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榧脱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812阅读:8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香榧脱壳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坚果脱壳取仁的机械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应用于香榧破壳取仁的香榧脱壳机。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坚果脱壳方法主要包括化学方法脱壳、物理方法脱壳和机械方式脱壳等。而机械方式脱壳是目前坚果的最常见的脱壳方式。常用的机械脱壳方式又可以分成对辊碾压方式、平磨方式、挤压方式、平板碾压方式、刀片切割方式等;均为采用机械来施加机械力,使果实的外壳在外力的作用下破坏,并采用机械方式来实现滚、搓、碾等动作从而脱去果实的外壳。
目前,我国已研制和开发一些坚果脱壳机械,如(a)、浙江大学研制的板栗脱壳机,该脱壳机是利用高速刀具不断切除板栗外壳,同时运用揉、搓等机械方式来完成脱壳。(b)、西北工业学院研制的板栗剥壳机是运用真空爆壳技术,利用真空负压和干燥效应使板栗外壳自动爆裂,同时采用柔性搓揉式实现板栗的剥壳。(c)、中国农机院研究和开发的杏仁槽形轧辊式破壳机,该设备利用一对相对回转运动的辗压辊来破开松籽的硬壳。
国外也有各种坚果脱壳设备研制的报道,如(a)、英国专利有关于腰果脱壳装置的报道,该装置在腰果外壳的对称面上用刀片切割出完整的切口,直接得到果仁。(b)、日本有板栗脱壳技术的报道,该脱壳机运用高速旋转辊刀把板栗外皮切破,同时在高速钢片的打击下将板栗外壳去掉。(c)、法国有采用先火烧后机械挤压脱去板栗外壳和红衣的脱壳技术的报道。
现有的机械坚果脱壳大多是使用对辊式的对压迫使坚果压破,但对辊式挤压只能使坚果一两点或局部受压,致使果壳只破裂而未破碎分离,需要后续再用其他方法使坚果完全脱壳。因此上述现有的各种坚果脱壳机不适合于中国特有产品--香榧的脱壳,有关香榧采用机械脱壳的研究和专利未见国内外报道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脱壳效率高、操作方便,能实现对香榧进行机械化脱壳取仁的机器。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以上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提供一种香榧脱壳机,包括支撑架、同轴心的位于圆锥形外桶内部的圆锥形内桶,圆锥形外桶的内侧壁与圆锥形内桶的外侧壁之间形成空隙,圆锥形内桶可相对转动地与支撑架相连,圆锥形外桶可相对上下移动地与支撑架相连;在支撑架上设有动力源,圆锥形内桶与动力源相连,空隙的上端与进料口相连,空隙的下端与出料口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香榧脱壳机的一种改进圆锥形外桶的锥度略大于圆锥形内桶的锥度,空隙上宽下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香榧脱壳机的进一步改进圆锥形外桶通过调节器组件与支撑架活动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香榧脱壳机的进一步改进圆锥形内桶的外侧壁表面设有滚花螺纹,圆锥形外桶的内侧壁表面设有滚花螺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香榧脱壳机的进一步改进支撑架上设有进料桶,此进料桶与进料口相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香榧脱壳机的进一步改进支撑架上设有出料桶,所述出料桶与出料口相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香榧脱壳机的进一步改进圆锥形内桶通过轴承与支撑架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香榧脱壳机的进一步改进动力源为变速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香榧脱壳机,除了一般机械所具备的动力部分、传动部分、喂料部分之外,实用新型的核心部分是一对相对回转运动的圆锥形套辊来滚动辗压破开并脱去香榧坚果的坚固外壳,同时避免果仁受到损坏。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香榧脱壳机,改变了以往手工操作对香榧坚果进行脱壳取仁的原始方法,实现香榧等坚果类脱壳取仁的机械化。本实用新型的香榧脱壳机,机械结构简单,整体成本低廉。且工作时耗能低、操作方便,还能节省人力和时间,改善卫生条件,消除对果仁的污染,确保坚果的脱壳率和果仁的完好率,为食品行业、为香榧的出口提供优质上等香榧果肉。该香榧脱壳装置经实验得脱壳率为98%。仁的破损率低于3%,去种衣率高于90%。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香榧脱壳机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上述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详细说明。图1给出了一种香榧脱壳机,包括支撑架1。在支撑架1上设有动力源12,此动力源12为变速电机。上支架3与支撑架1的上端固定相连,下支架2与支撑架1的下端固定相连。上支架3上设有进料口8,下支架2上设有出料口10。在上支架3和下支架2之间设有圆锥形内桶9和圆锥形外桶6,圆锥形内桶9同轴心的位于圆锥形外桶6的内部,圆锥形外桶6的内侧壁与圆锥形内桶9的外侧壁之间形成空隙7。空隙7的上端与进料口8相连,空隙7的下端与出料口10相连。圆锥形内桶9与上支架3通过圆锥滚子相配合实现轴承连接;同样,圆锥形内桶9与下支架2也通过圆锥滚子相配合实现轴承连接;这样圆锥形内桶9就能相对于上支架3和下支架2作转动,即圆锥形内桶9能相对于支撑架1作转动。圆锥形内桶9还通过连轴13与动力源12相连,由动力源12向圆锥形内桶9提供转动所需的动力。
在上支架3设有可调节螺栓螺母组件14,圆锥形外桶6的上端通过此可调节螺栓螺母组件14与上支架3相连。同样,在下支架2上设有可调节螺栓螺母组件5,圆锥形外桶6的下端通过此可调节螺栓螺母组件5与下支架2相连。通过同时调节可调节螺栓螺母组件14和可调节螺栓螺母组件5,圆锥形外桶6可实现其在下支架2和上支架3之间的上下位置的移动,即圆锥形外桶6能相对于支撑架1作相对的上下移动。将圆锥形外桶6的锥度设计成略大于圆锥形内桶9的锥度,这样整个空隙7就呈上宽下窄的形态。进料桶11被固定设置在支撑架1上,进料桶11通过进料口8与空隙7的上端相连。出料桶4也被固定设置在支撑架1上,出料桶4通过出料口10与空隙7的下端相连。为了增强对香榧的脱壳和去种衣的效果,在圆锥形内桶9的外侧壁表面设有滚花螺纹,在圆锥形外桶6的内侧壁表面也相应的设有滚花螺纹。
由于本实用新型是特别针对香榧所设计开发的脱壳机,就目前的香榧品种而言,其最大横截面直径为φ9.3mm~φ14.6mm。一般分为5个等级,最小等级的香榧最大横截面直径为φ9.3mm~φ10.6mm。
因此当对最小等级的香榧进行脱壳时,通过可调节螺栓螺母组件14和可调节螺栓螺母组件5,调节圆锥形外桶6向下移动。此时,圆锥形外桶6的内侧壁与圆锥形内桶9的外侧壁所形成空隙7较窄,空隙7的下端最窄处控制在φ9.3mm,空隙7的上端最宽处控制在φ10.6mm。当对较大等级的香榧进行脱壳时,通过调节可调节螺栓螺母组件14和可调节螺栓螺母组件5,调节圆锥形外桶6向上移动。此时,圆锥形外桶6的内侧壁与圆锥形内桶9的外侧壁所形成空隙7慢慢变宽。当对最大等级的香榧进行脱壳时,要求空隙7上端最宽处控制在φ14.6mm。圆锥形外桶6的轴向移动距离(即上下移动距离)控制在2~10mm之间,能完成对大小5个等级香榧即最大截面直径为φ9.3mm~φ14.6mm香榧的脱壳。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及原理如下坚果香榧依次通过进料桶11、进料口8,进入圆锥形外桶6的内侧壁与圆锥形内桶9的外侧壁之间形成的空隙7。此时,圆锥形内桶9在动力源12带动下作旋转运动,而圆锥形外桶6固定不动。因此,坚果香榧从上至下经过整段空隙7时,受到压缩力的作用从而使果壳脱落,同时不损坏到果仁。圆锥形内桶9的外侧壁表面设置的滚花螺纹、圆锥形外桶6的内侧壁表面设置的滚花螺纹,起到增加摩擦、导向和去种衣作用。最后空壳、碎衣和果仁均经过出料口10后从出料桶4流出。
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香榧脱壳机,其特征是包括支撑架(1)、同轴心的位于圆锥形外桶(6)内部的圆锥形内桶(9),所述圆锥形外桶(6)的内侧壁与圆锥形内桶(9)的外侧壁之间形成空隙(7),所述圆锥形内桶(9)可相对转动地与支撑架(1)相连,所述圆锥形外桶(6)可相对上下移动地与支撑架(1)相连;在支撑架(1)上设有动力源(12),所述圆锥形内桶(9)与动力源(12)相连,所述空隙(7)的上端与进料口(8)相连,所述空隙(7)的下端与出料口(10)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香榧脱壳机,其特征是所述圆锥形外桶(6)的锥度略大于圆锥形内桶(9)的锥度,所述空隙(7)上宽下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香榧脱壳机,其特征是所述圆锥形外桶(6)通过调节器组件与支撑架(1)活动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香榧脱壳机,其特征是所述圆锥形内桶(9)的外侧壁表面设有滚花螺纹,所述圆锥形外桶(6)的内侧壁表面设有滚花螺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香榧脱壳机,其特征是所述支撑架(1)上设有进料桶(11),所述进料桶(11)与进料口(8)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香榧脱壳机,其特征是所述支撑架(1)上设有出料桶(4),所述出料桶(4)与出料口(10)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香榧脱壳机,其特征是所述圆锥形内桶(9)通过轴承与支撑架(1)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香榧脱壳机,其特征是所述动力源(12)为变速电机。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香榧脱壳机,包括支撑架(1)、同轴心的位于圆锥形外桶(6)内部的圆锥形内桶(9),圆锥形外桶(6)的内侧壁与圆锥形内桶(9)的外侧壁之间形成空隙(7),圆锥形内桶(9)可相对转动地与支撑架(1)相连,圆锥形外桶(6)可相对上下移动地与支撑架(1)相连;在支撑架(1)上设有动力源(12),圆锥形内桶(9)与动力源(12)相连,空隙(7)的上端与进料口(8)相连,空隙(7)的下端与出料口(10)相连。本实用新型的香榧脱壳机,结构简单、脱壳效率高、操作方便,能实现对香榧进行机械化脱壳取仁。
文档编号A23N5/00GK2862724SQ200520117
公开日2007年1月31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12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12日
发明者宋慧芝, 谈黎虹, 盛奎川 申请人:浙江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