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式助力碾米、碎粉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089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体式助力碾米、碎粉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体式助力碾米、碎粉机(一) 技术领域一体式助力碾米、碎粉机,属粮食加工机械。(二) 背景技术.-目前人们使用的碾米和碎粉的粮食加工机器由单独的碾米机和单独的碎 粉机及动力机(电动机、内燃机)组成,分别独立安装在同一个机架上。其对粮 食加工的方式是首先由操作人员根据加工需要选择碾米机或碎粉机进行加工 作业。但是操作难度大,尤其是碾米机更难控制,主要是广大农村的电力条件 有限,电压从变电站出来后因线路长、分布广,加之农村的机电产品日益增多, 耗电更加严重,电力部门曾经用换粗电线的办法来缓解,但效果不大。人们解 决的办法是加大电动机的功率,这样的缓解是一种严重的恶性循环。当务之急 解决问题的根本只有对碾米、碎粉机组进行改革,而现有技术机组的这种结构 将碾米机和碎粉机分别制造再组合安装,又分别使用,它们存在以下缺点和不 足1 、现有技术的碾米、碎粉机组没有设计配重飞轮盘,就没有惯性助力功 能,而机组的工作条件是在时高时低和频繁波动的电压中,其使用效果及过载 能力差,特别是碾米机更差,操作控制更难。2 、广大的使用人群基本上都没有操作机器的专业技能,而现有技术机组 的操作难度大,加上供电条件差,导致利用率低和加工质量差等缺点。3、 现有技术机组单个制造的碎粉机它的两个轴承间距太小,离高温高速 的动齿盘近,高速转动的轴承产生的温度和动齿盘产生的温度加在一起在密封 的轴套内散热性极差,很容易烧坏轴承及传动主轴;现有碾米机不仅使用难度 大,生产工艺复杂,有的零部件根本不能互换,而且制造进度慢,生产成本高。4、 现有技术机组分体独立安装,结构松散,机器运转噪音及振动大。(三)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针对以上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碎粉机、碾 米机连体同轴安装,具有惯性助力,过载能力强的粮食加工机器。解决因电压 波动和机组自身缺陷,碾米时难以控制,运行不平稳导致死机等问题。其技术 方案如下它包括碾米机、碎粉机、主轴、电机以及皮带轮。碾米机有进料口和脱壳 室,脱壳室内有米刀、米辊以及米筛,米刀安装在机壳上;碎粉机内有定齿盘 和动齿盘相配合,定齿盘安装在机壳上。其关键技术在于碾米机和碎粉机的机 壳连为一体,碾米机和碎粉机的主轴为同一主轴,主轴的两端端部分别安装皮 带轮和碎粉机的动齿盘,在位于碾米机的壳体内的主轴上安装米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 、本技术将原来单独的碾米机和单独的碎粉机设计成同轴一体式碾米、 碎粉机,它合理、科学地相互利用了碾米机的米辊及皮带轮和碎粉机的动齿盘 及皮带轮,所产生的惯性动力。也就是其中一台工作时,利用另一台机器的旋 转部件产生惯性动力(机械能),如同内燃机配装的飞轮盘得到了连续的惯性 动力补充。根据力学原理动能+势能=总机械能,这个机械能(惯性动力)当 机组运行时就以产生叠加在了电机做工动力内,相当于增大了电动机功率,真 正保证了碾米、碎粉机平稳正常运行。2、 本技术二机合一,克服了现有技术在使用中受其他电机(器)在启动 时电压会瞬时降低、平时高低电压波动现象的存在、作业机在使用过程中负荷 时轻时重以及人为操作不当等缺陷而使问题得到最有效的解决。3、 本技术将现有技术操作最难的碾米机,设计成自动多级清选米机,它 省去了出米控制装置和下料控制装置,因而省去了高难度的操作程序,它无须 调试,完全自动化,只需下料就可正常工作。本机负荷轻只有脱壳和轻微的清 选负荷,所以它节约能源,提高效率,出米质量高。4、 本技术连体同轴设计提高了产品的同心和平衡度,减小了磨擦力,特 别是两个轴承的间距远,散热性好,温度低,延长了使用寿命,简化了构造工 艺,降低了制造成本,安装操作极为方便。(四)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剖示图;图3,是图2 A —A剖示图;图4,是图2 B — B剖示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清选轮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B 1 — B l剖示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参见图l--图6,本实用新型包括碾米机4、碎粉机3、主轴8、电机7以 及皮带轮,在机架6上安装碾米机4和碎粉机3,碎粉机3底部是出粉口 2 。
碾米机有进料口 14和脱壳室,脱壳室内有米刀15、米辊16以及米筛28,米 刀15对面、上、下安装或前后以及360度任意角度相对安装在碾米机4的机 壳上;碎粉机内有定齿盘22和动齿盘23相配合,定齿盘22安装在机壳上, 电机7安装在机架6的下部,经皮带5传动碾米机4和碎粉机3。其关键技术 在于碾米机4和碎粉机3的机壳连为一体,碾米机4和碎粉机3的主轴为同一 主轴8,主轴8的两端端部分别安装皮带轮和碎粉机的动齿盘23,在位于碾米 机的壳体内的主轴上安装米辊16。皮带轮分碾米机皮带轮IO和碎粉机皮带轮 9连为一体固定安装在主轴8的端部。分别在碾米机4和碎粉机3的壳体上安 装有端盖12,端盖12内安装有轴承13,主轴8固定在轴承13上。在端盖12 的端面盖有轴承盖11固定轴承13不移动,在轴承盖11与轴承13之间设有卡 簧圈30,由左右两个卡簧圈30卡住以免左右窜动。米辊16由左右两个锥度螺 母29紧固在主轴8上。在米辊16上安装有l一3个环形圈18,米辊环行圈18 可以和米辊16连体铸造,也可以固定在米辊16上。由于有了米辊环行圈18 自然将米辊16分为2段,第一段所在的脱壳室为第一脱壳室17,第二段所在 的脱壳室为第二脱壳室19。碾米机机壳内尾端是清选室26,清选室26连接出 米室25,在出米室25的底部开有出米口 24,出米口24连接出米管1,清选室 26内的主轴8上安装有清选轮27。清选轮27是在主轴8上套有轴套31,在轴 套的两端分别紧固圆型挡板32,在轴套上安装有2 — 4片叶片21,叶片21两 端分别与挡板32紧贴。在碎粉机机壳后壁上安装有吸尘管20,吸尘管20的另 一端位于出米室25内。工作过程是碾米时,由电动机7经皮带5带动碾米机皮带轮10使碾米 机4工作,同时碎粉机3的动齿盘23和粉机皮带轮9也一起旋转产生了强劲 的惯性动力。稻谷从进料口 14由米辊16送入第一脱壳室17进行脱壳,由米 辊环行圈18控制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稻谷被脱壳,经米辊环行圈圆周与脱壳室 圆周的间隙才能进入第二脱壳室19,在第二脱壳室内如有少量未脱净的稻谷被 再次脱壳后送入清选室26,由清选轮27筛选出干净的大米进入出米室25,动 齿盘产生的气流经过吸尘管20对出米室25内的大米最后清理尘灰,而最终得 到优质的大米。碎粉时,由电动机7经皮带5带动碎粉机皮带轮9使碎粉机工作,粮食从 碎粉机3的料斗进入机内由动齿盘23旋转和定齿盘22配合破碎经粉筛排除达 到碎粉的目的。电动机带动碎粉机皮带轮9,使碎粉机动齿盘23工作的同时, 碾米机皮带轮10和米辊16运行时又产生了强劲的惯性力并叠加在做功动力 中,随时保证碎粉机高产、稳定正常作业。
权利要求1. 一种一体式助力碾米、碎粉机,包括碾米机(4)、碎粉机(3)、主轴、电机(7)以及皮带轮,碾米机有进料口(14)和脱壳室,脱壳室内有米刀(15)、米辊(16)以及米筛(28),米刀(15)安装在机壳上,碎粉机内有定齿盘(22)和动齿盘(23)相配合,定齿盘(22)安装在机壳上,其特征在于碾米机(4)和碎粉机(3)的机壳连为一体,碾米机(4)和碎粉机(3)的主轴为同一主轴(8),主轴(8)的两端端部分别安装皮带轮和碎粉机的动齿盘(23),在位于碾米机的壳体内的主轴上安装米辊(16)。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助力碾米、碎粉机,其特征在于皮带轮 分碾米机皮带轮(10)和碎粉机皮带轮(9)连为一体固定安装在主轴(8)的 端部。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助力碾米、碎粉机,其特征在于分别在 碾米机(4)和碎粉机(3)的壳体上安装有端盖(12),端盖(12)内安装有 轴承(13),主轴(8)固定在轴承(13)上。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式助力碾米、碎粉机,其特征在于在端盖 (12)的端面盖有轴承盖(11),在轴承盖(11)与轴承(13)之间设有卡簧圈(30)。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助力碾米、碎粉机,其特征在于在米辊 (16)上安装有1一3个环形圈(18)。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助力碾米、碎粉机,其特征在于碾米机 机壳内尾端是清选室(26),清选室(26)连接出米室(25),在出米室(25) 的底部开有出米口 (24),出米口 (24)连接出米管(1),清选室(26)内 的主轴(8)上安装有清选轮(27)。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体式助力碾米、碎粉机,其特征在于清选轮 (27)是在主轴(8)上套有轴套(31),在轴套的两端分别紧固挡板(32),在轴套上安装有叶片(21),叶片(21)两端分别与挡板(32)紧贴。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助力碾米、碎粉机,其特征在于在碎粉 机机壳后壁上安装有吸尘管(20),吸尘管(20)的另一端位于出米室(25) 内。
专利摘要一体式助力碾米、碎粉机,属粮食加工机械。它包括碾米机、碎粉机、主轴、电机以及皮带轮。碾米机有进料口和脱壳室,脱壳室内有米刀、米辊以及米筛,米刀安装在机壳上;碎粉机内有定齿盘和动齿盘相配合,定齿盘安装在机壳上。其关键技术在于碾米机和碎粉机的机壳连为一体,碾米机和碎粉机的主轴为同一主轴,主轴的两端端部分别安装皮带轮和碎粉机的动齿盘,在位于碾米机的壳体内的主轴上安装米辊。本实用新型碎粉机、碾米机连体同轴安装,具有惯性助力,过载能力强的粮食加工机器。解决了因电压波动和机组自身缺陷,碾米时难以控制,运行不平稳导致死机等问题。
文档编号B02B3/00GK201079741SQ20072008019
公开日2008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4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4日
发明者李绵军 申请人:李绵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