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铁线莲的栽培方法

文档序号:370661阅读:4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圆锥铁线莲的栽培方法
圆锥铁线莲的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栽培技术,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圆锥铁线莲的栽培方法。背景技术
圆锥铁线莲又名铜威灵,是毛茛科铁线莲属的一种多年生木质藤本植物。传统 以根入药,近年来以其地匕部分用于抗癌新药开发,前景广阔。该种植物野生株分布 于少数特殊山谷,群落量少,繁殖力不强,在采挖利用和农林开发的进逼下,处于濒 危状态.因此,加快人工驯化栽培与繁殖的研发对于保护资源和满足社会特种医药 需求,具有迫切而重大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圆锥铁线莲的栽培方 法,能够通过人工栽培得到圆锥铁线莲,满足保护资源和社会特种医药的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圆锥铁线莲的栽培方法,先选用良种 并培育壮苗,再进行水田平整,然后移植建圃并搭架绑蔓,最后收获。
作为优选,所述
选用良种先剔除留种田内同属异种的其他铁线莲,只剩下圆锥铁线莲后 再选出一回奇数复叶和小叶片全缘的典型性状的单株和群体,收获时再选出种 皮橙黄色的成熟充实种子;
培育壮苗将种子预浸碱液、浸种、沙层夹心催芽后播种,并采用灰泥盖 籽,用大棚顶膜遮阳苗床;
水田平整将田地平整后耕作,在全田耕耙碎土的基础上开沟作畦,再开 沟埋施基肥;
移植建圃实生苗进行移植,移植应在3月上中旬至10月底完成; 搭架绑蔓搭建棚架,当幼苗长至20厘米或以上时开始绑蔓到棚架上; 收获在7-ll月收获一次,或分别在6-8月和10-11月各收获一次。 作为优选,所述搭架绑蔓步骤之后还包括黑膜覆盖在畦面覆盖黑膜,黑 膜上扒开与苗的大小相当的苗洞。
作为优选,所述黑膜覆盖步骤之后还包括施肥每年早春开沟深施配方基
肥,每亩基肥用量为腐熟羊厩肥300 — 2000公斤,钙镁磷肥IO — IOO公斤,含
硫高浓度复合肥10—IOO公斤,尿素5 — 80公斤,硼肥O. 1 — 10公斤。 作为优选,所述选用良种歩骤中种子的重量为千粒重10克以上。 作为优选,所述水田平整3步骤中埋施基肥的用量为每亩施腐熟羊肥1000
公斤,含硫高浓度复合肥30公斤,尿素10公斤,硼砂0.5&斤。
作为优选,所述移植建圃4步骤中一年生小苗宜密,狭畦单行种植的株距
宜定15-100厘米,亩植650-3000株;宽畦双行种植的株距宜定25-100厘米,
亩植650-3000株。
作为优选,所述搭架绑蔓5步骤中采用竹木棚架,用间伐的小杉木棍或圆 竹棍作支柱,长0.8—4米,以两棍一组,组间距离1一4米,将两棍下端以20 一80厘米行距斜插入土。
作为优选,在交叉处扎一横档,上端扎两横档,腰下两边各扎两横档。
作为优选,所述搭架绑蔓5歩骤中采用水泥杆棚架,长1 一4米,入土 0. 3-1. 0 米,地面上每隔10 — 40厘米横拉铁丝。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研究得到的栽培歩骤及条件,人工栽培出 圆锥铁线莲,对濒危的圆锥铁线莲进行人工栽培,每年夏收和秋收收获二次亩 产达到2400公斤以上。不但保护了有限的资源,而且满足了社会特种医药的需 求,并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本发明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图l是本发明圆锥铁线莲的栽培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l,圆锥铁线莲的栽培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选用良种l:先剔除留种田内同属异种的铁威灵等其他铁线莲,只剩下铜威 灵后再选出一回奇数复叶和小叶片全缘的典型性状的单株和群体,建立株系田 或种子田留种,再选出去冬收获的种皮橙黄色的成熟充实种子。
一是选留纯种,首先要剔除留种田内威灵仙(铁威灵)等同属异种株,据 调查,在野生株移植药圃内的植株中,威灵仙占有8%左右的比例,该种主要特 点是圆杆、早花、早籽,种子棕褐色,茎叶干后变黑(铜威灵则是六棱茎、花 果较迟、茎叶干后黄色,种子橙黄色),通过拔除异种株和推迟选留种子己在药 圃中得到全面纯化;二是种内类型提纯,即在铜威灵种内选出一回奇数复叶、 小叶片全缘等具有该种典型性状的单株和群体,建立株系田或种子田留种,以 进一步提纯和提高种性;三是选用收获的种皮橙黄色的成熟充实种子,宿存花 柱断损少,千粒重10克以上。
培育壮苗2:将种子碱液预浸、浸种、沙层夹心催芽后播种,并采用灰泥盖 籽,用大棚顶膜遮阳苗床。经多次试验改进,采用栽培株去冬收获的新种子、 碱液预浸、足时浸种、沙层夹心催芽、大棚顶膜遮阳苗床足肥稀播、灰泥盖籽, 以及全程加强保湿、防霉、防病和管理这一套育苗技术,克服了因种子形态和 发芽特性所带来的发芽时间长、发芽和出苗率低、易致霉烂和病虫损害等诸多 难点,达到4月沙层催芽、6-7月播种、IO月齐苗、大棚过冬,春后4月份壮 苗移栽的要求;每亩大棚干籽播种量,条播6公斤,散播10公斤,出苗率40% 以上;每公斤种子成苗数3.5-4万,可供30-35亩药圃移栽用苗(每亩大棚可
供苗210-300亩)的要求。
水田平整3:将田地平整后耕作,在全田耕耙碎土的基础上开沟作畦,再开
沟埋施基肥。水田平整3包括土地平整、渠沟配套、田内耕耙作畦、开种植沟
埋施配方基肥等步骤。土地平整传统种植以局部等高水田小块并大平整为主, 加宽田块至车道的运输田埂,适于农民与小农场经营和在梯田实施;集约种植 则适于大农场规模经营,宜在平坦水田实施,实行土地成片平整,统一布局渠、 路、田建设,达到田宽、田向、畦沟对齐。渠沟配套梯田在沿山、沿园、沿 路一边开通和加深隔水(排水)渠,深达40-60厘米,增修好原有排灌渠道,
深30-45厘米;成片平整的水田两端都要配渠、配路,渠道要灌排分系,深度 分别为35厘米和50厘米。田内沟都行三沟配套即边沟、畦沟和腰沟(腰沟按 畦长每20米左右横开一条),其深度分别达35厘米、20厘米和30厘米。三沟 宽度均为40厘米。田内耕耙作畦在全田耕耙碎土的基础上开沟作畦。传统种 植的畦宽1.6米(连沟2.0米),配置双行种植并建双面竹木棚架;集约种植的 畦宽1.0米(连沟1.4米),配备单行种植和单壁式水泥杆拉铁丝棚架。开种植 沟埋施配方基肥在畦中心线开挖宽40厘米(宽畦双行60厘米)、深30厘米 的种植沟,挖出的表土和心土分放种植沟两边。在沟两边的堆土上分施基肥。 基肥配方是每亩施腐熟羊肥1000公斤、含硫高浓度复合肥30公斤、尿素10公 斤、硼砂0.5公斤,先将几种化肥拌匀,再与羊肥拌匀,分施沟旁堆土上。然 后向种植沟内先回填表土,后回填心土,填土时注意将肥土拌匀。为提高工效 和质量,最好在全田耕耙后先开出边沟,再定位开出种植沟分层匀施基肥,然 后开出畦沟和腰沟,达到沟沟相通,深沟高畦,畦面整成龟背形。
移植建圃4:实生苗有6-8节对生真叶时进行移植,移植最好在4月上中旬 至5月底完成。4月上中旬移植,温光适宜,利于成活早发。至迟5月底完成, 以便在种后利用霉雨季节促活棵。密植要合理, 一年生小苗宜密,狭畦单行种
植的株距宜定35-45厘米,亩植1058-1360株;宽畦双行种植(畦中行距60厘 米),株距宜定45-55厘米,亩植1212-1481株,以利提高前三年鲜草产量;多 年生大株移植宜稀,但每亩不宜少于650株。移植要精细,做到铲土起苗、遮 荫保湿运苗、开穴浅栽、理顺并压实根系,特别要蘸根肥(带肥泥浆)、压根肥 (亩用钙镁磷肥30公斤、生物有机肥200公斤、细土 800公斤拌匀)、定根水 与、活棵肥紧跟,严防缺棵和僵苗。
搭架绑蔓5:搭建棚架,当幼苗长至40厘米时开始绑蔓到棚架上,并每隔 7-10天再绑蔓一次。
竹木棚架采用高腰的X形,用间伐的小杉木棍(或圆竹棍)作支柱,长2. 1 米,以两棍一组,组间距离2.5米左右,将两棍下端以60厘米行距斜插入土, 深约25-30厘米,上端40厘米处交叉扎结。再用长竹片连接作横档, 一般交叉 处扎一横档,上端两横档,腰下两边各扎两横档,共计一架两面7横档。柱档 交接处均用铁丝扎牢。建架时间,种植当年一般在盖黑膜前完成,以防踏损黑 膜。以后每年在早春和夏收后均需捡查换补。
单壁式棚架,用水泥杆作支柱,长2. 3米,入土 0. 6-0. 7米,地面上每隔 35厘米横拉5道铁丝。在狭畦中心线隔6米立柱,每亩用柱80根,柱行的两头 要拉桩或打撑加固。由于制柱、立柱、建架一次性投入大,工程量也大,应在 选材和制式上坚持质量,早作准备,力争在种植前完成,最迟在铺盖黑膜前完 成。
建架为了绑蔓延藤,促进立体生长。绑蔓必须及时,当幼苗长至40厘米左 右时就要开始绑蔓上横档, 一般每隔7-10天进行一次,不使中蔓和大蔓塌地、 纠堆或下垂。绑蔓要求牢扎横档松缚蔓,以防脱落或伤蔓。单壁式棚架宜行吊 蔓法,即把吊线从顶档铁丝扎结后,逐档绕结,下垂到苗基或基档缚扎,再将 藤蔓绕到或缚到吊线上,可更好发挥棺株新出复叶柄的缠绕攀缘能力节省部分
绑蔓用工。
黑膜覆盖6:在畦面覆盖黑膜,黑膜上扒开与苗的大小相当的苗洞。黑膜覆 盖最初是为解决草荒问题而试验应用的。实践表明,该项技术不仅控草有效, 而且能代替地面覆盖,有利于保湿、保肥、抗旱增产。据调查,畦面覆盖栽培 与露地相比,l年内节省了 12次除草用工(扣除每亩铺膜用工,实际省工8-12 工),鲜草产量增加28. 68%。夏秋干旱期在黑膜覆盖下畦面无草而湿润,晴天强 光下土下2-5厘处地温明显较低;膜上覆土仍能长草,但其草根不能入土,不 耐干旱,生长萎顿;黑膜上,药株茎叶基部湿度偏低、病害较轻、全株生长繁 茂,未见凋萎现象。在老基地已连续3周年覆盖黑膜,未见不良症状出现。但
黑膜覆盖也存在施肥和清沟不便、雨水渗入受阻、有机肥和复合肥分解、溶解
慢等问题,故在技术上应注意以下环节①铺盖畦面黑膜, 一般做到"当后用、 二年补、三年换"。老药圃换盖新黑膜时间则应在揭旧膜(集中清理、深埋)、 施基肥和理沟清沟之后,最好在春季透雨入土后突击完成,以利综合提高肥效、 深沟高畦、减少膜上堆土、并可防草荒回潮。②盖黑膜尽量棚紧,四边最好包 住畦肩,在畦底沟边埋入土内。膜上扒开的苗洞要适当偏小。(D苗洞内的棵边 草要及时拔除,沟内草仍须经常削除。
施肥7:每年早春开沟深施配方基肥,每亩基肥用量为腐熟羊厩肥1000公
斤,钙镁磷肥20公斤,含硫高浓度复合肥20公斤,尿素10公斤,硼肥0.5公 斤。每年早春开沟深施配方基肥。基肥亩施腐熟羊厩肥1000公斤,配施转镁磷 肥20公斤、含硫高浓度复合肥20公斤、尿素10公斤、硼肥0.5公斤,有条件 的隔年配施石灰80公斤,效果更好。畦上的基施部位,第l年深施在苗下种植 沟内,以后每年在畦左右两边隔年轮换,在距株25厘米处揭开旧膜,挖沟埋施
(宽畦双行也可中左、右轮换开沟埋施)施肥沟以宽20厘米深30厘米为宜, 施肥时均应拌土,施后平畦清沟土。据试验,二年生种子苗药圃早春埋施配方
基肥的,施后当年二次收获的总计鲜草亩产达1989.23公斤,比不施基肥的增 产748.01公斤,增产率高达60.26%;而在同田一次收获的对比中,施配方基肥 的产量达1333.33公斤,比当年不施基肥的777.78公斤增产71.42%。因此,春 施配方基肥已成为1年中的主施肥,必须重视施好。生长期中,结合防病治虫 进行多次根外追肥。 一般每月1-2次,根据植株的长势和症状,在药液中加配 相应速效肥,如尿素、磷酸二氢钾、硫酸钾,以及绿芬威2号、硼砂等,注意 按季节、天气和有效的最低浓度配液,并使肥药喷雾浓度总体不超标,达到因 缺补缺,安全促进健壮生长。
收获8:移栽当年只在10-ll月收获一次,2年栽龄或以上的分别在6-8月 和10-11月各收获一次。铜威灵藤蔓伸长到架顶以后,彼此间纠缠生长,架顶 层就会加厚和分化,上层见光生长良好,下层遮蔽叶片发黄枯烂,当上下两层 对鲜草量的消长达到一定平衡时就到了割藤收获适期。移栽当年,因根系受伤 后恢复慢,藤叶上顶迟而薄,故只在秋季收获一次即可;而2年栽龄以上药圃 则因宿根大,藤蔓上架快,纠集厚,均需每年收获2次。第一次收获适期在6 月下旬到8月初;第二次收获宜在10月到11月上旬。 一收产量略高于二收产 量。据试验,2年龄种子苗药圃收割鲜草2次的头次夏收1262公斤,二次秋收 1184. 72公斤,全年合计2447. 72公斤;比同田内仅在10月份收获一次的亩产 1679. 51公斤增产45. 68%。试验还表明,夏季收割留桩高度以60-90厘米为好。 以留桩10厘米的处理区的鲜草全年亩产为对照,则留桩30厘米、60厘米和90 厘米分别增产14.66%、 59. 51%和91.17%,高留桩的一收产量减幅不大,而二收 的产量显著提高。
整个生长过程中都会有病虫草害发生,应注意防治。主要病害有真菌性的
黑斑病、褐斑病、锈病、白粉病、枯萎病以及生理性的凋梢病(缺硼)等;主 要虫害有叶蜂、潜叶蛾、小金龟子、尺蠖、蚜虫和蜗牛等;草害以禾本科、菊
科杂草和喜旱莲子草较为严重,滋蔓快,铲除后旬日又盛。其中,危害最重的 病虫害有
叶蜂, 一年多代重叠发生,全生长期为害,夏秋和多雨季节危害更重,幼 龄幼虫常群集,有伪死性,3龄后分散,取食量和抗药性骤增,虫体淡灰青色, 似被蜡粉,腹足7对。幼虫嚼食嫩芽、嫩梢、嫩叶、花蕾等,常数日食尽残留 秃枝,严重时全株枯萎而死。
黑斑病,发生于叶片、叶柄、花梗、枝梢,乃至土面茎基和土下根颈上部。
病叶上先密生失绿小白点,边缘水渍状后成紫褐色,病斑直径1-4毫米,斑中
央隆起破裂留膜或穿孔,后合并为大病斑,致叶片全部或大部枯死;枝梗上发 病,先发出黑色小斑点,继成黑色梭形的纵向条斑,有的中间下陷,有的横向 扩展成绕茎黑圈,干縮后致上部枝叶凋枯。病部常生黑色霉状而稍隆起的小点。 此病全生长期发生,以多雨高湿天气和遮荫部位发病较重。
其次,危害较重的病虫害有褐斑病,以中下部叶片发病较重,病斑较大, 边缘棕褐色,合并后成不规则形大枯斑或或致全叶枯死,以叶缘斑枯较多,常 与缺钾症联因并发;枯萎病,局部植株发生,常致株内数藤或全株枯萎而死; 潜叶蛾,以春秋冷凉天气发生较多,潜食叶肉造成白色或乳黄色虫道,严重时 致全叶腐烂或枯死;其它病虫害在特定季节和环境下发生为害,也会带来严重 危害。
防治策略和措施以叶蜂和黑斑病为常年经常性的防治对象,从3月中旬 至10月中旬的7个月中,每隔7-15天进行一次喷药防治。 一般防治叶蜂的无 公害对口农药,有毒死蜱700倍液或安打3500倍液或锐劲特4000倍液或敌敌 畏1500倍液;防治黑斑病的对口农药有多菌灵700倍液、扑海因700倍液、百 菌清600倍液以及铲除剂凯润等,每次喷药时只要轮换选用1-2种杀菌剂和杀 虫剂混配即可。
在上述经常性防治的同时,对突发性病虫要改药和加药进行一起兼治。如 春季初夏发生潜叶蛾、飞虱的为害,可添加吡虫啉1500倍液进行防治;夏秋枝
枯病和枯萎病猖獗,应用8%宁南霉素800倍液喷雾或用其1200倍液灌根,病情 紧急时还要加用铲除剂凯润确保药效提高;春秋季荫湿环境下发现锈病和白粉
病危害时,应加喷三唑酮1500倍液控病蔓延;春秋冷湿天气蜗牛为害,可在植
株根部撒施石灰与柴灰,并对被害株周围喷洒70%杀螺胺可湿性粉剂1000倍;
对缺素症,要对症喷药(对褐斑病喷钾肥,对凋梢病喷硼肥)。这样可达一喷多
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说明,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任何在本发明基础 上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圆锥铁线莲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先选用良种并培育壮苗,再进行水田 平整,然后移植建圃并搭架绑蔓,最后收获。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圆锥铁线莲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选用良种(1):先剔除留种田内同属异种的其他铁线莲;只剩下圆锥铁线 莲后再选出一回奇数复叶和小叶片全缘的典型性状的单株和群体,收获时再选 出种皮橙黄色的成熟充实种子;培育壮苗(2):将种子预浸碱液、浸种、沙层夹心催芽后播种,并采用灰 泥盖籽,用大棚顶膜遮阳苗床;水田平整(3):将田地平整后耕作,在全田耕耙碎土的基础上开沟作畦, 再开沟埋施基肥;移植建圃(4):实生苗进行移植,移植应在3月上中旬至10月底完成; 搭架绑蔓(5):搭建棚架,当幼苗长至20厘米或以上时开始绑蔓到棚架上;收获(8):在7-ll月收获一次,或分别在6-8月和10-11月各收获一次。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圆锥铁线莲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架绑蔓(5)步骤之后还包括黑膜覆盖(6):在畦面覆盖黑膜,黑膜上扒开与苗的大小相 当的苗洞。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圆锥铁线莲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黑膜覆盖(6)步骤之后还包括施肥(7):每年早春开沟深施配方基肥,每亩基肥用量为腐熟羊厩肥300 — 2000公斤,拷镁磷肥10 — 100公斤,含硫高浓度复合肥10 — 100公斤,尿素5—80公斤,硼肥O. 1 — 10公斤。
5. 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圆锥铁线莲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选用良种(1)步骤中种子的重量为千粒重10克以上。
6. 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圆锥铁线莲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水田平整(3)步骤中埋施基肥的用量为每亩施腐熟羊肥1000公斤,含硫 高浓度复合肥30公斤,尿素10公斤,硼砂O. 5公斤。
7. 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圆锥铁线莲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植建圃(4)步骤中一年生小苗宜密,狭畦单行种植的株距宜定15-100 厘米,亩植650-3000株;宽畦双行种植的株距宜定25-100厘米,亩植650-3000 株。
8. 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圆锥铁线莲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搭架绑蔓(5)步骤中采用竹木棚架,用间伐的小杉木棍或圆竹棍作支柱, 长0.8—4米,以两棍一组,组间距离1一4米,将两棍下端以20 — 80厘米行 距斜插入土。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圆锥铁线莲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交叉处扎一横 档,上端扎两横档,腰下两边各扎两横档。
10. 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圆锥铁线莲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搭架绑蔓(5)步骤中采用水泥杆棚架,长1一4米,入土0.3-l.O米,地 面上每隔10—40厘米横拉铁丝。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圆锥铁线莲的栽培方法,依次包括选用良种、培育壮苗、水田平整、移植建圃、搭架绑蔓、收获等步骤。本发明采用研究得到的栽培步骤及条件,人工栽培出圆锥铁线莲,对濒危的圆锥铁线莲进行人工栽培,每年夏收和秋收收获二次亩产达到2400公斤以上。不但保护了有限的资源,而且满足了社会特种医药的需求,并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文档编号A01C21/00GK101361439SQ20081012100
公开日2009年2月11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12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12日
发明者吴淑英, 葛学信, 黄国强 申请人:浙江大东吴药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