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麦撒种旋耕播种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2175阅读:9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小麦撒种旋耕播种技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麦撒种旋耕播种技术,属于小麦栽培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自有小麦栽培史以来,小麦播种,无论是人工播种还是机械播种,都必须在对土壤进行了耕翻、耙耱等土壤耕作程序之后,按行进行开沟、放籽、盖土、镇压等播种程序,其中开沟、放籽、盖土程序,在使用机具播种的条件下,是一次性完成的。其农艺技术特征是1、先整好地而后播种;2、种子要直接播入土壤耕作层一定深度;3、分行播种,行与行之间有一定距离,种子分布在行沟内。这种按行开沟播种方式存在很大的技术缺陷1、种子在行内集中拥挤,不符合小麦的生长发育规律,个体间苗期的争水、争肥,对小麦分蘖和成穗的影响较大,以至于影响产量,直接限制了作物生产潜力的发挥;2、行间宽垄是对土壤及其肥、水资源的浪费,尤其是在作物生长前期;3、播种程序繁琐,费工、费能。
技术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公开一种在土壤耕作耕之前或耕作过程中进行小麦撒种,旋耕、整地、播种一体化的小麦撒种旋耕播种技术。
本发明是通过下面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小麦撒种旋耕播种技术,在耕地前,先进行小麦撒种,小麦种子均匀分布于待耕土壤表面之上,然后进行旋耕机旋耕,在旋耕机旋耕土壤的过程中小麦种子进入土壤之中,经过正常的土壤镇压之后,整地、播种一体化完成。
由于旋耕整地可免去耙耱程序,一般都是连续旋耕两遍。所以,上述的一种小麦撒种旋耕播种技术,撒种程序可在旋耕第一遍过后进行,在旋耕第二遍时将撒于土壤表面之上的小麦种子耕播入土,同样,经过正常的土壤镇压之后,整地、播种一体化完成。
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和优点(1)、有利于小麦生长发育,增产效果显著。撒种旋耕播所形成的无垄栽培技术最大限度地适应小麦生物学需求,从种植方式上形成了满足挖掘小麦极限生产潜力的技术需求,尤其苗期对小麦的生长发育极为有利,每粒种子都独立地占有营养空间,而不是按行播种时种子集中分布在行沟内争养分、水分。小麦分蘖率提高22;比已有技术在不降低穗重的情况下,增加亩穗数8-10万,可增产20%以上。
(2)、无垄栽培,节地、节水消灭了断垄缺苗现象,不仅增产,而且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0%以上;土壤利用效率提高5%。
(3)、简化栽培,降低生产成本。耕播两种作业划一、同时完成,减去单独的播种作业程序,而且是免铧犁翻耕作业,每亩可降低作业成本30元。
具体实施例方式
1在耕地前,小麦底肥铺撒过后,即进行撒种,小麦种子均匀分布于待耕土壤表面之上,然后用旋耕机旋耕,在旋耕整地的过程中小麦种子进入土壤之中,经过正常的土壤镇压之后,整地、播种一体化完成。
耕前撒种于土壤表面之上,在旋耕土壤的过程中将种子混入土壤,即耕播于土壤之中,耕播两种作业划一;满地撒种、满天星式的无垄栽培,小麦种子均匀分布整块麦田,无行垄之分,最大限度地适应小麦生物学需求;节约灌溉用水;降低生产成本。
具体实施例方式
2由于旋耕整地可免去耙耱程序,一般都是连续旋耕两遍。所以,撒种程序可在旋耕第一遍过后进行,在旋耕第二遍时将撒于土壤表面之上的小麦种子耕播入土,同样,经过正常的土壤镇压之后,整地、播种一体化完成。
权利要求
1.一种小麦撒种旋耕播种技术,其特征在于在耕地前,先进行小麦撒种,小麦种子均匀分布于待耕土壤表面之上,然后进行旋耕机旋耕,在旋耕机旋耕土壤的过程中小麦种子进入土壤之中,经过正常的土壤镇压之后,整地、播种一体化完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麦撒种旋耕播种技术,其特征在于撒种程序可在旋耕第一遍过后进行,在旋耕第二遍时将撒于土壤表面的小麦种子耕播入土。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公开一种将小麦在耕前或耕作过程中撒种,旋耕、播种一体化的小麦撒种旋耕播种技术,在耕地前,先进行小麦撒种,然后进行旋耕机旋耕土壤,或在旋耕第二遍之前进行小麦撒种,在旋耕整地的过程中使撒于土壤表面之上的小麦种子进入土壤之中,经过正常的土壤镇压之后,整地、播种一体化完成,这种播种技术有利于小麦生长发育,增产效果显著;无垄栽培,节地、节水,简化栽培程序,降低生产成本。
文档编号A01C7/08GK1765168SQ200510012989
公开日2006年5月3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18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18日
发明者郝德有, 李纪彬, 马俊勇, 吴智泉, 王秀果, 刘林杰 申请人:郝德有,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 河北省衡水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