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昆虫诱捕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729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昆虫诱捕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昆虫捕捉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不合理使用农药、耕作制度变革以及气候异常等影响,农业病虫害的成灾机率大大上升,如稻纵卷叶螟、二化螟、褐飞虱、斜纹夜蛾、小菜蛾、甜菜夜蛾等害虫连年频繁暴发成灾,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安全生产与持续发展。更为严峻的是,为了控制害虫等有害生物猖獗危害,农民往往采用加大用药强度这一简单措施,不断提高用药浓度,增加施药次数。于是,在农业生产上出现了“产生抗药性→更换农药品种→效果下降→提高用药强度→产生抗药性→更换农药品种”的农药不合理使用的恶性循环。目前褐飞虱、二化螟、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等对很多农药已产生了较高抗性。除害虫抗药性激增外,由于大量且不合理使用化学农药所造成的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农产品食用安全下降等负面效应也日益突出。
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日益重视,无公害、绿色、有机、生态农业和农产品的理念深入人心,而农产品安全卫生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安全甚至生命安全,就倍受消费者的关注。为了保障人们的健康安全,近年来许多发达国家加强了对食品安全的管理,如日本修改《食品卫生法》,欧盟修订了新的蔬菜安全标准,美国最近在实施“食品反恐”也进一步提高对进口农产品的安全质量要求。我国加入WTO后,关税壁垒被消除,技术壁垒(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TBT)已成为限制农产品进入本国市场的重要手段,而农产品中农药的残留量和农产品中是否带有危险性的病虫草等生物体已成为目前两个最为重要的技术壁垒。近年来,许多发达国家利用其技术优势,以各种借口、巧立名目,频繁采取提高检测强度、增加取样数量、扩大检测范围等手段来限制我国蔬菜等农产品的出口,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持续发展。
因此,在新形势下,害虫的无公害减灾防治工作就更显重要,迫切需要一种既能有效控制害虫危害,又能保护环境的害虫治理的新方法、新技术。许多科研人员从不同方面进行了探索与研究,其中以利用昆虫的某种趋性(光线、颜色、气味等)进行诱杀是当前害虫治理中的一个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而这种治理方法必须有一种高效率的诱捕器。目前在田间已有一些害虫诱捕器应用,但使用效果不甚理想。例如,传统的水盆型诱捕器采用在敞口的容器上方在特定高度范围内设置诱饵,容器内放置液体(通常为一定浓度的肥皂水),害虫因追寻诱饵被撞落入容器内液体,从而捕杀害虫。由于该装置的诱饵和容器内的液体暴露在外,在烈日或高温下容器内的液体不久就会因蒸发而大量减少甚至被晒干或吹干,若遇大雨或连阴雨天气则容器中的水溢出,均会影响捕杀效果,因而常需不定时地重置容器内的液体量及浓度,操作非常麻烦;而且诱饵日晒雨淋也极容易变质,使用寿命缩短。另如,船型或三角型害虫诱捕器,它都是一个具有入口的盒体,盒体内壁涂有粘性物质,中间放置诱饵,害虫因追寻引诱气味而撞上粘纸被消灭,但这种害虫诱捕器是一次性的,当粘纸被粘满后必须更换,杀虫成本较高,而且,随着粘着的害虫数量增加,捕捉效果也在下降,造成使用期间捕杀效果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效、环保、经济三位一体的新颖昆虫诱捕器。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括柱形壳体,壳壁上设有若干昆虫爬入通道以及向内打开的爬入通道单向门,壳体内设有放置昆虫诱饵的结构件,壳壁和/或单向门上设有昆虫诱饵气味的散发孔。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壳体内形成有一定温湿度和通风量的小环境,有效地保护了诱饵,延长诱饵的使用寿命,捕杀效果更加稳定,而且单向门无法从壳内向外开,昆虫自爬入通道爬入并顶开单向门进入壳体内后就无法逃出,从而极大地提高捕杀效果。所述柱形壳体的主体可以呈圆柱状或多边形棱柱状,壳体的高度较其直径或横截面的长宽大,所述诱饵气味的散发孔设在壳体的中部以上。这样,当昆虫掉入壳体内后,更难从壳体内爬出。
本实用新型的壳体上端最好是呈与壳体分体的顶盖,不仅能降低壳体的制造成本,也便于更换诱饵和零件的操作。所述放置昆虫诱饵的结构件上的所设的诱饵放置位为诱饵的插槽。插槽可设置1个,更佳的结构是排列设置2个、3个、或多个插槽,这样能同时适应放置圆形、长条形等多种形状的诱饵,具有更加广泛的捕虫用途。顶盖上还设有壳体的悬挂连接件,放置昆虫诱饵的结构件与悬挂连接件为一体式构件,这样,使得诱饵可以悬空在壳体内中间,而且简化了这两个零件的制造和装配的设置。
壳体内还设有昆虫收集导引斜面。所述壳体内在爬入通道的下方设有昆虫疏导漏斗,所述导引斜面为疏导漏斗的锥面。所述昆虫收集导引斜面也可以设在壳壁上。这样,能便于昆虫的收集,便于壳体和其它收集容器的配合使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在壳体被半剖后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在去除壳盖后的俯视图。
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壳盖和放置昆虫诱饵的结构件与悬挂连接件的一体式构件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包括柱形壳体1,壳壁上设有若干昆虫爬入通道2以及向内打开的爬入通道单向门3,壳体内设有放置昆虫诱饵的结构件4,壳壁和/或单向门上设有诱饵气味的散发孔。
如图所示,所述单向门可以是倾斜设置的门,单向门斜靠在通道2上,附图标号31为单向门的转动轴,昆虫自外向内爬入壳内时能顶开单向门,但自内向外爬时门受到通道壁的阻挡,无法开启。所述单向门也可通过其它结构实现,比如在门的外侧设置阻挡结构,使其无法向外开,或者采用弹簧等零件使门只能向内打开。
如图所示,所述柱形壳体的主体呈圆柱状,其下部呈圆锥台形,壳体的高度较其直径或长宽大,壳壁和单向门上都设有诱饵气味的散发孔,其附图标号分别为11和32,所述诱饵气味的散发孔设在壳体的中部以上。诱饵气味散发孔11有规律地设置在壳壁上,如图所示,散发孔11共四层,每层4组,分别设置在爬入通道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壳体顶端设有与壳体分体的壳的顶盖12。顶盖上还设有壳体的悬挂连接件5,放置昆虫诱饵的结构件4与悬挂连接件5为一体式构件45,一体式构件45卡接在顶盖12上。放置昆虫诱饵的结构件上所设的诱饵放置位为3个插槽41。
为了提高捕获收集效果,壳体内还设有昆虫收集导引斜面。所述壳体内在爬入通道的下方设有昆虫疏导漏斗7,昆虫疏导漏斗7架在壳壁的台阶上,所述导引斜面为昆虫疏导漏斗的锥面。
所述昆虫爬入通道2设置在与壳体分体的零件20上,零件20通过螺丝安装在壳壁上,这样,既便于对爬入孔零件的更换,也能进一步地对昆虫疏导漏斗的上端限位。对应地,壳壁上有开口15。
本实用新型的壳体可做成下端封闭的形式,以盛装捕捉昆虫的液体;本发明的壳体也可以做成下端不封闭的形式,并与昆虫收集容器(如废旧的可乐瓶、矿泉水瓶等)连接。附图标号8是本实用新型同时提供的另一种固定壳体的零件,它是一个供绳或钩穿过的突出于壳壁的孔。
权利要求1.一种昆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柱形壳体,壳壁上设有若干昆虫爬入通道以及向内打开的爬入通道单向门,壳体内设有放置昆虫诱饵的结构件,壳壁和/或单向门上设有昆虫诱饵气味的散发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昆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它设有与壳体分体的壳的顶盖,所述放置昆虫诱饵的结构件与顶盖相连。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昆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顶盖上还设有壳体的悬挂连接件,放置昆虫诱饵的结构件与悬挂连接件为一体式构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昆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壳体内还设有昆虫收集导引斜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昆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在爬入通道的下方设有昆虫疏导漏斗,所述导引斜面为昆虫疏导漏斗的锥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昆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昆虫爬入孔设置在与壳体分体的零件上,零件的下端对昆虫疏导漏斗的上端限位。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昆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昆虫收集导引斜面为壳体的一段锥形收缩的内壁。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昆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放置昆虫诱饵的结构件上所设的诱饵放置位为数个插槽。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昆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形壳体的高度较其直径或横截面的长宽大,所述诱饵气味的散发孔设在壳体的中部以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昆虫诱捕器。它包括柱形壳体,壳壁上设有若干昆虫爬入通道以及向内打开的爬入通道单向门,壳体内设有放置昆虫诱饵的结构件,壳壁和/或单向门上设有昆虫诱饵气味的散发孔。本实用新型在壳体内形成有一定温湿度和通风量的小环境,有效地保护了诱饵,延长诱饵的使用寿命,捕杀效果更加稳定,而且单向门无法从壳内向外开,昆虫自爬入通道爬入并顶开单向门进入壳体内后就无法逃出,从而极大地提高捕杀效果。
文档编号A01M1/10GK2922472SQ200620103020

公开日2007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21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21日
发明者郑永利 申请人:郑永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