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灭钉螺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047阅读:32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灭钉螺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学物质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与灭钉螺药有关的化学物质和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血吸虫病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传染病,流行于我国南方12个省、市、自治区。这种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之前已经被控制的疾病,由于灭螺药物匮乏等种种原因,使得全国大面积的江湖洲滩钉螺大量繁殖与扩散,导致血吸虫病疫情严重回升。众所周知,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病的惟一中间宿主。近些年,由于洪涝灾害等原因,钉螺面积呈回升势头.全国63个已达到传播控制的县(市、区),有21个县(市、区)出现螺情明显回升,占33.33%。2003年,全国钉螺面积37.9亿m2,比1989年34.7亿m2上升8.4%。实践证明,控制钉螺是阻断血吸虫病流行的重要措施之一。化学药物灭螺是一种快速、有效、经济的方法,但杀螺剂长期品种单一,极不适应防治工作的需要。过去我国使用五氯酚钠灭螺,但由于对环境毒性较大,在国内外已被禁用。目前,惟一被WHO推荐使用的灭螺药是氯硝柳胺,氯硝柳胺的结构式是 氯硝柳胺氯硝柳胺为淡黄色粉末,其熔点为225℃~230℃,其在水中的溶解度为5~8mg/L,几乎不溶于水[见化学化工大辞典,1564页]。
由于该药价格较高,对鱼类毒性较大,使其在使用上受到一定的限制。全国大约有三分之二的钉螺面积每年因缺乏药物灭螺处理,以致钉螺大量繁殖和扩散,对下游和毗邻地区构成严重威胁。在一些高感染地区已形成人群感染-治疗-再感染的恶性循环,在水产养殖地区因灭螺而殃及承包鱼塘的索赔纠纷时有发生。面对当前钉螺面积回升严重的态势和氯硝柳胺灭螺药物诸多弊端的现状,寻找一种高效低毒、廉价且使用方便的灭螺药物,以有效控制螺情回升,保护人畜安全,促进疫区社会和经济健康发展,是本领域科技工作者的良久愿望和重要课题。缺乏理想的灭钉螺药,也是长期以来影响灭钉螺效果,制约血吸虫病防治效果的重要因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灭钉螺药,使其具有高效、低毒、廉价和使用方便等特点。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这种灭钉螺药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这种灭钉螺药为醌式氯硝柳胺,是一种具有醌式结构的盐类化合物,为红褐色粉末状,分子式为C13H7N2O4Cl2,熔点大于300℃,溶于水、乙醇,其中在水中的溶解度为1.4g/L,是氯硝柳胺的175倍,几乎不溶于乙醚,其结构式为 本发明提供的灭钉螺药醌式氯硝柳胺的制备方法是,通过改变氯硝柳胺的pH值,促使氯硝柳胺分子在碱性溶液中形成具有醌式结构的盐。
醌式氯硝柳胺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混合溶液的制备将氯硝柳胺粗品与水按照1∶50~100的比例混合;2.调节溶液的pH值用碱液调节混合溶液,使其pH值控制在8~13的范围;3.加热控制加热温度为50℃~120℃;4.冷却出现红褐色沉淀后将溶液冷却至室温以下;5.抽滤将冷却后的溶液抽滤,即可得到本发明产品,一种红褐色的醌式氯硝柳胺粉末。
本发明提供的灭钉螺药醌式氯硝柳胺的制备方法,还可以通过改变合成氯硝柳胺时的pH值,使pH值控制在8~13的范围,促使氯硝柳胺分子在碱性溶液中形成具有醌式结构的盐来实现。
本发明提供灭钉螺药醌式氯硝柳胺,是一种高效灭螺剂,与目前市售的氯硝柳胺相比,在灭螺效果相同的情况下,即在钉螺死亡率皆为100%的情况下,本发明灭钉螺药醌式氯硝柳胺的投药量仅为氯硝柳胺的1/5。
本发明提供的灭钉螺药醌式氯硝柳胺灭螺效果实验资料一.药品与材料氯硝柳胺,由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提供(购自江苏淮安农药厂);醌式氯硝柳胺,本发明产品;钉螺,采自武汉市二桥江边,在室内适应性喂养三天后使用。
二.观察指标氯硝柳胺与醌式氯硝柳胺消灭钉螺的效果对比,以及对鱼苗的毒性的对比。
三.实验方法实验方法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1965年公布的“杀螺剂实验室终筛方法”及“实验室评估杀螺特性及评估理化因素灭活实验”进行浸杀法、喷洒法灭螺实验。具体操作为配制一定浓度的氯硝柳胺与醌式氯硝柳胺溶液,挑选大小一致的健康成螺,设氯硝柳胺组、醌式氯硝柳胺组和去氯水对照组,每组投放装有30只钉螺的烧杯内,浸杀24h、48h、72h后,分别取一袋,用清水冲洗干净,放于平皿内,加去氯水,24h后开厣爬动为活螺,余下用敲碎法鉴别钉螺死活。
喷洒法灭螺实验在疫区选择河滩滩面,根据地形与植被情况,采用定桩标界的方法分为3块,确定用药量。同样设两个实验组和一个空白对照组,每组喷洒面积100m2,考核面积50m2,块间距离大于2m。喷洒药物,采取定筐随机抽样法调查钉螺,观察24、48、72h后的钉螺死亡情况,植物的变黄情况。实验期间气温保持20-28℃。
鱼的急性毒性实验设浓度与浸杀法灭螺的浓度一致,水温25±1℃。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10尾鱼苗分别投入不同浓度组和清水对照组,观察1h、3h、6h、12h和24h鱼的死亡情况。判断鱼死亡标准为当鱼浮在水面无运动状态时,用镊子轻击其尾柄部,若在3min内鱼不产生任何应激反应,即可判断死亡。
四.实验结果从下表所给数据可以看出,当醌式氯硝柳胺投药量为0.2g/L,采用浸杀法灭螺,48h后钉螺的死亡率分别为室内100%,现场98.6%;喷洒法灭螺实验,48h后钉螺的死亡率分别为室内89.5%,现场88.3%。当氯硝柳胺的投药量为1g/L时,48h钉螺死亡率分别为浸杀法灭螺,室内96.7%,现场95.6%;喷洒法灭螺实验,室内86.7%,现场88.3%。说明在灭螺效果相似的情况下,醌式氯硝柳胺的投药量仅为氯硝柳胺的1/5,同时由于醌式氯硝柳胺的投药量大大减少,因而对鱼的毒性也降低了50%。
醌式氯硝柳胺与氯硝柳胺实验室和现场药效比较

2004年卫生部采购氯硝柳胺880吨,按照3.3万元/吨计算,需2904万元;按用量2g/m2计算只能灭螺4.4亿m2钉螺面积,仅占全国钉螺面积的11.6%。若花费同样资金采购本发明提供的醌式氯硝柳胺,则可使灭螺面积达到17.6亿m2。从而可加大药物灭螺力度,并且明显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红外光谱和质谱实验资料从醌式氯硝柳胺与氯硝柳胺二者的结构对照可知,醌式氯硝柳胺红外谱图中各特征吸收峰平均低移了30个波数,原因在于分子结构中的共轭体系延长,因此颜色由氯硝柳胺的淡黄色变为醌式氯硝柳胺的深红色。见附图2,上方为醌式氯硝柳胺,下方为氯硝柳胺。
附图3和附图4分别是氯硝柳胺液质谱图(M-1)和醌式氯硝柳胺(M-Na)的负离子液质谱图,分子量分别为326和348。从二者具有相同结构碎片可知,二者在结构构上的区别仅为π键移动。


图1为氯硝柳胺红外光谱图。
图2为醌式氯硝柳胺(上方)与氯硝柳胺(下方)红外光谱对照图。
图3是氯硝柳胺(M-1)的负离子液质谱图。
图4是醌式氯硝柳胺(M-)的负离子液质谱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例1取氯硝柳胺粗品1g,加入50ml水,充分混合后,逐渐滴入4%的NaOH溶液至pH值等于13。然后加热至50℃,出现红褐色沉淀。待溶液冷却至室温以下,减压抽滤,最后将滤渣干燥即可得到本发明产品醌式氯硝柳胺0.95克。
实例2取氯硝柳胺粗品1g,加入80ml水,充分混合后,逐渐滴入4%的NaOH溶液至pH值等于8。然后加热至80℃,出现红褐色沉淀。待溶液冷却至室温以下,减压抽滤,最后将滤渣干燥即可得到本发明产品醌式氯硝柳胺1.2克。
实例3取氯硝柳胺粗品1g,加入100ml水,充分混合后,逐渐滴入4%的KOH溶液至pH值等于9。然后加热至120℃,出现红褐色沉淀。待溶液冷却至室温以下,减压抽滤,最后将滤渣干燥即可得到本发明产品醌式氯硝柳胺0.85克。
权利要求
1.具有下列结构式的化合物
2.权利要求1所述物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混合溶液的制备将氯硝柳胺粗品与水按照重量(克)比体积(毫升)1∶50~100的比例混合;b.调节溶液的pH值用碱液调节混合溶液,使其pH值控制在8~13的范围;c.加热对调节了pH值后的混合溶液进行加热,控制加热温度为50℃~120℃;d.冷却出现红褐色沉淀后将溶液冷却至室温以下;e.抽滤将冷却后的溶液抽滤,即得到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结构的红褐色粉末状物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物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碱液调节混合溶液的pH值至9。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物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调节了pH值后的混合溶液进行加热时的加热温度控制在8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物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氯硝柳胺粗品与水的混合比例为重量(克)比体积(毫升)1∶80。
6.一种灭钉螺药,其特征在于它是醌式氯硝柳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灭钉螺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醌式氯硝柳胺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式。
8.权利要求1所述物质在灭钉螺中的应用。
9.醌式氯硝柳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改变合成氯硝柳胺时的pH值,使氧硝柳胺分子在碱性溶液中形成具有醌式结构的盐。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醌式氯硝柳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改变合成氯硝柳胺时的pH值,是使其pH值控制在8~13的范围。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灭钉螺药醌式氯硝柳胺及其制备方法,醌式氯硝柳胺的分子式为C
文档编号A01P9/00GK1958565SQ200610005300
公开日2007年5月9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6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3日
发明者李桂玲, 徐兴建, 夏淑贞, 魏凤华, 刘敏, 元艺 申请人:华中科技大学, 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