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淡水电子渔漂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268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淡水电子渔漂开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淡水湖泊钓鱼的渔漂,尤其是一种淡水电子渔漂开关。
背景技术
钓鱼是一项许多人爱好的业余活动,它能使人们在紧张工作之余通过钓鱼活动使身心得到充分放松,并带来无限的乐趣,但是这项活动大多在白天进行,一到夜晚看不清渔漂的情况就无法进行垂钓,因此目前有一些渔漂通过安装在渔漂内的棒式电池和发光二极管来解决夜钓时观察渔漂的问题,其结构是将渔漂的漂身制成上下两部分拼接而成,上部漂身内安装有下端带有螺纹的金属上衬套,金属上衬套的顶部安装有与发光二极管电连接的静触头及其与金属上衬套绝缘垫圈,在下部漂身中安装有与金属上衬套螺纹连接的金属下衬套,在其两衬套内安装棒式电池,棒式电池的正负极分别与静触头和金属下衬套接触。这种结构的发光电子渔漂虽然解决了夜钓观看渔漂的问题,但发光二极管的通电和断电必须通过拆装棒式电池来实现,尤其是在夜间拆装棒式电池时很容易丢失,很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操作的淡水电子渔漂开关。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淡水电子渔漂开关,由上端安装在上部漂身中下端带有螺纹的金属上衬套、安装在金属上衬套顶部的静触头及其橡胶绝缘垫圈、安装在下部漂身中并且与金属上衬套螺纹连接的金属下衬套、以及安装在金属下衬套的棒式电池组成,所述金属下衬套的底部制有一个安装棒式电池的孔,所述金属上衬套的螺纹根部套装有用于与金属下衬套连接的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措施所述金属下衬套底部的孔中还制有筒形弹性孔,筒形弹性孔侧壁上开有2-4个切口。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在金属下衬套底部制有镶嵌棒式电池的孔,使棒式电池随金属下衬套的螺纹旋转而实现轴向移动,达到通、断电源开关的目的,解决了渔漂发光二极管的通断电操作不便的问题,大大方便了钓鱼爱好者的使用;在螺纹连接的金属上、下衬套之间加装有密封圈,不仅防水而且阻止金属下衬套松脱;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制造的优点。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下部漂身;2、金属下衬套;3、O型密封圈;4、金属上衬套;5、上部漂身;6、静触头;7、橡胶绝缘垫圈;8、棒式电池;9、发光二极管;10、漂尾;11、切口;12、筒形弹性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请参阅图1,渔漂的漂身由上部漂身5和下部漂身1两部分组成,上部漂身的上端安装有漂尾10和发光二极管9。在上部漂身的下端安装有金属上衬套4,金属上衬套的下端制有外螺纹,在金属上衬套外螺纹根部还安装有O型密封圈3,金属上衬套的上端安装有与发光二极管一端电连接的静触头6和橡胶绝缘垫圈7,发光二极管的另一端电连接金属上衬套。在下部漂身的上端安装带有与金属上衬套外螺纹相配合内螺纹的金属下衬套2,金属下衬套的底端制有镶嵌棒式电池8的孔。为了使棒式电池镶嵌的牢靠,金属下衬套底端的孔也可制成筒形弹性孔12,筒形弹性孔的侧壁上还制有2-4个使侧壁产生弹性的切口11,本实施例选用4个切口,如图2所示,这样使棒式电池在镶嵌的孔中更稳固。
安装和使用方法将棒式电池正极朝上镶嵌在下部漂身的金属下衬套2的下端孔中,然后与上部漂身的金属上衬套的螺纹连接,当发光二极管发光和螺纹旋紧时为止,安装完毕;当需要断电时,反向适量旋转下部漂身,使棒式电池正极离开静触头,就可断电;反之就可接通电路,使发光二极管发光。
权利要求1.一种淡水电子渔漂开关,由上端安装在上部漂身中下端带有螺纹的金属上衬套、安装在金属上衬套顶部的静触头及其橡胶绝缘垫圈、安装在下部漂身中并且与金属上衬套螺纹连接的金属下衬套、以及安装在金属下衬套的棒式电池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下衬套的底部制有一个安装棒式电池的孔,所述金属上衬套的螺纹根部套装有用于与金属下衬套连接的密封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淡水电子渔漂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下衬套底部的孔中还制有筒形弹性孔,筒形弹性孔侧壁上开有2-4个切口。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淡水电子渔漂开关。其特点是漂身由上部漂身和下部漂身组成,上部漂身的下端安装有金属上衬套,金属上衬套的下端制有螺纹,金属上衬套的顶部安装有与发光二极管电连接的静触头和橡胶绝缘垫圈,发光二极管的另一端电连接金属上衬套,下部漂身的上端安装有与金属上衬套螺纹相配合螺纹的金属下衬套,金属下衬套的底部制有安装棒式电池的孔,通过适量正、反旋转下部漂身就可实现通断发光二极管电源的目的,解决了电子渔漂无开关的问题,大大方便了垂钓者;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制造的优点。
文档编号A01K75/00GK2877293SQ200620025749

公开日2007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10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10日
发明者范卫东, 李树东 申请人:范卫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