光杯小口径紧密接触;所述聚光杯小口径尺寸与Lm)忍片边长相 等。所述聚光杯通过全内反射将光线反射将光线禪合进导光光纤中;导光光纤进光端面尺 寸与聚光杯大口径相匹配,所述导光光纤出光端面的面积总和与侧发光塑料光纤进光端面 的面积相匹配;所述导光光纤的数值孔径大小由导光光纤包层折射率和导光光纤纤忍折射 率所决定;所述侧发光塑料光纤的数值孔径大小由侧发光塑料光纤包层折射率和侧发光塑 料光纤纤忍折射率所决定;所述导光光纤的数值孔径与侧发光塑料光纤的数值孔径相等; 所述侧发光塑料光纤出光端面与反射镜锻膜面紧密贴合,未衰减完的光线通过反射W增加 侧发光塑料亮度并增加均匀性。
[0076] 实施例11:
[0077] 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一组W上的Lm)忍片1101,每组Lm)忍片分别由R、G、BS 种颜色构成;或者单一红色的LH)忍片,或者单一绿色的LH)忍片,或者单一蓝色的LH)忍片;
[0078] -个L邸忍片、一个聚光杯W及一个导光光纤对应组成一个发光单元,一个发光单 元对应的一个导光光纤单元为一根导光光纤或者多根导光光纤组成的一束导光光纤,本实 施例中导光光纤单元W -根导光光纤为例。
[00巧]每个Lm)忍片对应一个聚光杯1102,包括一个方形小口径1103,大口径1104,聚光 杯最大接受角1105为ΘΚ及聚光杯长度1106为L,聚光杯为空屯、结构,聚光杯内表面锻有反 射膜。
[0080]每个聚光杯大口径后接有一根或多根导光光纤1107,包括导光光纤包层1108,导 光光纤纤忍1109,导光光纤进光端面1110和导光光纤出光端面1111。
[0081] 导光光纤出射端面接入侧发光塑料光纤1112。包括侧发光塑料光纤纤忍1116,侧 发光塑料光纤包层1115,侧发光塑料光纤进光端面1113 W及侧发光塑料光纤出光端面 1114。
[0082] 侧发光塑料光纤出光端面接入一组相同的禪合装置。
[0083] 所述L邸忍片与聚光杯小口径紧密接触;所述聚光杯小口径尺寸与Lm)忍片边长相 等。所述聚光杯通过内表面反射膜将光线反射将光线禪合进导光光纤中;导光光纤进光端 面尺寸与聚光杯大口径相匹配,所述导光光纤出光端面的面积总和与侧发光塑料光纤进光 端面的面积相匹配;所述导光光纤的数值孔径大小由导光光纤包层折射率和导光光纤纤忍 折射率所决定;所述侧发光塑料光纤的数值孔径大小由侧发光塑料光纤包层折射率和侧发 光塑料光纤纤忍折射率所决定;所述导光光纤的数值孔径与侧发光塑料光纤的数值孔径相 等;所述侧发光塑料光纤出光端面与另一组禪合装置相连接,通过两端光源禪合,提高侧发 光塑料亮度并增加均匀性。
[0084]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侧发光塑料光纤禪合结构,具体实现该技术方案的方法和 途径很多,W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W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运些改进和 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未明确的各组成部分均可用现有技术加 W实现。
【主权项】
1. 一种侧发光塑料光纤耦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以上的LED芯片、一个以上的 聚光杯、一个以上的导光光纤单元和一根侧发光塑料光纤;一个LED芯片、一个聚光杯以及 一个导光光纤单元对应组成一个发光单元;一个以上的发光单元对应一根侧发光塑料光 纤;所述导光光纤单元包括导光光纤进光端面和导光光纤出光端面,所述侧发光塑料光纤 包括侧发光塑料光纤进光端面和侧发光塑料光纤出光端面;所述聚光杯包括一个小口径和 一个大口径,所述LED芯片出光面的光从聚光杯小口径处入射,被聚光后从大口径射出进入 导光光纤单元进光端面,将所有导光光纤单元对应的导光光纤单元的出光端面作为一个出 射端,与侧发光塑料光纤的进光端面相连接; 所述LED芯片尺寸与聚光杯小口径尺寸相适配,所述导光光纤单元的进光端面的尺寸 与聚光杯大口径相适配,所有导光光纤单元的出光端面的面积总和与侧发光塑料光纤进光 端面相适配。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侧发光塑料光纤耦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LED芯片包 括R、G、B三种颜色的LED芯片,或者单一红色的LED芯片,或者单一绿色的LED芯片,或者单一 蓝色的LED芯片。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侧发光塑料光纤耦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光杯小口 径为圆形。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侧发光塑料光纤耦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光杯小口 径为方形。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侧发光塑料光纤耦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光杯为空 心结构,聚光杯内表面镀有反射膜。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侧发光塑料光纤耦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光杯的侧 面是一复合型抛物面。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侧发光塑料光纤耦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光杯为实 心结构。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侧发光塑料光纤耦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发光塑料 光纤末端设有反射镜。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侧发光塑料光纤耦合结构,其特征在于,一个发光单元对 应的一个导光光纤单元为一根导光光纤或者多根导光光纤组成的一束导光光纤。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侧发光塑料光纤耦合结构,包括一个以上的LED芯片、一个以上的聚光杯、一个以上的导光光纤单元和一根侧发光塑料光纤;一个LED芯片、一个聚光杯以及一个导光光纤单元对应组成一个发光单元;一个以上的发光单元对应一根侧发光塑料光纤;所述导光光纤单元包括导光光纤进光端面和导光光纤出光端面,所述侧发光塑料光纤包括侧发光塑料光纤进光端面和侧发光塑料光纤出光端面;所述聚光杯包括一个小口径和一个大口径,所述LED芯片出光面的光从聚光杯小口径处入射,被聚光后从大口径射出进入导光光纤单元进光端面,将所有导光光纤单元对应的导光光纤单元的出光端面作为一个出射端,与侧发光塑料光纤的进光端面相连接。
【IPC分类】G02B6/43
【公开号】CN205301639
【申请号】
【发明人】陈波, 左惟涵
【申请人】徐州旭海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6月8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3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