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线菊杀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735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绣线菊杀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源杀菌剂,属于农药领域。
背景技术
绣线菊,又名火烧尖、佛茶[苗名窝里略(Vobnixngol),蒙名本玛]属于蔷薇科绣线菊亚科绣线菊属(Spiraea);是蔷薇科植物光叶绣线菊Spiraea japon ical.f.var.fortunei(Planch)Rehd.的全草。本属全世界约有100多种,主要分布于北温带。我国拥有丰富的绣线菊属植物资源,是该属的现代分布和分化中心,物种的多样性和丰富度都很高。分布于陕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内蒙古等省区,约70余种。本属植物中许多种类具有美丽的花朵和细致的叶片,耐寒冷、耐盐碱、耐瘠薄,是理想的植篱材料和观花灌木,如粉花绣线菊、土庄绣线菊、欧亚绣线菊、蒙古绣线菊、柳叶绣线菊、绣球绣线菊等《绣线菊的研究概况》卫守喆,毕力夫,章晶,俞腾飞,内蒙古医学院药学院学报,006年4月,第28卷第2期
对绣线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化学成分的研究和药理作用研究。绣线菊的化学成分研究起于1964年,前苏联学者Frolova等报道了粉花绣线菊中的二萜生物碱成分,此后至1976年日本和前苏联学者相继发表了数篇该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论文。自1987年起我们开始对国产该复合群植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的化学研究,分离鉴定了22个新的atisine型二萜生物碱和7个新的atisane型二萜。在我国绣线菊作为一种药用植物,很早就有记载。《中药大词典》中收载有柳叶绣线菊一个品种,可内服、外用,用于治疗跌打损伤、关节疼痛、周身酸痛、咳嗽痰多、刀伤等。《长白山植物药志》中收载有欧亚绣线菊、土庄绣线菊、柳叶绣线菊、绢毛绣线菊四个品种,入药部位为种子、叶、根等,可分别用于治疗胃肠疾病、妇科疾病、驱虫、抗风湿、利尿、跌打损伤和湿疹等。苗医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时把绣线菊作为常用药,认为其性味味淡、性平;功用止咳、明目、镇痛;主治咳嗽、头痛等。之后有很多学者对绣线菊的药理活性进行了研究,比如,杜晓敏等发现石棒绣线菊水提物有镇静、镇痛、抗惊厥的中枢抑制作用;对动物高胆固醇血症及家鸽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均有良好的对抗作用具有小剂量扩张血管,大剂量收缩血管降低动物血压的双重效应;可使离体心脏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及冠脉流量减少;对异丙肾上腺素所致的小鼠心肌耗氧量增加有一定的对抗作用。高山绣线菊(Spiraea alpine Pall)属蔷薇科绣线菊属落叶灌木,高1.2m左右。花5-18朵,白色,直径8-12mm,叶簇生或在当年枝上互生,花期7-8月,果期8-9月。其根、叶、果实可作兽药,配以它药可治痈肿疮痛、咽喉肿痛、风热痒症等。也有将绣线菊作为植物生长抑制剂的报道。
近年来,随着化学农药的使用,3R(Resistance,Resurgence,Residue)问题也日趋严重。从植物体中寻找新的高效、低毒、低残留且与环境相容性好的新的天然活性物质是当今新农药创制开发的研究热点。目前为止,未见绣线菊的抗菌活性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绣线菊作为杀菌剂的应用。尤其是作为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剂的应用。所述植物病原真菌可以是稻瘟病菌、水稻纹枯病菌、玉米大斑病菌、小麦赤霉病菌。所述绣线菊优选高山绣线菊。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新鲜的或干燥的绣线菊的小分子醇的总提物作为杀菌剂的应用。
更进一步地,所述小分子醇为C6以下的醇,优选乙醇或甲醇。
所述小分子醇总提物进一步用乙酸乙酯萃取、浓缩后得到膏状萃取物为活性成分。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植物源杀菌剂。
本发明提供的杀菌剂是新鲜的或干燥的绣线菊的小分子醇提取物为活性成分。
具体地说,所述杀菌剂是以新鲜绣线菊或已晒干绣线菊经小分子醇(优选无水乙醇)提取、浓缩得到的膏状总提物为活性成分。
进一步地,所述杀菌剂可以是上述总提物进一步用乙酸乙酯或甲醇萃取、浓缩后得到膏状萃取物为活性成分。
上述杀菌剂用500-8000倍的水溶解备用。优选500倍。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杀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干燥或将新鲜的绣线菊用小分子醇浸泡,30-60℃水浴,搅拌2-8h,收集浸提液;b、减压浓缩,回收乙醇,得到膏状绣线菊总提物;c、b步骤得到的膏状总提物添加杀菌剂常用辅料(有机溶剂和乳化剂)得到杀菌剂。
上述小分子醇优选乙醇。
进一步地,绣线菊乙醇总提物用乙酸乙酯或甲醇萃取分离得到萃取液;减压浓缩后得到膏状萃取物,用500-8000倍水溶解制成实验备用样品。
本发明提供的绣线菊、干燥绣线菊的提取物对稻瘟病菌、水稻纹枯病菌、玉米大斑病菌、小麦赤霉病菌具有明显的活性,由于绣线菊本身对人毒性低,作为植物源杀菌剂有易降解的特点,因此有望开发为一种高效、低毒、无残留的新型的植物源杀菌剂。
以下通过实施例形式的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再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凡基于本发明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实施例使用的绣线菊是采自四川若尔盖草原的高山绣线菊。活性测定是在离体的条件下,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所制备样品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供试菌种为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ea),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小麦赤霉病菌(Gibberella zeae),以上病原菌种均来自四川省农科院。
实施例1 晒干绣线菊乙醇提取物的制备及抑菌活性测定制备干燥绣线菊乙醇提取物的步骤①将干燥的绣线菊茎、叶和花粉碎经40目筛;②用10倍于原料重量的无水乙醇溶剂浸泡,浸提温度为常温,提取时间为24h;③浸泡后经水浴搅拌,温度为50℃,搅拌时间为6h;④真空抽滤后得到浸提液;⑤将浸提液经旋转蒸发仪减压浓缩,将乙醇回收后得到绣线菊乙醇总提物,减压浓缩温度为45℃;⑥取少量乙醇总提物,用50倍总提物重量的水进行溶解,溶解出的上清液即为实验备用样品,溶解温度为水浴50℃;生物活性测定实验时将上述备用样品先用无菌水稀释后再与PDA培养基混匀,制成5个浓度梯度,并分别倒入直径为9cm的培养皿中制成厚薄均匀的含药平板,用无菌水作为空白对照(ck),每处理重复3次。待培养基凝固后用接上供试菌饼,菌饼直径为0.8cm,菌丝面向下,置28℃温箱中培养。对照菌丝出现生长圈开始记录,直到ck长满平板时停止。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根据菌落直径求抑制生长的百分率,公式如下
菌落直径(cm)=直径平均数-0.8

实验结果表1 晒干高山绣线菊地上部分对病原菌的抑制效果

从表1可以看出干燥的绣线菊乙醇总提物对4种病原菌都表现出较强的活性,尤其对稻瘟病菌的效果最明显,其EC50可达0.4992mg.ml-1实施例2 新鲜绣线菊叶和花乙醇提取物的制备及抑菌活性测定制备新鲜绣线菊乙醇总体物的方法和生物活性测定方法同实施例1。实验结果见表2。
表2 新鲜高山绣线菊叶和花对病原菌的抑制效果

从表2的结果可以看出新鲜绣线菊叶和花对4种病原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效果优于晒干绣线菊茎、叶、花的抑菌效果。
实施例3 晒干绣线菊乙酸乙酯和甲醇萃取物的制备及抑菌活性测定乙酸乙酯萃取物的制备步骤①将绣线菊乙醇总提物用乙酸乙酯萃取分离得到乙酸乙酯萃取液,固相进一步用甲醇溶解得甲醇萃取液,浓缩后得到膏状乙酸乙酯和甲醇萃取物;②将上述膏状萃取物分别用50倍萃取物重量的水进行溶解,溶解出的上清夜即为实验备用样品,溶解温度为水浴50℃。
生物活性测定的方法同实施例1。实验结果见表3和表4。
表3 乙酸乙酯萃取物对4种病原菌的抑制效果

表4 甲醇萃取物对4种病原菌的抑制效果

注“-”表示抑制率为0或为负。
由表3和表4的结果表明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抑菌效果明显优于甲醇萃取物,说明绣线菊的有效成分存在于乙酸乙酯的萃取物中。
总之,本发明提供了绣线菊,尤其高山绣线菊作为杀菌剂的新用途,并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植物源杀菌剂,高效、低毒、无残留,为农药领域提供了新的思路。
权利要求
1.绣线菊在制备杀菌剂中的用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剂是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剂是稻瘟病菌、水稻纹枯病菌、玉米大斑病菌或小麦赤霉病菌的抑制剂。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剂是以小分子醇提取的新鲜的或干燥的高山绣线菊的总提物为活性成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分子醇为乙醇或甲醇。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剂是乙醇总提物进一步用乙酸乙酯萃取、浓缩后得到膏状萃取物为活性成分。
7.一种植物源杀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剂是以新鲜的或干燥的绣线菊的乙醇提取物为活性成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杀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成分为乙醇总提物进一步用乙酸乙酯或甲醇萃取、浓缩后得到膏状萃取物为活性成分。
9.权利要求7所述杀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干燥或将新鲜的绣线菊用小分子醇浸泡,30-60℃水浴,搅拌2-8h,收集浸提液;b、减压浓缩,回收乙醇,得到膏状绣线菊总提物;c、b步骤得到的膏状总提物添加杀菌剂常用辅料得到杀菌剂。
10.权利要求9所述杀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b步骤得到的膏状总提物用乙酸乙酯或甲醇萃取分离得到萃取液,减压浓缩后添加杀菌剂常用辅料得到杀菌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绣线菊在制备杀菌剂中的用途。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植物源杀菌剂,具体地说是由新鲜的或干燥的绣线菊的提取物为活性成分制备而成。该杀菌剂对稻瘟病菌、水稻纹枯病菌、玉米大斑病菌、小麦赤霉病菌具有明显的活性,具有高效、低毒、无残留的特点。
文档编号A01P3/00GK1943361SQ200610022178
公开日2007年4月11日 申请日期2006年11月2日 优先权日2006年11月2日
发明者侯太平, 周丽 申请人:四川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