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珍珠质的有核珍珠及其养殖方法

文档序号:380955阅读:20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全珍珠质的有核珍珠及其养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核珍珠及其养殖方法。
现在,国内外的有核珍珠养殖中,插入的珠核普遍采用的是淡水产厚壳蚌贝壳制作的珠核,将其用于海水贝或者淡水蚌养殖有核珍珠。目前,淡水厚壳蚌的资源越来越少,A、B级的优质珠核价格甚高;而C级或其以下等级的贝壳,质量较差,颜色偏黄,且存在着平头、裂纹等缺陷,若珍珠的珠层薄其缺点就会暴露出来,从而影响珍珠的质量,因此,用该种珠核生产的珍珠售价低,经济效益差。近年来,随着淡水厚壳蚌的减少和珠核价格的提高,有的厂家采用海水产砗磲贝制作珠核,以求降低成本,但因珠核的质量问题,以及海水马氏珠母贝养殖育珠周期短、珠层薄等原因,生产出来的珍珠不被珠宝商和消费者所接受。用贝壳制成珠核的有核珍珠,是在珠核表面形成一层薄的、由珍珠质构成的珍珠层。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珍珠会因磨损或者其他人为的因素,其表面的珍珠层就会被磨薄、磨透或者脱落,露出珍珠层下的珠核;因珠核与珍珠层的材质不同,二者的外观也不同,因此,外露的珠核会影响珍珠的美观。在珍珠制成的饰品中有很多是用于制作珍珠项链的,由多颗珍珠穿制而成的珍珠项链,如其中一颗珍珠损坏,就会影响整条珍珠项链的价值。而珍珠饰品价格较高,因此会给消费者带来很大的损失。另一方面,在生产出来的淡水无核珍珠中存在着很多形状不规则的珍珠,这些珍珠由于外形不美观,不能制作成珍珠饰品,只能磨成粉,作为药用及加入保健品或者化妆品中使用,因此,其价值也不是很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品质好、经磨耐用、经济价值高的全珍珠质有核珍珠及其养殖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缩短珍珠养殖的生产周期,提高经济效益的全珍珠质有核珍珠的养殖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充分利用现有的形状不规则的无核珍珠的全珍珠质有核珍珠的养殖方法。
本发明的珍珠是以珍珠作为珠核,经养殖培育后,在上述珠核的表面形成珍珠层,构成由内到外全部由珍珠质组成的有核珍珠。
本发明的养殖方法如下先用珍珠研磨制成珠核,再将上述珠核插入海水珠母贝内脏囊的核位上,或者插入淡水河蚌内脏囊或外套膜的核位上,然后将插核后的珠母贝或者河蚌放回水中养殖育珠,所产出的珍珠为全珍珠质有核珍珠。
为了充分利用现有的形状不规则的无核珍珠,上述用作珠核的珍珠是淡水珍珠。
为了缩短养殖时间、提高经济效益,上述用于养殖珍珠的海水珠母贝或者淡水河蚌是育珠后的育珠贝或者育珠蚌,在收获珍珠后,在上述育珠贝或者育珠蚌原有核位的珍珠囊中插入珠核,经养殖收获的珍珠为全珍珠质再生珠。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珍珠作为生产有核珍珠的珠核,使得所收获的珍珠,由内到外全部是由珍珠质构成有核珍珠。这样,在珍珠使用过程中,因磨损而使珍珠表面珍珠质脱落时,露出的是同样由珍珠质构成的珠核;由于二者材质相同,从外观上无明显差别,不会出现由于表面珍珠质脱落而影响珍珠美观的情况。因此,用本发明的珍珠制成的饰品,经久耐用,饰品的综合价值也就大大提高。本发明的全珍珠质有核珍珠由于珠核本身也是由珍珠质构成,因此,珍珠表面的珍珠层的厚度不必太厚,一般情况下养殖育珠需要一周年的时间,海水珍珠的珠层达到300微米,淡水珍珠的珠层达到500微米以上即可收获珍珠。本发明生产的海、淡水珍珠不仅质量好,也使得育珠周期缩短了0.5-1年的时间,节约了管理成本,提高了池塘的利用率,经济效益比插入用贝壳制作的珠核提高了20-50%。用淡水无核珍珠制成的珠核,其成本比用A级品的淡水厚壳蚌贝壳珠核偏低。并且,大量形状不规则的淡水珍珠由于未受到充分利用,其价值较低,本发明为该种珍珠的利用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出路,也解决了企业珠核用量大而货源不足的问题。上述用于养殖珍珠的珠母贝及河蚌可以是第一次插核的育珠贝或者育珠蚌,在育珠贝或者育珠蚌的核位上插入珠核;也可以是取出珍珠后的育珠贝或者育珠蚌,在育珠贝或者育珠蚌的原有核位上,插入珠核,培养而成的有核再生珠,再生珠充分的利用了原有的育珠贝或者育珠蚌,减少了手术前的养殖时间,缩短了育珠周期,培养出来的全珍珠质有核再生珠比第一次收获的珍珠颗粒更大、质量更优。
下面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全珍珠质有核珍珠的珠核是由无核珍珠制成,经养殖培育后,在珠核的表面镀上一层珍珠质,形成有核珍珠,该有核珍珠由于珠核是由无核珍珠构成,其成分全部是珍珠质,而在养殖过程又形成了的珍珠质表层,因此本发明的珍珠由内到外全部由珍珠质构成;由其全部是由珍珠质构成,因此具有美观、耐磨损的特点。
本发明的插核方法是先将淡水珍珠,经研磨制成珠核,再经抛光处理使其具有珍珠光泽,通过手术将珠核插入海水珠母贝的内脏囊中的核位上,或者淡水河蚌的内脏囊或者外套膜的核位上,然后将插核后的珠母贝或者河蚌放回水中养殖,所产出的珍珠为全珍珠质有核珍珠。用作珠核的珍珠是淡水无核珍珠研磨而制成的,这样,生产出来的珍珠整体全部都是由珍珠质构成。作为珠核的淡水珍珠可以根据使用的需要,被研磨制成各种形状。生产出来的珍珠能够保持珠核的形状。并且,由于本发明生产的全珍珠质珍珠的珍珠层可以较薄,因此珍珠能更好的保持珠核的原有形状。一般情况下,珠核被制成圆形,也可根据需要制成扁圆形或者其他形状。本发明的方法既可以用于海水珠母贝的插核,将珠核插入珠母贝的内脏囊中的核位上;也可以用于淡水河蚌的插核,将珠核插入河蚌的内脏囊或者外套膜的核位上,如用于育珠的育珠贝或者育珠蚌是第一次插核育珠,在插入珠核的同时还需要送入细胞小片。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利用淡水河蚌的育珠蚌培育淡水有核再生珠,具体做法是在育珠蚌收获珍珠时,采用手术的方法将珍珠取出,同时注意保全其珍珠囊,使珍珠囊不要遭到破坏,然后,用送核器或者镊子将珠核送入育珠蚌原有的珍珠囊中,因本方法是利用原有珍珠囊,所以就不需要送入细胞小片,再放回水中养殖育珠,经过1-2年的培育即可收获全珍珠质淡水有核再生珠;这样生产出来的全珍珠质淡水有核再生珠的质量效果、经济效益均为最佳。全珍珠质珠核应用于淡水育珠蚌第一次手术的外套膜或者内脏囊插核育珠,这种养殖育珠时间最好是一年半,珍珠层厚度1000微米,其珍珠质量好,经济价值高,珍珠售价比普通有核珍珠高出20%以上。全珍珠质珠核最好是应用于育珠蚌第二次外套膜插核,培育全珍珠质有核再生珠,即利用在外套膜插片养殖无核珠育珠蚌以及插扁核和圆核养殖有核珍珠的育珠蚌,在珍珠收获时,用手术的方法将珍珠取出,保全原有珍珠囊,再将全珍珠质的珠核用送核器或者镊子送入育珠蚌的原有珍珠囊的核位上,再生珠蚌经过消毒处理后放回水中养殖管理,这种养殖方法在一年内便可收获出全珍珠质有核再生珠,这种珍珠比育珠蚌第一次插核育珠所收获的珍珠透亮光泽好,珍珠质含量高、质量好,且比第一次育珠蚌植核育珠缩短0.5-1年的时间,减少育珠管理费用、提高养殖水面的利用率、降低养殖成本、从而提高经济效益。这种全珍珠质淡水有核再生珠的经济效益比第一次插核培育的有核珍珠提高了50%。
实施例1用二龄、体长7cm、体重30-50克的马氏珠母贝作手术贝,用淡水珍珠制成φ6-8mm的珠核,用送核针将珠核送入母贝的内脏囊中的核位上,然后再送入细胞小片,将母贝放回海水中养殖育珠,4月份插核,12月份即可收获φ7-9mm的全珍珠质有核珍珠。全珍珠质有核珍珠的售价可以比普通贝壳珠核的珍珠提高20%。
实施例2取养殖育珠期二年、含无核珠32粒的三角帆蚌的育珠蚌,通过手术收取10粒无核珠,再在原外套膜的核位上插入φ6-8mm的全珍珠质珠核8粒。3月份插核,9月份即可收获φ8-10mm的全珍珠质淡水有核再生珠6粒,重量5克,单项全珍珠质有核再生珠的产值便可以达到150元;原有的无核珠也同样有所收获。
权利要求
1.一种全珍珠质的有核珍珠,其特征在于所述珍珠是以珍珠作为珠核,经养殖培育后,在上述珠核的表面形成珍珠层,构成由内到外全部由珍珠质组成的有核珍珠。
2.一种养殖如权利要求1所述全珍珠质有核珍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先用珍珠研磨制成珠核,再将上述珠核插入海水珠母贝内脏囊的核位上,或者插入淡水河蚌内脏囊或者外套膜的核位上,然后将插核后的珠母贝或者河蚌放回水中养殖,所产出的珍珠为全珍珠质有核珍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珠核是用淡水无核珍珠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插入上述珠核的同时送入细胞小片。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海水珠母贝或者淡水河蚌是育珠后的育珠贝或者育珠蚌,收获珍珠后,在上述育珠贝或者育珠蚌珍珠囊中原有核位插入上述珠核,经养殖收获的珍珠为全珍珠质有核再生珠。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育珠蚌为三角帆蚌。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育珠贝为海水马氏珠母贝。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先用珍珠研磨制成珠核,再将上述珠核插入海水珠母贝内脏囊的核位上,或者插入淡水河蚌内脏囊或外套膜的核位上,然后将插核后的珠母贝或者河蚌放回水中养殖育珠,所产出的珍珠为全珍珠质有核珍珠。本发明由于采用了珍珠作为生产有核珍珠的珠核,使得所收获的珍珠,由内到外全部是由珍珠质构成有核珍珠,因此,用本发明的珍珠制成的饰品,经久耐用,饰品的综合价值也大大提高,本发明生产的海、淡水珍珠不仅质量好,也使得育珠周期缩短了,节约了管理成本,提高了池塘的利用率,经济效益比插入用贝壳制作的珠核提高了20—50%。
文档编号A01K61/00GK1294845SQ0012995
公开日2001年5月16日 申请日期2000年9月22日 优先权日2000年9月22日
发明者谢绍河 申请人:澄海市新溪珍珠养殖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