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留孔植物水肥双保全营养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451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边留孔植物水肥双保全营养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物栽培用容器,具体涉及一种对现有盆栽植物营养钵的改进。
背景技术
传统的盆栽植物营养钵采用的俱是从上至下全渗漏式的钵栽,所有钵体都是底部一个出水孔,当向钵内浇水时,泥土成为水的载体,剩余水分则会全部泄漏,在高温季节必须每天水浇,且一边浇一边漏,并带走不少土壤中的无机盐及植物所需养分,使土壤日渐贫瘠,而且每浇一次就会使土壤板结一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对传统的钵栽进行改进,使钵内留出一定空间蓄水,尽量减少土壤水分和养分的流失,避免土壤板结。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面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其特征在于所述营养钵钵体下部位置侧壁上开设有出水孔。在营养钵钵体上部和下部侧壁外表面,还分别开设有可与营养钵盖上开设的内螺纹旋合之外螺纹。
本实用新型将营养钵钵体底部渗漏改为侧壁渗漏,使钵内留出一定的空间蓄水,可避免水的泄漏,减少了水的浇灌次数,减少了土壤水分和养分的流失,克服了水渗漏与浇水对土壤带来的板结。而在钵体上加设的可旋入和旋出之钵盖,可适应钵栽蔬菜的需要,便于回收,同时可避免泥土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营养钵钵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营养钵钵体1下部位置侧壁上开设有出水孔2,该出水孔2的高度大约离钵体底面3-6cm高,根据栽培植物品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蓄水高度。这样,每次浇水时,浇水人很容易看到水满时的状况,避免浇水时水从底部溢出对周围造成的污染,且每一次浇水后,营养钵钵体1底部仍存有少量的蓄水,盆内植物可通过根系吸收其水分,同时,少量的水又可避免烂根现象的发生。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在营养钵钵体1上部和下部侧壁外表面分别开设有外螺纹,钵体上部或下部可加设一营养钵盖3,该盖内腔设有内螺纹,可旋合于营养钵钵体1上面或底部。这种结构主要是针对本申请人开发的钵栽蔬菜所做的设计,传统的蔬菜生长环境主要是在大田中,周边杂草丛生,土壤中各种害虫越冬以及人、畜体内寄生虫里长留在土壤中,且土壤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因此,经常需要喷施农药和化肥才能保证蔬菜较好地生长,但这样做会使残留的有毒物质进入人体内,影响人们的生命健康。而钵栽蔬菜的生长环境主要可以依赖于种植人的控制而进行,如用大棚可隔绝天上的飞虫等虫害的侵蚀,各钵体内泥土通过高温处理消毒,能烧死一切有害细菌,且钵内泥土互不关联,可避免相互的交叉传染,保证环境纯净、土壤纯净、水质纯净、肥料纯净,完全不需使用农药。由于钵栽蔬菜可适应现代蔬菜生产的要求,销售时,可将蔬菜与营养钵钵体1和装于钵体底部的钵盖3一同出售,买主买后蔬菜在几天内仍可保持鲜嫩,不但不会腐烂,而且会在生长中增值,还可代替花卉等作为绿色植物摆放在家中,佐餐时将吃食部分割断即可,然后将底部钵盖3旋出,再旋入营养钵钵体1上部螺纹上,将营养钵钵体1顶部盖住,避免泥土污染周围环境,由蔬菜公司回收即可,非常方便。
权利要求1.一种边留孔植物水肥双保全营养钵,它包括营养钵钵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营养钵钵体(1)下部位置侧壁上开设有出水孔(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留孔植物水肥双保全营养钵,其特征在于营养钵钵体(1)上部和下部侧壁外表面分别开设有可与营养钵盖(3)上开设的内螺纹旋合之外螺纹。
专利摘要一种边留孔植物水肥双保全营养钵,它包括营养钵钵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营养钵钵体(1)下部位置侧壁上开设有出水孔(2)。在营养钵钵体(1)上部和下部侧壁外表面,还分别开设有可与营养钵盖(3)上开设的内螺纹旋合之外螺纹。本实用新型将营养钵钵体底部渗漏改为侧壁渗漏,使钵内留出一定的空间蓄水,可避免水的泄漏,减少了水的浇灌次数,减少了土壤水分和养分的流失,克服了水渗漏与浇水对土壤带来的板结。而在钵体上加设的可旋入和旋出之钵盖,可适应钵栽蔬菜的需要,便于回收,同时可避免泥土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文档编号A01G9/02GK2638421SQ0324828
公开日2004年9月8日 申请日期2003年7月15日 优先权日2003年7月15日
发明者熊定邦, 熊建邦 申请人:熊定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