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4261阅读:12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紫苏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草本植物的栽培技术,特别是紫苏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背景技术
紫苏是唇形花科紫苏属植物。1年生草本,株高60厘米-150厘米。有特殊香味,茎直立,四棱形紫色或绿紫色。叶对生,先端突出或渐尖,边缘有粗圆锯齿,两面紫色,或表面绿色,背面紫色。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淡紫色或淡红色,种子椭圆形,细小。
紫苏是国家卫生部首批颁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60种植物之一,在我国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紫苏的生育期可划分为六个时期,分别是小苗期(自种子发芽到定植前,一般25-45天);幼苗期(定植后到长到6片大叶前,一般20-40天);六叶期(生长出六片大叶到采叶前,一般20-40天);采叶初期(开始采收叶片到侧枝完全,一般20-40天);采叶盛期(侧枝完全长出,采叶达到鼎盛的时期,一般60-90天);采叶末期(植株开始老化到拔苗,一般20-40天)。目前,紫苏的种植方法一般为在大田或大棚中,采用常规方法种植,即经过育苗、定植,按常规方法进行肥水管理,所种植的紫苏不仅产量低,而且品质差,不符合无害化食品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想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紫苏高产优质栽培技术,采用该技术生产的紫苏,品质好,产量高,能达到无害化的要求。
为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紫苏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其特征是一是苗棚内育苗①播种将已催芽的种子混合2-3倍的沙子或细土均匀撒在含水量12-18%的苗床上,保持苗床土壤湿润;②分苗小苗长至两对真叶时,将小苗分到育苗穴盘内,保持穴盘基质湿度,并保持室温在18-25度,直至小苗长至6-8片叶、高10-12cm;二是大棚内田间栽培管理①大棚内整地施基肥,棚内施足有机肥,深翻后耙平起垄,并铺设喷灌或滴灌,关闭大棚高温闷棚48小时左右;②定植,选择无病虫的健壮苗,株距为18-20cm,行距为21--23cm,定植后立即浇足水,3天后浇第二遍水,然后蹲苗10-15天;③生长期水肥管理,按无害化要求施肥,定植后在小苗四叶至五叶期供肥一次,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之比大于2∶1,以后每半月追一次肥,叶面追肥与土壤追肥交替进行,叶面追肥用生物活性肥,土壤追肥用复合肥随滴灌冲施;④叶片采收管理,采叶主茎真叶长到第五对时采摘,分枝第三对叶长出时采摘;整枝六叶期起打去主干上的四对以下的真叶和分枝上的第一对和第二对真叶,只保留至五到六对侧枝;⑤病虫害防治,采用物理方法防治病虫害;⑥大棚设施管理,大棚内设有加温设施、照明设施、防虫设施、通风换气设施、降温加湿设施,控制棚内温度、湿度在紫苏适宜的生长范围内。
所述的棚内基肥用量以2.5亩大棚计,有机肥800--1200kg,有机生物肥800--1200kg,复合肥100--150kg为宜。
所述的物理方法防治病虫害,最好采用在大棚(以2.5亩大棚计)各进出口、通风口处设置40目的防虫网,设置频振式捕虫仪1-2台,黄油粘虫板30-50块,挂扑虫灯3-5个,灯下面挂盛有清水的盆。
控制棚内温度、湿度的最佳方法为当白天外界温度达到10度以上、天气晴好、大棚内的温度上升到18-20度时,开窗户和前风机口进行自然通风;温度上升到22-24度时,开风机强制通风,同时增加湿度,当夜间外界温度降至10度时,在大棚顶部再加二层膜,当夜间大棚内的温度降至12-15度时给棚内加温,保持棚温16-20度。
由于在紫苏的生长过程中所施的肥料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定,达到无害化卫生要求,而且以有机肥为主,病虫害的防治采用物理方法,因而本发明生产出的紫苏质量好,不含农药等残留物,能达到无害化要求,还由于在紫苏的整个生长过程中均采用设施大棚控制温湿度,使棚内的温湿度始终保持在紫苏适宜的生长发育范围内,因而,紫苏生长速度快,产量高。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为了更详细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具体实施的例子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本发明采用在苗棚内育苗,在大棚内栽培管理,苗棚内装有照明设施、通风排水设施、防虫设施,大棚内装有加温设施、照明设施、防虫设施、通风换气设施、降温加湿设施。其具体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如下一、育苗1、苗床准备苗床采用110cm宽,长10m,深40cm的水泥池,苗床底层土为肥沃、疏松、无病虫的园土,上层用10cm营养土,其配方为草炭4份、园土6份,搅拌均匀,整平待用。
2、播种育苗棚内一年四季都可以育苗,播种量为每棚2.5亩用种40-50克。一般每亩20克左右,视种子大小而定。
室温下用清水将种子浸泡48小时,除去秕籽和杂质,将种子上的黏液洗净后用湿毛巾包好在20-23℃催芽。每天用清水冲洗1-2次,种子60%露白后,即可播种。
苗床播种墒情在含水量16%,将催芽的种子混2-3倍的沙子或细土均匀撒在苗床上,然后覆盖一层细土或草炭。播后为保证种子成活率,每天淋水保持土壤湿润,4-6天苗即可出齐。
3、分苗小苗长至两对真叶时,开始分苗到育苗穴盘。分到穴盘里的小苗应立即浇水,温度保持在18-25度,当苗长至6-8片叶、高10-12cm左右时即可定植,在定植前给小苗打一次营养液。穴盘基质采用草炭3份、蛭石7份,混合均匀。
二、田间栽培管理技术园地选择标准气候条件所选园区应处于温度适宜的中纬度地区,冬季不太冷,夏季不太热,便于周年生产。阳光充足,年日照时数不低于2200小时,地下水资源丰富,水利条件便利。
土壤条件土壤需要高肥力,碱解氮(N)在100mg/kg以上,有效磷在80mg/kg,速效钾180mg/kg以上的土壤。
栽培技术1、设施及设备大棚选择3连栋塑料大棚,2.5亩每棚,要求大棚必须有加温设施、照明设施、防虫设施、通风换气设施、降温加湿设施等。
2、整地施肥每棚基肥用量有机肥1000kg,有机生物肥1000kg,复合肥150kg,深翻20-35厘米,耙平起垄,垄高15-20厘米,垄宽80厘米,沟宽40厘米。铺设喷灌或滴灌,每垄2根,关闭大棚进行高温闷棚48小时。
3、定植定植前浇水,但不宜过多,以不粘定植铲为宜。选择有3对真叶、10-12cm高、无病虫的健壮苗进行定植。每垄4行,株距为18-20cm,行距为22cm,每垄100株。共50行,每棚2万株苗。定植苗要周正、直立,定植深度不宜过浅或过深,以不露出根系为宜。
定植后立即浇足缓苗水。3天后浇第二遍水,及时松土2-3次,然后蹲苗10-15天,此后土壤应保持见干见湿状态。
4、水肥管理技术土壤施肥原则施用的肥料品种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定,达到无害化卫生要求。施肥量以土壤养分测定分析结果及紫苏的需肥规律和肥料效应为基础确定,以高氮低钾生物有机肥为主,每次追肥5kg/亩。定植后在四叶期至五叶期供肥一次,施肥原则是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配合使用,有机与无机之比不低于2∶1。
施肥应根据长势、棚温、土壤干湿度的情况具体决定。定植后在四叶期至五叶期供肥一次,以后在叶片发黄、变薄的情况下每亩可以追施复合肥4公斤左右。一般情况下每半月追一次肥,叶面追肥与土壤追肥交替进行。叶面追肥用生物活性肥,土壤追肥亩用复合肥4公斤随滴灌冲施。
5、采收管理技术(1)、采叶当主茎真叶长到第五对时就可以采摘,分枝第三对叶长出即可采摘。每次每株采叶不超过10片。
(2)叶片选择采叶规格为直径5.5-8.5公分的完美叶片。超大、太小、老叶、狭长叶、虫眼、斑点、黄尖、黑尖、撕裂等不合格叶片都不能采收。
(3)整枝六叶期起就要陆续打去主干上的四对以下的真叶和分枝上的第一对和第二对真叶,在采叶初期完成,一般留至五到六对侧枝,其余都要打掉,以避免让废枝废叶消耗养分,提高叶的产量和质量。
6、病虫害防治主要病为灰霉病、斑点病等。主要害虫有夜蛾科的地老虎、斜纹夜蛾、草地螟、蛴螬、蝼蛄、蟋蟀、大灰象甲、蚜虫、红蜘蛛、白粉虱、蓟马等,病虫害的防治不使用农药,全部采用物理防治(1)、在各进出口、通风口处设有40目的防虫网,防止害虫进入。
(2)、每棚设有频振式捕虫仪1台,黄油粘虫板40块。
(3)、每次换茬整地前,有机肥撒开后高温闷棚48小时,整地后再高温闷棚48小时。
(4)、注意通风、降湿,防止温度、湿度过高或过低,减少病害侵染机会。
(5)、及时清理老叶和小杈,发现发病植株立即清理出大棚。
(6)、每棚挂扑虫灯3个,下面挂盛有清水的盆,用来夜间诱杀害虫。
7、大棚设施管理技术(1)、当外界温度达到10度以上,天气晴好的时候,大棚内的温度上升到18-20度时,开窗户和前风机口进行自然通风;温度上升到22-24度时开风机强制通风,随外界温度和大棚内的温度的上升逐渐增加风机的个数,控制大棚内的温度在紫苏适宜的生长范围内(22-28度),开风机的同时加水帘增加湿度,同时还可以降温。
(2)当夜间外界温度降至10度时,在大棚顶部再加二层膜,增加大棚保温性能;当夜间大棚内的温度降至12-15度时给棚内加温,保持棚温16-20度,保证紫苏的正常生长。
权利要求
1.一种紫苏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其特征是一是苗棚内育苗①播种将已催芽的种子混合2-3倍的沙子或细土均匀撒在含水量12-18%的苗床上,保持苗床土壤湿润;②分苗小苗长至两对真叶时,将小苗分到育苗穴盘内,保持穴盘基质湿度,并保持室温在18-25度,直至小苗长至6-8片叶、高10-12cm;二是大棚内田间栽培管理①大棚内整地施基肥,棚内施足有机肥,深翻后耙平起垄,并铺设喷灌或滴灌,关闭大棚高温闷棚48小时左右;②定植,选择无病虫的健壮苗,株距为18-20cm,行距为21--23cm,定植后立即浇足水,3天后浇第二遍水,然后蹲苗10-15天;③生长期水肥管理,在小苗四叶至五叶期供肥一次,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之比大于2∶1,以后每半月追一次肥,叶面追肥与土壤追肥交替进行,叶面追肥用生物活性肥,土壤追肥用复合肥随滴灌冲施;④叶片采收管理,采叶主茎真叶长到第五对时采摘,分枝第三对叶长出时采摘;整枝六叶期起打去主干上的四对以下的真叶和分枝上的第一对和第二对真叶,只保留至五到六对侧枝;⑤病虫害防治,采用物理方法防治病虫害;⑥大棚设施管理,大棚内设有加温设施、照明设施、防虫设施、通风换气设施、降温加湿设施,控制棚内温度、湿度在紫苏适宜的生长范围内。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苏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其特征是所述的棚内基肥用量以2.5亩大棚计,有机肥800--1200kg,有机生物肥800--1200kg,复合肥100--150kg。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紫苏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其特征是所述的物理方法防治病虫害,采用在大棚的各进出口、通风口处设置40目的防虫网,以2.5亩大棚计,设置捕虫仪1-2台,黄油粘虫板30-50块,挂扑虫灯3-5个,灯下面挂盛有清水的盆。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紫苏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其特征是控制棚内温度、湿度的方法为当白天外界温度达到10度以上、天气晴好、大棚内的温度上升到18-20度时,开窗户和前风机口进行自然通风;温度上升到22-24度时,开风机强制通风,同时增加湿度,当夜间外界温度降至10度时,在大棚顶部再加二层膜,当夜间大棚内的温度降至12-15度时给棚内加温,保持棚温16-20度。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紫苏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它是在苗棚内育苗,对小苗进行分苗,小苗长至6-8片叶、高10-12cm时定植于大棚内;大棚内施足有机基肥,耙平起垄,铺设喷灌或滴灌,高温闷棚48小时;小苗定植株距为18-20cm,行距为21-23cm,定植后立即浇足水,3天后浇第二遍水,然后蹲苗10-15天;小苗长至四叶至五叶期供肥一次,有机肥与无机肥之比大于2∶1,以后每半月追一次肥;主茎真叶长到第五对时采摘,分枝第三对叶长出时采摘,六叶期起打去主干上四对以下的真叶和分枝上第一对和第二对真叶,只保留至五到六对侧枝,采用物理方法防治病虫害,控制棚内温度、湿度在紫苏适宜的生长范围内。
文档编号A01M1/02GK101015252SQ20071001326
公开日2007年8月15日 申请日期2007年1月21日 优先权日2007年1月21日
发明者邓书岩, 陈宗光 申请人:烟台青叶果蔬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