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自体组织引流导管及人工纵型皱褶取胆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930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熊自体组织引流导管及人工纵型皱褶取胆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活熊取胆汁技术,具体涉及熊自体空肠或胆囊引流导管和人 工纵型皱褶取胆汁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熊胆是我国传统的名贵药材,其胆汁酸为特有成分,国内外对其药理、 药效、及临床的研究认为熊胆粉与天然熊胆作用相似,而对这些原料的需求 是有增无减。熊胆作为中国四大动物药材之首,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麝、 熊均是生态、经济、科研价值极高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许多传统中医
临床用药的重要原料。熊胆入药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无管引流"技术的
成功运用开创了熊胆工业化、规模化生产,造福大众的时代。现代研究和临 床医疗实践证实,熊胆粉治疗疾病范围广,药理作用是多方面的,其综合功
效尚无法其他药物代替,需使用熊胆的中药达123个品种。有关资料表明饲 养黑熊一头相当于220头黑熊免遭猎杀,通过"养熊取胆"保护了野外熊, 是以小种群保护大种群的很好的措施。黑熊在我们国家被列为二级保护动物, 所以可以利用。繁殖、"自体造管引流"兼顾是附和保护、利用发展方针的。 自1985年国内开始,在胆囊内插管,常流取胆,其生产的熊胆粉质量低,长 期产值低于自体引流导管取胆法。其胆囊机化率为21.62%,死亡率为42.86 %,取胆年限仅为5.75年。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从80年代后期开始在国内相继 研究瘘管性引流导管,自体胆囊引流导管、自体空肠引流导管取胆技术。
瘘管性引流导管及自体胆囊引流导管取胆法,虽然生产出优质的熊胆粉, 但经常伴发引流导管狭窄或闭锁,其再次手术率高达113.51%,其引流系数 仅为0.73%。
"引流熊胆人工乳头法,采用熊自体组织进行人工乳头成型间置空肠段造口,做成引流道采集胆汁",其引流系数为0.85%。
据本发明人"黑熊自体空肠引流导管取胆技术"的研究,其横型皱褶(乳 头状)存在着两大技术难题。其一,肠系膜附着处肠壁肥厚、坚硬,内翻缝 合时难以形成皱褶。造横型皱褶后易发生皱褶缺损,或裂隙导致漏胆。其二, 由于胆囊口小,而肠管口大,在吻合后出现某处膨大或某处弯曲,在内翻缝合 时若针与针之间距离过长容易发生皱褶重叠导致插管难,延误取胆时间。若 针距过短,难以闭合肠腔导致漏胆。在胆、肠吻合处紧下方设第一横型皱褶 及腹膜处设第二纵型皱褶(二重皱褶),虽然消除了漏胆现象,但是,由于制 作二重皱褶时肠管的血管受到损伤及压迫易导致引流口狭窄。乳头法的引流 系数为0.85。当熊只剧烈运动或产生喂饲条件反射时,即使是皱褶对合严密, 也免不了溢漏胆汁,有的熊呈线状或勇泉状流出体外,据实验其漏胆率达30 50%,难以用于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为要解决现有技术熊胆引流技术存在的缺陷,特别是引流熊 胆人工乳头法中溢漏胆汁率高,引流系数较低及胆囊引流导管取胆法经常伴 发引流导管狭窄或闭锁,其引流系数低,再次手术率高等问题,而提供一种 熊自体组织引流导管及人工纵型皱褶"阀门"取胆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熊自体组织引流导管及人工纵型皱褶取胆汁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 步骤
a、开腹,在胆底部造纵型皱褶在距熊脐部前方12 14厘米处的右侧
旁开白线2cm,与白线平行向前切开10cm,将胆囊引至切口处,置牵引线并 抽取胆汁,在胆底部做lcm小切口,然后造人工纵型皱褶;所述的人工纵型 皱褶的制作方法为在距胆囊最底部上方3 3.5cm处,在同一个水平线上, 将胆底部分别置固定线,缝合针沿胆囊壁纵轴方向避开血管刺入、穿出并打结固定,造皱褶数为3 6个。
b、 摘除空肠予做空肠引流导管空肠导出于切口外,置肠钳,结扎肠系 膜血管,切断肠管及剪开肠系膜,将空肠截体移到切口前方;
c、 肠管断端吻合——先缝合肠系膜,肠管断端第一层全层结节缝合,第 二层内翻缝合,检査吻合处疏通情况,若无异常将吻合的肠管冲洗后送回腹 腔;
d、 施行胆、肠吻合部分缝合肠管断端口,胆、肠口前后分别置牵引线, 胆、肠定位等距离缝合,第一层全层结节缝合,第二层简断内翻缝合;
e、 理顺胆囊与空肠引流导管,胆、肠吻合处与腹膜距离为l-2cm,将空 肠引流导管缝合于腹膜;
f、 做皮外口在引流口多余的肠管剪掉,预做引流口的皮肤,做半月形
切口,然后肠、皮口结节缝合做成引流口。.
另一种熊自体组织引流导管及人工纵型皱褶取胆汁的制作方法,包括以
下步骤
a、 开腹,在胆底部造纵型皱褶在距熊脐部前方12—14cm处的右侧, 旁开白线2cm,与白线平行向前切开5—8cm,或剑后3~4cm处向后切开, 将胆囊引至切口处,置牵引线并抽取胆汁,在胆底部做lcm小切口,然后造 人工纵型铍褶;所述的人工纵型皱褶的制作方法为在距胆囊最底部上方3 3.5cm处,在同一个水平线上,将胆底部分别置固定线,缝合针沿胆囊壁纵轴 方向避开血管剌入、穿出并打结固定,造皱褶数为3 6个。
b、 理顺胆囊,其纵型皱褶部缝合固定于腹膜层;
c、 逐层关腹壁层;此时要注意胆囊组织引流导管始终保持垂直,然后胆 囊口与皮肤口结节缝合做成引流口 ;
d、 最后缝合皮肤层。
上述一种熊自体组织引流导管及人工纵型皱褶取胆汁的制作方法,其中所述的人工纵型皱褶数最佳为4个,即在距胆囊最底部上方3 3.5cm处,在 同一个水平线上,将胆底部分4处——前、后、左、右,分别置固定线,缝 合针沿胆囊壁纵轴方向避开血管刺入、穿出,前、后、左、右各一处变二根 线头,四处共有8根线头,然后对角方向打结,前方一根线头和右侧的右方 一根线头打结成第一个纵型皱褶,浆膜与浆膜密切接触,不留间隙,其对角 后方一根线头和左侧的左方一根线头打结成第二个纵型皱褶,浆膜与浆膜密 切接触,不留间隙,然后分别打结后方的另一根线头与右方的另一根线头、 前方的另一根线头与左方的另一根线头打结造成第三、第四纵型皱褶。
上述的空肠引流导管长度最佳为4.5 5cm;胆囊组织引流导管长度最佳 为2.5—3cm。
在上述造第三、第四皱褶时缝合不要过紧,针线距离为0.5 lcm,结扎 所用的力量以人用12号导尿管随意插入于纵型铍褶处为度。
在现有技术中,引流熊胆人工乳头法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是术后溢漏胆 汁。溢漏胆汁由以下几方面原因所致①同手术方法有关。乳头法漏胆原因 是未能限制住皱褶处扩张所致的。胆囊具有很大的伸縮性,随运动扩张或收 縮。本发明所造的纵型皱褶采用了一种特殊的类似荷包缝合法(在胆底部先 置固定线,然后彼此连结成荷包缝合状。)。这种缝合,打结法起到了限制皱 褶的扩张作用,解决了溢漏胆汁的技术难题;②设皱褶处不要超出限定范围, 否则就难以闭合胆囊腔导致漏胆;③必须按操作规程进行,造皱褶时必须沿 同一个水平线上进行操作,不然所造的皱褶发生变形导致漏胆,又如内翻缝 合时,若针与针之间距离过短,就难以闭合囊腔导致漏胆等。胆囊引流导管 取胆法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是引流导管狭窄或闭锁。发生狭窄的主要原因是 造皱褶时缝合、结扎过紧所致,此外为保证皱褶对称,必须按对角方向打结, 造第三、第四皱褶时不要缝合过紧,要保证针、线距离均等。固定线不要按 顺序打结,按顺序打结会发生皱褶的扭转,不仅给插管带来困难,而且容易发生引流导管狭窄或闭锁。对胆囊引流导管而言,术后护理甚为重要,绝对 保护手术创、免受引流导管被啃咬、爪伤遭到破坏。 一旦发生,就不可挽回, 等于宣告手术失败。
本发明人工纵型皱褶法的技术原理,是在胆底部利用胆囊组织造成纵型 皱褶,以生物学填塞方法,防止溢漏胆汁的目的。人工皱褶是活体组织,具 有弹性及运动功能,插管时开张被动,拔出时自动闭合;胆汁抽空,处于牵 引状态时,胆底部囊腔口径细,胆囊壁厚度一致,所造的皱褶均匀,对合严 密,彻底消除溢漏胆汁的弊病;本发明铍褶数四个为最佳,胆囊底部分得准, 皱褶均匀而对称,对组织血管的损伤、压迫最轻;皱褶与空肠(或胆囊)引 流导管方向相一致,所以插管非常容易(插管只需2 3秒),取胆时间只需1 1.5分钟。本发明的空肠引流导管上不设单项或二重皱褶,因而组织血管不受 损伤,故引流口愈合迅速,不伴发引流口、引流导管狭窄或闭锁。
本发明胆底部纵型皱褶法由于引流口显示清楚,插管容易且迅速,彻底 消除漏胆,其引流系数高达0.99,每只熊日取7 8g (4 8岁),9 13岁熊 每只日取10 12g,达到了高产、稳产。经检验熊去氧胆酸含量达35 49%, 冻干熊胆粉每克30元计,4 8岁熊年创7.58 8.67万元,9 13岁熊年创 10.8 13万元。
本发明不仅与熊胆粉生产有密切关系,而且给实验外科增添了新的内容。 本法可作为研究肝脏药物动力学的实验手段,为词料、气象条件、季节与胆 汁相关性的研究等提供了新的途径。本发明为黑熊产业所用,生产出高产、 优质熊胆粉,以解决目前熊胆粉紧缺和熊胆粉产量低,质量差的问题。
下面结合图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提出的自体组织(空肠或胆囊)引流导 管及人工纵型皱褶取胆制作方法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空肠引流导管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胆囊引流导管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胆囊底部纵型皱褶制作方法(胆囊横断面置固定线)示 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胆囊底部纵型皱褶制作方法(水平面置固定线)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胆囊底部纵型皱褶制作方法(胆囊橫断面固定线打结) 示意图。
实施例1
参考图l、图3、图4和图5, 一种熊空肠引流导管及纵型皱褶取胆汁的 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开腹,在胆底部造纵型皱褶在距熊脐部前方12 14厘米处的右侧 旁开白线2cm,与白线平行向前切开10cm (以4一5岁熊为准),将胆囊(l) 引至切口处,置牵引线并抽取胆汁,在胆底部做lcm小切口,然后造纵型皱 褶(6);所述的人工纵型皱褶数为4个,所述的造皱褶部位于距胆囊最底部上 方3 3.5cm处,在同一个水平线上,将胆底部分4处一前、后、左、右,分 别置固定线。在图4中缝合针沿胆囊壁(9)纵轴方向避开血管剌入、穿出并打 结固定。其目的在于减轻对血管和组织的损伤, 一处变二根线头,四处共有8 根线头,然后对角方向打结。如前方一根线头(11)和右侧一根线头(12) 打结成第一个纵型皱褶,浆膜与浆膜密切接触,不留间隙,其对角后方一根 线头(13)和左侧一根线头(14)打结成第二个纵型皱褶,浆膜与浆膜密切 接触,不留间隙,然后分别打结后方一根线头(15)与右方一根线头(16)、 前方一根线头(17)与左方一根线头(18)打结造成第三、第四纵型皱褶。 造第三、第四铍褶时缝合不要过紧。先一侧的二根线头打一道结收紧后(针 线距离为0.5 1(^1),结扎所用的力量以人用12号导尿管随意插入于纵型皱 褶处为度,在线头根部用止血钳夹住,先打结对侧,最后解开止血钳,并打 结造成第四个纵型皱褶。b、 摘除空肠予做空肠引流导管(3):空肠导出于切口外,置肠钳,结扎
肠系膜血管,切断肠管及剪开肠系膜,将其长度8 10cm的空肠截体移到切 口前方;
c、 肠管断端吻合先缝合肠系膜,肠管断端第一层全层结节缝合,第二 层内翻缝合,检查吻合处疏通情况,若无异常将吻合的肠管冲洗后送回腹腔;
d、 施行胆、肠吻合部分缝合肠管断端口,以縮口为目的,胆、肠口前 后分别置牵引线,胆、肠定位等距离缝合,第一层全层结节缝合,第二层简 断内翻缝合,空肠引流导管长度为4.5 5cm;
e、 理顺胆囊(1)与空肠引流导管(3),胆、肠吻合处(2)与腹膜(10)距离为 l-2cm,将空肠引流导管缝合于腹膜4针;
f、 做皮外口在引流口多余的肠管剪掉,预做引流口的皮肤,做半月形 切口,然后肠、皮口结节缝合做成引流口 (5)。
实施例2
参考图2、图3、图4和图5, 一种熊胆囊引流导管及纵型皱褶取胆汁的 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开腹,在胆底部造纵型皱褶在距熊脐部前方12—14cm处的右侧, 旁开白线2cm,与白线平行向前切开5—8cm,或剑后3~4cm处向后切开, (已往确定手术切口时,以剑部为标准,向后切开所需长度,剑部是不可见 的,只靠触摸的办法来确定,对肥胖熊只难以判断,其切口往往靠前靠后, 有时切口过于靠前,在开腹时时有切透横隔膜。此外此处腹壁层厚,紧张、 活动性小,出血也较多,对操作带来很大困难,延误手术时间。脐部是可见 的,因此以脐部为标准是准确无误的,是合情合理的。此处壁层较薄,松软, 活动性大,出血也不多,操作起来比较方便。)将胆囊(1)引至切口处,置 牵引线并抽取胆汁,在胆底部做lcm小切口,然后造人工纵型皱褶;所述的 人工纵型皱褶的制作方法同实施例1;b、 理顺胆囊,其纵型皱褶(6)部缝合固定于腹膜层;
c、 逐层关腹壁层(4);此时要注意胆囊组织引流导管(7)始终保持垂 直,其引流导管长度为2.5~3cm,然后胆囊口与皮肤口结节缝合(4~8针)做 成引流口 (5);
d、 最后缝合皮肤层。
本发明纵型皱褶法所采用的类似荷包缝合法,视组织内翻情景时,似内 翻缝合,被做成后从整体上看似荷包缝合,但其实质,既不是内翻缝合,又 不是荷包缝合,它是具有自己特征的。本法是先置固定线,其目的、意义在 于先将胆底部分成前、后、左、右四处,确保置固定线部位的准确性,所造 的皱褶均匀、对称(偶数),闭合严密;置固定线时采用了与纵轴平行方向运 针(刺入、穿出)。胆底部血管是纵轴方向分布的,不像肠管那样有很多侧支 和吻合支,当运针时可以避开血管,刺入与穿出,所以对组织血管的损伤最 轻,将固定线彼此打结后其对组织血管的压迫仍然是最轻的。与此相反当内 翻缝合、荷包缝合时水平方向运针,所以对组织血管的损伤较重。内翻缝合 同前者相比对组织血管损伤达2倍,荷包缝合对组织血管的损伤及压迫更重。 因此结扎时特别要谨慎。
权利要求
1、一种熊自体组织引流导管及人工纵型皱褶取胆汁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开腹,在胆底部造纵型皱褶在距熊脐部前方12~14厘米处的右侧旁开白线2cm,与白线平行向前切开10cm,将胆囊引至切口处,置牵引线并抽取胆汁,在胆底部做1cm小切口,然后造人工纵型皱褶;所述的人工纵型皱褶的制作方法为在距胆囊最底部上方3~3.5cm处,在同一个水平线上,将胆底部分别置固定线,缝合针沿胆囊壁纵轴方向避开血管刺入、穿出并打结固定,造皱褶数为3~6个。b、摘除空肠予做空肠引流导管空肠导出于切口外,置肠钳,结扎肠系膜血管,切断肠管及剪开肠系膜,将空肠截体移到切口前方;c、肠管断端吻合——先缝合肠系膜,肠管断端第一层全层结节缝合,第二层内翻缝合,检查吻合处疏通情况,若无异常将吻合的肠管冲洗后送回腹腔;d、施行胆、肠吻合部分缝合肠管断端口,胆、肠口前后分别置牵引线,胆、肠定位等距离缝合,第一层全层结节缝合,第二层简断内翻缝合;e、理顺胆囊与空肠引流导管,胆、肠吻合处与腹膜距离为1-2cm,将空肠引流导管缝合于腹膜;f、做皮外口在引流口多余的肠管剪掉,预做引流口的皮肤,做半月形切口,然后肠、皮口结节缝合做成引流口。
2、 一种熊自体组织引流导管及人工纵型皱褶取胆汁的制作方法,包括以 下步骤a、开腹,在胆底部造纵型皱褶在距熊脐部前方12—14cm处的右侧, 旁开白线2cm,与白线平行向前切开5—8cm,或剑后3~4cm处向后切开, 将胆囊引至切口处,置牵引线并抽取胆汁,在胆底部做lcm小切口,然后造 人工纵型皱褶;所述的人工纵型皱褶的制作方法为在距胆囊最底部上方3 3.5cm处,在同一个水平线上,将胆底部分别置固定线,缝合针沿胆囊壁纵轴 方向避开血管刺入、穿出并打结固定,造皱褶数为3 6个。b、 理顺胆囊,其纵型皱褶部缝合固定于腹膜层;c、 逐层关腹壁层;此时要注意胆囊组织引流导管始终保持垂直,然后胆 囊口与皮肤口结节缝合做成弓I流口 ;d、 最后缝合皮肤层。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熊自体组织引流导管及人工纵型皱褶 取胆汁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人工纵型皱褶数为4个,即在距胆囊 最底部上方3 3.5cm处,在同一个水平线上,将胆底部分4处——前、后、 左、右,分别置固定线,缝合针沿胆囊壁纵轴方向避开血管刺入、穿出,前、 后、左、右各一处变二根线头,四处共有8根线头,然后对角方向打结,前 方一根线头和右侧的右方一根线头打结成第一个纵型皱褶,浆膜与桨膜密切 接触,不留间隙,其对角后方一根线头和左侧的左方一根线头打结成第二个 纵型皱褶,浆膜与浆膜密切接触,不留间隙,然后分别打结后方的另一根线 头与右方的另一根线头、前方的另一根线头与左方的另一根线头打结造成第 三、第四纵型皱褶。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熊自体组织引流导管及人工纵型皱褶取胆 汁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肠引流导管长度为4.5 5cm。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熊自体组织引流导管及人工纵型皱褶取胆 汁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胆囊组织引流导管长度为2.5—3cm。
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熊自体组织引流导管及人工纵型皱褶取胆 汁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造第三、第四皱褶时缝合不要过紧,针线距离 为0.5 lcm,结扎所用的力量以人用12号导尿管随意插入于纵型皱褶处为 度。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熊自体组织引流导管及人工纵型皱褶取胆汁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开腹,在胆底部造纵型皱褶闭合囊腔;利用空肠或胆囊组织作引流导管;导管与胆囊吻合或连结并理顺;做皮外引流口。造纵型皱褶采用缝合或打结法,造皱褶数为3~6个,造皱褶后其皱褶均匀,闭合严密,解决了术后溢漏胆汁的难题,便于插管取胆,取胆时间只需1~1.5分钟,日取二次,不伴发引流口、引流导管狭窄或闭锁,抗感染的免疫力和修复能力强。
文档编号A61D7/00GK101301226SQ20081005082
公开日2008年11月12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4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4日
发明者于文会, 虎 姜, 健 崔, 崔松元, 李文学, 日 金, 金昌深 申请人:延边松宝制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