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自动升降单柱网笼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73356阅读:6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半自动升降单柱网笼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半自动升降单柱网笼。本实用新型网笼包中柱,边柱,连接所述边柱与地面、连接所述中柱和所述边柱的拉索以及顶网;所述中柱的柱铰绞头与位于中柱柱铰底座上部的球铰压板连接;所述边柱底面呈弧形,插入安装于地面的边柱套筒中;所述边柱套筒的底面弧度与所述边柱底面弧度相同;所述顶网与吊圈连接,所述吊圈通过滑轮组与所述中柱顶端的中柱吊点、所述边柱顶端的边柱吊点、以及所述拉索的拉索吊钩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采用中心单支承柱,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既减少了柱子对于游客视觉造成的影响,达到了回归自然的效果,又能有效获得较高空间,让鸟类可以自由飞翔。
【专利说明】
一种半自动升降单柱网笼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网笼,更具体地讲是一种半自动升降单柱网笼。
【背景技术】
[0002]公园或动物园内普遍用于关养动物特别是鸟类的大型封闭网笼,一般采用人与其他生物隔离的网状封闭结构。网笼覆盖面积达上万平方米且人可以与动物鸟类同处一个空间的大型网笼,一般采用多根中心支承立柱支撑。这种设计会影响人们观赏效果,无法使游客产生回归自然的感觉。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半自动升降单柱网笼。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种半自动升降单柱网笼,包含:中柱,边柱,连接所述边柱与地面、所述中柱和所述边柱的拉索以及顶网;所述中柱的柱铰绞头与位于中柱柱铰底座上部的球铰压板连接;所述边柱底面呈弧形,插入安装于地面的边柱套筒中;所述边柱套筒的底面弧度与所述边柱底面弧度相同;所述顶网与吊圈连接,所述吊圈通过滑轮组与所述中柱顶端的中柱吊点、所述边柱顶端的边柱吊点、以及所述拉索的拉索吊钩连接。
[0006]优选方式下,所述拉索与所述中柱和所述边柱通过U型卸扣连接;所述拉索的自由端采用骑马式夹头锁紧;与每个所述吊圈相连的所述滑轮组为一组或一组以上;每个所述滑轮组包含一个单轮开口吊柱形滑轮和一个双轮开口吊柱形滑轮;所述拉索吊钩通过夹头与拉索连接;所述边柱与所述边柱套筒间的缝隙通过木楔以及沥青麻丝嵌缝,并由建筑油膏封口。
[0007]进一步地,所述顶网与吊圈通过上绳圈和下绳圈连接;所述下绳圈呈一直线状;所述上绳圈呈螺旋状,缠绕于所述吊圈的下部;所述顶网通过绑绳捆绑在所述下绳圈和所述上绳圈上。
[0008]更进一步地,所述边柱套筒材料为钢制;所述拉索为钢丝绳;所述中柱顶端设置有避雷针或风标。
[0009]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采用中心单支承柱,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既减少了柱子对于游客视觉造成的影响,达到了回归自然的效果,又能有效获得较高空间,让鸟类可以自由飞翔。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示意图;
[0011]图2为本实用新型局部剖面示意图;
[0012]图3为中柱装配图;
[0013]图4为图3在位置I的局部放大图;
[0014]图5为图3在位置2的局部放大图;
[0015]图6为中柱柱铰绞头结构示意图;
[0016]图7为球铰压板俯视图;
[0017]图8为图7沿1-1方向的视图;
[0018]图9为中柱顶板俯视图;
[0019]图10为图2在位置I的局部放大图;
[0020]图11为图2在位置2的局部放大图;
[0021]图12为图2在位置3的局部放大图;
[0022]图13为图10在位置4的局部放大图;
[0023]图14为中柱吊圈仰视图;
[0024]图15为图14沿1-1方向的视图;
[0025]图16为吊点吊圈仰视图;
[0026]图17为图16沿I1-1I方向的视图;
[0027]图18为拉索与U型卸扣交叉连接示意图;
[0028]图19为拉索吊钩示意图;
[0029]图20为柱脚半自动升降索固定支架;
[0030]图21为边柱装配示意图;
[0031]图22为边柱套筒主视图;
[0032]图23为边柱套筒安装图;
[0033]图24为边柱顶板示意图。
[0034]附图标记说明:
[0035]1-中柱、2-边柱、3-拉索、4-中柱柱铰底座、5-中柱基础、6-1T双滑轮、7-1T单滑轮、
8-2T双轮开口吊柱型滑轮、9-2T单轮开口吊柱型滑轮、10-中柱吊圈、11-顶网、12-滑轮绳活动端、13-护脚钢板、14-球铰压板、15-中柱柱铰绞头、16-中柱吊点、17-加劲肋板、18-中柱顶板、19-焊接板、20-孔、21,25,26-螺丝、22,24-铜接线端子、23-电缆线、27-U型卸扣、28-U型夹头、29-上绳圈、30-下绳圈、31-骑马式夹头、32-拉索吊钩、33-吊点吊圈、34-交叉夹头、35-固定支架、36-建筑油膏、37-沥青麻丝、38-木楔、39-边柱套筒、40-边柱顶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37]一种半自动升降单柱网笼,建筑面积在I至2万平方米,选用I根中柱I,15到22根边柱2。中柱I与边柱2选用钢丝绳连接。顶网11选用四个滑轮组为一组做半自动升降,顶网11面积平均60平方米设一组。中柱I选用铸钢件半球面铰链接。边柱2设套筒39,边柱2的底端插入套筒39进行安装,周边装木楔定位,沥青麻丝填充,建筑油膏封口。中柱1、边柱2设计细长比1:15即满足设计要求。
[0038]本实用新型的创新之处在于,包含:中柱I,边柱2,连接边柱与地面、中柱和边柱的拉索3以及顶网11。中柱I的柱铰绞头15呈半球形,与位于中柱柱铰底座4上部的球铰压板14卡紧,将中柱I固定于地面上。中柱顶板18上部可设置避雷针或风标。边柱2底面呈弧形,插入安装于地面的边柱套筒39中。边柱2与边柱套筒39间的缝隙通过木楔以及沥青麻丝嵌缝,并由建筑油膏封口。边柱套筒39材料为钢制,底面弧度与边柱底面弧度相同。顶网11与吊圈连接。吊圈通过滑轮组与所述中柱顶端的中柱吊点16、所述边柱顶端的边柱吊点、以及所述拉索的拉索吊钩32连接。拉索吊钩32通过夹头与拉索3连接。
[0039]吊圈均呈圆锥形,分为中柱吊圈10和吊点吊圈33两种。由于中柱承力大,因此中柱吊圈10半径相较吊点吊圈33更大,并且有更多个加固横隔。吊点吊圈33与边柱2或者拉索吊钩32相连,由于承力较小,因此半径较小且加固横隔较少。顶网11与吊圈通过上绳圈29和下绳圈30连接。下绳圈30呈直线状,上绳圈29呈螺旋状,缠绕于吊圈的下部。顶网通过绑绳捆绑在下绳圈30和上绳圈29上。
[0040]拉索3为钢丝绳,与中柱I和边柱2通过U型卸扣27连接,连接部位通过交叉夹头34固定,拉索3的自由端采用骑马式夹头31锁紧。与每个吊环相连的滑轮组为一组或一组以上,每个滑轮组包含有一个单轮开口吊柱形滑轮和一个双轮开口吊柱形滑轮。与中柱相连的滑轮组承受的拉力为两吨,其他滑轮组能承受的拉力为一吨。
[0041]使用时,操作人员通过拉放滑轮绳活动端12控制滑轮组提升降低顶网11。当提升或降低到预定高度后,操作人员将滑轮绳活动端捆绑在柱铰半自动升降索固定支架35上。
【主权项】
1.一种半自动升降单柱网笼,其特征在于,包含:中柱,边柱,连接所述边柱与地面、所述中柱和所述边柱的拉索以及顶网; 所述中柱的柱铰绞头与位于中柱柱铰底座上部的球铰压板连接; 所述边柱底面呈弧形,插入安装于地面的边柱套筒中;所述边柱套筒的底面弧度与所述边柱底面弧度相同; 所述顶网与吊圈连接,所述吊圈通过滑轮组与所述中柱顶端的中柱吊点、所述边柱顶端的边柱吊点、以及所述拉索的拉索吊钩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自动升降单柱网笼,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索与所述中柱和所述边柱通过U型卸扣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半自动升降单柱网笼,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索的自由端采用骑马式夹头锁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自动升降单柱网笼,其特征在于,与每个所述吊圈相连的所述滑轮组为一组或一组以上;每个所述滑轮组包含一个单轮开口吊柱形滑轮和一个双轮开口吊柱形滑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自动升降单柱网笼,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索吊钩通过夹头与拉索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自动升降单柱网笼,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柱与所述边柱套筒间的缝隙通过木楔以及沥青麻丝嵌缝,并由建筑油膏封口。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自动升降单柱网笼,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网与吊圈通过上绳圈和下绳圈连接; 所述下绳圈呈一直线状; 所述上绳圈呈螺旋状,缠绕于所述吊圈的下部; 所述顶网通过绑绳捆绑在所述下绳圈和所述上绳圈上。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半自动升降单柱网笼,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柱套筒材料为钢制。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半自动升降单柱网笼,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索为钢丝绳。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半自动升降单柱网笼,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柱顶端设置有避雷针或风标。
【文档编号】A01K31/06GK205455307SQ201620184718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6年3月10日
【发明人】于恩芝, 于光, 于晖
【申请人】于恩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