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的排气装置以及相应的电池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391726阅读:来源:国知局
;以及排气管2内的空间体积可以大于接口部件3内的空间体积,从而适于将接口部件3内的气体保持在相对高的气压,使得本公开的接口部件3相对于现有技术的电池盒而言,可以有效地提高排气管2的进口端和出口端的气压差,从而提高气体从电池I内部—接口部件3—排气管2—外部环境的释放效率。
[0046]另外,参见图4可见,气体释放开口11的气体释放方向、接口部件3的开口端31的进气方向、出口端32的出气方向被基本上保持在同一方向,由此可以尽可能地不丧失从气体释放开口 11释放的气体的初速度,这进一步提高了从排气管2向外部环境排出气体的效率。
[0047]必需注意的是,除了上面分布式接口部件3的出口端32和进口端31的变形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依据本公开的教导,实现其他样式的分布式接口部件3。
[0048]例如,作为其他的变形实施例,图4的分布式接口部件3可以类似地具有多个进口端31,但与图4有所不同的是,该多个进口端31中的一个进口端可以与电池的多个气体释放开口 11 (例如两个气体释放开口)相对应。又例如,气体释放开口 11的气体释放方向、接口部件3的开口端31的进气方向和出口端32的出气方向并不必需保持在基本上相同的方向,比如接口部件3的开口端31的进气方向和出口端32的出气方向可以倾斜地设置。
[0049]此外,还可以优化分布式接口部件3中的管道的截面形状、尺寸和相对方向布置,从而进一步改善从电池的气体释放开口 11经由接口部件3到排气管3的排气效率。
[0050]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集中式排气装置的示意图。
[0051]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集中式排气装置可以包括集中式的接口部件3和类似于现有技术的图2和图3所示的排气管2。
[0052]如图5所示,集中式接口部件3的结构类似于图4所示的分布式接口部件,其类似地具有唯一一个出口端32,该出口端32连接至排气管2(未示出)。然而,与图4的分布式接口部件3有所不同的是,图5所示的集中式接口部件3具有唯一一个进口端31。唯一一个进口端31的开口区域覆盖电池I的外表面上的所有气体释放开口 11 (未示出),其中气体释放开口 11可以包括例如类似于如图1所示出的气体释放开口。
[0053]应当理解,图5中所示的集中式接口部件3的进口端和出口端的数目也仅仅是示例,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接口部件3的进口端的数目可以少于、甚至远少于电池I本身的气体释放开口数目,以及可以允许多于一个的出口端。在接口部件3具备多个出口端的情况下,该多个出口端可以被设计成对称或非对称的形式,并且可以充分利用气流的不平衡来产生冲刷效应,以进一步促进从接口部件3向排气管2中的气体释放。
[0054]同样地,图5所示的集中式接口部件3内可以具有相对小的封闭体积空间,以及排气管2内的空间体积可以大于接口部件3内的空间体积,从而适于将接口部件3内的气体保持在相对高的气压,使得该接口部件3相对于现有技术的电池盒而言,更能够有效地提高排气管2的进口端和出口端的气压差,从而提高气体从电池I内部—接口部件3—排气管2—外部环境的释放效率。
[0055]此外,参见图5可见,类似地,气体释放开口11的气体释放方向、集中式接口部件3的开口端31的进气方向、出口端32的出气方向被基本上保持在同一方向,由此可以尽可能地不丧失从气体释放开口 11释放的气体的初速度,这进一步提高了从排气管2向外部环境排出气体的效率。
[0056]类似地,图5所示出的集中式接口部件3也仅仅作为集中式接口部件的一个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依据本公开的教导,实现其他样式的集中式接口部件3。
[0057]例如,图6和图7分别示出了根据图5所示的集中式排气装置的变形实施例的分解和组装结构示意图。
[0058]如图6和图7所示,集中式接口部件3安装在电池I的外表面,其具有唯一一个进口端31和唯——个出口端32,其中唯——个出口端32与排气管2相连接,唯——个进口端31至少覆盖电池I的气体释放开口 12的开口区域。
[0059 ]值得注意的是,在该实施例中,电池I的气体释放开口 12与如图1所示的常规的气体释放开口 11有所不同,其被设计成具有狭长的形状,该狭长形状的气体释放开口 12可以在电池出厂时形成。
[0060]为了匹配该狭长形状的气体释放开口 12,本公开的该实施例的唯一一个进口端31也被配置成狭长形状,且其开口区域可以仅略大于气体释放开口 12的开口区域,从而本公开的集中式接口部件3可以仅覆盖电池I的部分外表面区域。
[0061]类似地,可以优化集中式接口部件3中的管道的截面形状、尺寸和相对方向布置,从而进一步改善从电池的气体释放开口 11或12经由接口部件3到排气管3的排气效率。
[0062]以上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分布式接口部件和集中式接口部件,以及它们可能的变形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这些接口部件3适于以任何可能的连接和密封方式连接在电池I和排气管2之间,该可能的连接和密封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插拔、胶粘、热融合、焊接、卡接或经由可替换的紧固件等等。
[0063]作为插拔的示例,接口部件3例如可以以插拔的形式与电池I上的插拔构件(未示出)相配合,从而方便地实现接口部件3与所述电池I的外表面的密封连接,这促进了接口部件3以及排气装置在电池上的安装。
[0064]通过以上的描述还可知,本公开的排气装置无需使用现有技术笨重的电池盒,并且相对于现有技术的电池盒,本公开的排气装置可以更为高效且快速地从电池内部排出诸如氢气、氧气等气体,这避免了气体在电池内部以及排气装置中的累积,从而有效降低了电池爆炸、腐蚀的危险。
[0065]作为上述有益技术效果的证明,本公开针对上述两种接口部件进行了相应地排气实验,实验表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电池盒,本公开的各实施例设计的电池排气装置可以实现高达10倍以上的排气效率。
[0066]此外,相对于现有技术的电池盒内部的繁琐设计(例如其内部通常需要弹簧等缓冲部件以保护内部存放的电池)而言,本公开的排气结构的设计更为简单、成本更低。
[0067]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将理解,本公开的排气装置可以适用于任何具有气体释放开口的电池,这些电池包括但不限于铅酸电池、燃料电池等化学电池或二次电池,以及不限于单个或多个电池单元,另外还可以包括这些不同类型的电池或电池单元的任何可能组合。
[0068]虽然已经在附图和前述描述中详细说明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这些说明和描述应被认为是说明性的或示例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实践所请求保护的发明中,通过研究附图、公开和所附权利要求可以理解并且实践所公开的实施例的其它变体。
[0069]在权利要求中,词语“包括”并不排除其它元件,并且不定冠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单个元件或其它单元可以满足在权利要求中阐述的多个项目的功能。仅在互不相同的实施例或从属权利要求中记载某些特征的仅有事实,并不意味着不能有利地使用这些特征的组合。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涵盖在各个实施例或从属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各个特征任何可能组合。
[0070]在权利要求中的任何参考标记不应被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电池(I)的排气装置,所述电池(I)包括至少一个气体释放开口(11),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装置包括: 排气管(2);和 接口部件(3),所述接口部件(3)连接所述排气管(2)和所述电池(I)的所述至少一个气体释放开口(11),并且具有进口端(31)和出口端(32);其中,所述进口端(31)的开口被配置成封闭所述电池(I)的、包括所述至少一个气体释放开口(11)的开口区域在内的仅部分外表面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口部件(3)内的空间体积小于所述电池的体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口部件(3)的进口端(31)的开口面积仅略微大于所述气体释放开口( 11)的总开口面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包括多个气体释放开口(11),以及所述接口部件(3)具有多个进口端(31),所述多个气体释放开口和所述多个进口端一一对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包括多个气体释放开口( 11),以及所述接口部件(3)具有唯——个进口端(31),所述唯一一个进口端的开口覆盖所有所述气体释放开口( 11)。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口部件(3)具有唯一一个出口端(32),所述唯一一个出口端(32)与所述排气管(2)相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口部件(3)的进口端(31)的数目大于所述出口端(32)的数目;以及所述排气管(2)内的空间体积大于所述接口部件(3)内的空间体积。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口部件(3)能够以插拔、胶粘、热熔合、或经由可替换紧固件的形式安装于所述电池上,从而实现所述接口部件(3)与所述电池(I)的外表面的密封连接。9.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气装置。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所述电池包括铅酸蓄电池、染料电池或镍镉电池。
【专利摘要】本公开的各实施例涉及一种电池的排气装置以及相应的电池,其中所述电池包括至少一个气体释放开口,所述排气装置包括:排气管;和接口部件,所述接口部件连接所述排气管和所述电池的所述至少一个气体释放开口,并且具有进口端和出口端;其中,所述进口端的开口被配置成封闭所述电池的、包括所述至少一个气体释放开口的开口区域在内的仅部分外表面区域。本公开的排气装置可以有效地提高了从电池内部到外部环境的排气效率。
【IPC分类】H01M2/12
【公开号】CN205303566
【申请号】
【发明人】张敬东, 包辉, 于松涛, 张剑飞, 王成虎, 康敬琦
【申请人】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6月8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30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