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巨薯的栽培方法

文档序号:325506阅读:4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培育巨薯的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培育巨薯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种薯育苗后再利用问题上,认为种薯经育苗后形成的泡沫结构是不可逆的,使原本很有再利用价值的育苗后种薯被冷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的缺陷,提供一种培育成巨薯的栽培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培育巨薯的栽培方法,将已完成育苗使命的红薯种薯挖出后,清除薯体周围的残芽,仅留其顶部的1-2个芽后再重新栽培,栽培的方法如下用于栽培的垅的横截面呈等腰梯形,其顶部宽20-30cm,底宽60-70cm,高40-50cm,栽培时按常规施足底肥,然后将薯的头部向上,尾部朝下,成竖直状,薯体的上三分之一部分露在空气中,其株距为35-45cm,然后取一块横向尺寸不小于25cm,厚0.2mm的塑料薄膜,对折起来,在对折线中点剪一条垂直于对折线、长5cm的口,再在对折线中点处剪下一个半径2.5cm的半圆,展开后套在种薯的上三分之一处,并在两块薄膜的重叠处压一土块即可。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提高了育苗后种薯的价值。使单位面积产量提高。简化田间管理。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一种培育巨薯的栽培方法,将已完成育苗使命的红薯种薯挖出后,清除薯体周围的残芽,仅留其顶部的1-2个芽后再重新栽培,栽培的方法如下用于栽培的垅的横截面呈等腰梯形,其顶部宽20-30cm,底宽60-70cm,高40-50cm,栽培时按常规施足底肥,然后将薯的头部向上,尾部朝下,成竖直状,薯体的上三分之一部分露在空气中,其株距为35-45cm,然后取一块横向尺寸不小于25cm,厚0.2mm的塑料薄膜,对折起来,在对折线中点剪一条垂直于对折线、长5cm的口,再在对折线中点处剪下一个半径2.5cm的半圆,展开后套在种薯的上三分之一处,并在两块薄膜的重叠处压一土块即可。
权利要求
1.一种培育巨薯的栽培方法,将已完成育苗使命的红薯种薯挖出后,清除薯体周围的残芽,仅留其顶部的1-2个芽后再重新栽培,栽培的方法如下用于栽培的垅的横截面呈等腰梯形,其顶部宽20-30cm,底宽60-70cm,高40-50cm,栽培时按常规施足底肥,然后将薯的头部向上,尾部朝下,成竖直状,薯体的上三分之一部分露在空气中,其株距为35-4 5cm,然后取一块横向尺寸不小于25cm,厚0.2mm的塑料薄膜,对折起来,在对折线中点剪一条垂直于对折线、长5cm的口,再在对折线中点处剪下一个半径2.5cm的半圆,展开后套在种薯的上三分之一处,并在两块薄膜的重叠处压一土块即可。
全文摘要
一种培育巨薯的栽培方法,用于栽培的垅的横截面呈等腰梯形,其顶部宽20-30cm,底宽60-70cm,高40-50cm,栽培时按常规施足底肥,然后将薯的头部向上,尾部朝下,成竖直状,薯体的上三分之一部分露在空气中,其株距为35-45cm,然后取一块横向尺寸不小于25cm,厚0.2mm的塑料薄膜,对折起来,在对折线中点剪一条垂直于对折线、长5cm的口,再在对折线中点处剪下一个半径2.5cm的半圆,展开后套在种薯的上三分之一处,并在两块薄膜的重叠处压一土块即可。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提高了育苗后种薯的价值。使单位面积产量提高。简化田间管理。
文档编号A01G7/00GK101080980SQ20061001402
公开日2007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2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2日
发明者杜云福 申请人:天津市汉沽区福祥肥料加工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