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鲑鱼养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982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鲑鱼养殖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鲑鱼养殖装置,属农业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鲑鱼是重要的世界性经济鱼类之一。其肉色橘红、肉味鲜美、肉质细腻、营养和保健价值极高,特别适宜鲜食,亦可冷冻、制罐、干制、腌制、熏制。研究证明,鲑鱼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如W-3、PHL、EPA等成分可以有效的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美国科学家通过试验证明如果每日食用50克鲑鱼,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可降低50%。鲑鱼属于冷水洄游性鱼类,在我国除黑龙江、乌苏里江等向北注入北太平洋的河流外,不产这种具有地理位置特点的鲑鱼。近年来,一方面由于过量捕捞和海洋环境的日趋恶化,鲑鱼产量越来越低。另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常见的草、鲤、鲢、鳙四大家鱼已难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鲑鱼进入餐桌已成必然趋势,在大中城市和沿海开放地区每年要从欧美进口大约4万吨的冷冻鲑鱼,人们对鲑鱼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也刺激人们去寻求人工养殖的途径,人工养殖鲑鱼的技术亟待开发推广。由于鲑鱼有其独特的生活习性,对其生长环境亦有特殊的要求,按照普通的人工养殖方法如陆地坑养、网箱养殖等方式由于水质、水温等达不到要求而难以成功。给鲑鱼提供适合其生长发育的环境,满足鲑鱼生长所需的水温条件、供氧条件、水质条件,是人工养殖鲑鱼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用陆地水资源、在小水体中实现鲑鱼养殖的专用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称技术问题是由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鲑鱼养殖装置,它由鱼池、沉淀池、过滤池、制冷设备和集水箱组成,所述鱼池为一个装满养殖水的水池,鱼池的底部设有排水口,排水口与沉淀池的进水口连通,沉淀池设有两个出水口,上出水口与水泵连通,下出水口与排灌管道连通,水泵的出水口与过滤池的入水口连通,所述过滤池的出水口连通制冷设备,制冷设备的另一入水口连通深井水泵,制冷设备的出水口连通集水箱的进水口,集水箱的出水口通向鱼池的注水口。
上述鲑鱼养殖装置,所述鱼池为圆形,直径为12-16米,池深2.2-2.6米,蓄水量150-400立方米,池底由边缘向中心形成1∶8-1∶10的坡度,排水口设在池底中心处,所述鱼池设有注水口两个,下注水口靠近池底并与池壁切线方向同向,上注水口设在鱼池的上方。
上述鲑鱼养殖装置,所述鱼池的排水口上设有活动的塞盖,塞盖上端设有拉杆,拉杆上端固定钢丝拉绳,钢丝拉绳引至鱼池池边,塞盖下端设有截头圆锥形塞堵,塞盖上对称设有两个导向孔,导向孔从设置在排水口周边的导向柱上穿过,排水口上设有密封垫,在塞盖外还设有排水网罩,排水网罩固定在池底。
上述鲑鱼养殖装置,所述鱼池的上注水口设在距池壁上沿1.5-2米处,管径为40-60毫米,管口呈扁平鸭嘴形,其上均布喷水孔,下注水口的管径为60-75毫米。
上述鲑鱼养殖装置,所述相邻的鱼池侧壁上设有过鱼口,过鱼口上设有活门,活门与导轨之间设有密封。
上述鲑鱼养殖装置,在过滤池和制冷设备之间增设充氧池,所述过滤池与充氧池的位置高于制冷设备,充氧池中设有增氧机,在充氧池和制冷设备之间采用水槽将两者连通在一起,水槽中布满块状、多棱角的障碍物。
上述鲑鱼养殖装置,所述鱼池设置增氧机,增氧机排气口的方向应与下注水口的方向一致。
采用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装置,可以在广大陆地地区推广深井水人工养殖鲑鱼,纯净的深井水通过增氧和降温等处理后完全可以达到鲑鱼生长所要求的水清、低温、富氧等三大条件,实现小水体、高密度养殖。鱼池所具有的污水回收设施可以节省水资源,降低养殖鲑鱼的成本,鱼池经沉淀的污水富含多种有机物,用于浇灌农田为上好的有机肥料,可以使农作物免施化肥。本实用新型一次性投入资金有限,而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图1是本实用新型系统构成示意图;图2是鱼池的结构截面示意图;图3是图2的俯视图;图4是塞盖和排水网罩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人工养殖鲑鱼需要洁净的水源、合适的温度和足够的氧含量,本实用新型设计的鱼池即能够满足上述要求。参看图1,由鱼池2、沉淀池3、过滤池5、制冷设备7、水泵4、集水箱2组成的鱼池,形成一个半封闭的水循环养殖系统,循环过程依次包含以下环节
排污在沉淀池3静置、沉淀,排出鲑鱼排泄的污物及饲料残渣,而后将水泵入过滤池;过滤消毒在过滤池5进一步滤去水中杂质,投放消毒剂,杀灭细菌与病毒,而后将再生水送入制冷设备;调温将再生水和深井抽出的水混合,调节两种水的流量以达到选定的水温,(必要时开动制冷设备7降温)而后将水泵入集水箱;供水由集水箱2将达到要求的水供向鱼池;增氧利用增氧机随时向鱼池增氧(因系养鱼常用设备,图中未画出)。
这种方式既可以保证水质也可以节省水资源,经沉淀的污水浇灌农田,亦是上好的有机肥料。在本实用新型中,增设了充氧池6,并将过滤池5和充氧池6的位置设置在高于地面10-20米处,利用水泵4将沉淀池3的水泵入过滤池中,过滤后的净水进入充氧池,充氧池中设有增氧机增氧,充氧池与制冷设备之间由开放的水槽连通,水槽中布满块状、多棱角的障碍物,比如石块,它可起到阻碍水流、激起水花而增氧的作用。通常,水温不超过19度时制冷设备不启动,当水温较高时,制冷设备7即运行降温。为了保证水中氧含量,在每个鱼池中还配备潜水射流式增氧机,实现定时增氧。
参看图2、图3,鲑鱼的鱼池1为圆形,这是根据鲑鱼喜欢逆水游动的习性而设计的,圆形池水流均匀、无死角,适合鲑鱼的生活习性。鱼池位于地下或半地下。鱼池设有注水口两个,下注水口22沿池壁切线方向注水,下注水口管径60-75毫米。增氧机排气口的方向应和下注水口的喷水方向一致,这样可有利于池水形成漩流。上注水口21设在距池壁上沿1.5-2米处,上注水口倾斜向上,并呈鸭嘴式,水流向上喷出,这种注水方式可以产生跌水增氧效果。
池养鲑鱼密度较高,会产生大量的排泄物,导致悬浮颗粒增多,使池壁及池底出现沉淀物和悬浮物,如不能及时排出,将造成池水中的氨态氮、硝态氮、亚硝酸态氮增多,水质变坏,重者引起鲑鱼鳃瓣堵塞,呼吸困难,出现疾病,甚至死亡。因此,要经常换水,使水质保持清澈洁净。在鱼池的侧壁上设有过鱼口,这是专门为鱼池轮换换水而设计的。过鱼口要设在两个相邻鱼池的接壤处,过鱼口上设有活门23,活门采用铝合金和玻璃制成,活门与其导轨之间设有密封。换水时,先将一空池内注入清水,再将相邻的需要换水的养鱼池内水放掉一部分,打开过鱼口活门,鱼群则逆水游向清水池,然后关闭过鱼口活门,打开塞盖12放出污水,清洗鱼池并换水。一组鱼池可依次轮换进行。
为保持鱼池合适的水温,需经常添加、排放水。参看图4,在鱼池的底部中心设有排水口16,排水口上设有活动的塞盖12,塞盖上端设有拉杆10和钢丝拉绳24,支架26用来固定滑轮。参看图2、图4,当需要排水时可以转动绞筒25,钢丝拉绳即可将塞盖拉起,实现排水。松开钢丝拉绳,在水压的作用下塞盖自动盖上,塞盖上的塞堵15堵住排水口,密封垫14可以防止排水口泄露。穿过塞盖上导向孔中的导向柱13可以控制塞盖的位置。排水网罩11固定在池底以防鱼群逃逸。
权利要求1.一种鲑鱼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鱼池(1)、沉淀池(3)、过滤池(5)、制冷设备(7)和集水箱(2)组成,所述鱼池为一个装满养殖水的水池,鱼池的底部设有排水口(16),排水口与沉淀池的进水口连通,沉淀池设有两个出水口,上出水口与水泵(4)连通,下出水口与排灌管道连通,水泵的出水口与过滤池的入水口连通,所述过滤池的出水口连通制冷设备,制冷设备的另一入水口连通深井水泵(8),制冷设备的出水口连通集水箱的进水口,集水箱的出水口通向鱼池的注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鲑鱼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鱼池(1)为圆形,直径12-16米,池深2.2-2.6米,蓄水量150-400立方米,池底由边缘向中心形成1∶8-1∶10的坡度,排水口设在池底中心处,所述集水箱通向鱼池的注水口设置两个,下注水口(22)靠近池底并与池壁切线方向同向,上注水口(21)设在距池壁上沿1.5-2米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鲑鱼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鱼池的排水口(16)上设有活动的塞盖(12),塞盖上端设有拉杆(10),拉杆上端固定钢丝拉绳,钢丝拉绳引至鱼池池边,塞盖下端设有截头圆锥形塞堵(15),塞盖上对称设有两个导向孔,导向孔从设置在排水口周边的导向柱(13)上穿过,排水口上设有密封垫(14),在塞盖外还设有排水网罩(11),排水网罩固定在池底。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鲑鱼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鱼池的上注水口设在距池壁上沿1.5-2米处,管径为40-60毫米,管口呈扁平鸭嘴形,其上均布喷水孔,下注水口管径为60-75毫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鲑鱼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过滤池(5)和制冷设备(7)之间增设充氧池(6),所述过滤池与充氧池的位置高于制冷设备,充氧池中设有增氧机,在充氧池和制冷设备之间采用水槽将两者连通在一起,水槽中布满块状、多棱角的障碍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鲑鱼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鱼池侧壁上设有过鱼口,过鱼口上设有活门(23),活门与其导轨之间设有密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鲑鱼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鱼池设有增氧机,增氧机排气口的方向应与下注水口的方向一致。
专利摘要一种鲑鱼养殖装置,属养殖技术领域,用于解决利用陆地水资源、在小水体中实现鲑鱼养殖的问题。该装置由鱼池、沉淀池、过滤池、制冷设备和集水箱组成,其中,鱼池的排水口与沉淀池的进水口连通,沉淀池的上出水口与水泵连通,下出水口与排灌管道连通,水泵的出水口与过滤池连通,所述过滤池的清水和深井水泵泵出的水经制冷设备调温后进入集水箱,再由集水箱向鱼池供水。采用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装置,可以在广大陆地地区利用深井水养殖鲑鱼。该装置所具有的污水回收净化设施可浇灌农田,成为上好的有机肥料,这也进一步降低了鲑鱼的生产成本,实现了养殖资源的综合利用。
文档编号A01K61/00GK2614444SQ0321499
公开日2004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2003年1月24日 优先权日2003年1月24日
发明者曾照军, 王猛, 曾强, 李相成 申请人:曾照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