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插秧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000阅读:4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稻插秧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稻插秧机。
背景技术
近年来推行的水稻撒播和抛秧技术,由于存在推迟季节、需放水而造成肥料走失、遇寒流易烂秧、回青率较低及不适应晚稻秧等不足而难以全面推广;而人工插秧的高强度和低效率则更是显而易见的。所以,人们仍看重插秧机。目前,水稻插秧机的种类繁多,结构各异,但市面上真正过关的、尤其是又适合南方小面积田块实用的插秧机似乎不多。现较为先进的插秧机的结构一般由机头、底船、机架、秧箱、传动机构、送秧机构、分秧机构和插秧机构组成。机头包括动力(柴油机)、齿轮变速箱、离合器、地滚轮等。机架包括机头部分机架、插秧部分机架和连接两部分机架的连接杆。传动机构包括万向传动杆、万向接头、传动拨秧箱器、传动主轴、传动带(链条、皮带)、传动轮(链轮、皮带轮)、曲轴等,万向连接杆将机头、齿轮箱与传动移秧箱器及传动主轴连接后,再由传动主轴用传动带分别连接送秧机构的传动轴、分秧机构和插秧机构的传动轴(曲轴)。插秧机的分秧机构和插秧机构一般均采取扒式抓秧结构,即分秧夹秧爪和插秧爪均绕轴转动抓秧,有的分秧爪抓秧后再送给插秧爪,实插时分秧不均,抓秧不能准确定位,抓到秧苗中间就插中间,抓到秧尖就插倒秧,秧的入泥状态深浅不一,入泥部位不一致,倒秧、倒插、缺蔸率高,抓秧、插秧过程中易伤秧,且回青速度慢,回青率低。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保证秧正、不缺蔸、无倒插秧、不伤秧、秧苗入泥深浅、部位一致,返青速度快、回青率高的水稻插秧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水稻插秧机,它包括机头、机架、底船、秧箱、传动机构、送秧机构、分秧机构和插秧机构,其特点是所述分秧机构的分秧连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曲轴和分秧横杆,分秧横杆的两端滑配合支撑在机架上,分秧横杆上设有若干个分秧盒,分秧盒的背上部设有能击拍秧箱底部的齐秧板;秧箱的出秧口位于分秧盒槽口的上方;所述插秧机构的插秧连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曲轴和插秧横杆,插秧横杆的两端滑配合支撑在机架上的锥度环形导槽中,所述锥度环形导槽包括限定插秧横杆垂直下行的直槽和限定插秧横杆将秧插好后向后划弧上行的下端圆弧槽与分秧盒数量相等的插秧爪置于插秧横杆朝向插秧盒的一侧并延伸,插秧爪垂直下行时,沿分秧盒槽口自上而下纵穿。
采用以上结构后,由于位于分秧盒上方的秧箱出口处的秧已被齐秧板拍齐,特别是插秧爪直接从秧箱出口处秧的根部取秧,分秧盒同时配合分秧,而插秧爪经插秧横杆在环形导槽的导引下,取秧后垂直插入泥中,然后从后上方(背离分秧盒的方向)划弧返回,所以,该水稻插秧机分秧均匀,抓秧定位准确,插秧正,不伤秧,不倒秧,不缺蔸,秧苗入泥深浅一致,部位一致,均为根部插入,因而返青速度快,回青率高。经若干次实地操作,其工作状态稳定。
作为改进,在分秧盒的顶端可设若干刀片,在分秧盒的上方可固定(经除杂横杆固定在机架上)与分秧盒数量相等的除杂刀圈,其形状及内框尺寸与分秧盒顶端的外框尺寸相配,即分秧盒的顶端外框上行时可套入除杂刀圈内框,以除去秧根部的杂物,从而进一步保证分秧、插秧质量。


图1为本水稻插秧机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水稻插秧机除去机头及秧箱后的与图1相反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水稻插秧机的秧箱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水稻插秧机支撑插秧横杆的环形导槽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水稻插秧机包括机头2、底船5(又叫机船、底板)、秧箱6(又叫装秧箱,下同)、传动机构等,机头2包括动力1(一般采用柴油机)、齿轮变速箱18、离合器(图中未示出),地滚轮3等。机架4包括机头部分机架,插秧(送秧、分秧等均在内)部分机架和连接两部分机架的连接杆。传动机构包括万向传动杆17、万向接头25、传动移秧箱器27、传动主轴22、传动带7(一般用链条,下同)、传动轮8(一般用链轮,下同)、曲轴16等;万向传动杆17一端与变速齿轮箱18连接,另一端通过万向接头25与传动移秧箱器27以及传动主轴22连接,传动主轴22通过传动带7分别连接送秧机构的传动轴24,分秧机构和插秧机构的传动曲轴16;传动移秧箱器27是传动器和移秧箱器的总称,主要结构为相互啮合的伞形齿轮和相互啮合的齿轮齿条(图中未示出)及移秧箱的拨块26等。以上均为现有技术,所以,不再详述。
本水稻插秧机还包括送秧机构、分秧机构和插秧机构。所述送秧机构本具体实施方式
采用如下结构2个偏心轮23安装在送秧传动轴24的两端,偏心轮23与送秧传动杆28的一端铰接,送秧传动杆28的另一端与送秧横杆31固定连接,若干个倾斜向上的送秧爪29固定在送秧横杆31的朝向分秧盒12的一侧并延伸。所述送秧机构还可采取其他结构,如送秧横杆垂直焊有若干根送秧钢丝,与之相对应,秧箱6底部则制成送秧钢丝能通过的梳子形等。
所述分秧机构的分秧连杆10的两端分别连接曲轴16和分秧横杆9,即分秧连杆10上端为抱箍活动套装在曲轴16的曲柄上,分秧连杆10下端固定在分秧横杆9上。分秧横杆9的两端支撑在机架4(的立柱上的一字型垂直导槽中)上,在曲轴16和分秧连杆10的带动下,分秧横杆9(沿导槽)上下垂直运动。分秧横杆9上设有若干个分秧盒12,分秧盒12的个数决定能插几行秧,本实施方式为6行即6个分秧盒12,也可为7个、8个、9个、10个、12个等。分秧盒12采用槽钢垂直焊接在分秧横杆9上,分秧盒12槽口朝外,上下均为通口。在分秧盒12的背上部设有能击拍秧箱6底部的齐秧板11,分秧盒12每上行一次,齐秧板11就将秧震齐一下,以使插秧爪32准确定位抓根及保证每蔸秧的数量。分秧盒12的顶端可设计成若干尖朝上的三角形刀片,在分秧盒12的上方固定(经除杂横杆固定在机架上,除杂横杆图中未示出)有与分秧盒数量相等的除杂刀圈19,其刀圈19形状及内框尺寸与分秧盒12顶端的外框尺寸相配,即分秧盒12的顶端外框上行时可套入除杂刀圈19的内框以除杂。秧箱6的结构如图3所示,为保证取秧的准确、快捷、放置秧箱时,秧箱6的出秧口33位于分秧盒12槽口的上方。
所述插秧机构的插秧连杆21的两端分别连接曲轴16和插秧横杆13,本实施方式采用偏心连杆传动机构(类似缝纫机的曲柄摇杆机构)连接传动2个偏心传动轮15安装在曲轴16的两端,插秧连杆21上端铰接在传动轮15的偏心轴20上,插秧连杆21的下端固定在连接块14上,连接块14固定在插秧横杆13上,连接块14可沿机架4(的立柱)外侧的导槽上下滑行。插秧横杆13的两端支撑在机架4上的锥度环形导槽30中,为更好的滑配合,插秧横杆13的两端可呈圆形。所述锥度环形导槽30包括限定插秧横杆13垂直下行的直槽36和限定插秧横杆13将秧插好后划弧上行的下端圆弧槽37。所述锥度环形导槽30的具体结构为(参见图4)活动槽心块34呈一爿剪刀刀片形,刀片槽心块34的中部铰接在机架4(的立柱)上,刀片槽心块34上下两端可绕轴35左右摆动,刀片槽心块34的下端向一侧凸出一尾尖。由刀片槽心块34隔开而形成的环形导槽30下宽上窄呈锥形,环形导槽30的外侧为直槽36,槽的下端为圆弧槽37即下端的一角成锐角(靠近插秧盒12的一侧角),再从角尖处向另一侧呈圆弧向上,槽30的顶端呈三角形。与分箱盒12数量相等(本例为6个)的插秧爪32置于插秧横杆13朝向插秧盒12的一侧,插秧爪32呈圆弧略向下并向插秧盒12方向延伸,插秧爪32为前端开叉(似人的手指分叉)的扁平杆。插秧爪32垂直下行时,沿分秧盒12槽口自上而下纵穿。
插秧机工作时,送秧机构将秧送至秧箱出口33,分秧机构在曲轴16和分秧连杆10、分秧横杆9的带动下,分秧盒12从下至上垂直运行并与除杂刀圈19套合。与此同时,曲轴16带动偏心传动轮15并通过连杆21、传动连接块14带动设在插秧横杆13上的插秧爪32直接从秧箱出口33处取秧,再与上行的分秧盒12及除杂刀圈19配合以分秧除杂。此时,插秧横杆13在以上所述的锥度环形导槽30的引导下,垂直下行,插秧爪32则纵穿分秧盒12槽口而将秧插至田土内,插秧横杆13行至下止点后在传动轮15及插秧连杆13、传动连接块14的带动下沿槽30下端圆弧向机外(与插秧机相互方向)后上方迅速划弧上行(以不破坏已插好的秧苗),由于槽30下宽上窄,至上三角形止点后又自然向下返回以重复插秧动作。
当然,分秧连杆10的两端分别连接曲轴16和分秧横杆9及插秧连杆21的两端分别连接曲轴16和插秧横杆13的具体结构除以上所述外,允许有其他变化,如插秧连杆21的一端仍连接偏心轮15,而另一端直接固定连接插秧横杆13(只是偏心轮15要安装在机架4立柱的内侧而不是现在的外侧,而曲轴16上的皮带轮仍安装立柱的外侧);又如两者对换,即分秧连杆10连接偏心轮15与连接块14及分秧横杆9,而插秧连杆21连接曲轴16的曲柄与插秧横杆13。应注意的是插秧横杆13的行程远大于分秧横杆9的行程。
所插秧入泥的深浅,可通过调整机架4与底船5的高度或调整插秧爪32本身的高度来进行调节。
权利要求1.一种水稻插秧机,包括机头(2)、机架(4)、底船(5)、秧箱(6)、传动机构、送秧机构、分秧机构和插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秧机构的分秧连杆(10)的两端分别连接曲轴(16)和分秧横杆(9),分秧横杆(9)的两端滑配合支撑在机架(4)上,分秧横杆(9)上设有若干个分秧盒(12),分秧盒(12)的背上部设有能击拍秧箱(6)底部的齐秧板(11);秧箱(6)的出秧口(33)位于分秧盒(12)槽口的上方;所述插秧机构的插秧连杆(21)的两端分别连接曲轴(16)和插秧横杆(13),插秧横杆(13)的两端滑配合支撑在机架(4)上的锥度环形导槽(30)中,所述锥度环形导槽(30)包括限定插秧横杆(13)垂直下行的直槽(36)和限定插秧横杆(13)将秧插好后向后划弧上行的下端圆弧槽(37);与分秧盒(12)数量相等的插秧爪(32)置于插秧横杆(13)朝向插秧盒(12)的一侧并延伸,插秧爪(32)垂直下行时,沿分秧盒(12)槽口自上而下纵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插秧机,其特征在于分秧盒(12)的顶端设有若干刀片,在分秧盒(12)的上方固定有与分秧盒(12)数量相等的除杂刀圈(19),其刀圈(19)的形状及内框尺寸与分秧盒(12)顶端的外框尺寸相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插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秧连杆(21)的两端分别连接曲轴(16)和插秧横杆(13)是指,插秧机构传动轮(15)安装在曲轴(16)两端,插秧连杆(21)的上端铰接在传动轮(15)的偏心轴(20)上,插秧连杆(21)的下端固定在连接块(14)上,连接块(14)固定在插秧横杆(13)上并沿机架上下滑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插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度环形导槽(30)的具体结构为,中部铰接在机架(4)上的活动槽心块(34)呈一爿剪刀刀片形,刀片槽心块(34)下端向一侧凸出一尾尖,刀片槽心块(34)两端可绕轴(35)摆动由刀片槽心块(34)隔开而形成的环形导槽(30)下宽上窄呈锥形,环形导槽(30)的外侧为直槽(36),槽(30)的下端为圆弧槽(37)即下端的一角呈锐角,从角尖处向另一侧呈圆弧向上,槽(30)的顶端呈三角形。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水稻插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送秧机构结构如下,送秧传动轴(24)两端的偏心轮(23)与送秧传动杆(28)的一端铰接,送秧传动杆(28)的另一端与送秧横杆(31)固定连接,若干个倾斜向上的送秧爪(29)固定在送秧横杆(31)的朝向分秧盒(12)的一侧并延伸。
专利摘要水稻插秧机,它包括机头、机架、底船、秧箱、传动机构、送秧机构。其特点在于,分秧机构的分秧连杆10的两端分别连接曲轴16和分秧横杆,分秧横杆可沿机架上下滑行,分秧横杆上设有若干个分秧盒12及齐秧板11;秧箱的出秧口位于分秧盒槽口的上方;插秧机构的插秧连杆20的两端分别连接曲轴16和插秧横杆13,插秧横杆13的两端可沿机架上的锥度环形槽30滑行,插秧横杆13上设有与分秧盒12数量相等、大小相配的仿人手指的插秧爪32。
文档编号A01C11/02GK2520631SQ01257499

公开日2002年11月20日 申请日期2001年12月6日 优先权日2001年12月6日
发明者徐进花 申请人:徐进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