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仁物理开口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534阅读:4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果仁物理开口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工食用开口果仁的工艺方法,具体说是松籽、榛子、栗子、核桃、各种瓜子等果仁的皮、壳的开口加工工艺。
人们为了食用果仁方便,将果仁壳加工成开口状,食用时扒壳方便,受到欢迎。但市场上果仁壳开口的品种较少,只有松籽、榛子,其加工方法是用火硷水溶液浸蚀后再烘、炒,如加工松籽用含5%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浸泡40分钟左右后再经烘炒至外壳裂口为止。浸泡的目的是用火硷将松籽壳两瓣之间的结合力浸蚀减弱后,再烘炒受热,便能裂开,即成开口状松籽。此工艺没有去硷工序,虽硷液只浸泡果壳,但仁也含有微量硷液成份,食用时有异味、不卫生,对身体有害。目前,市场所售果仁的开口加工方法唯一是用火硷液浸泡,其它工艺方法还未见报导。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加工开口果仁的工艺方法,既不用硷液浸泡,通过对果仁加压释放能膨胀原理,使果仁壳开口的工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将果仁放入一个可带有显示压力及温度的压力容器罐里,将罐封闭后加热,罐内压力随加热温度上升而增加,封闭罐并不停转动使罐内果仁受热匀,当罐内的温度和压力达到所加工果仁的预定数值时,罐口对着收货网将罐口突然打开,将压力迅速释放,释放的时间应小于0.5秒,这时果仁壳内的压力随空间压力消失而向外迅速膨胀,使果仁壳成开口状。各种果仁所需的温度、压力值不等,同种果仁的新品和干品因含水率不同数值也有异差。各种果仁的预定数值取值范围为果仁含水率应为5-20%,加热温度100-200℃,压力值0.2-1.0Mpa。山核桃外壳较硬,压力值取高值,松籽、榛子、栗子、家核桃的压力及温度取中值,各种瓜子压力及温度取低值。当果仁含水率低于5%时应向罐内加点水以补充含水率。加热温度过高则产生糊焦现象,压力值过大会造成仁、壳破碎现象。如果加工果仁(如加工瓜子、温度的预定值比较低)时,温度值达到预定值而压力值没有达到预定值时,可在加热前向罐内充气使罐内存有一个初压值。利用上述原理不但能得到开口状果仁,如将压力值增加到开口状数值的1.2-1.5倍也可以得到脱壳果仁。或者不用加热直接充气加压达到开口状的预定值的1.2-1.5倍时,也可以直接得到脱壳果仁,脱壳率能达到95%以上。
本发明的果仁物理开口工艺其优点为可适用于各种果仁,不用再烘、炒已熟可直接食用,且无异味,味香可口,不含任何有害元素,加工方法卫生,效率高。
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现本发明果仁物理开口工艺的设备是一个可带有显示压力和温度的压力容器罐、加热装置、收货网。封闭罐口径应大,以利快速释放压力。加工实例1取松籽50Kg,含水率15-17%,入罐封闭加热,当罐内温度达到130-135℃时,压力为0.4-0.5MPa,罐口通向收货网快速打开罐盖,使压力迅速释放,释放的时间应小于0.5秒,即得开口松籽。加工实例2取榛子50Kg,含水率12-14%,入罐封闭加热,当罐内温度达到135-140℃时,压力为0.5-0.6MPa,开罐快速释放即得开口榛子。
权利要求
1.一种果仁物理开口工艺,其特征在于果仁壳开口工艺方法是将果仁装入一个可带有显示压力及温度的压力容器罐内,对罐加温升压,当罐内温度及压力达到所加工果仁的预定数值后,迅速打开罐盖快速释放压力,释放时间应小于0.5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果仁物理开口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果仁加工预定值范围为温度值100-200℃,压力值0.15-1.0MPa。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果仁物理开口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果仁壳开口能达到仁、壳分离程度的工艺是也可以不对罐加热,直接充气达到开口状预定值1.2-1.5倍的数值后快速释放。
全文摘要
一种果仁物理开口工艺,是将果仁放入一个可带有显示压力和温度的容器罐内,并加热升压,达到温度100-200℃时,压力为0.15-1.0MPa后快速释放压力,果仁壳便膨胀开口。本工艺有适用各种果仁、味香可口,不含有害元素,加工方法卫生,可直接食用等特点。
文档编号A23N15/00GK1390502SQ0113334
公开日2003年1月15日 申请日期2001年10月23日 优先权日2001年10月23日
发明者辛敏忠 申请人:辛敏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